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汉武盛世 » 远征大宛(上)

远征大宛(上)

    匈奴内部生乱,乌孙与大汉结盟。大宛国诛杀汉使的消息传来,震动长安。

    那么,大宛为什么会诛杀汉使?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始。

    话说,刘彻继位,为了对付匈奴。听闻匈奴西边有一个劲敌,叫月氏。有句话说得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刘彻以张骞为使者,踏上了寻找月氏之路。

    张骞的出使,很不顺利。归来汉朝时,已经过了十三年。张骞为了完成皇帝的使命,翻越帕米尔高原,抵达了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叫大宛。

    大宛听说过汉的强大和富有,一直想打通东进商道,与大汉建立直接联系。却苦于西域诸国和匈奴的阻拦。

    如今,大汉使者不远万里,来到大宛,自然要保持友好。好吃好喝,款待张骞等人。听闻张骞来到大宛,是为了寻找月氏。大宛还派遣兵力护送张骞,抵达邻国康居。

    正是在大宛的帮助下,张骞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了月氏。

    张骞虽没有做通月氏东迁,与汉结盟。但,他对西域诸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回到汉朝,张骞向皇帝讲起了大宛国的一些情况。

    如大宛的国都叫贵山城,境内大小属邑有七十多个,人口有数十万。

    国内以农牧业为主,

    还产稻、麦、葡萄、苜蓿等。

    而,大宛还有很多宝马,以汗血马名声最大。

    张骞也描述了汗血马的特征。如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体态匀称,威武剽悍,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毛色有枣红、银白及黑色。因奔跑起来,脖颈处,流出的汗水,鲜红似血,又称汗血马。

    此时,大汉与匈奴已经对次开战。大汉最缺的就是战马。若能够得到大宛的汗血马,何愁不能进一步扫荡匈奴。

    及至,霍去病三战定河西,重创匈奴之后,刘彻又将出使西域提上日程。张骞以盛大团队,第二次出使西域,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大宛的汗血马。

    张骞滞留乌孙,说服乌孙王与大汉结盟,对付匈奴。故而,派出使者前往大宛。汉使去了大宛,进行了友好交流。同时,汉使也进一步证实了,大宛有汗血马。

    然,刘彻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暂时,将这件事搁置。及至,大汉和乌孙和亲。乌孙王以一千匹战马做为聘礼,迎娶大汉公主。

    刘彻见乌孙马已经是难得的宝马良驹。却,听闻乌孙马,不如汗血马。于是,刘彻命人打造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派出使者,携带千金,前去大宛购买汗血宝马。

    刘彻的本意是想通过厚赐,让大宛进贡汗血马。然,大汉与大宛有万里之遥,远在长安的刘彻,根本没想到大宛厌恶汉使。

    原来,自从大汉掌控了河西走廊,与西域诸国展开了平繁交易。

    西域诸国和大汉之间,往来不断。随着商贸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矛盾。因为部分汉使的恶劣行为,导致西域诸国对汉使不满,大宛以西的国家,认为大汉路途遥远,更不待见汉朝来的使者。

    匈奴使者凭借军威,在西域等地畅行无阻,还能够等待各国善待。而,汉使没有钱,连基本都生活保障都没有。甚至出钱,都买不到生活物质。

    换句话说,因为大汉离他们太远,所以,汉使的待遇,不如匈奴使者。甚至,西域诸国充当匈奴的眼前,截杀汉使夺宝。

    为了震慑西域,刘彻以赵破奴为将,攻打对大汉不友好的典型国家:楼兰、姑师。

    汉军扬威西域,的确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

    当前往西域的使者,回到长安,告诉皇帝。大宛有汗血马,被藏匿在贰师城。于是,刘彻以壮士车令为使者,携带重金、金马,前往大宛购马。

    壮士车令见皇帝将购马的这件大事交给他,高兴不已。在他眼里,自己是大国使者,皇帝心腹。购买战马,不过是小事一桩。一旦,他做好了这件事,皇帝就会很高兴。

    皇帝高兴了,等待自己的只有两个字:升迁。

    于是,壮士车令动身前往大宛,为皇帝购买汗血宝马。

    壮士车令来到大宛都城贵山城,用高人一等的语气,向大宛王毋寡传达大汉皇帝旨意。并呈上了大汉铸造的金马和千两黄金。

    汉使的语气,令大宛王极其不高兴。但,他又贪恋宝物。于是,大宛王召集朝臣商议,是否与大汉交换。以汗血马换金马等礼品。

    朝臣商议后,给出一个答案:不换。

    理由:

    其一,大宛已经有很多大汉的东西。(大汉的财物,已经不能吸引大宛。)

    其二,汗血马是大宛的国马,岂能用来交换。

    大宛王也不想交换,但,又怕这样做会引发一个后果:战争。

    大汉破楼兰、败姑师,威震西域。若大宛不给汗血马,大汉会不会用武力征讨?

