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此间绝唱 » 第七章 满盘皆可弃,万民不如草芥轻

第七章 满盘皆可弃,万民不如草芥轻

    白狄谋主巫马椋,紧急请调去往前线,只是还没等他动身,前线数个州城陷落的消息就已经传到了大都。

    “含山县守将高震脱困后,不仅没有急着去跟陈清平的大部队汇合,反而是游走挑衅淮南多处守军,挑衅成功后又不恋战,一度把淮南的守军搅得天翻地覆。最终在多个部队数日的包抄下,才终于把这伙人全歼,那高震更是奋战到一兵一卒,身中数刀十余箭,最后被人砍断了大腿,他爬在地上还咬死了一个,倒算是个人物。”

    向巫马椋禀报军情的人,是白狄上将军呼延靳。巫马椋本次赶赴战场,正是随呼延靳前往。

    巫马椋用不知是嘲笑还是惋惜的语气,他捋着羊角胡开口道。

    “可惜在陈清平的手下,再好的苗子他都舍得做弃子。”

    “唉,正是因为这颗‘弃子’的胡搅蛮缠,才给了陈清平那厮机会。这次他三十万大军分批渡江,趁乱连克数个州城,基本没什么伤亡。反而是我方,折损大半啊,淮南基本是守不住了。”

    巫马椋听着呼延靳的汇报,他抬头失神地看着屋顶,不咸不淡地回应着。

    “有没有这一次的搅局,陈清平多半都能拿下淮南道,区别在有没有余力北进罢了,淮南还没来得及彻底消化,自然是易攻难守,丢了也不奇怪。相反,我倒是希望看到陈清平大举北伐。南朝国力羸弱,且敌人环伺,这三十万可以说是南陈能拿出来的最大筹码。只要把这三十万人诱敌深入,然后彻底消灭,下次反攻,我们消灭南陈就如同砍瓜切菜了。”

    巫马椋说完后,他又低下头来,仿佛在深思,他继续开口道。

    “可我又不太敢,真把陈清平放进来。以这个疯子的想法,他可能正在等我放他进来,这一招太过冒险。还是跟他正面对峙吧,虽然落了俗,而且还无法全歼,但毕竟正面对抗优势在我。”

    巫马椋说完后抬起了头,他看了呼延靳一眼,然后他嘴角带起了笑意。

    呼延靳这位身高九尺的大汉,被巫马椋笑着瞅,有点摸不着头脑。而巫马椋捋了捋羊角胡,他似乎十分满意,一字一句道。

    “大俗即大雅,做人嘛,不能太贪心!”

    你陈清平在棋盘上千机百变?那我就不跟你下棋了,我直接抄家伙揍你!

    ……

    南山云,北山雨,含山县外士卒簇拥,含山县内出城相迎。

    陈清平站在城前,他面前有一把插在土中的利剑。这把剑守着孤城,保了一县百姓的平安。

    陈清平拔出宝剑,剑身上有两排圆润血槽,为的是刺入人身后快速放血,剑柄由松柏所做,嵌有灰色宝珠圆头。

    陈清平一眼就看出了这是归雁剑侠,韩楚山的名剑“寒光”,江湖上有诗云“长空无暇露表里,拂拂剑上寒光流。”也正是他用还人情之名,请韩楚山做了一回信使。

    陈清平很随意地把寒光剑交给旁边的士卒,吩咐他交到赣江道的木雁山庄。

    随后,他看着出城相迎的全县百姓,陈清平脸上没有一点表情,像是理所当然一般,他用冷漠到极点的声音说了两个字。

    “充军。”

    数万百姓从此流离失所,含山县成了一座真正的空城。

    陈清平向北而望,神情依旧是那么平淡,仿佛自己刚才的决定没有任何的不妥。身边的将士们,只觉得越来也看不透这位陈大人了,人非草木,他陈清平怎么可以如此无情?

