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草民 » 第十一章:粮食入库,准备过冬

第十一章:粮食入库,准备过冬

    十月份在丰收和收货,卖货中慢慢的过去,只不过因为是农户们收粮食的日子,他只赚了两百贯,付了几人的工钱,只剩下一百五十贯,两个月的经营家里面有了总共七百贯的银钱,还有许多名贵药材,光是狼皮大衣就有十件,狐皮大衣三件,那张狐皮也被他用五十贯买了下来,用鞣液不停的浸泡,一共花费五天的时间,才得到一张极品虎皮,被李大力放在箱子里,用樟脑丸和一些防虫的草药保管,箱子很破旧,里面还放了旧衣服作为掩护。

    他虽然赚了不少钱,可是仍然租房子住,也没有买太贵的衣服,就是去酒楼也是去街边的小馆子,具体的账目并没有告诉账房价格。

    由于增加了人手,山里面的几十个村子应被他拿下,一些粮食和药材都卖给他,他给的价格也很实在。如果有的人继续钱财也会以很低的利息放贷,可以用木材药材,皮毛来还。

    润哥儿挣的钱,全都上交给他母亲帮他存着,听说已经开始帮他说亲,下工的时候他已经看了好几个女子,定下隔了两条巷子的更夫的女儿,等她十五岁就过门。

    秋收之后,粮食的价格很低,李大力在十月的最后几天从乡下收了许多新麦,她不打算直接出售,打算磨成面粉再卖到粮店,价格能够涨三成。除了麦子,他还弄了许多大豆,再码头那里租了个货仓,雇了个老汉看着,有人过来问,直接装船运走。

    十一月大头的生意就是面粉和大豆,秋收过后,山里的各种野兽开始储备过冬粮食,天气也开始变冷,河水已经很亮,一些人开始穿好几层衣服。李大力准备了许多的日常用品,还从南方过来的商人手里面拿下一批土布,张翰主要负责把土布运到乡下,很多村民下了订单,用粮食或者蔬菜来换,他们这里冬天主要是萝卜和白菜作为过冬的主要素菜。

    南方的商人是来自苏州,名叫杨力,这是今年最后一趟买卖,本来是打算到兖州的,不过那里的合伙人家里突然发生变故,他到处找人处理,只是这些人都想以极低的价格拿下,正好被李大力遇到了,两人商量好价格,一次他吃不下这么多,得几天时间。李大力花费了半个月把一万匹土布全都拿下,他的其他布则是被几个县的布庄拿下。

    这笔买卖李大力就挣了五百贯,只是累的不轻,挣钱了他并没有让其他人知道。十一月的粮食生意,他转运了上万石各种粮食每斤粮食赚1文,最后天开始下雪的时候,他这一个月赚了总共1600多贯,铜钱太多,他专门在几个县城的交汇之地,买了个小庄子,庄子很小花了他200贯,有一座两进大院,还有一百亩的山林地,一百亩的中田,庄子上有庄客100多人。

    他把钱分成好几份,换成了银子和金子,有一千两钱票放到四弟手里。他当时很吃惊,怎么三个突然发财了,上次的四百贯,他还剩下好多。参加了几次文会,认识了不少名士,自己也留下了诗词,在兖州有了一定的名气。

    “三哥,你抢劫了,怎么这么多钱。”,他把李大力拉到一边,小声的问道。看来古代人挣钱的思路很死,不知道这种四处转运货物,根据价格差赚钱是最快的。而且他控制住了上百山村,那里面有无穷的财富,就要看自己如何发掘了。

    “别乱说,我一直做的都是正经买卖,只是如今生意做的多了,特别是粮食买卖太挣钱了,我还只是买卖了一点就赚了大约一千。”。

    李善玉一想也对,自己的几个同窗家里都是经营粮食生意的,穿的都是一百贯一件的狐皮大衣,用的毛笔一根也得二十贯,砚台一块一百贯,家里的田地也是万亩开头。

    泗水城最富裕的都是做粮食买卖的,只是李大力去的地方都是最远的山村,那些粮食商人看不上,他认识的东城的白家粮行,听那个掌柜的说,他们在整个京东西路有二三十家粮行,总行每月的流水就有数十万贯。

    李大力弄的这些粮食费时费力挣得都是辛苦钱,他掌控的这上百村子,每个村都是由村长帮着他收货,他会在特定的日子运货到那个村子,他需要的东西会列个清单,交给村长,每年会根据收上来货物的多少品质,来评定该村村长可以获得多少奖励。

    十一月除了粮食买卖,其他的也没有停下,他还在一个靠河的村子建了一个炭窑,招一个老汉,好几个青年帮着他烧炭,烧好的炭,他会把好的单独拣出来,定一个价格,运到泗水城炭铺卖掉,那些一般的则是他自己的店里售卖,主要是卖给穷人。

    十二月初,大雪封山了,该采购的东西都采购了,租的那个一进的院子,他花了五百贯从衙门买了下来,在下雪之前找木匠,瓦匠,石匠还有一些盖房子的人过来修整过,花了六十贯,他自己按照火炕的方法,盘了两间,屋内换了厚厚的铺盖,木炭堆了满满的一个耳房,白菜和萝卜也放满了冰窖。

