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文武双全 » 第7章 离京回祖籍

第7章 离京回祖籍

    这一次主动请缨,和贾珍一起回金陵祭祖,有点出乎王夫人的预料。

    贾环这两天,明里暗里显露出来的,都是对能出京回金陵的兴奋和向往,符合这个年龄,从未离开过京城,甚至从未远离过宁荣二府的孩童的见识。

    王夫人思来想去,也想不出此举有什么不妥,便没放在心上。

    贾宝玉也知道,以贾母、王夫人对他的溺爱、着紧,不可能让他回金陵去。

    在贾母面前闹一回,只是习惯使然,彰显一些自己的存在感。

    被贾母哄住,陪贾母说了几句话,见贾母精神有所不济,便退出来,回到自己住的碧纱橱。

    方才,在贾母房中,没有看到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姐妹,回到碧纱橱,便问袭人。

    袭人回道,“环三爷要回金陵祭祖的时候,已经在府中传遍了,几位姑娘去三爷的院子,详问此事去了。”

    贾宝玉一听,连忙让袭人给他换了外衣,在几个婆子丫鬟的陪侍下,急匆匆往贾环院子去,好凑个热闹。

    贾环的院子,和王夫人的正房,同处一个空间,在王夫人正房的东边。

    贾宝玉要去贾环院子,要经过王夫人的正房后面。

    作为深得王夫人宠爱的嫡子,贾宝玉路过王夫人的正房,不能过门而不入,便先拐到王夫人房中,向她问安。

    王夫人正坐在房中,和王熙凤商讨府中账务之事,看到贾宝玉进来,抬手把他招到近前,亲自帮他理了理衣领,问道,“你这是才从家塾放学回来吧,可见过老太太了?”

    贾宝玉在王夫人面前,不敢像在贾母面前那么造次,老老实实接受她的亲昵,回道,“已经见过了。”

    王夫人说道,“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你不要每天都往我这里跑,多在老太太房中,陪老太太说说话。”

    贾宝玉回道,“是。我是听说三弟要和珍大哥一起,回金陵祭祖,姐妹们都去了他院中查问,我也想过去嘱托他几句,让他代我在东府太老太爷,太老太爷、老太爷墓前,多磕几个头。”

    王夫人笑道,“你有这份孝心,就已经够了。”

    王熙凤在一旁陪笑道,“有了环老三主动请缨,和珍大哥一起,回金陵祭祖的事情,府中都说环老三有孝心,好像他把琏二爷、宝兄弟都比下去了似的。

    “我看呐,不是琏二爷、宝兄弟没有环老三有孝心,琏二爷和宝兄弟和环老三的孝心一样,只是琏二爷有其他事情,抽不出身来回金陵,宝兄弟又惹了风寒,刚刚病愈,不好这么来回几千里的折腾。

    “听听宝兄弟刚才的话,他就是留在京中,也没忘了向两位太老太爷,老太爷尽孝呢。”

    王夫人嘴角含笑,微微点头。

    贾宝玉从小被人夸到大,王熙凤的这番吹捧,已经被他免疫了,笑着说道,“多谢凤姐姐夸赞。”

    贾宝玉又陪着王夫人说了两句闲话,才告辞出来。

    从王夫人院子的侧门,直接来到贾环的院子,只见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三姐妹身边的婆子丫鬟,乌泱泱占了半个院子。

    再加上贾宝玉带来的婆子丫鬟,快要把贾环的小院子给挤满了。

    院子里的婆子丫鬟,看到贾宝玉进来,都忙福身见礼。

    贾宝玉径自穿过庭院,来到贾环的屋门口。

    在门口侍奉的小丫头,急忙给贾宝玉挑来门帘。

    贾宝玉进了屋,见贾环和年龄最小的贾惜春,坐在炕上,贾惜春殷勤地帮贾环捶着肩膀。

    贾探春侧身坐在炕沿上,笑盈盈地看着贾环、贾惜春互动。

    贾迎春坐在炕下的椅子上,脸上同样笑盈盈的。

    屋内众人看到贾宝玉进来,只有年纪稍长的贾迎春,安坐不动。

    比贾宝玉年纪小的贾探春、贾环、贾惜春,都或起身站起,或挺身跪坐。

    三人异口同声道,“宝二哥来了。”

    贾宝玉摆了摆手,说道,“自家兄妹,不用客气。”

    问候了旁边的贾迎春一句,得到贾迎春含笑回应。

    贾宝玉也来到炕边坐下,笑着问道,“四妹妹方才缠着三弟做什么呢?”

    这个时候,如意给贾宝玉奉上一盏茶,贾宝玉接过去,微微喝了一口,把茶盏递给随身服侍的茜雪。

    贾惜春此时,才年方五岁,正是娇憨的时候,平时和贾环玩得最多,在他面前,无所顾忌,张嘴俏生生说道,“环三哥要和大哥哥一起回金陵去,说要给我带金陵的好玩意儿,但要让我先伺候好他。”

    贾宝玉说道,“三弟,你是做哥哥的,怎么能这样使唤四妹妹?”

