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大明有多大 » 第13章 秋天的收获

第13章 秋天的收获

    人多好干活,“船”城以江和稳秃河交汇点为菱形四点的一个锐角,也就是“水门”,取直向西北十公里到宋瓦江五个明显的大崴子处,再以此为菱形钝角点直线向西南十公里两条河交汇处,为另一锐角点,再向东南十公里到一山洼,作为钝角点,再向东南十公里到宋瓦江与稳秃河交汇处好像一个正方形,实际是一个菱形,造船厂(水门)是一个锐角尖,两条河交汇处是另一个尖,地下面是一个蕴藏量7323000000立方米热水沉积盆地,距地面二千米至五百米之间,最高水温80度以上。是长白山脉断裂带地热水。两地之间有三十公里。地盘有了,如何把水引上地面,兀也里从两个空间中,没有找到钻井机,尽管兀也里知道,朱雀山二十公里内有一地质钻探公司,他前世在司法局普法办时,曾到过该单位,但他两次要求有错,不敢再对朱雀提要求,一但犯错,就少了一个免费大超市,多了一座储物仓库。

    兀也里、阿哼、阿哈从造船厂出发,一不坐船,二不骑马,三人步行,开始沿江边的岩石护堤,然后是青砖城墙,墙宽一尺,高五尺,地基二尺,青砖三尺,这次三人不再用两人三足,他们一边走一边采用三吸一呼的运功方式,一吸气时,意念从左脚足底涌泉穴吸收大地之土,空气入肺不出,二吸气时,意念中的土从涌泉穴运行路线是左脚涌泉穴-阳棱穴-府舍穴-关中穴;第三口吸气,意念中的土从关中穴-膻中穴-神庭穴。呼气时,三口肺中气慢慢吐出,神庭穴中的土,沿原路返回,只是从关中穴走阴棱穴经右脚涌泉穴入地,呼气完毕。行进中的运功方法适用于未经开垦的土地上。五千米后“青龙门”,有护卫第二支队守卫。对岸是“龙潭山”。再向前五千米,“金珠”码头,护卫第三支队驻扎在此。两边城墙修进江中。三人转向西南,五千米是“玄武门”,有护卫第四支队看守。十千米后是两河交汇点,三人打尖休息,玄武门也正在修建,三人交流心得,下肢力量增加了很多,二十千米走下来,三人无疲劳感。继续前进,经过“白虎门”时,刘辰(护卫队第五支队支队长)跑步过来,先敬礼,后报告:

    “报告城主,附近有女真人来投?怎么办?请指示?”

    “请稍息,允许他们在城外建房居住。过一段时间,选人入城住。是家?还是族?”

    “大多是家庭,还有单人的!”

    “都让他们进城,帮忙收地瓜。”

    兀也里前世今生对农活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看不懂,但可以动手,挖一株地瓜秧看看,一百斤。单体块重超一斤。不科学呀!书上说,亩产三千斤左右,每亩三千株,东北黑土地再肥沃,也不能比用化肥后的产量高出百倍,他仔细一看乐了,阿哼、阿哈在用木掀挖地瓜时,见到就捡,然后再挖,已经不是一株了,他找找一看,十三株,平均不到十斤,这也了不得,一亩地少说也得万斤。他拿出从朱雀空间里找到的最大铁锅,在玄武门门前,搭起三角形灶台,把地瓜和南瓜洗净切块,开始熬“二瓜粥”,三刻钟,一大锅香喷喷的金黄色粥新鲜出锅,匠户、士兵手拿木碗排队领粥。身着鱼皮衣的女真人开始乱哄哄一片,一刻钟后,有一名身材壮实的男子出头组织他们排队,老、幼、妇、弱在前,男子按小大个。他上前给兀也里跪下,用汉语说:

    “大人,请赐我们食物,大家愿意成为你部落中的奴隶”

