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草民 » 第十章:新人入伙,扩大经营

第十章:新人入伙,扩大经营

    院子里面已经摆满了,刘兰香看着这么多的货物,眼睛都发光了。“大力,怎么这么多,可以比前几次所有了。”。

    “这才哪到哪呢?不过货物太多也不安全,路上就遇到几个不怀好意的家伙,还好你让我弄的武器,让他们知难而退。”

    刘兰香紧张的把他看了个遍,发现没有受伤,拍了拍胸口,瞪了他一眼,那眼神和拍胸脯的动作,让李大力沉浸的心一阵跳动。

    豆子被他搬到耳房地窖,金银花和干蘑菇铺开在木板上,还有山民送的野菜,两只兔子,一只野鸡,一头黄羊全都放到厨房,野物扒皮拔毛之后,剁成一块块放到地窖用冰镇着。

    野菜被刘兰香用热水泡过之后,用猪头肉加入酱油蒜末,米醋,盐巴拌好。主食是烙的饼,上面星星点点的放了芝麻,用猪油涂抹表面,最后的饼金黄酥脆。

    晚上李大力洗的干干净净,刘兰香更是换上丝质内衬,颠龙倒凤,因为李大力喝了自己酿的虎鞭酒,一夜不停,两人都很满足,只是妞妞被吵醒了,两个人很是尴尬,哄了好久才把妞妞哄睡。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就起来,开始处理皮毛,因为量特别大,李大力出去买了两个大木桶,毛皮用刷子把上面的污渍清洗干净,粘连的干肉也用刮刀刮掉。

    所用的皮毛泡在溶液里的时候已经过去一天了,李大力累的肩膀很酸,刷子的毛都被用秃了,水换了好几次,井水的水面都下降了。

    金银花和干蘑菇,金银花价格有所上涨每斤八十文,金银花他和刘兰香两人挑了一天,把不好的发霉的剔除,最后只有两百斤剩下,干蘑菇卖了一百文,金银花一共卖了十六贯。

    回来的时候,他遇到以前一起扛活的方大山和润哥儿,本来八月的时候润哥儿有来找李大力一起扛活,被他最次了,葛老汉也上门邀请,李大力才和他说了,自己转行做挑郎。

    方大山家里有个瞎眼的老娘,还有个哥哥,已经娶了妻,嫂子特别泼辣。经常骂他和自己的老娘,他生气的带着老娘另外租了房子,娘两全靠他在码头扛活,他老娘也不是全瞎,可以模糊的看到人影,都是娘亲的时候晚上点灯熬坏眼睛。

    从两人口中得知,那处码头已经扩建了,从外地来了一批流民,在码头附近占地盖屋,泗水县令对于增加人口肯定举双手欢迎。

    刚开始那些外地人还很老实,安稳下来之后,就开始抢夺码头上的扛活,由于他们的价格很低,葛老汉他们一伙已经被打压的没有了生存空间,双方大打出手,最后还是衙门出面,把码头划分区域。

    只是还是没有好转,对面的价格比他们低,过来的货船都停靠在他们一边。好几天没有挣到钱,方大山家里的粮食好吃完了,只能到东城接些小活,一天三四十文钱混一口饭,润哥儿因为年纪小,也就做做跑腿的活儿,一天十文钱,管着肚子不饿。

    李大力一听,正好他缺人,他请来那个人吃饭,趁着酒劲问他们两个要不要跟着他干,每个月至少三贯,年底过节还会发肉,蛋奶粮食之类的奖励。

    两人想了一下,就同意了,李大力送走两人,立刻在梧桐巷附近租了一个临街的房子,每个月租金十贯,前面做铺面,后面放货。

    租好房子,到衙门出具文书契约,和木匠订了牌匾:大力货行。回家就把自己开了铺子的事情告诉刘兰香,两人商议,以后刘兰香看着铺子,大批量的货买家需要下订单,然后他们开始报价,备货,事先需要签订文书契约,铺子里润哥儿跟着跑腿帮忙搬货。

    皮毛处理完之后,李大力就把它们全都运到东城打算卖掉,当然自己的铺子也放一些,还进了不少的日用品,专门打造了一个货架。

    铺子那条街的衙役捕快,他通过张大爹打了招呼,每个月送出三贯银钱的保护费。衙役给了他一块牌子,只要定在牌匾旁边就可以了,当然税还是要交的。

    第二天方大山和润哥儿一大早就到了铺子,帮忙打扫整理,一天的时间全都弄妥了,还是银钱开道。

    所有皮毛除了留在铺子里当样品的,其他的被一个从东京过来的皮货商看中买走,一共卖了五十贯又六百五十文,最后商人付了五十一贯。

    这次一共赚了四十六贯又五百文,李大力有给刘兰香买了三身衣服花了六贯,买了一些肉和酒水请两个伙计吃了开业大餐。

    铺子下工的时候,正好遇到孙老憨,他拉住李大力,进了后屋,偷偷摸摸的拿出一个盒子递给了他,说是这一个月的利润分红,盒子里是他的,并把账目给他看了,李大力派过去的账房造就把账目给他看过了。