    贾环嘿嘿笑道,“我是在和四妹妹开玩笑呢。”

    屋内五个兄弟姐妹,贾迎春年纪最长,现在十岁;贾宝玉次之,现在八岁;贾探春和贾环不仅是一母同胞,还是双生子龙凤胎,现在七岁;贾惜春年纪最小,年方五岁。

    兄妹们从小一起长大,尤其是贾宝玉和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三姐妹,当下都住在贾母的院子里,可谓是朝夕相处。

    贾环之前住在赵姨娘房中,五岁开蒙之后,搬到这个小院单住,和贾宝玉几人离得远一些。

    不过,贾环生性好动,住在赵姨娘房中的时候,就经常溜出去,找贾宝玉几人玩耍。

    住进单独小院之后,更是没人管得了,游逛的范围扩大到了宁国府。

    和大家相处得都很好。

    就连贾赦房中的庶子贾琮,比贾环小两岁,这两年也成了贾环身后的跟屁虫。

    几兄妹在贾环房中说笑了一回,眼看着到了晚饭时分,贾宝玉和三春姐妹,要回贾母院子,陪贾母一起用晚膳。

    贾环平常很少有和贾母一起用膳的机会,今天算是特殊,也被叫了过去。

    来到贾母的上房,只见这里人头簇动,除了本应在这里服侍的王夫人、邢夫人、李纨、王熙凤等人,贾赦、贾政、贾琏、贾琮、贾兰等人都在。

    这次回金陵祭祖,主要是为了庆贺东府太老太爷贾演的百年冥寿。

    祭拜荣国府的太老太爷贾源,老太爷贾代善,是顺道而为。

    不过,有贾环主动请缨,荣国府这边也算是出了人,就把这当成一件正经事对待了。

    席间,贾母对贾环说道,“环哥儿,你能有这份孝心,我很欣慰,不过回金陵祭祖,是正经事,你可不能胡闹,要事事听从珍哥儿安排。”

    贾母说话的时候,有资格与她同席的贾赦、贾政、贾琏、贾宝玉、贾环、贾琮、贾兰、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都放下了筷子。

    贾环闻言,起身肃声回道,“谨遵老太太教诲,我一定听珍大哥的话,绝不会肆意妄为。”

    贾母说道,“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

    今晚虽然的荣国府的大会餐,但是主角贾环,在府中分量不够重,回金陵祭祖,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大事,贾母、贾政嘱咐了贾环两句,也就算过了。

    晚膳过后,贾环和众人一起,向贾母告辞,各回各院儿。

    接下来两天,陪贾环一起回金陵的人选,相继定下来,轻车简行,只给他定了一个长随一个小厮,一个嬷嬷一个丫鬟。

    长随是赵国基,丫鬟是如意,小厮和嬷嬷无关紧要,不多赘述。

    很快便到了启程之日,贾环一大早就准备齐当,先去了贾母院子,和贾珍一起,向贾母、贾赦、贾政等人辞行。

    二人的行礼,早有下人送到外边的马车上。

    贾环、贾珍辞行出来,骑上长随备好的马匹,扬鞭策马,向城外奔去。

    宁荣二府虽然已经把家风,转向诗书传家,但毕竟是武勋出身,男主人出行,极少乘轿,都是骑马。

    从城内,到通州的运河码头,足足走了一个半时辰,贾环年幼,还是第一次像这样长途骑行,小身板快被颠散架了。

    贾环、贾珍乘坐的运河船只,早就准备停当。

    贾环和贾珍,先在码头的茶楼里坐下,稍作休息,等下人把行李搬上船,布置好,二人才上船。

    时值阳春三月,京城所处的北方,也已经冰雪消融,草木返春。

    此时不是夏秋时节,漕运繁忙之季,运河上的船只要少很多,方便贾府船只,扬帆南下。

    贾环、贾珍出发的时候,距离宁国府太老太爷贾演的百年冥寿,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乘船沿运河南下,一路顺风顺水的话,顶多一个月,就能抵达金陵。

    所以,路上行程,并不急迫。

    贾珍这几年,在宁国府作威作福惯了,身子已经被掏空,也耐不住长途跋涉,每行船两三日,就要停靠休息一天,上岸活泛活泛筋骨。

    贾环跟着他,见识了不少这个时代,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

    大乾王朝,是继承大明王朝而立。

    贾环在史书上了解到,此间红楼世界的大明王朝,没有扛过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军队俘获之后,原本的景泰帝朱祁钰,没能继位。

    大明王朝的皇位,到了年仅两岁的皇太子朱见深手中。

    因为这个变故,大明王朝主少国疑,没能赢得后面的京城保卫战胜利,京城被瓦剌大军攻破,大明王朝皇室只能弃城南逃,希望能够在南京金陵,重振旗鼓。

    不过,出逃的大明王朝皇室,命运不济,被瓦剌大军追上,俘虏而去。

    大明王朝至此,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