    “阿哼、阿哈,他们都归你俩管,吃完饭领他们回衙门。”兀也里用女真语喊。

    一群人顺着城墙走了三天,回到了大明工部都水司主事衙门,一座三层楼。三人出发前,他把图纸交给李自城。双开大门右侧还有一木牌“大明船卫指挥使使司衙”。整栋楼高十米,长三十米,宽六米。楼后是用三丈三十米长的平房围成的院落。兀也里回到衙门用大喇叭通知开会,各匠户营头、护卫队十二名支队长坐在一楼会议室内,二十三把椅子上有名字,刘子、刘丑、刘寅、刘卯、刘辰、刘巳、刘午、刘未、刘申、刘酉、刘戌、刘亥四人一排,三列,腰板笔直,双手扶膝,目视前方。总装营营头宋江(鱼胶胶匠),木匠营营头鲁达、铁匠营营头金失、缝衣营营头林冲、金饰营营头武松,房材营营头吴用、厨食营营头杨志、牲畜营营头朱仝、家禽营营头秦明、五谷营营头柴进,有样学样。

    坐在台上的兀也里,强忍笑意:

    “地瓜可以收了,地下地上都收拾干净。林子里的要南瓜,不要秧。都回去吧!”

    兀也里笑着上了二楼,开始写下一步工作重点,凡事不预则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秋收,地瓜:地瓜干、地瓜粉条。用具:铁锅、菜刀。地瓜秧咸菜,盐、酱油、缸。

    冬藏,南瓜、玉米,石洞、通风、翻冬。

    火药继续造,火铳、无缝钢管,火绳?发令纸?火柴?军铁匠?

    刀、盾、枪、甲、马、牛、驴、偏厢车。

    兀也里在秋收上打了重点号,手有余粮,心中不慌。他没有去做,只有等,阿哼、阿哈在楼梯旁的木屋里守着。同时也在用木棍在沙盘上写字,二人十分认真,亦失哈曾说二人反应慢、听话、能吃、力大,都对。力大远超常人,兀也里曾让他们在刘清的兵营中挑选趁手的兵器。二人对关公刀有兴趣,只是木柄铁头的连兀也里自己都不满意。他决定在两个空间中给二人寻找武器。但他对朱雀空间有些恐惧。每次意识进去时间一长,回来会昏昏沉沉,二者成正比,空间里一时辰,现实中一天。而意识在空间中如人在水里,2千米看似不长,但很费时间。朱雀神魂告诉他,修炼再修炼。

    这次用三吸一呼的运功方式走了四十公里,他感到脑子异常清醒。路上他没有进朱雀空间,当他看到有女真人来投时,知道危险来了,大规模的进攻不太可能出现,锡伯国和扈伦国(乌拉国)被自己的“旋风”刮没了。现在一盘散沙,正是招兵买马时,没钱?秋收了,有粮啊,也必然引起一些自认为有实力人的觊觎和为生存寻找依靠小部族的关注。方法用的对,鬼神来开会;优势用不好,枕边人也要跑。

    兀也里伸出左手,意识进入朱雀空间,以往如逆水行舟变为顺水了,他直接去了一个大仓库,这里面有兀也里想要的,前世”三清宫”附近,龙丰铁路旁,是松花湖林场、丰满发电厂、松花湖保护局,S市军分区、丰满火车站五家单位联合仓库。兀也里曾来此检查工作(1992年以后归S市F区)。那时他只对军分区的武器库感兴趣,本次是来找钢轨的。他把视线内的十二米五钢轨和15厘米轨道钉传到房间百分之一,太多了木楼会塌。龙丰铁路全长17。8公里是复线,正在进行维修(1948年通车,木枕换水泥枕、38KG/M轨换60KG/M轨)。二楼是一个大房间。5069根12。5米钢轨有1200吨。好在楼板是用80厘米*80厘米*6米红松木方直接铺成,否则兀也里会把自己捂在自己设计的楼里。没有兀也里的命令,连阿哼、阿哈都不上楼。

    “阿哼、阿哈、上楼。”

    “是!主子。”

    二人听上面有动静,但一切行动听指挥,没有主子的命令,干着急,一听主子喊,

    “咚”“咚”“咚”“咚”。

    三步并作两步,二人站在两堆钢铁前。兀也里看看二人双手,看看钢轨。摇摇头:

    “手还小?”

