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汉武盛世 » 立储、托孤

立储、托孤

    【新的朝廷班底】

    征和四年,晚年的老皇帝,开始自我反省,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罪己《轮台诏》。大汉从对外征伐,转为对内与民修养生息。

    做完这件事后,刘彻做了第一件事:改年号。

    刘彻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太初、天汉、征和等八个年号。这一次,令人感到很奇怪,他没有采用新的年号,被称为后元。

    刘彻为了更好开展朝廷工作,要组建新的朝廷班底。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一个是汉相,另一个是御使大夫。

    汉相刘屈髦因巫蛊之祸后续余波,被灭族。御使大夫商丘成,出征匈奴归来,没有得到奖励。相反,还被贬为詹事,负责侍祠汉文帝庙。

    商丘成从大鸿胪,因平定太子之乱,升迁为御使大夫。而,他又是汉武帝时期最后一次出征匈奴的将领。且,与匈奴大战九天,斩杀万余人,取得显赫战功。令商丘成没有想到,他从三公之一的御使大夫,被贬为詹事。

    这,心里的落差,实在太大了。

    商丘成在汉文帝庙,喝了很多酒,借着酒意,在堂下放声高歌,被后世称为《醉歌》。其,歌词内容:出居,安能郁郁。

    商丘成以醉歌的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这本来没什么。但,他忽略了一个场合:汉文帝庙。

    你在这种场合醉酒高歌,有诅咒皇帝的嫌疑,这是大不敬之罪。

    刘彻为儿子刘据平反后,那些曾经捕杀刘据有功的人,变成了罪人。商丘成也是其中重点打压对象。奈何,商丘成不懂,在神圣场合,乱发表言论。

    朝廷得知后,判处商丘成两条罪状:大不敬、祝诅。

    这两条罪,当斩。

    当商丘成酒醒后,意识到自己说的那些话,其罪当斩。活,是活不成了。为了自己仅存的尊严,选择了自杀了。

    刘屈髦被灭族,商丘成自杀。汉相和御史大夫的工作岗位,空了出来。

    朝廷对于汉相选拔,要满足两个条件。

    其一,具有列侯身份。

    其二,功勋。

    刘彻在位期间,选择了十二位汉相。这些汉相,要么,是外戚一脉,如窦婴、田妢。

    要么,是功臣勋贵后裔,如卫绾、庄青翟。

    要么,有显赫战功,如李蔡、公孙贺。

    要么,是宗室子弟,如刘屈髦。

    当然,还有一位因相封侯的平民,如布衣汉相公孙弘。

    最近几年发生的事情,刘彻对宗室子弟、外戚势力,不再充满信任。对功臣勋贵,也有忌惮之心。这一次,刘彻再一次打破常规,选择了一个人:田千秋。

    为了不打破以侯封相的惯例,刘彻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其意思是大安天下,富实百姓)。

    对于,刘彻而言,你有没有能力,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存在,让我放心。

    田千秋前有太子鸣冤,后有劝谏斥退方士,成为了刘彻最佳人选。就这样,汉武帝时期第二位布衣汉相诞生了,也是汉武帝在位时最后一位汉相。

    他叫田千秋。

    谁能想到,几年前还是守高祖陵的那个人,转眼间,成为汉相,位居三公之首。

    御使大夫这个岗位,刘彻交给了他信得过的人:桑弘羊。

    后元时期,形成了以田千秋、桑弘羊为首的朝廷班底。

    【三马谋反】

    这时,一件谋刺皇帝的阴谋,正在酝酿。原来,有一位因平定刘据反叛,获得升迁的人,他就是马通。

    马通以郎的身份,斩杀刘据使者如侯,调动宣曲骑兵,参与平叛,因功被封为为重合侯。他也参加了汉武帝时期最后一次远征匈奴,率领四万骑兵,奔袭天山。此战,虽没有战果,却为皇帝带回来有关匈奴缚马相关消息。

    尽管他是因巫蛊案起家,鉴于他没有直接参与逼杀刘据的行为。刘彻不仅优待马通,还优待他的哥哥马何罗、弟弟马成安。

    随着,刘据冤案被平反、江充被灭族、苏文被杀。凡是参与平定叛乱的人,要么被杀,要么被贬,要么被流放。尤其是商丘成的死,给参与平定巫蛊案的人敲了一记警钟。

    马通能够明哲保身,享受侯爵。但,他的兄长马何罗深陷其中。不仅直接参与了巫蛊案,还与以江充为首制造巫蛊案的人,关系十分密切。

    马何罗也有一个官职:侍中仆射。

    江充族诛,太子冤白,商丘成自杀,马通、马何罗、马成安三兄弟,恐致祸及,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谋刺皇帝。

