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汉武盛世 » 苏武北海牧羊

苏武北海牧羊

    解决完大宛的事情后,刘彻要解决近祸:匈奴之患。

    话说,刘彻以李广利第二次远征大宛之时,匈奴也来给汉军捣乱。先是命令听命与匈奴的楼兰,攻打汉朝粮草后勤补给线。来看一下,楼兰做了什么事。

    【可怜的楼兰王】

    话说,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楼兰截杀汉使者,为匈奴提供情报,刘彻大怒,以赵破奴为将征讨楼兰。赵破奴率领七百骑兵,破楼兰,俘虏楼兰王,成为一段佳话。

    楼兰王不是汉军的对手,只能臣服大汉,并派儿子去长安为质。可,楼兰王是苦命的主,因占据西域要道。他选择臣服汉朝,匈奴不干。

    于是,匈奴出兵攻打楼兰。

    楼兰王无奈,不敢抵抗,只能臣服匈奴,还送儿子去匈奴为质。

    悲催的楼兰王,只能向大汉和匈奴两面称臣,分别送儿子为质。楼兰王心中的那个苦啊!无法用言语表明。

    大汉西征大宛,匈奴给楼兰下令,要他趁着大汉不备,攻击其后方的粮草辎重。然,楼兰被大汉打怕了。再加上,看到从河西走廊,络绎不绝的庞大队伍,不敢出手。但,楼兰想要袭击汉军后路的那些事,遭到泄露,被汉军发觉。

    此时,离楼兰最近的汉军将领叫任正。他负责驻守玉门关。

    任文将自己收集到有关楼兰想要偷袭汉军后路的情报,上奏皇帝。

    刘彻听闻后,大怒,下令任正攻破楼兰。

    任正收到命令,带领汉军出关,从小道突袭三百里,一举破楼兰,擒拿楼兰王。任正,也成为第二个破楼兰的汉军将领。

    任正活捉楼兰王,不敢轻易发落,命人将楼兰王押送长安。

    刘彻见他复叛,质问道:为何要反我。

    楼兰王很心酸的说了这样一段话:小国在大国之间,不两立无以自安,我愿带楼兰全体臣民迁居大汉。

    他的这句话,打动了刘彻。小国、弱国,有太多的无奈。刘彻对他既往不咎,礼送回国。同时,派特使驻楼兰,专门应对匈奴使者。

    【乌孙举棋不定】

    汉军的盟友乌孙,立场也不坚定。

    话说,乌孙王猎骄靡以千匹良马为聘礼,和亲大汉。

    刘彻以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为公主,远嫁乌孙。

    猎骄靡迎娶了汉朝公主,又惹得匈奴不快。乌维单于得知乌孙与西汉结盟以后,也遣派女儿与猎骄靡成婚。

    猎骄靡将汉朝的公主封为右夫人,匈奴单于的女儿封为左夫人。换句话说,乌孙也在大汉和匈奴之间摇摆不定。

    两年后,猎骄靡去世,其孙军须靡继位。而,猎骄靡去世前,上书大汉皇帝,要求将大汉公主嫁给自己的孙子。

    乌孙的习俗,与匈奴相同,与大汉有异。

    刘细君上书皇帝,想要回去长安。

    此时,刘彻忙着攻打大宛,需要乌孙这个盟友,故而回了一封书信:随从乌孙国风俗,汉朝想要与乌孙联合消灭匈奴。

    军须靡也在大汉和匈奴之间摇摆不定。立大汉公主为右夫人,立单于女儿为左夫人。

    大汉远征大宛,身为盟友的乌孙,也应该有所表示。又担心表示太过,得罪匈奴。故而,乌孙以两千人出征,只是采取观望。

    【匈奴三单于】

    除了楼兰、乌孙之事,匈奴也用实际行动攻伐大汉。

    儿单于詹师卢破汉军两万将士,又攻打受降城,和其他边郡。当大汉第二次远征大宛,詹师卢从中捣乱,准备攻打受降城。

    奈何,行军途中,突然暴毙。(有种说法,是被右贤王杀害。)

