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凡人三部曲之成长与爱情 » 第25章 千年变局

第25章 千年变局

    完全把心思花在读书的这一年里,零零碎碎换了许多工作。一般只干一个月就没有了兴趣。比如说去停车场做着门卫的工作。我当然不会成为一个好的门卫。工作全部是以混为主。

    无论是从精神面貌来看还是从身体状况来看,要颓废有多颓废。在二爸看来,简直没有任何望相。

    又因为我本身不是那种能够听得去人话的家伙,从小就叛逆得厉害。甚至有的地方因为我不继续混下去而拒绝给我工资,那也没有关系,我从不纠缠这些事情,照走不误。

    在我自己看来,这就和走路没看到地上有坑摔了个大跟头而已,没有什么好说的,我才不给这些烂坑较劲,爬起来继续前进。

    唯一不变的是每周去首都图书馆换两次书,一周基本上能够过目八本。这个数量的确是可观的。

    很快到了年底,又要打算回老家了,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只有一趟路费,回去了以后,再出来打工的路费都没有。那还回家吗?

    当然要回。回家是再天经地义不过的事情了。

    回家去,人家打工的都是给父母拿几千块钱。唯独我这个货,不仅没有给父母弟弟买任何礼物,根本就没有钱,完全是两手空空。

    按我母亲的话来说,还不如在家放牛捡柴有用。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拒绝再给我路费让我出去浪费青春了。

    婆婆老人家有钱,我去找她拿了两百块。她像一个小姑娘一样说,我们谁也不说,让他们找不到你哪里找来的钱。

    过年以后,我从家里边偷偷地跑掉了。至于父母究竟为此生了多少气,那是完全没有想过的。

    虽然那个年代整个中国都对我们这农村出来的青年全部持开放态度。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去处并没有无限的多。比如我这个人只去过超级大都市的人,大概率还是只能去超级大都市。

    至于去这个超级大都市的哪个具体位置,不需要提着联系好。那个年代也并没有电话之类的方便工具,不存在打电话就能够联系上什么工作之类。

    对于我们那个地方的打工者来说,但凡从事过浅埋暗挖工作的民工,只限于我们那个县恰好我们那两个镇的人来说,只要去了超级大都市,不用管是谁的工地,是什么单位的工程,只要见到在马路上围起来的围挡,进去问,必定有我们那里的民工。

    这种情况即使是在往后的数十年里,在超级大都市这个中国浅埋暗挖的发源地,这个普遍原则依然有效。

    只是在往后的二十年里,大多数我们那边的早期民工成为了小的包工头,但,只要是这样类型的工程,里边总会有我们那两个镇里人的影子。这就是一个行业所具有的地域基因。

    这种例子在工程界还能找到的我所知的有两个,一个是福建平潭干山岭隧道的,另一个是河南商丘做防水和注浆的。

    这个行业所具有的地域基因给我们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出路。当然是那些没有从上学道路改变命运的农民。

    有大量的人成为早期的包工头,其中少数接下来发展成为有绝对实力的资本家,成为改革开放中结合工人下岗大环境成为了央企建筑单位以及超级大都市市市政以及超级大都市城建超级大都市住总等大型建筑集团的非正式伙伴。

    虽然这种合作方式是这帮人带领着数量更加庞大的民工代替了原来这些建筑集团里全部数量的一线劳动工人。

    对于这些集团企业的好处是,这些建筑集团不用为数量众多的民工缴纳社保以及其它福利待遇,甚至在早期,工资都不需要按月发放,不用考虑什么加班费不用考虑这方面的人力资源调配的问题。

    这简直是替这些单位能够承接更多工程解决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仅是成本还是人力资源。

    当一个建筑单位有近乎于无穷无尽的人力资源以及极低的劳动力成本时,只要有工程,这单位就可以发展。

    这国家有多少基建,这些单位就可以毫无难度地无限扩张。

    而农民工,我们这种最底层的角色,虽然工资也在随行就市地往上涨,但远远跟不上通胀的涨幅。

    只有那些在农民工与建筑集团之间的中间人包工头的收入远远超越了所有从业者,包括那些集团中的总工项目经理之类,他们成为了从农民里走出来的第一批土豪。

    而这种土豪完全不需要任何学历。

    从某种方面来说,我在首都图书馆读书的那几年,正是中国这种行业人力资源结构巨变的那几年。

    只是在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种沧海桑田。

    当时,我们以为,我们农民,出来打工,都只是权宜之计,不会是一生的事业。

    绝大多数人没有要在完全离乡背井的它乡从长计议的准备。包括我这个读了远超我的同学们所读书数量的异端也没有意识到这种变迁。

    我这个时候通过读尽可能数量多的书籍所建立起来的文化自信虽然并没有给我的工作带来任何的增益,但是对我个人的做事态度和发展方向还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又因为前一年换了好多种工作,只是为了收获人生的尽可能大范围的体验而做出的努力,如果是真的在写作方面去一以贯之,不说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会写得通顺,这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再加上当时,我已经坚持了一年半左右,每天都能够写上一千多字。虽然非常的零碎,非常的的无意义,但,这个良好的习惯是保留下来了,而且没有懈怠。

    我当然也意识到自己在现代这个发展飞速的时代,不再是鲁迅先生所存活的那个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惨烈而没有希望的时代。这个时代完全不需要我这种民工来成为文人、来为这个民族做出什么贡献。

    这个社会只需要我是一个安安份份的农民工,所以,我应当在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例如像其它一起来超级大都市的堂兄弟们一样挣到差不太多的钱回家,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然后在这个要求达成以后才可以说读书上进之类的废话。

    再说了,婆婆给我拿路费当然不是希望我游戏人生而是希望我在外面的世界闯出一番名堂来证明,她给我拿路费是一个正确的投资,是绝对有眼光的事情。

    三姐也来了超级大都市。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只能通过写信和口口相传。我仅知道她大约在某个厂里边上班。厂子在偏远的南部郊区。地图上当然没有标注这样子的小厂。

    我在一个浅埋暗挖的电力工程里边干了一阵子活之后,打算去见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