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汉武盛世 » 轮台罪己诏

轮台罪己诏

    【公孙勇造反】

    前有巫蛊惨祸,后有对外征战失利,今又有蝗灾。年老的刘彻,已经筋疲力尽,有些力不从心。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刘彻打算东巡祈福。东巡尚在准备阶段,迎来了一个突发事件:公孙勇、胡倩谋反。

    公孙勇,史料没有过多记载他的个人事迹,只知道他有一个官职:城父令。

    朝廷对内有巫蛊祸,数十万人遭受牵连,导致国政动荡。还有蝗灾蔓延。对外,朝廷十四万大军远征匈奴,身为主将的李广利投降匈奴,七万将士几乎全军覆没。

    这些现象,被别有用心的人认为是亡国之兆。

    公孙勇仕途不如意,见朝政不稳,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他要效仿陈胜、吴广,发出一声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于是,公孙勇和自己的门客商议,高举反汉旗帜,以赢得天下群雄响应。

    前有,苦秦久矣。

    现今,苦汉久矣。

    造反,这两个字危险系数极高,那是要掉脑袋的。你要造朝廷的反,就要聚集兵力,喊出令天下人响应的口号。

    公孙勇和门客胡倩商议后,决定分头行动。

    胡倩假装以光禄大夫的身份,有意制造声势,进入淮阳郡。然后,以督捕盗贼的名义,召见淮阳郡太守来问话。趁其不备,将其战杀,掌控兵力,据有城池,喊出造反的口号。

    公孙勇效仿绣衣御史督捕盗贼,身穿绣衣,乘驷马车,前往圉县,做好造反相关事宜。

    胡倩按照预期那样,进入淮阳郡。但,低估了他的对手:田广民。

    田广民出生在京兆郡郑县。

    他的履历很精彩:起初担任皇帝身边的郎—后升为天水郡司马—因功升任河南郡都尉。

    田广明在这个岗位上,走上了一条酷吏的道路,专以杀戮为治。因将河南郡治理很好,升迁为淮阳郡太守。

    胡倩运气不好,遇到了一位酷吏。

    胡倩诈称为光禄大夫,手下跟随的车骑有数十名,以奉命出使督查盗贼的名义,住在陈留传舍中,要求田广明前去谒见。

    田广明曾伴随皇帝左右,经历过大场面。面对召见,第一反应,觉得流程有问题。

    其次,他没听说过朝廷的光禄大夫,叫胡倩。

    再次,这些人一点都不像朝廷人员。

    有了质疑,他就去调查。不调查,不要紧。一调查,发现了很多端倪。田广明察觉了异常情况,派兵把这些人捕捉起来。经过审问,证实了这些人干的造反勾当。

    公孙勇身穿绣衣,乘坐驷马车来到圉县。按理说,绣衣御史都是有讲究的,还有羽林卫守护。但,公孙勇没有。圉县令没见过大场面,不敢怠慢公孙勇。还特意派了一名小吏,前去侍奉。

    这名小吏是机灵人,在相处中,很快发现了端倪。经过小吏上报,圉县令经过调查,也发现了这伙人来路不正。

    圉县令没有确凿的证据,迟迟拿不定主意。守尉魏不害、厩啬夫江德、尉史苏昌商议后,果断对这些人抓捕审问。

    就这样,以公孙勇、胡倩为首的人,一场密谋造反,尚在萌芽中,就被扼杀。

    当刘彻得知,公孙勇、胡倩密谋造反,勃然大怒,将其一律灭族。

    对于平叛有功的人,大力表彰。

    田广民,被封为昌蒲县侯,授大鸿胪。就连其兄田云中受其恩,破格提拔为淮阳郡太守。

    魏不害,被封为当涂侯。

    江德,被封为轑阳侯。

    苏昌,被封为蒲侯。

    其中,有一个小插曲。

    当刘彻对这些人分封后,立下大功的小吏没能受封,心里有意见,嘀咕了几句。

    刘彻问:你在说什么。

    小吏不善言词,愣头愣脑问了一句:封侯后,还能回去吗?

