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大明有多大 » 第14章 民族大融合1

第14章 民族大融合1

    永乐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兀也里终于领略到了小冰河的厉害,千米宽的宋瓦江一夜间成了玉带,冰是透明的,兀也里站在阿什{此阿什非彼阿什,阿什满语:一山忽分为二。刘清刻字处是朱雀山山南临江矮崖,真正的阿什是向上二千一百六十五处,两边刀劈斧凿的悬崖相距不足四十米,上面江水有二千米,下面一千五百米。崖上不到一个时辰,鹅毛大雪从天而下,大雪下了三天三夜。

    三尺多深的雪使整个船城变成了白色大毯子,毯子上面画着几条灰线,兀也里修了连接船厂、五座城门和十三座兵营的水泥路,让全城多数地方无死角,最大的兵营与东厂职业培训学堂在一起,现在多了一个城主亲卫总队培训基地。

    这是让兀也里既高兴又无奈的选择,自打他用锅和粮从兀也吾卫换了十个五岁以上的孩子后,就陆续有马英山卫(永乐四年设,现S市南百里马烟岭)、亦罕河卫(永乐四年设,现S市东北二十五里伊罕河)、禾屯吉卫(永乐七年设,现S市东南一千四十里和通吉河)、童宽山卫(永乐六年设,现S市北七百里通肯山)、古鲁浑山卫(永乐五年设,现S市东北六百里乌尔珲山)、卜忽秃河卫(永乐十二年设,现S市东北四百里布尔哈通河)、秃都河卫(永乐六年设,现S市东二百三十五里蛟河)、甫们河卫(永乐五年设,现S市南四十五里佛门河)、益实卫(永乐六年设,现S市东一百四十里依什河);诸冬河卫(永乐十二年设,现S市西南五百四十里辉发河)。十个有印信(铜制腰牌和圣旨)卫指挥,陆续到来。江河封冻,大雪封山,几乎清一色狗爬梨,而且还不少,大多从宋瓦江冰面过来的,一位指挥使,五位指挥同知,五位指挥佥事坐在一楼会议室内,喝着茉莉花茶,同兀也里进行讨价还价,他们每人都领来十名小孩子,清一色穿着毛朝里的狼皮,有男有女。兀也里同他们只谈了一个时辰就把他们基本情况了解差不多了。

    大雪封山封河,鱼和野兽难寻,生活困难;

    无粮难养兵,有逃丁;

    朝廷五年(永乐十四年至十八年)没单独赏赐,今年雪太大,去奴儿干都司路难走,走陆路,人吃马狗也吃,得不偿失;

    蒙元必定南下劫掠……

    ……

    兀也里上了二楼,让阿哼、阿哈他们把这十一人轮流上二楼,他要单独与他们相谈。第一个主动上楼的是秃都河卫,他们也是继兀也吾卫后,第二个来的,江河相连,拉法河与秃都河交汇后汇入宋瓦江,所以卫指挥佥事董(赐姓)克从兀也吾卫指挥同知例罗口中知道兀也里言必行,行必果。无朝堂上官员那种用鼻子说话,用眼皮看人的作态,货粮交换公平。兀也里知道秃都卫一百多年后,大明嘉靖十七年依然入京朝贡。一个知道感恩的家族,总比那个“白眼狼”家强。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从大明开国不久,永乐元年十一月设卫到正统七年,四十年间,一变三,从大明得到了什么,从居住在速频江冰天雪地先迁婆猪江靠海冬天不太冷再迁灶突山辽东熟地。每次专奏都得到批准,一但不如意,“七大恨”不知从何谈起。

    兀也里与董克相谈甚欢,达成一致:

    1、凡秃都河卫用船送来的山货,一船换一船;

    5、秃都河卫人可居住船城,但必须遵守城规;

    3、秃都河卫受到第三方攻击时,船卫无条件攻击第三方,朝廷除外;

    4、每年双方进行一次联合军事合作演习,假想敌是蒙古人;

    2、船卫免费给秃部河卫训练战士,从十岁始到十五岁止;

    随后的谈话,以此为基础,都签定了协议,签字、画押。其他卫做中人和保证人。十二卫中任何一卫违约,其余十一卫群起攻之,平分其地盘、财产、人口。

    一百名小孩留下了,十一名指挥赶着狗爬梨,拉着玉米面和铁锅走了。兀也里留着地瓜有大用处,一是炕晒地瓜干,二是地瓜粉条,三是地瓜酒。

    自从地瓜、南瓜、玉米大丰收,玄天岭山洞几乎被放满了,当初反对把山体凿空的石匠营营头石秀和其子石迁,把自己的下一步工作瞄准了白虎山。9864户工匠家家留有够两年吃的地瓜、南瓜、玉米,尽管兀也里让大家统一储存,但是,饿怕了的匠户们选择了自己保管。

    兀也里从小在林场长大,父亲先后把五个林场扭亏为赢,采取的是多种经营,火炕是东北的专有特色居住方式,在上面烘晒地瓜干。大锅熬煮粉条,一举多得,连家属服务队都上阵了,兀也里有幸,暑假参加了挖、洗、去皮、蒸、切、烘。全过程。至于做粉条的后续工作,粉碎、搅拌、上锅熬、晾晒,人小力气小,打下手,屋里太热。晚上睡地震棚(1976年搭,1979年拆)。

    保存粮食方面,兀也里只是建议。但两项处理地瓜方法,他下了死命令,每户必须上缴地瓜干十万斤,地瓜粉条十万斤。顶税,对不听命令的,饿肚子显然不行了,那么不许五-十岁小孩进“卫学”还是可以的。表现突出的,除在卯时“忠君报国”早课上进行口头表扬外,家中适龄男孩进入城主亲卫队预备学堂,择优转正式队员。每年薪奉白银十两。

    酒匠杜千后一家把地瓜、糯米、稷(高梁)一起蒸,然后放酒曲发酵。好像勾兑。十天后,埋在地里一半的酒翁中就有了比啤酒度数高一点的酒就呈现兀也里面前。兀也里前世叫刘鹰时,是一名酒仙,尽管没有发生酒后误事,但他超过一斤半的酒量,产生了羡慕嫉妒恨。只管一点点事,他必须也肯定喝酒了,例如去看守所提押涉黑犯罪嫌疑人要求太严,拘留拒不履行法律文书的自然人或法定代表人时用手铐。他对酒非常亲,与辖区内**私人酒厂老板关系特别好,蒸馏酒(无良)和勾兑酒(绝大部分)区别和制作过程十分清楚,头曲、二曲、烧刀子。方法就是蒸了再蒸再蒸,百分之百的纯酒精理论上有可能,百分之九十五的粮食酒精他还是见过的,但没敢喝。因为质检员说这可以消毒治伤。堪比工业制造的医用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