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草民 » 第十五章:京城居,大不易

第十五章:京城居,大不易

    天圣二年(1024年),三月十五日,李善玉从春闱榜单上面看到自己的名字,只是名次排在最后第三名。

    后来经过好友拿到哪一科所有学子的考卷,发现自己和他们的差的太多,好友介绍他到东京汴梁国子监读书。

    他写信告诉自己三哥,在三月底的时候,王小虎的娘和妹妹,还有几个男仆人赶着一辆马车到南京和几人汇合,三哥给他捎来200贯银钱,还有几张上等皮毛,其中就要那一张虎皮。

    一看到虎皮,吓了了他一跳,心里三哥说,虎皮是用来关键时候送人的。珍重的把虎皮藏好,除了虎皮,还有一个小盒子,打开后,里面竟然是一株百年老山参。

    出了南京他们跟着一家很大的商队一起,翻山越岭,一路上经过好几个县城,有的比泗水县经济繁荣,有的刚刚经过灾难。

    在四月底的时候,才到了汴京的南门,一共有三个南门:戴楼门,南熏门,陈州门。李善玉他们从陈州门入城,脱离商队后,他们就近找了一家客栈,租下一个带院子的房间。一天的租金就要150文左右,加上几人的饭菜一天就要500文,他们先是付了五天的房租和饭钱,第一天他让王老汉和王小虎出门在自己进学的附近找一个可以住下他们这些人的院子,最好是有招待朋友的亭子。

    三月的汴京很冷,客栈提供的木炭质量很一般,要价却比南京还贵三成。房子并不好找,最后还是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学院隔了三个街的地方找了一个临街的两进院子,里面不大,却都很齐全。上一任屋主是礼部员外郎,如今已经离开京师,除外赴任。

    这处院子有一个小花园,是李善玉最喜欢的,上一任的女主人喜欢花草,如今四月了,已经有月季花开始开出花骨朵,香气满院子都是。

    洒扫干净之后,他们一行十个人就搬了进来,大门这里有两间耳房,里面放了床铺,四个奴仆中的张龙和赵虎两人就住在这里。过了照壁是两条回廊,东西厢房就在两边,回廊中间是一个石板铺的路,在上面修建了一个石亭,拜访了石头打磨好的椅子,石桌子。石亭不远是一个挖出来的小水湾,里面有莲藕,还有几尾鲤鱼。

    这次他一共带了两千贯左右的银钱,租房子一个月的租金是二十贯,这几天他通过吃食估计一天他们十个人大约一天就要一贯。他进学之后还要买书本,新的笔墨纸砚又是一笔,还有两辆马车,马匹的喂养,四季衣物,过节送礼,一个月大约就要一百二三十贯。

    还好以前没有大手大脚,三哥给的银钱大部分都攒了下来,而且以后三哥每月会给他汇二百贯,应该足够他们生活的。

    四月三号,天气晴朗,汴京一大早街道上就很是热闹,城外的商人和农民,有的赶着羊、猪、鸡鸭等牲畜,有的马车上面全都是从大宋各处运来的稀罕物。

    他住的地方离主街道很近,马匹有自己的棚子,王老汉负责照顾他们,李善玉出门进学,只有王小虎一个人跟着,帮他背书箱。

    汴京城的街道特别干净,好几班的巡街衙役,百姓脸上带着笑容,街上的小吃摊位特别多,他起的有点早,天刚蒙蒙亮,昨夜的灯笼散发着光,照着各家门前。

    汴京的街道太长了,他累的在一家混沌摊停下,操着一口泗水县口音,要了两碗混沌。摆摊的是一个老妇人,只见她包馄饨的速度,飞快,手都出现残影。

    混沌特别的鲜,使用羊肉包的,还送了一份小菜,两碗混沌下肚,舒服多了。王小虎则是买了两个肉饼,比他吃的快多了。

    “公子,汴京的肉饼太贵了,一个要五文钱,我母亲给的二十文钱是准备了三天的饭钱的,这样我一天就全都花完了。”。

    李善玉一想也是,他已经习惯了南京城的价格了,汴京的肉饼每个贵两文,一天如果都在外边自己的书童兼小厮自己一个月的月例给他500文,还需要其他花费,根本就剩不下来。

    他这两碗混沌也花了三十文,竟然比泗水的贵了二十文,里面的肉到时挺足的,就是一碗不够吃的。

    他来到学院的时候,看到很多穿着白袍或者丝绸的书生,四月天开始回暖,他所在的丙字屋,一共十二个同窗,先生是一个举人,三十来岁,穿的一般,不过他的学识很好,同学中没有混子。

