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子衿谣 » 第二十八章 付家姐妹

第二十八章 付家姐妹

    在5角钱可以买两个西葫芦的年代,半个月能挣到2000元钱,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无怪乎付桂香如此惊讶了!杨棣棠吃了口菜接着说道:“我和志勇商量了一下,这几天还得抓紧干,这个工程刚开工不久,需要的量挺大,咱本钱小只能来回多倒腾几趟。”

    付桂香看着手里的钱有些不舍的试探道:“那这钱?”杨棣棠继续道:“家里先留着,把买断的钱都投里,这两天让老张盯一盯,我出去再张罗点,志勇再投点,先这么干着!”付桂香想了一下道:“能不借钱还是不借钱!不行这钱也拿去,家里还有,等过几天我那儿的工钱不是也快结了吗!”杨棣棠笑道:“你手里那点钱解决不了多大问题!还是留在家里,我这次出去才明白,钱就不是攒出来的,日子也不是这个过法。看准机会就得去闯,小烁说的对机会遍地都是,缺的是那双手和眼睛。眼前这个买卖走过一次了,有路子了,那就先把这个买卖干好!”付桂香有些惊愕于丈夫的改变,讷讷地道:“你们爷俩大道理都是一套一套的!过日子还不得是柴米油盐,借钱过日子总归是不舒服的!”

    杨烁接口道:“妈!你不懂,企业的适当负债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资本的良性运营!”付桂香嗔骂道:“我还不懂了,你个小王八犊子,你都是我生的,我啥不懂!我是你妈!过日子你懂不懂!”说完,站起身喝问道:“你们爷俩到底还吃不吃?不吃我收拾了!”杨烁忙低头将碗里所剩的米饭,几口消灭干净,站起来争道:“妈!我收拾吧!”杨棣棠苦道:“我这还没吃呢!”杨烁为难的看着付桂香道:“妈!”付桂香嗔怒道:“学你习去!”杨烁一溜烟的跑掉了。屋子里只剩下低声轻语,边吃边聊的两人。

    周末,付桂香领着杨烁去大姐付桂兰家看望父母。付桂香姊妹三人,桂兰、桂芝、桂香,姐妹三人命运各不相同。

    老大付桂兰结婚成家的时候,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于是选择了身为厨师的范嘉友,老范也是个专全的手艺人,一手北方菜烧的那叫一地道,人也憨厚淳朴,所以生了三丫头的老付头和老伴年岁大了后,便离开农村老家,进城与大女儿一起住。

    老二付桂芝学的是财务,虽然文凭不高,但在当时也算半个文化人,进了机关当了出纳,所以找的对象王德民也是体制内的干部,坐办公室倒是风吹不到、雨淋不到。不过岁月不饶人,一晃也是人到中年。

    至于杨烁的老妈是家中的老小,从小也是父母呵护备至,但没赶上恢复高考,于是早早成家,先是在当地的小学校代课,后来,教育管理越来越规范,不是师范毕业的老师也就没了上讲台的资格。下岗回家的付桂香自谋出路,学了缝纫和服装裁剪。只是没等自己干,家里便托关系在杨棣樘工作的单位当了临时工,也是在那段时间认识了杨烁的爸爸。不过好景不长,随着市场大潮的冲击,企业效益逐步下降,临时工也都回了家,付桂香又捡起了缝纫的手艺,一直干到现在。

    至于家里更多的隐私历史,因为父母很少提及,杨烁也大多一知半解,不过付家的姐们三人,关系非常融洽。每到周末三姐妹全家老小都要到老大家聚一聚,平时工作不忙了,也会在一起坐一坐。聊聊家常,散散心。这原本也是杨烁和几个兄弟姐们一起疯玩的机会。

    付桂兰家住在醴泉中心的位置,靠近客运站,因为改革开放后,原有很多转制企业的职工下岗再就业,范嘉友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来的单位食堂不复存在了,他也没了去处。于是自己凭着手艺,在家里支撑了一个小饭店,平时也炸点油条、卖点豆浆之类的早餐。两口子为人憨厚,做事也勤快,小店的生意倒是红红火火。

    杨烁和母亲到付桂兰家的时候,付桂兰正在切墩,小半盆切好的土豆丝已经泡在水里。付桂香把手里的肉放在柜台上,边摘手套,边问道:“我大姐夫呢?”付桂兰停下手里的活计,在水盆里净了净手,答道:“早上出早餐了,在里屋补觉呢!要不一会儿又上人了!”付桂香道:“刚才过来的时候,看肉挺好的,买了点。”付桂兰埋怨道:“买它干啥,我这又不缺,早上出完摊,你姐夫还买不少呢!”付桂香道:“那能一样吗!你那不是店里需要嘛!我这不是给爸和妈买的嘛!”付桂兰劝道:“一会儿拿回去,给小烁他们爷俩吃,你家棣棠刚下来,家里又没了稳定的进项,能省就省点,咱爸咱妈还缺你这一口吃的了?”说完给付桂香倒了一杯茶,坐在一边的椅子上休息。