    “你俩抬一根,去铁匠营,我随后去!”

    二人抬一根铁轨下楼了,兀也里意识进空间寻找工具,钢锯弓、钢锯条、钢锉。手工工具,正在向外传出空间,

    “主子,一人一根吧!我们要上楼?”阿哼、阿哈在楼下喊。

    “上来吧!”

    阿哈上楼了:“主子,这玩意砸人挺好使,就是握不住?”

    “沉不沉?”

    “咬咬牙还行!”

    “走,一起去铁匠营,让他们给处理一下。”兀也里随手拿一道钉放进皮包里。

    城主府距“水门”和“玄武门”不远,原刘清兵营帅帐那块高岗(现S市第一中学和西关宾馆)上,总装营、木匠营、铁匠营就扎营“水门(江和温德河)”两侧,还有刘子的护卫一支队。三人穿过兵营去了铁匠营。自兀也里交给他们一百斤焦炭后,又陆续把十八印铁锅、不锈钢菜刀,轴承(滚动和滑动)、弹簧、镀锌管(DN15-DN25-DN80-DN100)四根。铁匠们已见怪不怪,熟视无睹了。只有那些护卫兵用兵刃敲敲后,就回去训练了。

    铁匠营营头金失原是军匠户余丁,一心想当正兵,技术全面,兀也里也是在交谈中发现他有与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直接任命营头,而不是去总装营。金失听完阿哼、阿哈的想法,用小榔头仔细敲了一遍:

    “同知大人,这种铁很难熔化,重新铸兵器的难度很大?慢慢地磨,时间长。只怕两位千户着急?”

    兀也里把钢锯和钢锉拿出来,又拿出道钉和一张A4纸,纸上画着一柄连体手斧,月芽形斧刃很大,手柄很短。上面两字“飞斧”。

    “阿哼、阿哈。要什么样的兵器,让金头给你俩改造。我去刘子那一趟。”

    兀也里在护卫队一支队营房里与刘子探讨与蒙古骑兵如何作战的优劣方面,他知道,刘子等十二人的父辈都是刘清从安徽布政司和州府和县刘家庄一同被朱棣征兵开赴北方戍边,刘清任山西指挥同知时,从北方各千户所抽到身边的。他们的父兄现都是千户以上军官,作为余丁的他们此次以正兵身份到宋瓦江江边造船,又被秀才少爷选中,这一百一十二人从小就同蒙古人打交道,从西北到辽东。现在手下有243人。3人一组,3组一小队,3小队一中队,3中队一大队,3大队一支队。当兵十年,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以地支赐名,就是地主,十二人是十二粒种子,他们的任务是把这243人训练成同自己一样的兵。刘子看到少年就想到了他们这有十年从军经历刘姓人的任务。秋收会前,少爷让他写出自己三次与蒙古骑兵战斗的经过,这才过了两个时辰,他安排完秋收任务后,才写了提纲。不预则废,做事之前,先做计划,写提纲,再补充内容。

    “报告支队长,江上游来了三只千料沙船?”

    “全队按一号预案执行!”

    “一号预案!”

    从铁匠营出来的兀也里正好看到三人一组,手持弩箭站在一张床弩旁边,水门有九座床弩,其它人都背靠城墙,手持兵器。其余辅兵和民夫,每人一张英格兰长弓,十支重箭。每支队920名民夫,加上3597名辅兵(幼匠),任何对手知道了,退还降,兀也里很期待有人攻城,最好是瓦刺太师阿哈木。

    三条沙船泊在江心。一条沙船上挂上白旗,放下一只小舟,三个光着上身的男子两人划桨,一人摇橹。快速向水门驶来。兀也里从望远镜中看到是兀也吾卫千户立齐,他通知刘子解除J戒。

    立齐去年同兀也里以木换粮,十分顺利,冬天那场大雪安全渡过,二人交流也使立齐对兀也里极有好感,二人又相约今年秋天再以货易粮。本次因船少不能一次性把山货运过来,他经头人例罗同意,先打前站,也是看兀也里有多少粮食。宋瓦江沿岸有几个部落也要以货易粮。朝廷已经四五年没“赐赉”了,有个别头人要去京师住了、

