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投影通历史:开局盘点十大王朝 » 第九章 百家争鸣

第九章 百家争鸣

    【书接上文,东周王朝,虽然处于春秋战国的分裂时期,但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璀璨的时期。

    这个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同时,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中,出现了主张有教无类、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的儒家。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

    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主张“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孔子的嫡孙子思的弟子,有“亚圣”之称。

    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诸侯都认为不合时宜,他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伦理观是“性本善”。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

    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也哲学方面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这种主张,被称为“性恶论”。荀子改造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还有主张天人合一的道家,又称“道德家”。此学派以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老子把“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两方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途径是“守静”。

    政治上提倡“无为”、“顺应自然”。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又名《逍遥游》是与《道德经》齐名的道家经典。

    庄子的思想是以老子为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提出了齐物论。《庄子》一书更像是以故事的形式对道家学说加以解说。其中的语言形式对中国的古代小说和传奇的文本表达有重大的影响。道家思想讲究一切讲究自然,不可强求,与儒家思想相反。

    庄子认为,水行要乘船,陆行要乘车,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庄子批评孔子在鲁国想要恢复西周制度的做法,就像在陆地上推船,劳而无功。

    以及列子、杨朱等人。

    还有墨翟的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强本节用、尊天事鬼。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

    墨家思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征用,战国后期逐步不受重视。

    法家,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学派。

    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法家学说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

    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当时著名的兵书有《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一部军事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名言就出自这本书。

    战国时期,孙武的后代孙膑继承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他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还出了庞涓、尉缭子等人。

    名家,萌芽于春秋晚期,分有“合同异”和“离坚白”两派。没有共同的主张,仅限于研究对象的相同,而各说差异很大。

    所谓“合同异”,即认为万物之“同”与“异”都是相对的,皆可“合”其“同”、“异”而一体视之。该派以宋国人惠施为代表。惠施提出著名的“历物十事”,即“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十个命题。

    所谓“离坚白”,即认为一块石头,用眼只能感觉其“白”而不觉其“坚”,用手只能感觉其“坚”而不觉其“白”。因此“坚”和“白”是分离的、彼此孤立的。该派以赵国人公孙龙为代表,“白马非马”、“坚白石二”等命题由其提出。

    合同异强调事物的统一性,离坚白强调事物的差异性。战国末期,后期墨家对二者的片面性有所纠正,提出了“坚白相盈”的观点,荀子亦强调“制名以指实”。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从道家一脉脱离独立,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起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纵横即合纵连横。

    纵横家(说难听点就是用嘴来说,用阳谋的间谍)是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为诸子百家之一。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杂家,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综合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

    其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农家,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

    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先秦九流十家之一。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小说家指的是一类记录民间街谈巷语的人,而小说家被归类于古中国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刘歆列九流十家,惟小说家不在九流之列,影响甚小。

    然而小说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侧面,却是其它九流学派都无法所能代替的。故有九流十家之说。

    医家,远古有岐伯、俞拊,战国有扁鹊、秦和,汉初有仓公,其中以扁鹊最为知名,写出了《难经》,是古代人民医学发展大成之流派。

    这便是,百家争鸣......】

    周武王:“我的妈耶,这么猛的吗?”

    始皇帝:“诸子百家中,朕便是依法强国,而灭六国,统一九州。”

    汉武帝:“朕是罢逐百家,独尊儒术。”

    玄天教主:“有一说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大绽放,也是思想极为繁荣的一段时期,可惜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许多典籍流传。”

    始皇帝:“朕是为了统一思想,何况,这些书朕是有备份拓本的,都放在咸阳宫里,怎么会失传!”

    诡道圣君(刘邦):“呃!@始皇帝政哥,你的咸阳宫还有阿房宫都被烧了......”

    始皇帝:“!!?”

    始皇帝:“哪个瘪犊子烧的?(•́へ•́╬)”

    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