    朝臣针对大宛王的担忧,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不会。

    理由:大汉距离大宛有万里之遥。

    他们还说了这样一段话:汉朝离我们远,要想抵达我国,就要经过盐泽。以前出使的汉使,从盐泽而来,死伤惨重。

    若汉朝从北边而来,又有匈奴侵扰。

    从南边来,又缺少水草。而且往往没有城镇,饮食匮乏。

    汉朝使者每批几百人前来,而常常因为缺乏食物,死的人超过一半,这种情况怎能派大军前来?

    朝臣一致认为,大汉没有能力抵达大宛。大宛王同意了朝臣的意见,明确拒绝汉使购马的行为。

    壮士车令听后,十分生气。

    大宛,只有区区数十万人,控弦之士,只有数万。其疆域,不足汉一州之地。其人口,比不上大汉一个郡。区区小国,竟敢拒绝大国的条件。这,太狂了。

    壮士车令本以为可以很轻松完成皇帝交代的事情。现在,他完成不了。皇帝会如何看他,暂且不说。

    在他的眼里,大宛的行为,是在侮辱大汉。

    辱汉,绝不能忍。

    壮士车令的暴脾气瞬间爆炸,做出这样的言行:留下狠话,砸碎金马,愤怒离去。

    大宛对汉使的印象本来就不好。如今,又见眼前这个人,咄咄逼人,没把他们放在眼中,暴脾气也一下上来。

    众人皆说:汉使太狂妄了。如此轻视我们,这口气不能忍。

    大宛王在西域称雄,哪里受过如此窝囊气。不杀汉使,以后如何在西域混。

    于是,大宛王做了一件事:截杀汉使,夺取财宝。

    为了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大宛王一边命人送汉使离开,另一边给属邑郁成国传达命令,截杀汉使,抢夺财宝。

    郁成国,位于大宛以东,是翻越帕米尔高原以后,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而,郁成国成为西域诸国和大宛、大夏、康居、月氏等国家贸易中转站。

    郁成国也因此,商贸发达。然,部分汉使的恶劣行为,令他敌对汉朝。

    如今,大宛王给他下令,截杀汉使。郁成王立马调集重兵,干起了杀人夺宝的勾当。殊不知,大宛王、郁成王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向大汉下战书。

    大宛截杀汉使的消息,传回长安,震动朝野上下。

    这一刻,刘彻愤怒了。

    区区大宛,竟然敢杀汉使,藐视汉威。一个字:打。

    有句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彻问了很多出使大宛的汉使,有关大宛的情况,其中一位叫姚定汉。

    以姚定汉为首的人给出这样一个信息: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即尽虏破宛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宛很弱,只要三千汉军就能攻破。

    刘彻对这条信息没有怀疑。毕竟,赵破奴用七百骑兵破楼兰,成为一段佳话。

    要打,就要解决一个问题:以谁为将。

    此次万里远征,刘彻启用了一个毫无军功的人为将领,他叫李广利。

    李广利是中山人。他之所以能够登上舞台,要感谢两个人,一位是兄长李延年,另一位是妹妹李美人。

    李氏兄妹,出生在出身倡家。所谓倡家是指古代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父母精通音律,几兄妹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也知音律。

    李延年小有名声,用后世的话说,叫音乐家。他的音乐才能十分出众,每为新声变曲,围者莫不感动。

    李氏长得美,又擅长跳舞。用后世的话说,叫舞蹈家。

    李延年懂知音,善歌舞,在宫廷任职,因犯法被判死刑。李延年为了活命,接受一种残忍的刑法,叫宫刑。

    李延年受刑后,被调离固定岗位,迎来一个新岗位,到狗监任职。按照剧情发展,若没有意外,李延年的人生,就到头了。然,李延年也是不甘平庸的人。

    他不相信自己未来的人生,就这样定格了。

    他要举起双手,奋力抗争,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久后,李延年迎来一个贵人,她就是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为了维持与汉武帝之间的姐弟关系,用了一种方式:献美人。

    她献上的美人当中,最有名的一位,叫卫子夫(贤后)。

    现在,她盯上了李延年的妹妹李氏。

    李延年抓住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亲自填词,作曲,为妹妹量身定做一首流传千古的歌谣。这首歌谣,叫《佳人曲》。