    一天读书,认识了两个同窗方旭和东方幕。方旭家里是药材商人,家里的大伯是太医院的判官,家里还经营者一家医馆,他自小就开始学习医术,准备考医科。

    东方幕家里是商人,依附在曹家下面,帮着处理布匹生意,主要从北辽采购皮毛,从南方采购丝绸,生意主要是提供给达官贵人的。

    下学之后,两人邀请他一起去吃酒,由于是第一次,他没有借口推脱,叫上好友晏玉楼。两人看到他就纷纷上前热情的攀关系,因为好友是晏殊的子侄辈,只是玉楼是在南京进学的,这次也是走了晏殊的关系才到汴京进学。

    东方幕对东京的酒楼特别熟悉,不过他每个月的月例也不多,在四人找了一间干净专门以羊肉为主的铺子。

    菜单上有:羊肉汤,烤羊排,烤羊腿,卤羊蹄,麻辣羊尾,烤全羊,羊肉泡馍。素菜很少,还有点心。

    最后四人一人点了一样:羊肉泡馍,卤羊蹄,烤羊腿,烤羊排,十个烤饼。酒要了两壶梅子酒,李善玉还要了卤豆干。

    “来,我提一杯,为了今日认识晏兄和李兄,我东方幕高兴。”,说着就一仰头全喝了,“哎,你怎么能这样,太狡猾了。酒都被你喝了,我们喝什么。”。

    方旭不要看他不爱说话,却是嗜酒如命的人,干紧给自己倒了一大杯,先是吮吸了一口,开心的大喝:“爽,好久没喝了。”。

    李善玉和晏玉楼心照不宣,此二人不可深交,几人吃的很快,主要是上了一天课太耗费体力了。酒桌上两人喝了酒之后,特别能说,就连朝中大臣都大胆的议论,什么吕夷简狠得太后信任,官家开始学习政务。

    饭后两人已经喝的大醉,只能是李善玉结算,四人一共花了五贯,主要是梅子酒贵,一共喝了四壶。

    李善玉和晏玉楼两人并没有喝多少,两人的小厮等在外面,找了马车,看着两人离开。李善玉把晏玉楼送回家,带着王小虎又找了一家面馆,吃了两大碗鸡丝面。

    回到家天色已经开始黑了下来,许多人家都挂出来灯笼,他家门前也挂上了,丫鬟书香默默的扶着他就回到后院正屋,拿来热茶给他醒酒,用热毛巾敷了敷脸,好受一些,梅子酒的后劲还不小。

    日子过的飞快,李善玉已经进学一个月了,认识了不少同窗,期间总有酒席参加,弄得他总要酒后回家点灯读书,这才没有落下功课。

    只是这样银钱花费的太快了,一个月就花了二百二十贯,超支了,后来他就开始装病,每天都会咳嗽,以有病作为理由,不再参加酒席。

    平日就和几个兴趣相同的同窗一起读书习字,游玩参加诗会,学院分成好几个小的圈子。有好参加酒席,宴会的玩乐派。有闷头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读书的书呆子。还有两样都有,却不过分的寓教于乐的一派,李善玉就是这一批人中的一员。

    远离京城的泗水,李大力整个四月都在忙着到处收购大豆,他的豆油生意已经遍布周边几个县,奉符县这里,他是和李大春合资的,利润他只拿一成,让他的大哥帮着管理。大哥一家已经搬离柳木村,在奉符县租了个一进的小院,小豆子也在一个秀才开的私塾启蒙。

    夫子给他起了学名李伟业,大名李玉山也正是开始使用。柳木村只剩下二哥、二嫂和他们刚出生儿子满娃,家里的地全都由二哥和父亲耕种,春耕忙不过来,李大力还派了好几个伙计去帮忙。

    四月过去,李大力算了算,各处生意,一共赚了一千二百贯,这还是他拉了好几人入股的结果。他的关系网已经遍布泗水和周边几个县,从小商人一跃成为了大商人,他并没有吃独食,各方利益分割完善。

    他的第一个孩子在五月中旬降生了,是一个六斤重的胖小子,刘兰香很辛苦才生下他,产婆就没见过这么不愿出来的孩子。

    小家伙刚生下来,就像个小老鼠,身上皱巴巴的,眼睛都睁不开,几天之后才好多了,眼睛大大的很亮,好奇的看着这个新世界,李大力抱着他,心里特别激动,两世为人,终于有了后代。

    当天他就发了喜钱,只要是他手底下的无论是伙计,还是签了死契的仆人,全都有,而且全都休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