    刘彻被这句话逗乐,问:你想回去?

    小吏尚未答话,刘彻继续说:你马上就富贵了,你的家乡叫什么名字?

    小吏答:遗乡。

    刘彻顺势,封小吏为关内侯,并将遗乡六百户当做他的食邑。

    【寻仙梦:彻底醒了】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过完新年后的刘彻,为了震慑关东盗贼叛乱,也为了寻长生,开启了最后一次东巡之路。这年正月,刘彻亲赴东莱求仙,适逢暴风骤雨,流高潮涌,无法出海,停留十余日后返还。

    归途,刘彻最后一次在泰山举行封禅。他向东巡游十次,在泰山六次封禅,重用方士、术士,花费大量钱财寻仙,以求长生。

    怎知,一切成空。

    当年的秦始皇,痴迷寻仙。如今,已经作古,成为一个笑话。现在,大汉的皇帝,也在走同样的路。未来,也会沦落为天下人口中的笑话。

    这一刻,刘彻开始醒悟了。

    生老病死,乃人间常态。世间,哪有什么仙人。

    想着自己从元封初年到征和四年,他花了近二十年去做这些荒诞不经的事情。顿时,觉得自己有些好笑。

    原来,一切都是一场梦。

    现在,梦,该醒了。

    封完泰山、祭石闾山后,刘彻来到泰山郡郡所奉高邑,在明堂举行祭祀。在这里,他开始检讨自己的过失,对寻仙进行了反思。

    这时,田千秋看出了皇帝的心里,立即上书。其内容是让皇帝下令斥退方士,不要再求仙问道。

    若是以前,田千秋的上奏,定会令皇帝愤怒,被诛杀。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一直求仙问药的皇帝彻底醒悟了,还对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

    于是,汉武帝时期,掀起的一股求长生,寻仙药,遇仙人。这一刻,总算是落下了帷幕了。

    【桑弘羊上书】

    在经过钜定县时,刘彻亲自拿起耒耜到田里参加劳动,见民生疾苦,发出感叹:朕自继位以来,所做的事情太过狂妄,让天下百姓受苦,追悔莫及,从现在开始,有伤害百姓、浪费奢靡之事,全数取消。

    同年六月,刘彻回到了长安,居住甘泉宫。而,这年又发生了两个天象。

    其一,陨石落在雍地,其声闻四百里。

    其二,日偏食。

    加上,之前的地震、兵祸,这些异象连接起来,释放了一个信号:国亡。

    秦始皇去世时,出现了三件灵异怪事。其中之一,就是天降陨石。现在,天也降下陨石。刘彻是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正在这时,以桑弘羊为首的朝臣,给皇帝上书:派兵到西域的轮台屯垦戍边。

    刘彻对外发动大战,而,没有导致国库空虚,其中,桑弘羊功不可没。

    若论谁,了解皇帝心里面想的什么。桑弘羊,绝对能够名列前茅。皇帝要发动战争,就需要弄钱。而,桑弘羊用尽手段,为皇帝弄钱,以支持皇帝开疆拓土的事业。

    桑弘羊是商人之子,因精于心算,十三岁入宫陪伴还是太子的刘彻。及至刘彻当皇帝后,桑弘羊也从侍中,水涨船高,先后担任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等职。那怕,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桑弘羊因受到其昆弟犯法的株连,被贬为搜粟都尉。

    而,刘彻离不开桑弘羊,名义上是将他贬了。实际上,他仍旧干着大司农的职务。

    按理说,桑弘羊了解皇帝,为什么会上书论台戍边?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李广利万里远征西域,攻打了不肯与汉合作的西域诸国。其中,有一个典型的代表国家:轮台。