    他们的计划是这样的:马何罗因能够出入宫禁,负责刺杀皇帝。马通、马成安二人,矫诏发兵,作为外应。

    然,这个计划,遭遇了很多变故。

    比如马何罗计划连夜起事,但,殿内宿卫严密,直至清晨,方得怀着利刃,从外趋入。

    又比如马何罗屡思行刺,又因负责皇帝安全的金日磾,时常伴君左右,不好下手。

    马何罗总算等到了机会,趁着金日磾患有小恙,因卧直庐,即直宿处。怎知,金日磾病情已有好转。当他早起如厕,突然觉得心下不安,鼻子嗅到危险气息,连忙折回殿中。方才坐定,见马何罗抢步进来,当即恫吓。

    马何罗干的是刺杀皇帝灭族的大事,却心里素质不够硬,被这声恫吓,不惊色变。眼见事情败露,马何罗只能硬闯寝门,刺杀皇帝。但,又手忙脚乱,误触宝瑟,怀中刃竟致失落。

    金日磾见穷图匕现,赶前一步,抱住马何罗,连呼反贼。

    马何罗摆脱不了金日磾,被赶来的侍卫擒拿。

    这场谋刺案,因金日磾,才得以平息。

    马何罗被抓了,还有两个弟弟,尤其是马通,还当过将军。

    除恶务尽,一直是刘彻的宗旨。

    于是,刘彻以奉车都尉霍光、骑都尉上官桀,负责平叛。

    马通、马安成两兄弟正在宫外候着,以接应马何罗起事。怎知,没有收到起事的信号,却迎来了朝廷大军。

    马通、马成安,哪里是朝廷的对手,战败被擒。

    刘彻将三马,交给廷尉讯办。很快结果出来了:以谋反律,一并斩首,全家骈诛。

    值得一提,马通有一个儿子得以逃脱,他叫马实。马实有一个小儿子,叫马仲。而,马仲有一个厉害的儿子,叫马援。

    马援,历经西汉末年、王莽新朝、刘秀建立的东汉,他还有一个显赫的战绩:以伏波将军的身份,平定安南。

    及至,汉明帝(东汉第二位皇帝)时,马援的女儿,被立为皇后,成为了一代贤后,马氏也成为了显赫的外戚势力。马皇后得知先祖曾做过谋刺汉武帝大逆不道之事,将先祖改姓为莽。

    据说,三国时期的马超,也是其后裔。

    三马伏诛,标志着这场谋刺汉武帝案,落下了帷幕。

    这时,刘彻在思考一个问题:他是明君,还是昏君。

    若,他是明君,怎会出有这么多人要谋刺他,造他的反。可,谁敢说他是昏君,除非他嫌自己活得太久。

    这个问题,刘彻要一个人来回答,他就是破获三马谋刺案的关键人物:金日磾。

    【金日磾那些事】

    现在,来说说,金日磾是如何从匈奴王子,沦落为大汉俘虏,最终逆袭人生,成为汉武帝的托孤重臣。

    金日磾,他本不姓金。他的父亲,是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休屠王。

    休屠王西边的是浑邪王,东边的是大汉的陇西郡,北边的是匈奴草原,南边的是羌。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按照剧情设定,休屠王去世后,金日磾袭爵。怎知,大汉横空出世了一位战神霍去病,导致了他的命运改变。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三战定河西。