    詹师卢虽年少,但,也是不好惹的人。继位三年,重组匈奴结构,迁徙王廷,平定叛乱,攻破汉军两万人。他死了,其儿子太小。匈奴内部推举右贤王呴犁湖为新的单于。

    呴犁湖是乌维单于的弟弟,但,他没有兄长狡猾的头脑,与大汉周旋。而是,觉得要用武力与大汉争高低。

    呴犁湖也是位猛人,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趁着汉军远征大宛,他要出来给大汉添乱。

    大汉这边,为了保证远征大宛不被匈奴偷袭。

    刘彻先调派了十八万将士,驻扎在河西四郡。又派遣徐自为(跟随霍去病征战匈奴),出五原塞,挺进数百里,筑起城垒障碍,哨所相连直到卢朐。

    为了保证战果,不被匈奴破坏。刘彻还派了两位得力干将去驻守,一位叫韩说(亡东越),另一位叫卫伉(卫青的长子),分别驻守两端。再派路博德(参加漠北之战封侯,亡南越),在居延泽上构筑防御攻势。

    呴犁湖见汉军如此大动作,他若没有什么反应,岂不是丢先祖的脸。侄儿詹师卢,都干找大汉的麻烦。身为叔父,岂能被比下去。

    句黎湖立刻发兵,大举攻打汉朝。

    此次作战,句黎湖还运用了祖父(军臣单于)常用的战术:多路出击。

    一时间,云中郡、定襄郡、五原郡、朔方郡,遭遇匈奴之祸。

    句黎湖收获了这样的战果:杀掳汉人数千,打败了几个二千石的官员。

    新上任的右贤王也没闲着,大举进攻河西走廊。酒泉郡、张掖郡,也遭到匈奴的袭击。尽管,大汉征调十八万将士驻守河西四郡,但,战线太长,损失惨重。

    其中,有数千人被俘。

    而,汉军又一位猛将诞生了,他叫任文。

    任文,是玉门关守将。前有三百里奔袭,攻破楼兰。现在,他又创造一个显赫军功,千里救援,救回被匈奴俘获的数千人。

    前有詹师卢,大破赵破奴两万骑兵。

    现有句黎湖,大举攻打大汉边塞。

    这一刻,匈奴实力,复苏了。不再是十几年前被大汉打得一蹶不振,只会仓惶北顾。此时的匈奴,大汉绝不能小视。若让他继续成长,后果很严重。

    大汉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远征大宛,对匈奴主要以防御为主。随着,李广利远征大宛结束。刘彻总算腾出手来,消灭匈奴之祸。

    然,这时匈奴那边又出事呢?

    匈奴正准备下一步军事进攻,这时,又出现了一个意外:呴犁湖暴毙。

    太初四年(公元前104年)冬,呴犁湖单于对汉朝准备再一次发动攻势。怎知,他和侄子詹师卢一样,死在了出征的路上。

    呴犁湖去世,匈奴又一次面临推举谁为新的单于。

    按照匈奴的结构划分,单于之下,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谁也没想到,这次被推举的单于,竟然是左大都尉且鞮侯。

    按理说,且鞮侯是左大都尉,属于第五梯队。而他,却能够获得举荐,只能说明一点:匈奴高层权力变更太快。

    且鞮侯的家世很强大,父亲伊稚斜是单于,兄长乌维是单于,侄儿詹师卢是单于,哥哥呴犁湖也是单于。随着呴犁湖去世,匈奴上层结构更迭太快。身为五把手的左大都尉且鞮侯,被推举为新的单于。

    且鞮侯历经军臣、伊稚斜、乌维、詹师卢、呴犁湖,可谓是五朝老臣。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又历经五朝,还有丰富的战场经验。就这样,且鞮侯成为匈奴第九位单于。

    且鞮侯不仅有父辈的善武之风,也有父兄的圆滑。历史对他的评价,被称为匈奴的中兴之主。

    大汉远征大宛,威震四海。且鞮侯刚继位,自然不敢招惹大汉。

    且鞮侯向大汉示弱,做了两件事。

    其一,释放被扣押在匈奴境内的汉使。如路充国等。

    其二,自降身份。如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且鞮侯为了示弱汉朝,可谓是将自己的位置放得极低。

