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草民 » 第十三章:爆竹阵阵,喜迎新春

第十三章:爆竹阵阵,喜迎新春

    年三十这天,大家一大早开始放爆竹,小孩子到处磕头讨钱。李家来了不少人,李大力就负责往外撒钱,等着没人过来,父亲就带着兄弟几人出去拜年。

    折腾了一上午,所有家都照顾到了,已经过了早饭时间。大家都被大雪盖住了,进屋前用笤帚清理干净身上的积雪。

    一碗碗姜汤就被送到手中,温度很合适,一口下去肚子里暖烘烘的。厨房里,婆娘们有的揉面,有的准备酱卤,擀面条,大锅里的水开的时候,酱卤已经在小锅炒好,满满的一大锅。

    三十早上吃面条,由于放了牛肉丁,做的酱卤特别的香,李大力一连吃了三碗,就连小豆子这么小的孩子都吃了一大碗。

    大年三十晚上,李大力把烟花全都拿了出来,和孩子们一起放烟花,农村可从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东西,大家纷纷走出家门聚到李家。

    几个大孩子为了看的清楚,还打起架来,李大力赶紧拿了两根分给他们,烟花一直放了一个时辰,他们李家可是又出名了,看烟花的时候,家里还拿出各种蜜饯果子,瓜子发给乡亲。

    大年初一,雪越下越大,院子里的积雪是扫了就下,一天时间在不停的扫雪中过去,大家都窝在屋子里,李大力让刘兰香弄了炉子,把羊肉片了,招呼几个兄弟靠着火炉吃火锅。

    家里的对联和门神一早就贴好了,对联是四弟写的,村子里还有好几家找过来,让四弟帮着写,每家还给了两文钱的润笔。

    他收到的所有钱全都给了两个小辈,让他们买糖吃,两个孩子第一次对钱有了认识。天圣元宝因为是新钱,质量很好,李大力家里收藏的全都是最新的,他用桐油泡过,然后用油纸包了好几层密封到陶瓷坛子里,埋在地窖下面。

    如今已经卖了一百贯新钱,平时花的都是真宗时期发行的铜钱。玩乐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初八雪已经停了好几天,四弟也要开始学习了,毕竟三月份就要开始春闱,他需要会县学请教问题,提早为春闱开始准备。

    初八一大早,他就先行离开,走的时候,母亲给他拿了很多东西,全都是她这几天做的。李大力一家三口又在家呆了三天,等着天气晴朗的时候,驾着牛车带着一家回城。

    他还抽空见了大姐,让她过了正月,就带小玉到城里。回到小院,由于好几天没有住,院子里的积雪很厚,他雇了几个杂工帮着打扫。

    他的货行已经开业了,在家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他就拿着一个小匣子到了货行。铺子里的人到的挺齐的,他一个个叫到后面的屋子,发开业礼钱。

    天圣二年,县学已经开始有学子赶路去省城,省试一般举行三天,许多人新年之后就已经去了省城。

    四弟李善玉他们省试需要到南京应天府参加,应天府特别大,是京东西路最发达的城市常住人口四十万,往来商人不绝,他见了四弟。

    他打算三天后启程,家里面需要他帮着管理,这次他出门会带着丫鬟书香,老王赶车,王小虎护卫。

    不过李大力不放心,就在城中雇了一队镖师,护送他们一路,出门前付一半二十贯,回来再付剩下的三十贯。

    过年后,李大力的生意也进入正轨,四弟已经离开两天了,积雪开始化冻,一些农民开始下地翻土。

    李大力也带着伙计走了几个山村,收了许多的狼皮,和一些没有处理过的草药。铺子现在又招了个叫孙福的掌柜的,自己的娘子一回城就被查出已经怀了三个月的身孕,为此李大力把王小虎的娘和妹妹都弄到自己家照顾她,还特意请了一个稳婆,住在他们家,时刻关注孕妇。

    家里的活一点也不让她沾手,厨房那里又请了个做饭很好的厨娘。家里的银钱流水似的往外出,他买的那个庄子,已经开始春耕,他派了一个伙计下去看着。

    可以说这一回城就脚步离地,本来想着给大姐的女儿找个人家,最后也只能找了媒婆让她打听着。

    正月很快过去了,他才赚了四十贯,刚刚够发工钱,不过也是,他收上来的货,好多还没处理,许多粮食也没加工,直接转手卖了,价格自然就低。

    二月初一,一大早,李善花就把女儿谢小玉叫起床,她把母亲送过来的一身新衣服穿着,女儿的衣服是借二弟妹的。为此她还塞给她三文钱,这次进城她打算好了,小玉就算一时没有找到婆家,也得让三弟在城里给她找个事做。