    浑邪王、休屠王商议后,举众向大汉投降。然,真正投降那一刻,休屠王反悔,被杀。

    浑邪王因态度良好,被封为万户侯。而,休屠王的儿子、妻子,以俘虏的身份被没入宫廷,沦为官奴,被安置在黄门署饲养马匹。

    这年,金日磾才十四岁。

    金日磾从一个尊贵无上的休屠王长子,沦落成大汉一个低贱的养马奴。按道理说,遭遇如此剧变,心里落差将会很大。

    大多数人都会看不到希望,内心充满不甘和愤怒、迷茫和颓废。毕竟,曾经在天堂,掉落地狱,这样的差距太大了,难以接受。

    然,十四岁的金日磾,深知一个道理,不能改变现状,只有两条路。要么,死;要么,坦然接受。

    金日磾选择了后者,安心成为大汉一名养马奴。

    心态摆正后,金日磾开始干好自己的职业:养马。

    一年后,他走近了皇帝的视线。

    刘彻在游玩饮宴时,临时提了一个要求:看马。

    养马的人,只能仓促准备。

    当牵马的人,路过大殿,见眼前全是嫔妃宫女,都忍不住偷看几眼。唯独这位沦为俘虏的匈奴王子,表现不同,只顾牵马,视宫女如无物。

    他的这个行为,引起了刘彻高度关注。众人牵马偷看宫人,此人为何如此另类。又见,他身长八尺二寸,相貌威严,马又养得肥壮骏美。

    于是,刘彻心中产生了好奇,召他问话。

    金日磾面对皇帝问话,也没慌乱,应答从容有序。

    刘彻这才知晓,眼前这位有气度,又知礼,懂宫规的人,是休屠王的儿子。一番问话后,刘彻对眼前这个人很满意,不仅给他赐姓为金(霍去病俘获休屠王的祭天金人),还赐给他衣冠,拜为马监,升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就这样,以俘虏身份的休屠王之子,获得了质的飞升,改变了自己官奴的命运。从此,金日磾有了亲近皇帝的机会。

    按理说,有的人得势后,会有种小人得志,越发猖狂,欺压下属。然,金日磾依旧小心谨慎,不敢有半点过失。

    皇帝外出,他就随侍车驾;在宫中,他就侍候身边。因受到皇帝恩宠,其累积受到赏赐达千金。

    这一行为,引发了朝臣的嫉妒,纷纷出言诋毁说:陛下俘虏一个匈奴小儿,反倒看重他。

    按照中原人的说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金日磾是匈奴人,其父还死在了汉军手中。刘彻应该疏远,不能亲近。然,刘彻有帝王胸襟,完全没有这种观念。

    朝臣越是诋毁,刘彻越重用金日磾。

    来看一下,刘彻对金日磾有多恩宠。

    当刘彻听说金日磾有一个伟大的母亲,教育出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很是赞许。当刘彻得知其母去世,亲自下诏,在甘泉宫为她画像,题名:休屠王阏氏。

    不仅如此,金日磾的两个儿子,也深得刘彻欢喜。尤其是长子,被刘彻当做弄儿。

    这位长子干了一件犯上之事:从后面围住皇上脖子。

    这种现象,虽然皇帝不生气,但,金日磾怕得厉害。这儿子,也太胡来了,迟早会为家族带来灾祸。然,金日磾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长子,仗着皇帝的恩宠,胡作非为也就算了。竟敢,出言调戏宫女。

    这可是灭族的大罪,金日磾怎能放任不管。金日磾是个狠人,以淫乱为由,杀了自己的长子。

    刘彻虽不满弄儿被杀,但,从此,他心里更加敬重金日磾。再加上,平定三马之乱,金日磾对皇帝有救命之恩。

    他有了这样的名声:忠诚、孝顺。

    刘彻将昏君、明君这个问题让金日單来回答,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金日磾的父亲,死于汉军之手。这个仇人之子,三十年后,在晚年竟然救了自己。

    其二,金日磾性子耿直,不会说假话。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问话的人,是皇帝本人。回答不好,皇帝不满意,后果很严重。

    但,没有难住金日磾,给出了一个明确答案:明君。

    理由:守土开疆、开创盛世。

    而,金日磾还提了一个建议:选拔未来储君。

    此时的大汉,犹如大秦,皇帝老了,没有皇后,没有指定未来的继承人。一旦,皇帝驾崩,谁来守住家业。

    剩下的时间,刘彻要考虑一个重要问题:谁来当他的储君。

    【老三刘旦来了】

    第一个向储君之位发起冲锋者:燕王刘旦。

    刘旦,是刘彻的第三个儿子,其母叫李姬,还有一个弟弟,叫刘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刘旦被封为燕王,其弟刘胥被封为广陵王。

    刘旦去封地,一去封地,就是三十年。这三十年间,因有大哥刘据在,刘旦在自己封地,远离朝廷纷争,安安心心做一个诸侯王。他将心思集中于各种学问,率性而学。如经书、杂说来者不拒,尤好星历、数术、倡优、射猎。

    刘旦长大后,能言善辩,广有谋略,喜好招揽游侠武士。

    本来安分守己的他,内心也产生了躁动。尤其是大哥刘据因巫蛊被杀。

    此时,皇储未立。若按照排名,老大、老二都死了,有资格跟他争宠的老五刘髆,也突然去世。尚存的皇子中,唯有他(老三)、刘胥(老四)、刘弗陵(老六)。

    刘胥是老三,年龄最大。刘胥名声不好,刘弗陵太小。刘旦认为,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

