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江湖之约 » 011 我用尽余生来追思

011 我用尽余生来追思

    孙歌所说的他们八年来未曾见面,那不过她以为的。过往不知有多少次,易城借着处理公务的缘故上山寻她,看着她将书信埋在树下,望着她默默伤神的背影,他阅过了孙歌埋在树下的所有秘密,只是没有拿走罢了……有几次,易城甚至冒着被发现的后果混进了代州城,他看着在医馆坐诊和后院捣药的姑娘暗暗出神。

    孙歌觉得哪里不大对劲儿,前几日她曾在信中提到了刺史、尚书二位大人离开的事,易城既看了她全部的信,自然也会知道这件事。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孙歌泄露了机密引得这场浩劫,代州失守,将士战死沙场,百姓流离失所……孙歌怕是永远都不能原谅自己了。

    替士兵们包扎伤口的时候,孙歌没有觉得是愧对了代州和中原,只觉得这一切都是在赎罪而已。从某方面来说,孙歌才是这场战争的主导者,她应该向这些因战争受伤甚至牺牲的人忏悔补偿。对着帐中的那面铜镜,孙歌又一次取下来那枚发簪,嘲讽她总是自以为是,原以为自己可以做个救世主,可如今这么多无辜的人因她而罹难。孙歌看着手中的发簪,不禁自问这一条卑微的性命能否向罹难的所有人给出一个交代?

    易城走进来告诉她梁王攻打中原之心早起,而代州不过是梁军的必经之城而已,中原人喜爱合乐团圆,元焘皇帝每逢中秋佳节都会在皇宫内设宴这本就不是什么秘密。易城希望孙歌能够不受此事的影响,继续过着本属于她的安稳人生。试想:仅凭孙歌随口一说的话就引起这场战乱,要是你真信了这句话那便是相信了梁王的昏庸无能。其实,梁王想要的根本就不是中原的疆土,易城被誉为“大梁第一勇士”是不假,他常胜将军的称号也并非空穴来风,可即使这样,他深知凭大梁的实力确实无法掌握这片疆土。

    用易城的话来说,孙歌是医者,本就是这世间最赤诚之人,不该被这乱世的纷纷扰扰而动摇。易城送给孙歌一把匕首,名唤“龙鳞”,那是他数年前的战利品,也是易城最珍爱的东西,时常被他别在腰间。易城还希望她能一直做着想做的事,治病救人好实现她的毕生追求。可孙歌同样身处这乱世之中,亡命天涯才是这江湖的常态,在这多事之秋,有一个防身武器也挺好的。

    梁王与易城的年纪相仿,他们一同长大,十年前年少的梁王即位,易城带兵驻守边疆,他在尽一个臣子的本分,更是帮自己的好兄弟守疆土。几年前,梁王为了稳固边境的战乱不得不将唯一的妹妹嫁给了二皇子元松,如今大梁兵强马壮,也该换中原的女儿嫁给他们了。

    中原与大梁几经书信交谈之后,梁王答应和亲之后便将代州交还中原,更结下十五年互不相犯之约。只是这和亲之人,必须是宁安郡主。还说公主娇生惯养怕是受不了大漠边疆的风沙,可为表诚意就只能委屈贵为郡主的宁安了。梁王说宁安郡主有皇后娘娘抚养长大,言行举止自然不会比任何公主差。

    梁王说了那么多,不过是想替妹妹萧氏平路罢了。元松与宁安两情相悦是宫里许多人都知道的事实,而梁王之所以提出求娶宁安郡主,不过是为了夺取元松真心爱慕之人。

    元松自请带兵出征用战役夺回失城,可用一个女子就可以夺回一切并保边疆十五年的太平,何故打仗流血牺牲呢?

    宁安纵有百般不愿又能如何?她想起了第一日去学堂时师傅的教导,皇家子女的婚姻本就是国家大事,他们享有最好的一切便是要付出代价的。宁安领旨后绝望地走出了宣政殿,曾不止一次地想过她这一辈都要在这个地方度过了,幻想过能与元松哥哥携手一生。御花园、城楼上、宫里、学堂上、甚至是长安城内,到处都是他们的影子,记录着他们相依相恋的时光。可如今想来,一切都变得如此荒唐可笑。

    元松带着宁安去了御花园,他们在树下挖出了数年前埋得一坛酒,时至今日,宁安终于知道所谓的秘密是什么。元松喝了一大口酒苦笑着,自打宁安进宫的第一日起,他便喜欢上了她,后来他借着各种借口带宁安出来玩闹。那年年少的宁安在不知道什么是爱的年纪里,习惯了有他在身边的感觉,他们的许多秘密随着酒一同被埋在了树下。今日,宁安并没有在坑里埋酒,却埋葬了一腔的心事还有她对元松的感情。临近分别之时,宁安将那枚珠钗还给了元松,既无缘相守,便不必戴着她凭添感伤了。

    宁安郡主为了平边境之乱远嫁大梁,两邦联姻结秦晋之好,朝野上下都在歌颂她的功德,可孙尚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出嫁前,皇后宁氏为她盖上红色的盖头送她出嫁,上马车之前,宁安掀开盖头望了一眼身为和亲使的二皇子元松。就是这个眼神,令他们两人毕生难忘,也注定了这段感情以悲剧结局。和亲使需一路护送和亲郡主抵达代州,再由大梁将军易城迎回王宫同梁王成婚。

    临近宁安郡主出嫁之际,二皇子的妾室胡氏已顺利诞下了二公子,元松为其起名为元天逊。逊字拆开为追孙二字,宁安郡主本名为孙禾,不知元松在起名之时可是因着这层意思才为他赐名为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