    【苏武出使匈奴】

    刘彻摆平大宛后,立马召集朝臣商议,商讨攻打匈奴一事。会议上,刘彻率先发言,说了为什么要平定匈奴之祸:

    如,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

    又比如,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

    他如果做了这件事又会如何: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高帝之耻,高后之辱,刘彻若能效仿齐襄公报九世之仇,将会青史留名,被后人称赞。就在这时,扣押在匈奴的汉使,回归汉朝。

    路充国等人给刘彻带回来一个信息:匈奴的新单于对汉友好。

    尤其是带回了且鞮侯那句话: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这句话,令刘彻相当满意,瞬间对匈奴的怒气全消。这一刻,刘彻也不在计较匈奴趁着大汉远征大宛做的那些事。

    为了试探匈奴,是否真的惧怕大汉。刘彻派了一个人,以厚币赂遗单于的名义,前去试探匈奴的虚实。

    就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出场了,他就是苏武。

    现在来介绍一下,有关苏武的个人信息。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杜陵苏家,生了一个婴儿。其父,为这个婴儿取名为苏武。

    苏武的父亲,叫苏建。

    苏建,是一位厉害的人物,也是一位抗匈名将。元狩二年(公元前127年),苏建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战匈奴,被称为河朔之战。

    苏建一战封侯,走向武将巅峰。杜陵苏家也因此显赫。

    苏建封侯后,没有闲着,而是负责修筑朔方郡,被提拔为卫尉,官居九卿。

    一时间,苏建风光无限。

    有句话说得好,顶峰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苏建的人生也不例外。

    四年后(公元前123年,即元朔六年),苏建以卫尉的身份,被封为右将军,跟随卫青,出定襄,大战匈奴,被称为第二次定襄之战。

    此战,相当惨烈。

    前将军赵信投降匈奴,苏建全军覆没,只身一人逃回到卫青那里。

    苏建运气好,遇到了卫青,没有被以周霸的言论,斩首示众。

    苏建运气也不好。回到长安,因失军大罪,被判死刑,允许拿钱赎罪,被贬为庶民。

    尽管,苏建后来被启用,担任代郡郡守,却不在有巅峰时刻。而,他最终死在了代郡郡守这个工作岗位上。

    苏武见证了父亲一战封侯,官居九卿(卫尉)的巅峰时刻。同时,也目睹了父亲失爵,死在了代郡郡守的工作岗位上。也可以说,苏建的那些事,一直影响着苏武。

    苏武在父辈的影响下,长大成人。

    苏武排行老二,哥哥叫苏嘉,弟弟叫苏贤。

    三兄弟因为父亲的庇荫,得以出仕,被拜为郎官。这三兄弟都发展不错,老大苏嘉,升迁为奉车都尉,老三苏贤升迁为骑都尉。苏武凭借资历,升迁为栘中厩监(掌管鞍马鹰犬的射猎之官)。

    苏武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很好多年。然,一件事改变了他的命运。

    太初四年,匈奴新任单于,对汉友善。刘彻将试探匈奴虚实之事,落在了苏武的身上。

    这一年,苏武四十一岁。

    【匈奴内乱:虞常事件】

    天汉元年(因得到大宛的汗血马,刘彻更改了年号),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同副张胜、常惠等,并临时招募士卒、斥候一百余人,出使匈奴。