    然而更让将士们想不到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在攻破几座有狄国移民的城市后,陈清平竟然下令,屠杀所有异族平民!屠杀之后尸体由充军的民工搬运到含山县内统一处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往含山县内运了几十万的尸体。

    而陈清平也分秒必争,他这一路北上,兵贵神速,靠着横征暴敛与强征壮丁,他以战养战支撑起了北上的后勤补给。不过这些举措,也让淮南多地的百姓对南陈怨声载道,一时之间民怨沸腾。

    陈清平的目标十分明确,他并不在乎占领州城后的治理问题,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向北推进。

    终于,陈清平跨过淮水,直抵徐州城,他要与巫马椋在徐州决胜!

    ……

    正当巫马椋五十万大军在徐州城严阵以待,要与陈清平一决雌雄的时候。

    突然传来了军情战报,徐州城东边,靠海的海州城,已经被大军海陆两边围攻!

    巫马椋只觉得眼前一黑!

    他登时明白过来,原来如今向徐州袭来这三十万南陈军,得有一半是强征的壮丁伪装,另一半南陈主力早已经收缴了淮南新建造的战船军舰,从海路向北面进攻。

    而从陆上进攻的陈军,表面上是冲着徐州来,实则是接近后调转枪头,与海路合围海州城,陈清平真正要打的不是徐州而是海州!

    “好一出暗度陈仓!”

    巫马椋立即做出回应,在徐州城待命的五十万守军倾巢出动,用大圈套小圈的的形式,把海州城牢牢地包围在中间,让他插翅难逃,巫马椋和呼延靳则亲自带一支劲旅,直逼海州城。

    然而当他到达海州城的时候,他却傻了眼。

    海州城已经城破,可南陈军队却已经人去楼空,只有被强行充军的普通百姓们四散奔逃,这群无辜的百姓才从陈清平手中获得自由,又被巫马椋的士卒泄愤地屠杀。

    “不对呀,他哪里来的那么多船只,能够运送三十万大军还有器械和粮草?南陈水师不过九万,战损和新建的速度大致持平,加上淮南新造的船只,顶多也就能运送二十万人,他哪里来的船呀?”

    一波又一波的意料之外,让巫马椋脑子里充满了疑惑。

    突然,他感觉脑袋仿佛被电了一般,这次他才真正的大彻大悟。他凭什么认为南陈只有九万水军,陈清平在三个月前就已经有了足够二十万水军的船只,但他故意只用了一半来跟狄国大江鏖战,为的就是误导他巫马椋。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此时陈清平正向大都北部的山海城而去,而巫马椋现在身边的五十万大军正是从大都调来的军队,如此,大都危矣!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杀棋!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没有人,会在敌人军只隔大江剑指都城的时候,还藏起来一半兵力御敌。这世上没有人会这么大胆,没有人会这么狂妄,除了他陈清平!他得是何等的自负,何等的无情,敢把整个国家当做赌注。

    好一个天地万物皆可为棋子,好一个天下万物皆可为弃子!

    原来他巫马椋,在那局棋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中了记。原来棋局刚开始,他就已经输了!

    巫马椋闭起双眼,他这一辈子从来没经受过这样的屈辱。

    快入冬了,海边的风有些凉,海风吹着他灰白的发丝和羊角胡子,这位狄国首席谋臣,这个北方王朝最深谋远虑的人,一瞬之间,仿佛苍老了几十岁。

    他面向大海,背对士卒,用细不可闻的颤抖嗓音,挤出来两个字。

    “撤退……”

    ……

    海上行军要快于步卒而慢于骑卒,其实屯集在徐州的这五十万士卒未必真来不及回防。

    只是两军交战,从来不是单纯的人数比拼。

    南陈军一路胜势北上,直逼狄国大都,正是士气高昂,一鼓作气的时候。

    白狄军被溜得团团转,被动地在两地奔波,即便按时回防,也是人困马乏,士气低落。

    更何况狄国谋主巫马椋,刚刚经历一场彻底的大败。自诩单对单谋略博弈从未失手的他,此时已经毫无战意。

    所以,当前线的加急快报传到国主梁诚手中时,那份战报除了介绍当前战局,还附赠了巫马椋的一句建议:“迁都关外沈洲城”。

    年轻皇帝盯着这份战报,他的眉头拧在了一起,瞬间怒火丛生,顾不得儒家礼法,挥手就把上书房里的砚台花瓶向地上砸去,“咣当,咣当”地响了半天。

    半晌后,年轻皇帝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的天,蓝天白云下,是金碧辉煌的帝国宫殿,是红墙朱瓦,是狄国占领中原后的百年布局。

    他不明白,狄国百年的基业,雄厚的战力,丰富的物资,怎么能让陈清平说颠覆就颠覆了呢?

