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子衿谣 » 第二十七章 淡然生活

第二十七章 淡然生活

    当电影结束时,灯光突然亮起,杨烁也终于回魂般清醒过来,只是还有好多伤感,一时之间还残留在心间。不过手里的瓜子已经没有了,因为于小龙见杨烁一直都不吃,便辛苦自己代为消灭了。

    荧幕上的片尾还没有完全播完,迫不及待的于小龙已经拉起杨烁冲向拥挤的人群。那时还没有学生踩踏事件发生,所以大家也就没有这方面意识,看完电影,放了学,自然也就放了羊。不同于平时的放学,电影院的大门没有学校的宽阔,上座如此高的情况也不是次次都有,因为卖票维系生活的影院,现如今已经达不到这么高的上座率了,所以有人说有电视了,电影也就没人看了,电影院早晚是要黄的。只是此时有这种思想的人没有看到后世连锁影院的繁华。

    杨烁默默的随着人潮慢慢向门外挪动,而于小龙早已泥鳅般的挤到了门外,正向杨烁招手,呼喊道:“杨烁,我到停车的地方等你啊!”杨烁点点头,依然默默的向外走。

    看完电影的学生,就是放学回家的学子,杨烁没有急着去找于小龙等人,只是随着人群慢慢向外走去。等到能取车子的时候,四周也已经满是着急离开的学生,哪里还能看到于小龙、刘磊几人的身影。只是到了外面大门的时候,看到刘磊和李兵正在人潮中挣扎,转过头来的刘磊一眼便看到了杨烁,挥手向杨烁致意,并向门口不远处的币子厅指了指。杨烁明白他的意思,只是此时此刻的杨烁哪里还有出去野玩的心情,于是只是随意的点点头。

    出了大门,人潮便悄然散去,杨烁推着车子走在街上,没有蹬车就走,而是一手把着车把,一手插在裤兜,就这样如此随意的走在街上,感受着身旁骑车匆匆而过的学子,看着两侧依然崭新的沿街商铺,那进进出出的买家,时不时还夹杂着商户的叫卖声。这一切都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杨烁深吸一口气,春日的香甜在微风里丝丝缕缕的沁人心肺。

    人有时需要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这个美丽的世界,她的喧嚣,她的忙碌,她的不为人动,嘈杂中透着的生活宁静与和谐。她有时也许灰暗,但终归会雨过天晴,她有时会很明亮,也会有突然而然的阴云密布。如同街边静立的垂柳,任清风拂过,岁月如梭,依旧宁静如我。杨烁把车子停在一边,坐在街边的柳树下,淡黄色的柳花在枝条上轻轻的随风轻摆,灰白色的柳条已经吸饱了枝浆,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川流而过,杨烁忽然觉得这才是生活。

    刚刚在影院里的心绪慢慢平复,也许是这段时间过的太过逍遥,也许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情绪周期,也许是穿越时候的后遗症集中爆发,也许所有的可能都有。一时间让杨烁的心绪莫名的有些低落,人总有突然之间,没来由的失落。停下脚步,看看身边的美景,慢慢总会过去。

    杨烁抬头望向天空,蓝天白云依旧,梦也好、现实也罢,重要吗?能在蔚蓝的天空下活着!为了命运前途奔波着!为了明天的美好奋进着!其他已经无所谓了,那就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其他的交给老天就好。拍拍身上的灰尘,微笑着,这一刻杨烁的思想更加晶莹剔透,也更加纯粹。

    沿着马路一路走回家,家里没有人,一般这个时候,付桂香都会去交前一天的计件任务,然后再领新的任务,回来再给全家做饭,月底的时候按照工作量的多少结账。杨烁记得那时节每到周末,交活儿、领活儿的任务都由杨烁来完成。此时见家里没人,杨烁没有心急,到厨房把压着火的炉子捅着,新加了一批柴,座上水壶,烧上一壶热水。回到客厅,准备把近期的学习内容好好梳理一下。

    开学一段时间了,杨烁重温了好多知识,原先从未注意过的知识一下子清晰起来,各科的知识树也在他勤奋不辍的努力下慢慢开始搭建。虽然和学霸的不太一样,但与以前的自己相比也是天壤之别,毕竟杨烁领略过更高维度的风景。也许这就是一个过来人的优势,不是记忆变得多么优秀,而是理解变得很容易。

    当大多数学生还在苦读鲁迅先生的社戏时,杨烁已经在与陶渊明畅游桃花源,在醉翁亭饮酒,在岳阳楼观景。当很多同学还不理解距离平桥村五里的赵庄到底有多远时,杨烁又已经开始一次函数的运算了,当然大家都在学二次根式是如何运算时,杨烁早已经写完了答案。早人一步是时代的英雄,早人三步是社会的烈士。杨烁没有因为现在的自己能够早人一步而沾沾自喜,反而越发的珍惜,珍惜这美好的时光,更珍惜这难得的机遇。

