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草民 » 第十四章:少男少女

第十四章:少男少女

    南城这边的路不怎么好走,不过第二家的杂货铺在主街上面,媒婆直接领到铺子里。小铺子不是很大,不过临近街道,后面还有个小院,平时忙的晚了可以在后院休息。

    相看的男人真的算是帅气,和自己四弟的相貌不相上下。他一看外甥女的样子就知道她看中了,果然女人也爱俏郎君,不过那小子兴致缺缺,一直打瞌睡,找了借口到后院去睡觉了。

    这家看的时间最短,一出门李大力就有些不高兴,李善花到没什么,媒婆一看李大力脸色不对,就没怎么问看法。

    第三家住的靠近城墙,巷子很窄,卫生很差,到处都是污水。院子里面倒是收拾的干净,男方一家都在,倒是很重视。

    男子很壮,比李大力还高一点,二十多岁倒是不显老,有男人的阳刚之气。院子里有武器架子,上面放着木棒和一柄大刀,男人叫李刚,说话声音很大,李大力和他很对脾气。

    两人很能聊到一起,还相约一起去喝酒,他的父母倒是话语很少。出门后媒婆还是要问对这家的看法,李大力倒是很喜欢,李善花觉得男方年纪太大,而且两人站在一起,就像怪叔叔和少女。

    看到大姐没有拿定主意,而外甥女喜欢的,那个男的又太油滑,白天都没精打采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第二家的独子回家之后,老娘就问他喜欢今天的姑娘么?他的回答是:“就是个乡下土妞,哪有春风楼的妹妹可以爱懂得侍奉男人。”,气的他老娘拿着鸡毛掸子追着他打。

    第三家的李刚倒是没意见,什么样的都不挑,只是他的父亲觉得今天的姑娘年纪太小了,害怕不能生养,断了李家传承。

    最后的结果是,三家都没成,李善花家里还有一大堆事,嘱咐三弟照顾女儿她第二天就回家了。谢小玉被李大力安排到货行负责整理货物,帮着卖日常用品。

    三家其他两家很快就又找媒婆继续相亲,第一家的刘牧并没有放弃,他经常借口采购的机会,找小玉聊天,李大力也不管,毕竟大宋社会对女子还是宽容的。

    刘牧不要看他长的普通,心思却挺活络的,他不是那种死缠烂打,一个周总有一两次过来买些柴米油盐,趁机和小玉聊几句,都是很平常的话。

    李大力的生意也进入平稳期,每日他主要就是和几个商人聊着生意经,他在几个镇子都开了一个货行,请了掌柜和账房,店里的伙计都是当地有一定名望家族的子侄辈。

    小玉比以前开朗多了,还认识了几个城里的小姐妹,每个月李大力都会发月钱三贯,还会给她一些奖金。

    刘牧已经辞了茶楼的差事,弄了一个茶铺子,主要从茶商手里买茶,然后卖到一些偏远地方,还是从李大力这里发现商机。他做的都是一些最低级的茶沫子,和乡下土财主喜欢的绿茶,他为此专门跑了一趟南边,和那边的几家农户签订了契约。

    刘牧的茶叶通过李大力的货行往下面卖茶叶,利润两人三七分账,李大力只要了他三成利润,靠着他的帮忙,李大力二月份各方面的纯利润一共赚了刘百贯,春天不是皮毛多的季节,没了这一大利润的生意。

    李大力的生意扩展的太快,人员不稳了一阵子,还是被他稳定下来。他收到四弟李善玉的信,他已经到达南京城,租了一间离考试院特别近的院子,信里说了南京城特别繁华,一间普通的一进院子都要一两千贯银钱。

    泗水县根本没法比,街道宽敞可以同时通行两匹马车,还有专门的杂役清理街道的垃圾。他还参加了南京名士举行的游园会,见到了很多的名人,特别是范仲淹令他佩服不已,大家饮酒写诗,盛赞当今官家仁厚。

    和信一起的还有南京的土特产:一尺云锦,三只盐水鸭,一罐碧螺春茶,一罐雨花茶。都是南京城市井和文人们推崇的。

    云锦是皇家贡品,只有很少的流到市面上,普通人家很难看到,四弟的这块云锦还是他认识了一个名家子弟,他送给那人一块用鸡血石雕刻的印章,他才从母亲赏赐的云锦上剪下一尺送给了李善玉。

    一尺云锦也太小了,根本什么都缝制不出来,后来还是娘子聪慧,用它缝制了一定小帽子,给将来的孩子。

    家里人多了,小院就有些小了,李大力四处看房子,最后看中了北城靠近府衙的清风巷的一处两进的宅子,不过那处宅子是新建的,价格挺高的,他商议了好久,最终主家给了两千两百贯的价格。李大力手里的钱只有一千四百贯,还差八百贯,他一时不凑手,就算卖了乡下的庄子也还差五百贯,最后没办法只能放弃。