    走了二十里地,从早上走到中午才见到泗水县城的城门,许多进城的农户排队,轮到两人,还没有交入城费就直接进城,被守城的兵丁拦住。

    最后没法只能把身上仅有的两文钱掏了出来,泗水城经过几次修理,主干道地面都铺了青石板,很是干净。

    两人一路打听梧桐巷的位置,好不容易才找到,刘兰香接待母女两人,让厨娘做了两大碗肉沫打卤面。

    “弟妹,你们这里真难找,县城也太大了吧,我们差点迷路。”,李善花一边吃着,嘴里的肉沫掉在桌子上,用手指捻起就塞进嘴里,看的刘兰香差点吐了出来,喉咙一阵阵的反酸。

    李善花看着弟妹过的日子,再想自己,心里第一次有了不平衡。刘兰香安排母女两个住在西厢,那里已经收拾出来,放了两张木床,用竹子围住,很保暖,火盆放在屋子正中央。

    “大姐,今天晚上你们住在这里,被子褥子都是新的,你有什么需要就和刘婶说。”,刘兰香招待这一会有些累了,丫鬟扶着她回了主屋休息。

    李善花左瞧瞧右看看,所有的家具都是新的,木床特别结实,褥子里面塞了棉花,软绵绵的。火盆中的木炭一点也没有浓烟,屋子里面特别暖和。

    “阿娘,三叔家里真好,房子真大啊,还有人伺候。吃的也好,听丫鬟说三叔一家一天吃三顿,顿顿有肉。”。

    “是啊,看来老三发达了,这次娘一定让你三叔给你找个好人家,就算一时找不到,你也要留在城里。”。

    李善花对于进城之后,看到的所有东西,都喜欢的不行,这里的一切比农村好太多了。城里人都干干净净的,衣服上很少有打补丁的,街上有很多好吃的。

    李大力回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开始变黑了,晚上他从酒楼订了一桌酒席招待母女两个,饭后让刘兰香找了几身衣服给她们穿,吩咐刘婶烧了一大锅热水,让两人好好的洗洗。

    大姐中午到了,娘子就让人通知了,他立刻去找媒婆,明天就开始相看,媒婆一共准备了三家。

    一个住在北城,两个住在南城。北城的小子长相普通,在一家茶楼当伙计,每个月有一贯的工钱,过节的时候,还有节礼。比小玉大三岁,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还有两个弟弟,年纪还小。

    他们家里的房子倒是挺大的,是祖上传下来的,已经三代,前院租出去了,每个月还有两贯的月租收。

    城南的两个年纪就有些大了,一个比小玉大五岁,家中的独子,房子是自家的,长的倒是不错,就是有些浪荡,喜欢赌钱,不过不大。家里有一间杂货铺,每个月都有十贯的进账,现在由父子两人一起经营。

    另一个比小玉大十岁,在厢军中当差,是个小队长,每月有两贯钱的俸禄,一石的粮米。父亲是县衙的仵作,母亲在家织布,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妹妹已经出嫁,弟弟跟着父亲学手艺,以后会接父亲仵作的活。

    第二天一天亮,小玉就换上新衣服,李善花和李大力带着她先去张媒婆家。几人商议好先去北城,他们从后门进去的,第二进挺大的,两个男娃娃在院子里玩。

    男孩叫刘牧,为了相看还特意请了假,十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帮着相看了,双方一见面,男孩子就看上谢小玉。说实在的谢家的基因挺好的,自己大姐年轻的时候也漂亮,自己的外甥女换了衣服,少女的美就展露出来。

    特别是她很少说话,站在那里安安静静的,让人很有好感。双方的信息早就互通了,刘牧心砰砰跳,对面的女孩太漂亮了,可比城里的那几个好多了。以前母亲都找的什么人呢,全程都是在互夸和自夸中渡过。

    出了门,媒婆就问李善花对男方的看法,李善花就是觉得男方长的普通,其他的都很好,还有就是有两个小叔子压力是不是有点大。媒婆告诉她男方家里一个月至少有十贯收入,吃穿都不愁,以前也是大户人家,只是家里的男主人走的早,这才有些没落。

    而且小伙子识字,虽然在茶楼做伙计,可是他打算出来单干,到时候好日子就等着吧。看着媒人走了,刘牧立刻拉着他老娘的手说道:“娘,你帮我,这个姑娘太好了,比那些城里的女子好看多了。”。

    自己这儿子心气高,她还是相看了几家闺女之后才发现的,那个小姑娘确实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家里是乡下的。不过和他们一起来的那个三叔她知道,是一家货行的老板,请了许多人。这一点都是可以为她们加分不少,自己儿子以后单干,也可以靠着他帮忙介绍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