    天将将黑时,付桂香驮着一大包半成品的裤料回到了家。正在温习功课的杨烁,见状忙出去帮忙。付桂香有些讶然地问道:“你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早?学校没课了吗?”杨烁一边帮母亲卸东西,一边答道:“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电影,所以放学早。”付桂香埋怨道:“那你中午走的时候怎么没说呢!给你带两块钱去啊!”杨烁不好意思的笑道:“我忘了!”付桂香搬起卸下来的大包裹接口道:“啥也没买,让同学笑话了吧!”杨烁伸手接过包裹的一角,双手提了起来,答道:“那倒没有!没带钱就不买呗!”付桂香一边拎着包裹,一边安慰道:“下回提前说,别人家都有吃的,就你啥也没有,带两瓶水也好啊!”继而又回头安排道:“一会儿把车子前面的布兜也拿进来,”母子二人说着话,将取回来的毛皮裤原料抬进了屋。

    付桂香放好包裹,边摘围巾边说道:“饿了吧!一会儿我去做饭!”杨烁进屋给老妈倒了杯水,随意道:“还不太饿!我回来把炉子捅着了,烧了一壶水,晚点吃也行!”付桂香接过水,坐在炕沿边上,喝了一口水,长出一口气道:“你要不饿,就晚会儿做,我喝口水,歇一会儿!”

    华灯初上时,杨烁母子坐在饭桌前一同吃起了晚饭。一碗黄豆芽炖海带土豆,一碟黄瓜咸菜,朴素的二米饭,杨烁吃的香甜。那时节,每到青黄不接,便是穷人最难熬的时候,家里冬储的秋菜吃了一冬,剩下的本就不多,园子里的青菜刚刚种下还没发芽,正是青黄不接之时。虽说市场已经有早早上市的大棚青菜,但价格也确实不是一般的贫下中农所能接受的。杨烁家正是最灰暗的时候,稳定的经济来源断绝,自谋出路也没有光明的前途,一家人如同乘坐一叶扁舟在大海的惊涛骇浪中起伏挣扎。吃的自然算不上好,但当时海带、豆芽是最常见、最便宜的菜了。在杨烁的原有记忆里,这道菜伴随了他整个初高中时代。而所谓的二米饭,指的其实是大米和小米一同煮出来的饭,放到后世可能很多人喜欢,因为吃的就要健康,可在当时却是迫不得已,因为因为醴泉是小米的主产区,小米比大米要便宜。

    对于这样的生活,杨烁倒是甘之如饴,法式鹅肝、RB生鱼片、俄罗斯的鱼子酱,世界著名美食他不是没有吃过,可是又能怎样?没有家人的分享,个人的奋斗,无论吃的是什么,也不过是味同嚼蜡,全没了兴致,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味道。而此刻能端着母亲做的粗茶淡饭一样吃的香甜。昏黄的灯光下,母子二人正默默的吃着晚饭,忽然,外屋的房门被一把拉开,杨棣棠提着手提包风尘仆仆的赶回家。

    付桂香有些错愕的问道:“呀!你咋这个点回来了?不是得四五天呢吗?”杨棣棠笑着答道:“事情进展的顺利,我跟老张、志勇老弟一商量,怕家里人担心,还是早点回来吧!”付桂香放下碗筷,接过杨棣棠手里的手提包和外衣,顺手放到一边杨烁则见机去厨房为杨棣棠拿了一套碗筷。杨棣棠扯过一条板凳,坐在餐桌前,付桂香有些忐忑的问道:“卖的咋样?”杨棣棠笑着,探身将付桂香放到一边的手提包拿了过来,拿出一小沓百元大钞,交给付桂香,骄傲的道:“去了本钱,各项开支,挣了将近7000块钱,我和志勇一商量,这买卖以后还得做,该走的人情往来得走,就从这里拿出2000块钱,沟通感情,疏通关系了。老张也一直在跑前跑后的忙活,虽然没出本钱,但以后这生意还得有个妥帖的人不是,给他分了小1000,剩下的我和志勇一家2000。”说完,拿起筷子夹了口菜。付桂香则惊讶道:“这么多?这才几天啊!都赶上你三个月工资了!”

    其实不怪付桂香惊讶,90年代的中国,正经历着改革开放的大变革。社会普遍的收入并不高,一个普通的工人工资在90年代初期才三五百块钱,到了95年也不过六七百块钱,多数的社会群众并没有那么富裕。正如80年代,一年能纯挣万元的人家并没有那么多,因而被尊称为万元户,那是十分了不得的事。90年代经济搞活了,第一批下海人里头脑灵活的一部分人确实实现了先富,利用资源的、利用政策的、利用信息的,无论哪一样,只要你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总会成为那个捞到第一桶金的人。不过大部分拥有稳定工作的人,还是不会轻易放弃能够看到的利益,因为生活不是打游戏,这局不行来下把,生活是猜盲盒,你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猜对了单车变摩托,猜错了一夜回到解放前。生活需要勇气和智慧,胆量和运气。老天是公平的,机遇与挑战同在,而胜利是掌握在你的手里。正如此时的杨棣棠,离开体制,在潮起潮落的大海里,第一次下水,便摸到了一只岸边的小虾米。但今后的赶海生活如何,谁又能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