    下雪的那天,李大力把一件羊皮大衣和一件狼皮大衣,还有一床棉布被褥送到县学,四弟穿的虽然很厚,却不舍得花钱买衣服,看他冻得鼻头通红,给他披上狼皮大衣。

    “三哥,你怎么来了,大雪天挺冷的,注意不要感冒了。”,看着四弟,长高了不少,也成熟了。过年春天就要参加春闱,如果过了还要到京城参加会试殿试。

    “你放心,看我这不是穿着羊皮大衣么,挺暖和的,你在县学也要注意保暖,买一些好炭用,不要省钱,不够了和我说。”。

    “对了四弟,我想给你再买个小厮和一个马夫,你到省城去路途遥远,春天天气很冷,需要遮风挡雨。”。

    李大力越想越应该,跑回家拿了钱就回到县学,拉着李善玉的手就往牙行跑,找到人牙子,冬天他们的生意并不好。看了好几批人,才选中一家四口,花了五十贯买下他们,文书和契书让四弟收着。

    紧跟着又到牲畜交易场那里花了两百贯买了一匹挺强壮的黑马,给他配了马车。县学有专门的地方给学子管理马匹,马车里面,李大力找木匠帮着改造,弄了小桌子,放火炉的架子,春天赶路肯定很冷,把盖子加高,另弄一层,把被子放在上面,就连车轮都让铁匠打了弹簧用来减震,弹簧可不容易了,李大力和铁匠研究了好几天才打出来。

    这么多人就不适合和四弟一起住在县学了,他又花了八百贯给他在北城那里买了一处两进的院子,位置靠近河边,夏天蚊虫比较多,所以价格便宜。院子买好,李善玉就带着丫鬟书香,一家四口搬了进去。

    赶车的老汉姓王曾经在一个小官家里为奴,已经三十岁了,儿子王小虎十五岁,长的挺壮的会武艺,女儿王翠花,十二岁,还是个黄毛丫头,跟着他娘崔氏管着厨房,他们一家是南方人,会做苏州菜,扬州菜。

    李善玉让他们住在照壁旁的两间耳房中,平日里崔氏带着女儿一起管着厨房负责几人的饮食,王小虎贴身保护他,当个小厮,王老汉则是赶车和看门。李大力又买了两只狼狗,绑在院子的树上,给他们盖了狗窝。

    房子收拾好已经是十二月中旬了,李大力带着刘兰香和妞妞上门暖房,大家在第二进的小亭子里吃饭,用厚厚的帘子和被子围住,里面放了火盆,挺暖和的。

    房子后门那里正靠着河边,那条路可以进马车,当时李大力也是考虑到才买了这里,外面有个棚子正好把马车停在那里。

    十二月底,李大力准备了一车的粮食肉食,各种布,生活用品赶着牛车。李善玉和丫鬟书香,嫂子刘兰香妞妞坐在马车上,老王头赶车回柳木村过年。

    村子中的房子已经重新翻盖了,变成三进的大院子,房间足够住了。马车进村的时候,李老头和老伴带着一大家子在村口迎接,李善玉赶紧下车,跪拜父母,弄的李大山也跟在后面。

    弄的李老头和老婆子哭的眼泪哗哗流,害怕小儿子冷,都想把身上的棉衣脱下来,真是有一种冷叫父母觉得你冷。

    李大力则在一边默默的看着,马车也不坐了,几人步行回村,一路上的人都夸奖四弟出息了,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这些古代人果然对读书人有敬畏心,还有几个小姑娘看着四弟偷摸的笑,母亲就像护崽的母亲,把他挡在身后,丫鬟书香心里都想着要打死那几个村姑。

    回到家,李大力三口子被安排在第三进的西厢,老王住在第三进的耳房,四弟和父母一起住在正屋。全家人只有大姐一个人还没有回家,虽然离得很近,谢富贵很古板,和他老子一个模子出来的,自己家最难熬的时候,大姐都没有往家里拿过粮食。

    大姐李善花,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娘了,只是三个都是女儿,在婆家过的并不好,大女儿已经十三岁了,就要议亲了。

    一个村住着,他们回村动静那么大,谢家也收到信了。大姐就想着回家看看,听说四弟认识不少人,看看能不能给自己大女儿找个好点的婆家。至少不是住在村子里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只是他刚提出来就被他夫君谢富贵踢了一脚,说她竟想美事。

    李家突然发达,让作为村长的谢家很眼红,只是谢家东老汉一辈子在村里就没怎么服过人,如今年轻的一辈都发达了,他一辈子也快到头了,本来还担心李大春想要竞争村长。没想到他直接去了隔壁的奉符县当了刑房的管事,平日里住在县城里,很少回村,他的生意雇了人管着。

    李大春和李大力的父亲上一辈是堂兄弟,小时候,他们这些小一辈经常跟在他的屁股后面玩。如今他成了当官的,很照顾自己大哥,他们刚回来,他就带着儿子和女儿过来了。

    自己大哥立刻就上前说话,他和大哥说了一句鼓励他好好的干。看到四弟在家,夸奖他是李家这一辈的读书种子,以后当官了要记得他,顺便夸奖李大力有魄力,开始学着做生意了。

    来的时候拿了很多的礼物,回去的时候他的小妾还说他怎么对泥腿子这么好,被他打了一巴掌。这个小妾是他从省城带回来的花魁娘子,十年以前的,如今年纪大了,他花了一百贯就把她买了下来。

    “闭上你的嘴,不该说的话不要瞎说,他们家老四如今认识不少的名士和朝中的官员,一句话就能撤了我的职位。”。

    小妾也是个聪明人,平日里对他的情绪掌握的很好,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只是今天刚回农村,冻得有些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