    这首曲的内容是这样的: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好听曲子,总会引发观众产生共鸣。

    刘彻听后,发出哀叹:世间,可曾有这样的女子。

    这一刻,刘彻想到了去世的王夫人。就在刘彻陷入哀思,平阳公主说话:世间有这样的美人,她就是李延年的妹妹。

    刘彻听后动心了,他要看看平阳公主口中,描述的绝世美人。

    李延年的妹妹,以献舞的方式,登台演唱。曼妙的舞姿,甜美的歌喉,再加上李延年定制的音律,一举俘获汉武帝之心。

    这一刻,刘彻沉醉了。

    原来,这个世间这有这样的奇女子:一顾倾人国,再顾倾人城。

    刘彻很满意,不仅厚赏了平阳公主,还赏赐了平阳公主的孙子曹宗(元鼎三年,曹襄去世)。李氏立即被召进宫中,破格封为夫人。从此,汉宫中又多了一位绝世独立的李夫人。

    李氏犹如卫子夫一样,得到皇帝恩宠,其家族也跟着显贵。李延年被提拔为协律都尉,负责掌管皇宫乐器。

    李夫人的肚子也很争气,为皇帝诞下了一个皇子。这位皇子,是刘彻的第五个儿子,叫刘髆。一时间,刘彻对李氏一族的恩宠,无人能及。

    奈何,红颜多薄命。

    这几个字应在了李夫人身上。自从李夫人生下皇子后,身体虚弱,病情加重。

    刘彻前往探望,李夫人只想将自己最美的一面留给皇帝。故而,选择不见。李夫人越不见,刘彻想见她的心情更加迫切。

    这日,刘彻来到李夫人病榻前。李夫人用被子遮住自己。先说了为什么不肯相见:妾长期卧病,容颜憔悴,不可以见陛下。

    再安排后事:妾把儿子和兄弟托付给陛下。

    刘彻闻言,心中一酸,还是想见她,这样说道:夫人病重,大概不能痊愈,让朕见一面,再嘱托后事,岂不快哉?

    按理说,皇帝已经发话了。李夫人应该让皇帝见一面,再进行托孤。然,李夫人没有顺从皇帝的意思,找了一个高明的说辞:妇人容貌未曾修饰,不可以见君父。妾不敢以轻慢懈怠的态度见陛下。

    刘彻为了见她最后一面,开出了一个条件:夫人如见朕一面,朕赠你千金,授予你的兄弟官职。

    面对皇帝的金口,李夫人还是坚持自己心中最初的想法,回道:授不授尊官都在于陛下,不在于见妾一面。

    刘彻身为皇帝,要什么,有什么。他想见谁,没有做不到的,执意要见。李夫人也是有脾气的人,坚持初心,转过头去,叹息流泪,不再说话。

    刘彻不愿强人所难,愤怒之下,拂袖而去。

    这里,就会有一个疑问:李夫人为什么拒绝见英明神武的汉武帝呢?

    我们从这里找到了答案。

    身边的人见皇帝离开后,也想不明白,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夫人为什么不见一见陛下,以嘱托兄弟呢?难道夫人是痛恨陛下?

    李夫人这样回答道:我之所以不愿见陛下,正是为了能托付兄弟之事。

    就在众人不明白她话中是什么意思时,李夫人又说道:我因为容貌美好,得以从微贱地位获得宠爱。以美色事人者,色衰则爱意松懈,爱懈则恩义断绝。

    李夫人又说了皇帝执意想见她的原因:陛下之所以还能念念不忘来看我,正因为我平生美好的容貌。

    最后,说了她为什么不见皇帝:如果让他看到我现在的样子,必然会心生嫌恶,惟恐弃置不及,又怎么会在我死后去照顾我的兄弟。不如让他记住我最美的容颜,心里留着那一份美好,也许将来想到我的时候,还会顾念着我的家人!”

    从这些话说,可以看出。李夫人病了,但,头脑很清醒,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她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儿,也非常清晰的知道汉武帝为什么喜欢她。

    她身在后宫,却活得最为清醒。试问,后宫有几人如她这般清醒。

    李夫人的生命,最终定格在刘彻心中最美的时刻。这位让汉武帝不得见,成为人生一大憾事,哀思之深。

    李夫人死后,不仅享受皇后之礼安葬。刘彻还写了诗歌来祭奠这位活在他心中的夫人。这首诗歌叫《秋风辞》。

    它的词意是这样的: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李夫人走了,却成为汉武帝一生的遗憾,也是他一生都忘不了的人。

    李广利因为弟弟、妹妹的缘故,成为了李氏外戚。而,刘彻对宠爱有加的夫人外戚一脉,也是格外的好。当刘彻听说李广利善军阵,通兵法,立马召来相见,问了几句。

    李广利对答如流。

    刘彻很满意,将李广利做为名将重点培养。尤其是卫青去世,霍、卫时代结束。他能够培养出卫青、霍去病,名扬天下的大汉双壁。他也相信,定能培养出李广利来。

    大宛诛杀汉使,刘彻大怒。这一次,他打算用武力,攻打大宛,以正大汉之威。当刘彻听说大宛兵力弱,又见赵破奴以七百骑兵破楼兰的壮举。李广被任命为将军,负责远征大宛。

    就这样,一场远征万里史诗级的战争,拉开了序幕。

    那么,面对皇帝的重点培养,且寄予厚望。李广利能否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