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高祖之怒 » 第十九章 梦里的岁月长

第十九章 梦里的岁月长

    戚夫人怒容满面,手里握藤条,刘如意跪在她脚下。

    “你好好地交待,我就不打你。”

    刘如意当然连连点头。

    “是谁带你去西边杂巷的?”戚夫人先问。

    刘如意看看两边刚刚拼命为自己挡住藤条的侍女,带他去的宫女当然不在其中,但都一样会被妈妈严厉地鞭挞。

    “娘,你让她们都退下,我单独和你说。”

    戚夫人嗬的一声,既意外,又觉得正好。

    刚刚不是两个侍女拦着,早把他打得皮开肉绽了。

    这孩子,脑子怕不是有问题吧?

    她遣退两名侍女,轻轻用藤条打了下刘如意肩膀。

    “你说吧。”

    刘如意回头,等那两名侍女消失在门口。

    “是我想找四弟玩儿,我一个人没人陪我玩儿,所以要一位姐姐带我去;找着四弟,和他踢了会儿球,然后就回来。”

    他斟酌着说,为什么那位宫女会听自己的,说起来这也是件难说清的事,总之决不能牵连到她身上。

    “四弟?”

    戚夫人显然对这个称呼陌生极了,但也想起来这是指刘恒。

    “你去找刘恒,不知道这犯了大忌吗?”

    刘如意硬着头皮承认。

    “我知道。”

    其实谁也没说他不该去找刘恒玩儿,刘恒不是罪犯,他自己也不是。

    两个年纪相仿的兄弟一起玩儿,什么忌讳都不是,除非自己觉得那是不妥的。

    “这事本来没什么,但让皇后知道了,会说我们勾结势力,图谋不轨,我们和谁都不联系,就没什么罪名能载在我们头上。”

    戚夫人轻轻地,咬牙切齿地说。

    这是她的处世哲学,受制于戚家加入刘邦的大业太晚,根基太浅,没有盟友。

    没盟友的人最想有盟友,同时也最把这视为“大忌”。

    “在回来的路上,我遇见了皇后。”

    刘如意本来担心这话不知要怎么才说出口,这下自然地说出,吁了口气。

    戚夫人脸上的表情顿时僵住,大出意料,不敢相信,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你说你遇见了吕后?”

    刘如意点头,不由得又打一个寒战。

    吕雉给他以太深刻的印象,凶悍狠毒,意志力强大,篆命看上去都无法令她服从。

    “她对你怎么说?”

    戚夫人忧愁深沉地问。

    “她叫我别乱跑,长乐宫里处处都很危险。”

    刘如意正色地答。

    这听起来正是长辈对晚辈会说的话,不论心存善念还是恶念的长辈都可能这么说。

    戚夫人吁了口气,放下心来。

    “就是这些,也不用怕什么,需要跟我单独说啊?”

    这是指刘如意要屏退侍女的要求。

    “遇见皇后的地方,在钟室。”

    提到钟室,在屋内仿佛顿时森然有了鬼气似的。

    戚夫人有所感,但也完全不明白。

    “钟室,又怎么了?”

    “皇后在这里杀死了韩信。”

    戚夫人望着刘如意的目光在这一刻忽然变得复杂,甚至有些惊恐。

    这不像是个五岁孩子说的话,如果说前面的话都还是,这一句就绝不是五岁孩子说得出的了。

    而且,这不是事实。

    就算是面前确凿无疑是自己所生所养的儿子不错,戚夫人心中已经有些胆寒。

    “你说的是淮阴侯韩信?”

    她沉住气问,指定不能是韩王韩信啊,那个在代地正被皇帝率大军满山沟里撵呢。

    刘如意点了点头。

    “淮阴侯好好地活着呢,如意,你为什么要这么说皇后?”

    戚夫人这一刻简直站在了吕雉这一边。

    韩信确实还活着,这话消除了刘如意最后一丝担心,宛如心中一块石头落地。

    “娘,这是我请你让她们出去的原因,我有话要单独对你说。”

    “你说吧。”

    戚夫人觉得儿子的话幽幽有鬼声似的,屋内仿佛风雪灌满,火炉就在不远处,可一丝温热也感受不到。

    她被寒冷压迫得几乎想要逃。

    “这些话,娘,你会认为是疯话,但,绝不是。你好好地听,不必尽信,记着待将来一笔一笔验证。”

    刘如意知道这是一步险棋,但也是必走的一步。

    戚夫人点了点头,觉得比刚刚要好些了,也想到,儿子是不是在前些日子的昏迷中看到了什么?

