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量子脑域开发计划 » 第四十八章:纠缠盒的秘密

第四十八章:纠缠盒的秘密

    合肥,量子研究所。

    何昭庆坐在大屏幕前面,看着上面显示的数据和画面。在这间办公室内,还有好几个所里的研究人员,在各自忙活着。这是他带领的团队在对“炼丹炉2.0”的运行进行监测分析。

    “炼丹炉2.0”在“寰宇号”上运行得非常流畅。简直是完美!

    由于有了“炼丹炉1.0”的基础,2.0版本的开发进度相当快。当对芯源科技的审查结束后,这个项目立即在SC集团的大力推进下加速前进,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以李赫为首的工作组便向何昭庆交付了升级后的程序,并迅速地在“寰宇号”上开始运行起来。

    “寰宇号”是中科院量子研究所最新的成果,可不是谁能有资格使用的,“炼丹炉计划”是它第一次接受商业性质的合作申请。而这背后的原因,显然是和齐厚直提交给科技部的天衍计划相关技术有直接的关系。

    何昭庆对“寰宇号”太熟悉了。这台全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是他的导师从20年前就开始构思和设计的。在这些年里,有无数个部门、企业和工程师为了实现首台通用量子计算机这个梦想,奉献了难以估量的心血。何昭庆就是在8年前加入进来的,当天第一次看到在建造中的“寰宇号”时,便立刻被它那金黄色的主机所吸引。那是一圈巨大的金属圆环,中间高高耸起一个缺了顶尖的圆锥体,像是一座沐浴在金色光芒下的古老火山。主机上面上面布满了接口、凹槽和孔洞,每次看到它,何昭庆都觉得那仿佛是一个能随时跳动起来的赛博心脏。

    能够亲眼见证“寰宇号”的诞生,何昭庆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简直就是做梦一样。而现在,这种梦想早已成为了日常的一部分,他伴随这“寰宇号”的造成,验收并进入实用阶段。

    通用型量子计算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人类真的已经掌握这种力量了吗?

    屏幕上闪过的一行行参数和代码,何昭庆读得懂。此刻的“寰宇号”正在演奏一曲《卡农》,用着独属于它自己的风格。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感觉。“寰宇号”的深层内部,运行着桀骜不驯的量子比特,这些躁动不宁的精灵却在宏观的层面呈现出严整的规律性。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挥动指挥棒?

    量子力学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何昭庆对此一直深以为然。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来驯服这种力量,而越是深入了解,他就越感觉人类在这些宇宙本源精灵面前是多么的无知。

    在18-19世纪,物理学的古典时代,彼时的科学家们相信自己已经掌握了宇宙的所有奥秘。大到天体运行,小到苹果落地,无不在经典力学的统治之下。当时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在向拿破仑介绍自己的著作《天体力学》之时,拿破仑问道“在你的理论中,上帝在哪儿呢?”拉普拉斯平静地回答:“陛下,我的理论不需要这个假设。”

    这简直是科学上最光辉、最荣耀的时刻之一了,它把无边的自豪和骄傲播撒到每一个科学家的心中。

    不仅不需要上帝,拉普拉斯想象,假如我们有一个妖精或一个大智者,或者任何拥有足够智慧的人物,假如他能够了解在某一刻,这个宇宙所有分子的运动情况的话,那么他就可以从正反两个方向推演,从而得出宇宙在任意时刻的状态。对于这样的智者来说,没有什么过去和未来的分别,一切都历历在目。宇宙从它出生的那一刹那开始,就坠入了一个预定的轨道,它严格地按照物理定律发展,没有任何岔路可以走,一直到预见它注定的命运为止。

    可惜的是,这种庄严肃穆的经典物理学,却被新兴的量子力学以摧枯拉朽之势扫下神坛。原本还熠熠生辉的经典物理学大厦,被量子力学这把大火烧得只剩下断壁残垣。原因只有一个,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这个宇宙最基本的内禀属性之一。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拉普拉斯想象中的那个无所不知的妖精,是根本无法知道某一个时刻这个宇宙中所有粒子的状态的。别说整个宇宙的粒子,哪怕是任何一个电子,它也不可能精确测量出它的所有状态。

    一直以来,物理学在人们心中是神圣的,就是因为它的确定性。如今,这一切都被证明只不过是人类的错觉而已,宇宙本身是一锅沸腾不止的量子汤,没有什么是确定的。但是,人类还是可以利用量子特性来发展科技,20世纪以来,依托量子力学和性对轮,人类科技发展得比经典物理学时代更加辉煌灿烂。

    就好比此刻正在默默工作着的“寰宇号”。

    量子计算机的计算逻辑和经典计算机本身并没有区别,只是用来计算的“工具”不一样而已。就好像古代的时候,人类可以用算筹或者算珠来计算,现代人类则可以用计算器一样。量子计算机驯服了“量子”,让它们代替了传统计算机里面的电元件来进行运算。量子封印被打开了,近乎无穷的算力涌现了出来。

    唯一的问题是,没人知道计算机里的每一个“量子”究竟是怎样在运算的。人们只是观察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在计算机嵌入的某种经过设计的极为复杂和精密的结构,总能让量子给出正确的答案。

    人类真的掌握了这种力量了吗?

