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再造乾坤 » 二十三节 唐皓访贤

二十三节 唐皓访贤

    颍川郡颍阴县,荀绲府上,荀彧时年十七岁,身高约一米七,相貌堂堂明眸有神,年少即有才名。此时正在荀绲旁边站着,细细看着客座上的唐皓。

    唐皓稍微端正了一下坐姿,正声言道:“小子起先学习六经,浅知忠义,听闻四方灾害,本以为修身齐家可治国平天下,后得知三公须钱两千万、各地郡县不等。家中早年曾遭劫匪抢劫,随后小子练习弓马学习枪术,试图凭自己武艺保护家人。不料近年蛮夷侵扰,残害边疆。纵使武艺超群也难敌千万贼寇。其实这些弟子还能想通,但不久前学习《荀子》《韩非子》,荀子曰: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韩非《孤愤》又言:国之大患在于大臣权重、君主偏信左右。联想近年四方叛乱、兵起连年,国之大难如何得救呢?因此弟子习文恐成百无一用是书生,练武又心忧学艺不精难堪大用。仓皇之间,又恐荒废时日,一事无成。”

    荀绲沉默片刻,回道:“唐公子不愧为南阳神童,如此年纪便心怀天下,既能写出《阿房宫赋》又能看出大汉之危,实为难得。但大汉历经四百年风雨,已远胜战国前秦,虽有鬼祟为害,尽皆平定伏法。而载舟覆舟不过劝君爱民,岂可妄语。依老夫看,公子能文能武,当属世间英才,自当奋发图强,何须杞人忧天。”表面上荀绲虽是在和稀泥,实则因党锢之祸士族自危,更失去对天子的直接影响,唐皓所言虽是事实,却不知其来意,荀绲更不能随便议论。

    唐皓也不追问,当即礼貌致谢,之后和荀绲简单介绍了一下唐酒,又聊了聊一路的所见所闻,荀绲便留下荀彧招待,起身离席了。

    荀彧道:“久闻唐公子南阳神童美名,亦拜读过唐公子之诗赋。唐公子之思虑远非少年稚子所想,唐公子之言辞亦成熟过人,今日一见荀彧十分佩服。”

    唐皓拱手道:“感谢兄长抬爱,这算是少年老成吗?”

    荀彧点头道:“确实老成,适才唐公子所言,我也只知一二,听此一言方觉危机四伏,只怕国难将至。”

    唐皓道:“只怕山崩海啸,虽有少数有智之才,亦难有回天之力。”

    荀彧苦笑:“但愿只是我等多虑,或许局势不至如此。”

    随后两人又换了轻松些的话题,聊了聊个人习惯喜好也算是初步相识了。

    临别,唐皓邀请荀彧赴宴,并名言有重要论题讨论,荀彧当即答应次日回访。

    回去后唐皓找来两名雇工,将家中里里外外全部打扫了一遍,又订购了一些花草把院子装饰了一番,客厅中又摆上了熏香,整体环境总算妥当。随后又安排好次日细节,只待荀彧赴宴。

    第一日,荀彧如约赴宴,并带来家中回礼。唐皓与其讨论人才举荐制度,官职继承制度。

    第二日,应唐皓邀请,荀彧带来同族侄子荀攸,荀攸年二十三岁,身高约一米六几,身材消瘦、目光锐利,才思敏捷善言辞。

    三人把酒论道,酒过三巡荀攸言道:“听闻唐公子作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入海不复回,甚为雄壮,今日能不能再作诗一首,让我与小叔一饱耳福?”

    荀彧当即表示赞同,连连催促。唐皓喝了两杯酒已有些微醺,当即说道:“有一首,却不是今日所作,可请二位品鉴。”

    两人当即鼓掌欢迎,唐皓放下酒杯,起身吟唱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荀攸当即再度拍手道:“好,甚好。我取纸笔,写下来,当为唐公子之经典。”

    三人欢笑连连,随后畅谈半日,直至酒醉昏睡过去。

    第三日,三人议论工农兵商之职,又论军屯、募兵、民兵、常备兵,按理想计算,大汉四千万人口可供养两百五十万士卒,实际却不足百万。

    之后的一个月里,唐皓与荀彧荀攸相交甚欢,并得识荀彧好友戏志才,几人此时皆是少年士子,活泼率真,当真犹如朝阳初升,光芒万丈。

    戏志才早年丧母,家境贫寒,此时年十九岁,身高约一米七,性情内敛不多言语,平日好学《孙子》《吴子》《六韬》,皆是兵书谋略。

    八月中,洛阳孟付传来消息,基本谈妥四家代理合作商,两家位于洛阳,一家位于弘农郡,一家位于长安。四家都同意去往房县拜访,签订合作契约。

    九月初,唐皓奔赴汝南郡寻找合作商,颍阴县住宅赠与戏志才暂住。唐皓在汝南,用时半个月,也谈成四家合作。随后返回房县。

    十月,孟付、王兴到达蜀郡,洽谈合作。兖州东郡韩任、王兴传来消息,谈成四家代理合作,随后赶往扬州。

    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十一月,何进因督造宫室有功,天子刘宏封何进河南尹(相当于郡守),同时继续兼任将作大匠。

    月底,何进主动致信黄炜,请其调任京师,以为其幕僚或下属县令。黄炜随即携妻子一同赶往房县,一则探望唐贺,二则是为找唐皓面议。

    黄炜问道:“弟弟此次何进邀我进京任职,我本意是就任县令之职,你以为如何?”

    唐皓略作思索道:“其一姐夫你可稍作客气,推辞一番;其二,何进大人升迁之迅速,前途不可估量,选县令虽有实权,但相比幕僚总是疏远了些。”

    黄炜微微点头,大致明白唐皓的建议。和妻子又在唐家小住了两日,方才起身返回。

    四岁半的黄麒,相当活泼,才来了唐家三天,便把唐家翻了个遍,险些就拆了唐皓的卧房,倒是把一家人逗得又好气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