    如果是这样,他是自己儿子,天赋异禀,多少还可以说得过去。

    “我看到了未来的事。”

    “父皇最终也没有立孩儿为太子,几年后,父皇病逝,皇后逼迫孩儿饮下一杯毒酒,尔后,又杀害娘,就在父皇离世还不到一年的时候。”

    刘如意硬着头皮说出来,杀害就足够,人彘的惨相没必要提。

    戚夫人眼圈发红,就算这听起来像是疯话,也是像极了真实的疯话。

    刘邦极尽宠爱自己,说了一万遍要废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的话,终究还是没成真。

    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她心中的块垒。

    比刘邦立了刘如意为太子,还要来得让她觉得可信些。

    他死之后,自己母子被迫害,这是意料中的事。

    刘如意能把这件事说得这样清楚,那定然是他真的看到了。

    “如意,你怎么会知道未来的事,这是你看到的么?”

    戚夫人虚弱无力地问。

    “孩儿昏迷中看到的,那时候,孩儿已经十一岁,可还是无力抗拒。”

    “是注定会发生的么?”

    “娘,你忘记了,我刚刚说的,皇后杀淮阴侯韩信于钟室。”

    戚夫人想起来,话的确是从那儿说起的,似乎明白,又不完全,茫茫地摇摇头。

    “在一年半以后,皇后杀死了韩信,就在钟室。”

    这听起来像是验证,但也是稀里糊涂的验证。

    一件未发生过的事怎么能佐证另一件还未发生的事,但这是刘如意提出的依据。

    “你是说,明年或后年,皇后会杀韩信,就在长乐宫里?”戚夫人茫然地问。

    时间、地点、人物俱全,听起来像真真儿的似的。

    “那会发生,但真等到了那个时候再做打算,就晚了!”

    “就算是这样,我还是不明白。”

    “父皇没立孩儿为太子,是因为朝中大臣反对,娘,你总等着父王做决定是不行的,因为那不论如何也等不来,几年以后,父皇故去,我们就只有……坐以待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只有主动和大臣们结交,让父皇看到,孩儿也是有大臣支持的,这才足以……足以让他下定决心。”

    “等,永远是等不到的,除非我们也有相当的支持,让父皇放下心。”

    “大臣们都被皇后笼络,关系亲密,很难说服他们;但既然皇后杀死韩信,韩信必然和皇后并非一路,所以……”

    刘如意连番地说,好些连他自己都感觉意外的话语,从嘴里蹦出。

    这些话,五岁的孩童就算天纵英明也绝说不出。

    戚夫人心绪不宁,表情复杂地望着自己的儿子侃侃而谈。

    “你说的道理都对,要是别人也就罢了,韩信昔日贵为楚王,可在你父皇面前早已经失宠,不如说他是个灾星,灾星,结交他,还不如不结交。”

    刘如意叹了口气,轻轻摇头。

    “娘,我们自己感觉不错,可在别人眼里,是不是也是灾星?”

    戚夫人身躯一震,刘如意这话正好说中她心底深处所虑。

    “孩儿啊,你才五岁,为什么突然变成了这样?”

    她说出她这一直的困惑来。

    “娘,前面我说过,我做了一个漫长的梦,从在十一岁时,就将要饮下那杯毒酒前一刻醒转来,回到了那时,其实,我已经不小了。”

    刘如意知道自己说话越来越不像个五岁的孩子,五岁的孩子怎么能在汉宫中生存下来呢?

    怎么和吕后斗智斗勇呢?

    就连要和人亲近,拉关系都没法畅所欲言,陈说利害。

    除非找理由说自己其实已经十一岁了。

    梦里经历的岁月也算。

    若是十一岁,虽然还是很小,但说话合理的置信区间大多了,自己也可以向信得过的人出谋划策了。

    戚夫人脸上表情由难以置信,慢慢地缓和下来。

    “你能快点儿长大,是为娘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