    何昭庆猛地惊醒过来,才发现自己恍恍惚惚的半天了。他苦笑了一下,摘下眼镜,对着镜面哈了几口气,随即又撩起身上的格子衫衬衣,将镜片擦得干净透亮了,便重新戴上。

    自己这是怎么了?

    他觉得今天的自己有些奇怪,怎么突然做起无谓的感叹来了?虽说量子力学依然存在很多未知的谜题,但这充其量只能说明它还不够完备,并不表示人类无法利用量子的力量。从量子力学问世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了,不管是卫星上天还是手机上网,哪一个不依赖于量子力学的知识?就算宇宙建立在不确定性之上,我们每天依然还是能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世界依然稳定而坚实。

    何昭庆收回心神,把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大屏幕上来。这是他们团队眼下最重要的工作!能稳定搭载并运行“炼丹炉2.0”这种千亿级参数的大型人工智软件,那就几乎可以宣布人类历史上第一台通用型量子计算机真正问世了。

    完美!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运行中,看不到任何瑕疵,各项监测参数和指标都非常稳定。按照这个速度,“炼丹炉2.0”说不定在几天之内就能有突破性发现。当然,这要取决于SC公司提供的数据库的质量。这家公司在阿尔茨海默症领域的积累非常深厚,“炼丹炉2.0”第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去验算他们既往的候选分子中是否还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希望能从中找到更加安全有效的分子。当验算全部完成过后,“炼丹炉2.0”还会进一步去拆解优化这些化学分子,完全从头设计出“它”理想中的药物来。这是第二步计划。

    何昭庆仔细地盯着屏幕,其实这没什么必要,甚至也没什么意义。在这种极大数量的代码运行层面,人脑几乎没有理解的可能性。他也只是看一下各种监测数据和图示,如果监测没有异常提醒的话,他就可以撒手不管了。真正有价值的是运算过程中的海量数据,那是有专门的程序来读取和分析的。

    突然,一丝异样的感觉涌上他的心头。

    屏幕上一行行的代码和数字不断地滚动着,枯燥而单调,如同荒漠中被风吹动的沙砾。风吹沙动,虽然这也是一种运动形式,但和流水、行云相比,却总显得机械乏味,缺少灵动的气息。然而,在何昭庆眼里,这些变化的代码中间,隐隐约约地透露出一种熟悉的味道。

    他扶了扶眼镜,又凑近到屏幕前,盯着那一行行滚动的代码。

    突然,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双手下意识地猛拍了一下桌子,把办公室里其他的同事吓了一跳。

    “苏铭,老苏,快,‘纠缠盒’的检测报告,快调出来。”

    苏铭是团队的老人了,年级比何昭庆还大一点,是最早参加“炼丹炉计划”的成员之一。包括第一次和SC公司、芯源科技的会谈,他都参加了。虽然很资深,不过他现在归何昭庆领导。听到何昭庆没头没尾的来这么一句,苏铭愣了一下:“什么检测报告?”

    “就是实验组李教授对‘纠缠盒’做的逆向拆解分析结果。”

    苏铭一拍脑袋,说道:“嗨,你这一惊一乍的,差点把我的脑子给稿昏了。”

    他一边说,一边手里也没闲着,迅速地调出了对芯源科技交出的“纠缠盒”所做的检测报告。

    “纠缠盒”被实施了一次破坏性的检测!

    在拿到“纠缠盒”后,实验组这边才发现想要对其进行检测是非常困难的。由于里面的结构精密度太高了,任何拆解都有可能导致设备彻底损坏。后来经过讨论,所里决定将“纠缠盒”连接到另外一台量子计算机上,对预置在盒中的离子对进行状态读取。

    这是一次性的!

    已经读取,预置在纠缠盒里的量子的叠加态会立即消失,回归一个确定状态。纠缠盒相当于报废了。但也没办法,这是能从纠缠盒中榨取到的最大价值了。

    在这次读取中,纠缠盒中浩瀚的量子信息如同潮水般席卷而过,差点让连接的量子计算机过载。然而可惜的是,信息洪流虽然巨大,可供解读和分析的部分却少之又少。最终,实验组通过计算机接收到的能量态的涨落溢出,搭建了一个数学模型,是一个怪异的函数公式。可视化转变后,出来的函数图像仿佛是两条纠缠的DNA链。

    这个意义不明的函数没有任何对应的物理参数或者现象的指向性,仿佛是一个纯数学游戏。

    而就在“炼丹炉2.0”的运行痕迹之中,何昭庆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可能解读这个函数的代码序列。他调出那一段长长的代码,仔细的揣摩。

    非常有可能!

    这个事情本身并也不奇怪。“纠缠盒”和“炼丹炉”程序都是芯源科技的产物,在技术上有共通之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何昭庆隐约觉得自己发现了什么重要的隐藏线索,似乎有什么东西呼之欲出,就差一层窗户纸了。

    他想了半天,还是掏出手机,打了一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