    当苏武来到匈奴王廷,见到新单于且鞮侯时,发现眼前这个人根本没有臣服汉朝之心。相反,他十分霸道,且傲慢。

    且鞮侯释放汉使,自降身份,其目的是为了欺骗了大汉,为自己争取时间。此时,他已经平安过渡政权,坐稳匈奴大单于之位。还稳定了匈奴内部诸多矛盾。

    面对大汉的厚赐,以及大汉皇帝的旨意。现在,他不装了。

    其父兄,尚且不肯臣服大汉,就连侄儿敢跟大汉叫板。

    且鞮侯继承了父辈善武的精神,更不会臣服大汉。

    且鞮侯露出了狼的本性,对汉的态度,愈发傲慢,与汉朝此前的设想截然不同。原本以为且鞮侯是温顺的羔羊。怎知,他是一头狼。

    且鞮侯按照不斩杀来使的惯例,派人护送苏武等人回到汉朝。

    按照剧情发展,苏武虽没能做通且鞮侯臣服大汉的思想工作,完成皇帝交代的使命。至少,他可以平安回到汉朝。

    然,剧情发生了改变。而,修改剧情的人,主要是这三人。他们是投降匈奴的缑王、虞常和汉副使张胜。

    缑王是浑邪王的外甥,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三战定河西。

    浑邪王降汉,缑王也跟着降汉。缑王在大汉生活了近二十年,因太初二年跟随赵破奴深入胡地,害怕回去被问责,选择投降匈奴。

    虞常是天水人,被逼投降匈奴。

    缑王和虞常,滞留匈奴,却也时刻想着回归汉朝。要回去,总要拿出成绩,向大汉表明态度。于是,二人密谋,在匈奴境内引发叛乱。然,这二人的实力,不能搅动风云。而,张胜的到来,又给他们看到了希望。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

    虞常和张胜认识,还有些交情。所以,拉张胜加入叛乱这件事,就落在了虞常身上。

    虞常找到张胜先说一件事:听说皇帝十分痛恨叛国的卫律,我可以暗地里埋伏人除掉他。

    虞常要做这件事,有一个附加条件:我的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万一我出现不测,希望你回汉后能够照顾他们。

    张胜对这个条件答应了,若能诛杀卫律,也是大功一件。张胜为了独揽大功,竟然没有将这件事告诉主使的苏武。

    就这样,匈奴境内形成了缑王、虞常、张胜为首的联合叛乱。这就是有名的虞常事件。

    苏武一行人,还没到匈奴,其境内一场内乱正在暗潮涌动。

    现在张胜加入,三股势力酝酿着叛变匈奴,归附汉朝。

    缑王、虞常要做两件事情。

    其一,诛杀叛汉核心人员卫律。

    其二,将功赎罪:俘获且鞮侯单于的母亲和妻子。

    一切准备就绪,只欠东风。这日,且鞮侯提兵狩猎,缑、虞二人抓住机会,准备实施密谋的计划。

    然,一个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缑、虞二人,保密工作做的不好。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们的计划告诉了阏氏及其子弟。单于子弟调兵与他们交战,缑王战死,虞常被俘。

    这场且鞮侯继位初期的密谋已久的归汉风波,以失败告终。

    【苏武守节】

    张胜见密谋失败,第一反应:害怕。

    他背着苏武,也是参与叛乱人员之一。虽然,他没有明着做这件事,但,他支持虞常的那些事,藏也藏不住。一旦,被人揭发,不仅自己难逃一死,还会牵连使团成员,甚至影响汉匈之间的关系。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张胜自然要上报。于是,他找到苏武,将密谋那些事全部说了出来。

    苏武听后,怒斥张胜也没用。苏武也有领导当担,出了这样的事情,他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为了使团能够活着回到汉朝,他做了一个决定:自杀。

    苏武说了这样一句话:事已至此,必然也要牵连到我。受匈奴污辱而后死,有负于朝廷。

    苏武代表的是大汉,哪怕死,也不能让大汉蒙羞。为了朝廷的颜面,为了大汉男儿的尊严,他绝不能受辱。

    男儿要死,也要轰轰烈烈。

    苏武毅然决然去赴死,张胜、常惠见状,连忙拼命劝阻,方才作罢。

    有句话,说得好。你越怕什么,它就会来。

    参加作乱被俘虏的人,顶不住匈奴的严刑拷问,供出了汉使张胜也参与其中。

    且鞮侯想过身边很多人不服他,会造反。他没想到造反的人,还牵扯到汉使。

    汉使干涉内政,可谓是干系重大。

    杀吧!会与汉朝全面决裂,大举开战。

    不杀吧!自己的颜面,何在。

    且鞮侯对于想要自己性命的人,不会仁慈。但,考虑杀掉汉使会有什么后果,表面上大怒,要杀掉汉朝使者。

    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叫左伊秩訾。

    他反问了一句:谋刺卫律,被诛。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其眼下之意,就这样将他们杀了,岂不是便宜了他们。

    且鞮侯听后,也觉得有理,问:该怎么办?