    付桂香也坐下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清茶道:“这不我家杨棣樘昨晚上回来了嘛!出去跑了一趟,多少的也拿回来点,我想着都好几天没过来了,正好周末,看看爸妈,也到这溜达溜达。”付桂兰有些宠溺的道:“你啊!一天天也别太挣命了!挣钱也不能不要命啊!干的一天天脸都蜡黄了!”付桂香不满道:“你还说我,你看你和姐夫不也是一天天起早贪黑,没个星期礼拜的干嘛!”付桂兰无奈道:“我这三崽子,一天睁开两眼就吵吵饿!得亏家里是干饭店的,厨房啥剩菜剩饭都有,要不然我看都得扎脖!”付桂香笑着道:“是,是,你都对!咱爸咱妈呢?”

    付桂兰伸手从边上拽了个塑料袋,向厨房走去,边走边答道:“爸说今天天气好,跟咱妈出去遛弯了,说在屋里憋一冬天了,出去透透气。”说着话,熟练的在塑料袋里装里八九根油条,转身回到大厅,递给自己的妹妹,叮嘱道:“走的时候,别忘了拿回去,早晨炸多了,回去热热给小烁当早点,下回你们两口子早上没时间就让小烁来装点回去。”付桂香道:“可拉倒吧!我家那崽子口壮的很,早上做啥吃啥,可好养活了!”

    姐俩正说着话,准备跑去找范继海玩的杨烁,停住脚步,转头冲母亲嚷道:“妈!你说我坏话,让我听到了!”付桂香笑骂道:“滚犊子!那都有你!我跟你大姨聊天,跟你有啥关系!玩你的去!”说完还不忘给杨烁一个白眼,杨烁一缩头一溜烟的跑走了。

    在杨烁的记忆里,母亲总是在唉声叹气中渡过,生活的压力让本还是中年的她早生华发。伴随杨棣樘的下岗和一事无成,家道没落,杨烁就很少能看到母亲的微笑。但杨烁知道她一定偷偷哭过。生活有时会让人很无力,无力到你付出所有的努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也于事无补。古人常常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可生活的一切都乱了之后,身也乏了,体也虚了,在生活的潮起潮落中挣扎喘息,拼尽全力,可一切还都是老样子。哭过,怒过,挣扎过,可又有什么用?能改变得了什么?改变不了的生死离别,还有那感觉永无休止的苦痛和无情的命运。生活的一切只能是慢慢的熬,熬到粉身碎骨,熬到泪干心死,然后才会在生活的重压下,颤颤巍巍的在生活的道路上走下去,活下去。用东北话讲,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别尿叽,别逼逼,你就躺在那蛄埇,一会儿就到地方。

    不过,说,谁都会,长嘴就行,做,不见得都行,事儿发生在自己身上,谁难受谁知道。这也是杨烁一直都不愿意去回忆这一段时光的主要原因。因为害怕黑暗、害怕没有希望,但好在,今天的杨烁已经再一次回到从前,好在一切努力还为时未晚,好在还能看到母亲的微笑。

    付桂香没有看到已经转身离去的杨烁,脸上堆满了会心的笑,这笑容充满了阳光和希望。杨烁没有回头,一路走向后院的小房间,他知道表哥范继海一定在这,因为这里有他的宝藏和全部家当,一堆破石头。也只有他当这是好玩意,在屋子的一角堆满了他从大山小河甚至垃圾堆里捡来的的各种石头,每次他都会把捡回来的石头,清洗干净,然后,珍而重之的独自把玩。似乎这石头里包含了天地一切。也因为热爱收集石头,付桂兰没少骂他,不是他捡石头有什么错,而是他的心思就在这些石头上,根本就不爱学习。付桂兰家三孩子,继海、继洋、继泽,后面两个都是女孩,只有老大是男孩。国家大力宣扬计划生育的时候,一直都在说男孩女孩都一样,于是,爱党爱国的范嘉友同志便按着家谱给女儿也起了这样的名字,意思是一样继承家业。

    杨烁进屋的时候,范继海正忙着整理石头,见杨烁进来,便招呼道:“来,杨烁,看看哥这两天刚找的新石头!”杨烁边走边说道:“怎么和以前的不一样了?”范继海无奈道:“以前的石头让我妈拿去砌墙了,这都是我后捡的。”杨烁走过去,接过他手里的石头,翻来覆去认真的看了看,品评道:“质地只是普通的石头,较软,易风化,可能出自河滩,长期在河水的冲刷下,已经很没了棱角,只是单纯的斑纹独特,最多算个奇石吧!”

    范继海听后,两眼放光,惊叹道:“你说的真准,我就是在北河里捡到的,你等等啊!我给你看我最喜欢的一块石头!”说着,转身在一堆石头中翻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