    随着,楼兰、姑师多次叛汉,又多次被大汉平定。桑弘羊想了一个办法:若在轮台驻军,就可以掌控西域。

    鉴于皇帝一年前,还有远征匈奴的表现。桑弘羊相信,皇帝会支持这个提案。桑弘羊千算万算,却忽略了一个实际情况:经过这几年发生的事情,令老皇帝的心态变了。

    如果是几年前,刘彻定会不惜代价派军驻守轮台,震慑西域,守住胜利果实。可,现在的刘彻,已经有心力不从心。

    对内:巫蛊之祸、民生疾苦、叛乱不断。

    对外:征战失利。

    此时,刘彻又垂垂老矣。

    东巡,令刘彻明白了,求仙问道,不过是一场梦。又让他见证了,常年对外征伐,给大汉带来了严重的创伤。

    他有秦始皇之功,也有秦始皇之过。秦始皇没能改过,导致大秦历经二世而亡。

    刘彻,不想汉家天下,就这样亡了。于是,他开始反省,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

    有错误,就要承认,昭告天下,加以改之。

    桑弘羊的上书,反而让刘彻下定决心,昭告自己的过失。就这样,以帝王身份写下的第一份罪己诏诞生了。它的名字叫《轮台罪己诏》。

    【罪己诏】

    来看一下,英明神武的汉武帝,晚年,是以怎样的大气魄,向天下人罪己。

    这份罪己诏的内容是这样的:

    先抛出问题:

    以前曾有官员奏请对百姓每一口增收赋税三十钱,以接济边疆费用,这是要迫使老弱孤独者困苦不堪。可是现在又有人要求派兵到轮台屯田?

    再论述轮台的地理位置:

    轮台在姑师以西一千多里。

    又以征伐姑师为例:

    开陵侯攻打车师时,危须、尉犁、楼兰等六国的留在京城的子弟都首先回到本国,征集牲畜食物迎接汉军,又主动征发士兵,共几万人,由各国国王亲自率领,合围车师,降伏了车师国王。各国士兵因此精疲力尽,无力再到路上为汉军供应食物。

    汉军攻破了城邑,得到很多食物,但是,士兵们即使每人装得满满的,这些食物仍然不足以支撑汉军完成战事,强壮的军人吃尽了牲畜,体弱的军人死在路上竟达数千人。

    朕调用酒泉郡的驴和骆驼驮运粮食,前往玉门关外迎候军队。官兵们从张掖郡出发,路途不算很远,却还是前后人马分散,很多人因此滞留不前。

    又说了为什么发动最后一次远征匈奴,有两点原因:

    其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

    其二,匈奴扣押汉使者。

    然后,又说了面对匈奴这种挑衅,大汉朝臣的意见。

    如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皆认为: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

    又如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

    谋臣还提出了一个战略计划:北伐行将,于鬴山必克。

    于是,刘彻亲自下达了作战命令:亲发贰师下鬴山,诏之必毋深入。

    战果却与预想的,背道而驰:今,计谋卦兆皆反缪。

    又从马通哪里,刘彻得到了这样的信息:

    如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

    又如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缚马者,诅军事也。

    刘彻对远征失利,七万将士全军覆没给出了一句感言: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

    念及此处,刘彻对轮台戍边之事,给出明确的回答: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今朕不忍闻。

    最后,明确给出朝廷未来的大政方针: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那么,从这份轮台诏,看到了什么呢?

    个人觉得有以下观点:

    其一,姑师离大汉近,出兵攻打,都付出了惨重代价,还不能守,更何况在姑师千里之外的轮台。

    其二,反省对外用兵,不仅导致国政动荡,还为大汉带来的民生疾苦。

    其三,更改征伐国策,转而对内休养生息。

    汉武帝是有帝王气魄,敢承认自己的过失,让天下人知晓。他是第一位这样做的帝王,为后世的帝王提供了借鉴案例。

    罪人与罪己,而,汉武帝向天下人罪己。试问,有多少人能够有这样的帝王气魄。

    对于帝王而言,怎会犯错。有错,也是臣下。而,汉武帝给我们展示了罪己的帝王,开创先例。这,何尝不是明君典范。

    汉武帝轮台罪己,更改对外征伐的国策。而,他的时间不多了。接下来,他要做一件事:选出接班人,为储君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