    他给了一个建议:宜皆降之。

    杀,只不过是头落地。劝降,这是精神上的胜利。比杀,更有意义。

    这时,卫律也看出了且鞮侯的想法。

    他常年生活在汉朝,对劝降一事,自然耳濡目染。于是,他主动站了出来,去做这件事,以表明自己归附匈奴的忠心。

    卫律主动揽下这个任务,给了一个建议:问审汉使。

    一旦,证据确凿,哪怕杀了,大汉皇帝也不会说什么。

    且鞮侯很高兴,将这件事交给卫律去处置。

    来看一下卫律是什么人物,为何成为叛乱诛杀的人员名单。

    卫律,其父是天水胡人,而他在汉朝成长,接受汉文化很深。因交好李延年,被他向皇帝举荐,出使匈奴。

    归国途中,得知李延年(死于太初四年)因为祸乱后宫之罪,被诛杀。

    卫律害怕回去遭受牵连,选择投降匈奴。

    虞常做通张胜工作,其中一条,诛杀卫律。现在,卫律负责审问与自己有敌对的人,可谓是不留余力。

    卫律拿到且鞮侯给他的权力,立马召来汉使问话。

    苏武得知且鞮侯让卫律负责这个案子,说了这样一句话: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说完,苏武为了捍卫朝廷和大汉男儿的尊严,没有任何犹豫,拔出佩剑自杀。

    卫律没想到苏武,如此刚烈,惊骇之余,急忙抱住苏武。逼杀汉使,这是何等大罪。一旦消息传回大汉,他就是引发匈奴和大汉开战的罪魁获首。

    为了平息大汉的愤怒,匈奴人定会将他交出去。等待他的结局,只有死。苏武可以死,绝不能死于自己之手。卫律急忙喊来医者,对苏武进行抢救。

    此时,最不想苏武死的人,莫过于卫律。

    史料记载了,匈奴人是怎样将苏武从鬼门关拉回来:在地上凿个小坑,坑中放碳火,苏武放在坑上,拍其后背,放出淤血。

    按理说,治疗刀刺杀,第一步就是要止血。其次,就是要缝合伤口。

    匈奴人治疗刀刺杀,其方式让人难以理解。但,也获得了成功。这可谓,医学这门行业,博大精深,不同的人,总会有自己的办法。能够治好病,就是最好的办法。

    在匈奴医者救治下,苏武昏死了半天,才苏醒。常惠等人见状痛哭,将苏武抬回营帐。

    苏武活了,很多人松了一口气。

    如,卫律不用背负逼杀汉使的罪名。

    又如,且鞮侯等匈奴高层,也不会给大汉落下口实。毕竟,诛杀汉使,后果很严重。离大汉万里之遥的大宛,因诛杀汉使,也被大汉打到了国都,以大宛王被杀,尽善良马而告终。

    苏武死在匈奴王廷,会有什么后果,不言而喻。

    幸运的是,苏武,他还活着。

    【卫律劝降】

    苏武自杀,打了且鞮侯一个措手不及。面对生死,很多人为了苟活,哪里还顾得上屈辱,更别说什么气节。而,苏武恰恰相反,个性刚烈,宁可死,也要守卫气节。

    这样的人,值得对手尊重。

    且鞮侯不仅送去良药,关心苏武的病情,还早晚派人前去问候。等到苏武病情好点,卫律开始了他的个人表演。为了劝降苏武,他用了不少办法。

    第一招:威逼。

    卫律当着苏武面,斩杀叛乱人员虞常,又逼降张胜。为了逼降张胜,他有意制造声势:你图谋暗杀单于近臣,此乃死罪,如受招抚投降单于则可赦免。

    为了将戏演的逼真,卫律举剑欲刺。张胜害怕,立马请降。

    逼降张胜,不过是为了进一步针对苏武。随后,卫律长剑指向苏武,霸道说:副使有罪,你当连坐。

    苏武是死过一次的人,面对卫律,丝毫不惧,义正言辞反问:我一不与他同谋,二不是他的亲属,何连坐之有?