    兀也里领着立齐去了自己的地块,二十五亩黑土地里挖出来的地瓜绝对超过七万五千斤,一亩一堆,李自城领着一帮人在起地瓜。怕挖坏了地瓜,他们用手,好在黑土地松软,否则兀也里不知如何面对这一群营头和支队长。还有二十七名少年护卫队员。兀也里让刘丑取来一十八印铁锅。开始了熬粥大计。他的目标是兀也吾卫的船员,一大锅二瓜粥,加上雪白的精盐。全钢制长柄水勺,没有把立齐的目光从铁锅上引开。

    三船木料换走了二船地瓜,一船南瓜。还有一百斤精盐。至于铁锅,兀也里以朝廷禁止为借口,但立齐态度十分坚决,让兀也里提条件,哪怕是用人换。至于原因他也不清楚,尤其是辽、金、元都禁铁锅进入女真诸部。

    兀也里知道原因,女人有月经,体内铁元素流失严重,不易怀孕,怀孕后易流产,东北地区的人不愿意吃动物内脏和血制品。长期的生活实践,使他们有一个不科学的认识,用中原制造铁锅做菜吃,女人生孩子会象中原那样多,人还聪明,其实是铁锅炒菜便会使动物内脏和血液易人体吸收,陶器、瓷器、石器等做不到,它们适合煮、熬、炖。时间长,铁离子大多被器皿吸收了。朝廷以制造武器的名义禁运,一个铁锅能造什么?

    兀也里一个月内用地瓜换木料和药材换得手软时,立齐第三次来到船城,随他一起来的还有例罗这个兀也吾卫的指挥同知和陈姓道士。还有一个让他兴奋不已的消息,建州卫请例罗做说客:允许他们部分族人来此居住生活,他们愿意用人参、貂皮作为代价。

    兀也里拿出玻璃杯和茱莉花茶招向二人。双方抛开建州卫的事情,对来年的合作事宜进行了友好交流,双方言谈甚欢,兀也里拿出了茉莉花茶和玻璃杯,粮食是重点,但围绕铁锅的话题更多,兀也里知道自己对历史的了解走入了误区,理论联系实际,书本见的方知浅、古人的狡诈和相互利用无所不用其极。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最实在,洪武年间在东北设置的几个卫:朵颜卫、泰甯卫、福余卫的兵丁数绝对没有水分,大宁都司主管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把自己就藩江西南昌。大宁辖地口头上归了”三卫”。北元和大明间有了缓冲地带。“籍女真制北虏”就一直让邢枢、亦失哈招抚女真各部,建州卫给众人带了好头,做了榜样,“敕谕童猛哥帖木儿等,前者阿哈出来朝,言而聪明,识达天道,已遣使赍敕谕而。使者回,复言而能恭敬朕命,归心朝廷,朕甚嘉之,今再遣千户王教化的等赐而采段表里。而可亲自来朝,与而名分,赏赐,令而抚安军民,打围放牧,从便生活。其余头目人等合与名分者可同来;若有合与名分在彼管事不能来者,可明白开写来奏,一体给与名分、赏赐。故敕。”

    这是朱棣给建州左卫首领的手谕,可以看出来,人来了,我给官给赏,人不来,上折子也给,胡里改部的建州卫又搞出了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朝廷派下来巡抚的是女真太监亦失哈。大明的卫,按五千六百人派发粮衣。一视同仁,所以亦失哈每次都带大量物资到奴儿干都司,由都指挥使司派发女真各卫所。

    朱棣心明镜,外夷女真各部设卫。从登基开始设的数字可看出少-多-少-无。儿子只看不做,孙子看完就撤。以后只设不抚。于是……。

    女真部落经过辽、金、元三朝的压榨、融合、再压榨、再融合。遇到了明主,只听不看,源源不断分裂,一言化三卫,人没增口,粮却加石。

    兀也里在雪花落下时,用铁锅和粮食从兀也吾卫换人,十岁以下的孩子,一人一口锅或一千斤地瓜和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