    谁知道,那个卖家着急,家里的儿子当了别的州府的长官,他的生意打算转移到那里,最后在牙行的担保下,以李大力欠下三百贯的价格交易,以他的货行和小院作抵押,签了文书契约。

    李大力需要赚钱,就带着手下的几个伙计,去了奉符县,那里有个商行有一批货物要采购,需要李大力帮忙。

    李大力到了奉符县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几人找了客栈住下,他没有立刻就上门谈生意,而是拜访了李大春,带了好几张皮毛,都是上等货。

    “大春哥,我这次到这里是有一桩买卖要谈,只是我拿不准,想着您对奉符县熟悉,能否帮我参谋一下。”。

    李大力详细的把他怎么认识的刘木生的过程说了,并且把他想要采购一匹药材和粮食告诉李大春。他的意思是李大春也是做药材生意的,应该认识他吧,怎么没有接下这一单。

    李大春叫了一个手下,吩咐他出去查查刘木生,三盏茶的功夫,那个汉子回来了。

    “老大,那是个外地来的,他是个骗子,从别的地方逃窜过来,因为给几个地痞交了保护费,就没人动他。”。

    李大力听到这个消息,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他接下这笔生意,岂不是要破家么。“大春哥,谢谢,感谢你,以后必有后报。”。

    “老三,说什么呢。我们都是一个村子出来的,怎么我都会帮你的,你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他。”。

    李大力又在奉符县呆了两天,就看到官兵围了刘木生住的院子,同时有几个外地人,击鼓鸣冤,刘木生以诈骗金额过大的罪名,判流放三千里。

    事后李大力把四弟送回来的碧螺春和一块玉佛送到李大春家里,并留下一封信,上面都是感谢的话,并承诺以后到泗水县,有事尽管找他帮忙。

    回城的时候,他们经过一处地方,看到有许多的动物在舔舐石头,问了当地人才知道,那是毒盐矿,人类吃了回口吐白沫,动物则是没事。

    看着这些石头,李大力想到这些石头是宝贝,别人没有办法把毒盐变成能吃的食盐,他可以啊。他偷偷的弄了好几块,装在牛车上,回到泗水县城,他就开始变废为宝。几块石头一共好几百斤,他用锤子把它们砸成碎末,然后融入水中,搅拌,知道里面的碎末变少,用细密的麻布铺子大缸上过滤掉残渣,一连过滤好几遍,盐水变的清澈就开始大火熬煮,析出的白色微黄的晶体,在融入清水,加入用麻布包裹着的木炭,再次大火煮,直到变成白色晶体,一连几次,出来的盐就是无毒的好盐。

    几百斤的盐矿石,最终提炼出一百斤的好盐,每斤他又找人以三十文的价格卖出,刨去开支纯赚二贯半。

    这是他一天的收入,如果他找几十人呢,岂不是一天就有上百贯,一个月就是三四千。有了想法,他就开始找人,不过这个生意自己一人肯定不行,需要找几个合伙人。

    时间慢慢的过去,四弟的府试考完了,他并没有回来,只是写信告诉他,已经过了,如今正打算去继续进学,他被推荐到汴京国子监读书。

    三月份李大力的生意很好,一些人家把陈粮卖了一部分换成粗粮,他把这些粮食经过加工,小面变成精面粉和黑面粉出售。大豆被他打造出一种榨油机器,把炒熟的大豆榨油,经过清理、破碎、蒸炒、压榨、过滤、毛油。

    毛油又经过过滤,去除一些杂质,就是食用大豆油,虽然还比不过千年以后的,却已经是最好的植物油了。

    他的榨油坊建在自己庄子上,榨油工都是自己买的签了死契的仆人,一共十个人,两个管事,十个榨油机器,十二斤大豆才能榨出一斤油,一般一次可以榨大豆三十六斤,出三斤油水。

    一天可以榨油三次,共榨油一百斤,榨好的油用一两装的木瓶封装好,摆在自己的货行售卖,每一瓶卖十文钱,豆油的价格比猪油便宜五十多文每斤。而且豆油的量更大,每天自己的几个货行,一大早就开始有人排队,全都是买油的,自己写的并不是豆油,而是色拉油,就是为了混淆。

    靠卖豆油一个月就赚了四百多贯,还有面粉生意二百贯,其他药材,皮毛虽然少也赚了一百贯,直接就把欠的的钱全都还了,他又给四弟塞了二百贯,信中写了等他到汴京有了住的地方,就会每个月给他两百贯,支持他的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