    他明明是想一统神州,成就大业,他们明明应该教化各族,做万国之首。

    他不明白,明明战局一直占优,明明一直游刃有余,怎么就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了。

    羌管悠悠,道不尽的心酸离愁。

    这一天,狄国皇帝连夜迁都,满城官吏携家带口随帝迁都。

    这一天,大都城内一改往日的民族和睦,有白狄人打砸抢掠,劫财杀人,临走多赚一笔。有中原人狗仗人势,卑躬屈膝,拿同胞做投名状。

    这一天,有无数男男女女,抛妻弃夫,所谓恩爱,终躲不过离别,敌不过有别。

    这一天,诗书易礼乐,被砍杀在血泊里,仁义礼智信,被甩在阿谀笑脸上。

    白狄人可以跟随迁徙,但是中原人呢?

    戏台上咿咿呀呀唱着曲儿,魑魅魍魉阎王小鬼一起满台乱窜。

    鸡飞狗跳里,生出了一个王朝前都城。

    ……

    数月前,礼部右侍郎周峰,在与白狄人进行“乾道合议”时,因为狄国巫马椋的计策,导致不仅淮南全境陷落,自己也殉职在了狄国。

    礼部右侍郎的位置就此空了下来,在陈清平的推介下,翰林院修撰卫华年填补了这一空缺。由从五品一跃晋升到了正二品,还如愿以偿地随军北伐,这陈清平真可谓是他卫华年的大贵人。

    渡大江前,陈清平更是给卫华年安排了一个重任:他要陈清平独领一军,从海路袭取海州城,到时候两军在海州城汇合,既成功调虎离山,又能够暗度陈仓向大都发难,若事成,则天下可定。

    卫华年听了陈清平的计划,差点没给陈清平跪下来。他从小就有一种天生的爱国愤懑之情,从他了解到中原王朝曾经的辉煌,了解到偏安一隅的屈辱,他就没有一天不想收复失地,不想为国捐躯。

    他卫华年曾苦读那些用不上的兵书,师长同生都把他看做傻子,他想要为国建功想的发狂,想的发疯。他恨!他恨自己怎么就不能得志,他恨自己书生之身不能效命弓马之前。

    桥山从来松柏寒,杀身从死岂所难!

    卫华年现在对陈清平死心塌地,只要他陈清平一句话,哪怕让他卫华年上刀山,下油锅,真的去死,他都心甘情愿。

    然而陈清平还真有额外的任务要交给他,而这个任务让现在死忠的卫华年都一时无法接受。

    陈清平竟然要他屠杀迁徙到淮南的狄国平民,不仅如此,还要把屠杀后的尸体加工成肉干。

    卫华年当时惊骇的无以复加。

    三十万大军孤军深入敌方腹地,无论能否击溃敌军,后勤供给都会是一个大问题。南陈人少粮缺,支持三十万大军北伐尚且吃力,陆上行军还多带十余万混淆敌军的壮丁,有足足四十多万张嘴,更是筹措不起这么多的粮食。

    孤军深入腹地,除了海运一条路,更是连送粮草的办法都没有了。而南陈所有可调动军舰几乎都用在,运送三十万大军这件事上了,狄国很快就会针对这一点,到时候怕是连送粮的机会都没有了。

    表面上将了狄国一军,实际上自己生死一线。

    针对这些,陈清平特意想出了“吃人”毒计。

    此时,有一车又一车的肉干从含山县内向外搬运,大江上装货的民夫照常往船上码放,就像普通的货物一样,大江依然滚滚东流,大船依然载着它走,一切都没什么不同。

    其实本就也没什么不一样,这些“粮草”可能前几天还在为生计奔波,可能是富家也可能贫穷,可能颇有名望也可能碌碌无为,可能骨肉分离,也可能一家人团圆在一个箩筐里。

    这些都没什么不同,反正现在,不过是船舱里的一块肉罢了。

    所谓黎民百姓,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