    刘旦错判形势,主动给父皇上书:请求宿卫长安,以备不虞。

    刘彻看到来自老三的书信大怒,老三没有在书中明着说要刘彻立他为储君。但,他的言行,却做了。

    皇储,刘彻,可以给。但,不能抢。

    刘旦来抢,触犯了刘彻的逆鳞。刘彻览信大怒,立斩来使

    这时,又有人上书,状告刘旦做的那些非法行为。如藏匿亡命之徒、违反汉律。

    刘彻有意给老三一个教训,下令深究,证据确凿,不仅废掉他三个县(良乡、安次、文安),还下令禁足燕地,以示惩处。

    刘彻看着老三这种行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生子应置于齐鲁之地,以感化其礼义。放在燕赵之地,果生争权之心。

    刘旦上书,导致汉武帝厌恶,彻底被排除了皇储人选。当然,这是刘旦第一次对皇位发起进攻,后面还有两次。这里,暂且不多说了。

    老三刘旦没资格,那么,再来看老四刘胥。

    刘胥是刘旦的同母弟,他有这样的优点:身材高大,体魄壮健,力能扛鼎。

    有这样的兴趣爱好:喜好游乐,空手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

    但,有个缺点:行为没有法度。

    这样的人,刘彻怎可将江山交给他。

    于是,刘胥也没有资格,成为下一任继承人。后来,刘胥也与兄长一样,发起了两次皇位冲锋。这也是后话呢?

    老三、老四,被排除。

    老五,又去世。史料没有记载关于刘髆的死亡原因。只知道,他去世后,被追加谥号为哀。

    老五,本来最有机会与老大扳手腕,冲刺皇位。其母被汉武帝以皇后之礼安葬,舅舅又是当朝最受器重的将军。还有汉相刘屈髦的支持。奈何,刘屈髦被灭族,李广利投降匈奴。

    刘髆的一副好牌,打得稀烂。最终当了十一年的昌邑王,去世。值得一提,刘髆的儿子,刘贺当上了皇帝。只不过,他在位只有二十七天,被称为汉废帝。

    剩下的,只有一个人选:老六刘弗陵。

    刘弗陵年幼,但,很聪慧,深得刘彻喜爱。尤其是巫蛊祸后,刘弗陵成为了刘彻的寄托。再加上,刘弗陵怀胎十四个月生,犹如尧帝再世。

    刘彻对小儿子很满意,尤其是看着小儿子,犹如当年的自己。

    当年,刘彻也是七岁被立为太子。现在,刘弗陵的年龄,正好也是七岁。

    巧合太多,就是冥冥之中的注定。

    刘弗陵成为了刘彻接班人最佳人选。然,刘彻还要解决一个问题:以他的身体,撑不了多久。小儿子,能够坐稳江山?

    这个问题,很快被解决。他不能为小儿子保驾护航,那就选择一些人来替做这件事。

    【辅佐少主人选】

    托孤,这两个字关系重大。关乎千秋大业,物色人选,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刘彻脑海回忆,能够托孤的人。不久后,他有了清晰的人选。他找了四位,分别是霍光、上官桀、金日單、桑弘羊。

    霍光,与霍去病是同父异母。

    霍去病征战匈奴,威名赫赫,有一场认亲活动,为其父购买婢女、钱财。霍光,被霍去病带到长安发展。

    霍光长到十多岁,被任命为郎官,又凭借个人努力,升到诸曹侍中。

    霍去病死后,霍光无亲无故,只能小心谨慎。他的官也越做越大,担任奉车都尉兼光禄大夫。霍光官做得越大,还得皇帝亲近,反而十分谦恭低调,只干好一件事:小心侍奉皇帝。

    皇帝外出就侍奉车旁,入朝就侍奉左右。转眼间,他出入宫禁二十多年,一直小心谨慎,没有半点过失。故而,皇帝很信任霍光。

    刘彻遍察群臣,只有霍光能担当重任,可以把社稷托付给他。

    刘彻看好霍光主要有两点:

    其一:为人稳重少言,从容谨慎。

    其二:形象气质甚佳。

    据史料记载,霍光身高七尺三寸,面色白皙,眉目清秀,胡须很美观。一个跟了自己三十年,不曾出错的人,是不会欺凌幼主。

    于是,刘彻做了一件事:让内廷画了一副周公抱着成王受诸侯朝拜的图,赐给霍光。

    其用意,是让霍光效仿周公辅佐成王那样,辅佐他的小儿子刘弗陵。

    桑弘羊,从十三岁开始陪伴皇帝,也是支持皇帝对外征伐,不断提供资金的人。

    这样的人,可靠,值得信任。

    金日磾,忠诚、孝顺,闻名天下。这样的人,也不会做出欺主之事。

    上官桀,出任羽林郎,以勇力著称,迁侍中、太仆。还有从军经历,破郁成国,逼康居王交出郁成王。今,有平定三马之功。也是最佳人选。

    霍光负责辅政,金日單负责处理属国关系,上官桀负责军事,桑弘羊负责搞经济。

    【钩弋夫人之死】

    托孤的大臣有了,刘彻还有处理一个人:钩弋夫人。

    对于,钩弋夫人,刘彻的感情很复杂。她,是晚年的刘彻最最要的女子。

    无论是河间国奇女,还是晚年给六十岁的老皇帝增添皇子。而,这个小皇子还是怀胎十四个月生下。可以说,钩弋夫人点亮刘彻晚年的人生。

    此时,刘彻要考虑一个问题:刘弗陵尚且年幼,钩弋夫人才二十一岁,正是青春正好。大汉内部,会不会再一次出现后宫干涉内政。

    无论是汉惠帝,还是汉文帝,那怕是汉景帝,甚至是刘彻本人,都吃过后宫干政的苦。刘彻吃过窦太皇太后苦,也吃过母亲王太后的苦。自然,也不想儿子跟自己吃同样的苦。

    要想儿子不吃这种苦,他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毕竟,吕太后干涉内政是除了名,差点让刘家的江山,改姓吕。

    而,巫蛊之祸,刘彻又追查到一些信息涉及到钩弋夫人。因她经常服侍皇帝左右,刘彻的想法,想做的那些事,被她泄露给朝臣。江充、苏文等人,又与钩弋夫人产生了不少关系。

    这更加触动了刘彻,杀掉钩弋夫人的之心。

    可,应该用何种方式杀掉钩弋夫人,这是一个难题。毕竟,为了刘弗陵,有些真相,不能公之于众。

    对于,钩弋夫人的死,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如汉书记载,钩弋夫人是服侍刘彻,触犯雷霆之怒,惊惧而死。

    如褚少孙在《史记》里说的观点:立子杀母。

    这个观点,是说刘彻害怕出现子弱母壮的局面。为了防范于未然,刘彻狠下心来,逼杀了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死后,刘彻询问左右,关于这件事天下人的看法。

    左右的人,不敢正面答,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们说将要立她的儿子为皇储,为什么除去皇储的母亲?

    刘彻沉默少许,说了这样一句话:非儿曹愚人之所知也。

    随后,他又说了一大段话: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这段话有两个意思,其一,主少母壮,会被干政。毕竟,吕太后是典型的例子。

    其二,后宫淫乱。

    秦国的宣太后、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这是典型的例子。刘彻英明一世,怎能让一个女子,污了自己的名声。

    尽管,刘彻以主少母壮、淫乱后宫,以及不能公布的真相,结束了钩弋夫人的生命。但,千百年来,她的死,得到了很多人同情。

    【托孤】

    后元二年(公元前88年),刘彻迎接诸侯、朝臣祝贺后,病情急转直下。深知自己时日不多,刘彻效仿汉景帝为他铺路那样,抓紧时间替老六铺路。就这样,霍光又一次出现在皇帝的视线之中。

    刘彻命内廷给霍光送去一副画,画了周公抱着成王受诸侯朝拜。其用意,显然是要霍光效仿周公,辅佐老五。

    一生谨小慎微的霍光,虽看懂了画中的意思,但,他不会表现出来。也可以说,霍光学了两个字:装傻。

    当刘彻病重于五柞宫,霍光哭着问:陛下若有不测,谁应当是嗣立为帝的人。

    刘彻看着他,问:你真没明白,朕赐给你那副图的意义?

    刘彻不管他是真的没明白,还是故意装糊涂,托孤道:朕,立小儿子,你像周公那样辅佐他。

    霍光明白皇帝话中的意思,是在托孤。这件事,太重大了,忙推迟道:陛下,臣不如金日單。

    霍光言下之意,金日磾才是最好的托孤人选。金日磾听后,也忙回绝道:我是匈奴人,不如霍光。

    刘彻没有太多精力,让他们推来推去,将自己考察很久的托孤人选,直接下命令:任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

    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在皇帝病榻前接受遗命,立下誓言,辅佐少主。这四位,就是汉武帝弥留之际,托孤重臣。

    刘彻也想在为老六保驾护航,令其成长。可,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只能以这种方式,为老六做后一件事。

    他希望老六能够成为一位好皇帝,能够守住他打下的江山。

    刘弗陵,朕没有时间陪你长大。

    朕,相信你,会是一位出色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