    数目对,每个踏犁成本压缩到三百文,往外卖是一贯,刨掉人工,纯利六百多贯,如今踏犁已经卖到周围的几个县,交了税收,付了人工成本最后李大力可以拿到273贯。小盒子里放了两个十两的金元宝,七个十两的大银锭,三钱银豆子,孙老憨告诉他已经开始有人仿制踏犁了。

    他准备多着急几个木匠,快速占领整个京东西路的市场,泗水县令的师爷过来打招呼,他们可以帮忙铺货,只是李大力的四成需要贡献出来,说着孙老憨拿出一张文书,上面写着李大力用十两把契约转给孙德旺,泗水县令师爷。

    要是以前的李大力肯定会硬顶,不过现在的他拿起笔就签了名字,拿走了十两银锭,出了孙老憨的家,他知道两人以后再也不会有交集了,而且不能和没有背景的人做生意。

    李大力拿着钱就把那间铺子买了下来,一共花了一百贯,铺子的文书让刘兰香管着。从踏犁生意退出,他带着方大山,每天备足货物,到山里去收或者换各种皮毛草药,粮食,他事先打听清楚粮食的收购价格,然后在估算他的货物价格,列了一张表,每过几天更新一次。

    九月份就在忙碌中过去了,方大山和润哥儿已经领了工钱,他还给每人发了两只兔子,十斤肥肉,十斤面粉。

    帮他做账的账房李火,他从踏犁生意退出后,就帮着他的货行做账,每个月涨到五贯,月底还会发米面粮油,盐巴,肉食。

    九月一个月,他赚了八百贯,这是税后的,他把四百贯给了李善玉让他用来结交朋友,遇到有才的学子可以资助一下。

    十月初,店里进了新人,是张大爹的侄子,张翰,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已经娶妻,以前在自家的杂货铺帮忙,这不分家,他是庶子,他父亲就给了十贯钱让他自己出来谋生。张大爹是他的老叔,对他很好,李大力需要人手就和他说了一声,十月初他就开始跟着李大力开始经营货行。

    前几天,先让他熟悉各种皮毛的好坏,记住店里的日用品价格,开始的时候不需要他跟着跑山。等他记得熟了,就让他跟着润哥儿学习打探各种货物的行情,整个十月是秋收的季节,大家都忙着收割粮食,李大力也就跑了两次,期间带着刘兰香回了柳木村。

    那天天气挺好的,他赶着牛车带着刘兰香和妞妞一起,进到家中的时候,大哥正在敲打豆杆,小豆子坐在一边玩蚂蚁。

    其实李大力造就让四弟写信告诉父母,他娶了刘兰香,第二天大哥就过来把他骂了一顿。他还拿出准备好的一对银镯子,让他带回家,帮他说点好话。也许是那些送回家的礼物起了作用,父母也没有苛责刘兰香,这是有些冷淡而已。

    吃饭的时候,李大力引出话题:“二哥听说二嫂怀了,几个月了,你可得护着点。”,吃完饭他就把准备好的两个银锁,一个挂到小豆子脖子上,一个递到二哥手中,刘兰香则是送给大嫂二嫂一人一根银钗,还有一匹棉布。

    父母则是拿了十贯银钱,还有好几匹棉布,还有毛驴一头,已经养在院子里。李大力饭后,私底下问两口子要不要到城里住,四弟想他们了,李大力母亲很意动,不过父亲制止了。

    晚上的时候,母亲问父亲:“老头子,进城多好啊,可以天天看到老四,我们已经有很久没见他了。”。

    “闭嘴,想什么,老四以后是要当大官的如今正是努力读书的时候,我们去不是让他分心么。”。

    看到老伴担心,他说:“不要担心,老三会照顾好他的,你忘了老三的命都是老四救得,他的信里不是说了,他三个有好吃的都会想到他么,还给他买了个小丫鬟伺候。”。

    第二天吃了早饭,李大力就赶着牛车带着娘子和妞妞回城,把一些母亲缝制的鞋带给老四。李善玉自从有了银钱,就开始交好同窗,慢慢的认识了许多同窗的家里人。周伯约的父亲也见了一面,还送给他一块上等墨,听说是官家的赏赐,他手下后小心的放到盒子里,只有灵感爆发的时候,才会用它写文章,那块墨果然很棒,写出的字清晰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