    卫律愤怒之下,想用威逼手段,剑刺苏武,逼他请降。怎知,苏武铮铮傲骨,丝毫不为所动,连眼睛都没眨一下。一副要杀,便杀,废话那么多。

    卫律见威逼这一招行不通,又换了第二招:利诱。

    卫律放缓语气,喊了一声苏君。

    再说了自己背叛汉朝,投降匈奴得到了什么:单于恩宠,赐王爵封号,拥有部众数万,马牛牲畜满山,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又告诉他,若他投降匈奴会得到什么:今日归降,明日和我一样。

    又告诉他不降会有什么后果:葬身荒漠,化为粪土,谁还知道你。

    不得不说,卫律的口才实在太好。但,他忽略了一点,他没有礼义廉耻,苏武有。故而,卫律说了那么多话,苏武给出一个反应:不予理睬。

    这个反应,传达了一个意思:无耻之徒,竟敢大放厥词。

    卫律见利诱,也无法动摇他的心智,用了第三招:结拜。

    卫律太把自己当回事,大言不惭说了这样一段话:你若听我劝,立马归降。我即与你结拜兄弟。你若今天不听我的劝告,日后再想见我,难道还能有机会么?

    一个投降变节的无耻之徒,竟想与他结拜?苏武不能忍了,先站在大汉的立场痛骂:你身为汉臣,不念朝廷恩典、君臣信义,反叛国家、背弃亲友,投降匈奴,卖身为奴,我怎么会见你?

    后站在匈奴人的角度再骂:

    单于信任你,委以生杀大权,派你办理此案,你不但不平心持正,反而想挑起两国君主互斗,坐观成败,包藏祸心。

    再怒斥他所为,会给匈奴带来什么后果:开战。

    先摆出诛杀汉使案例:

    南越诛杀汉使,被灭,成为大汉九郡。

    大宛截杀汉使,大宛王的头颅被汉朝悬在城头示众。

    朝鲜杀了汉使,旋即被诛灭。

    只有匈奴没有杀过汉朝使者。

    最后来一个总结发言:你明知我不会降,假意相劝。是想杀掉我以挑起两国战争,看来匈奴的灾祸始于我被杀之后。

    这番话下来,卫律完败。

    他的威逼、利诱、结拜,无疑成为了跳梁小丑,衬托着苏武的伟大。

    他输了,输得很彻底。

    苏武这样的人物,刀斧加身尚不能动其志。其他的手段,更难动摇。

    【放逐北海牧羊】

    卫律将劝降苏武失败的结果,告诉了且鞮侯。且鞮侯也没见过,如此有气节的人,招降苏武之心,更加迫切。

    且鞮侯也想了一个办法:将苏武关入地牢,断绝饮食。

    这时,天又下着雨雪。饥寒交迫,定能让苏武屈服。

    苏武将雨当水源,将雪和毡毛当做食物。

    就在匈奴人认为,断绝数日食物的苏武活不成。等到打开地牢,却见他还活着。对于这种现象,匈奴人认为苏武是个神人。

    且鞮侯见状,也认为神奇。

    苏武有句话说的对,他不能诛杀汉使,可以扣留,可以放逐。于是,且鞮侯将苏武扣留下来,放逐北海(贝加尔湖),还给他一份工作:牧羊。

    且鞮侯还给苏武许诺了一个条件:只要苏武牧羊,生下羊崽,就可以归汉。

    这个条件,显然是不可能完成。因为且鞮侯给苏武牧羊,是一群公羊。

    且鞮侯明明可以直接扣押苏武,不让他归汉,却用了这样一个借口。而,苏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就这样,苏武与汉使团分开,独自去了北海牧羊。

    哪里,人迹罕至,荒无人烟。

    苏武不惧恶劣环境,没有吃的,就挖野鼠洞中的草籽充饥。

    天气寒冷,与羊群共眠取暖。

    每天牧羊,苏武都拄着汉朝使者的旄节,天长日久,节上的旄尾都掉光了。而,苏武那颗归汉之心,不曾磨灭。民族气节,始终不曾忘却。

    这一牧羊,就是十九年。

    前有张骞,出使西域,滞留匈奴十三年,不曾忘却皇帝使命。

    后有苏武,被扣匈奴,北海牧羊十九年,民族气节,不曾磨灭。

    张骞、苏武,为大汉王朝,增添了不一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