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为了丞相大人得加钱 » 第三十六章 三国前的兵制

第三十六章 三国前的兵制

    种云的太平军属于戍边,江南就是边区,中原才是正统,这个三国都承认。

    汉代戍边有规定,只是三天,可以不去,只要一天出一百个钱,三天三百钱,交给政府,便可免戍。

    有一百个人不去,应该是三百天的免戍费,由政府另雇一人肯去的,一去便要他服三百天的戍役。

    他也得了这一笔钱,不仅足够在边用度,并且还可留一点安家,这是一种变通办法。

    照理论,则人人该戍边三天,纵使宰相的儿子也不能免。

    汉代曾有一个宰相,真叫他儿子亲到边疆去,真当三天戍卒,这便成为历史上的佳话了。

    汉郡长官有太守,有都尉,犹如中央有丞相又有太尉一般。

    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都尉是地方军事首领。地方部队即由都尉管。

    凡属壮丁,每年秋天都要集合操演一次,这是一个大检阅,名为都试,为期一月。期满回乡。

    国家有事,临时召集,这是一种国民兵。

    中央有南北军,边疆有戍卒,地方有国民兵,国家一旦有事,这三种军队都可以调用。

    春秋战国时期,全民皆兵或者说全丁皆兵,上马杀敌,下马种田。当时的诸侯或者士大夫人家,男丁没有不会骑射的。

    不仅中国如此,欧洲的封建社会,贵族有继承权,其爵位被长子继承,次子以后,不再有爵位,就成为骑士。

    这些骑士们有他们的爵父,分得的部分财产,吃喝不愁,就爱惹事生非。

    这些骑士们不事生产,只专诗文弹唱,也就是附庸风雅。

    如此一来,骑士们饮酒作乐时,可以大出风头。更关键在于,社会上最为尊贵,最为智慧最为美貌的女性,全都成了贵族夫人。

    骑士们所获得的婚姻,便等而次之。在这一点上,欧洲封建时代的贵族之后,和中国封建时代无继承权的贵族之后,境遇是一样的,一步步沦落,渐渐沉到社会的底层。

    无论是贵族还是骑士,都容易得到女人。贵族娶了贵族之女,却又身边美女无数,理论上,本族所有女人,都是他的妾。

    所以,没有多余的粮食向夫人交公粮。贵族夫人因此不得不长期孤枕独眠,以泪洗面,成了旷妇怨妇。

    骑士们因为身份等而次之,婚姻自然也等而次之,所以对自己的婚姻普遍不满意。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雄性求偶,总是向上看而不会向下看。所有向下看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贵族夫人们常年独守空闺,便给了骑士向上求偶的机会。骑士们给贵族夫人们写情诗,唱情歌,用以打动贵族夫人的芳心。

    什么十四行诗,什么小夜曲,就是这么来的。很多贵族夫人的心弦被拨动了,便和骑士偷情,因而成为风气。

    骑士们有才华,又善风雅,便给这种偷情行为,取了一个非常高大上并且正义凛然的名称,叫爱情,现代爱情因此应运而生。

    几千年前的中国贵族社会,和几千年后的欧洲贵族社会,虽有不同,但也大体不会差到哪里去。

    这些贵族之子或者富卿子嗣们,平常逞勇好斗,哪怕是打猎,也是一种战争训练。

    这类活动,通常都有大量贵族家的女眷观摩,让人非常不解,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社会,何以会有如此风气。

    封建时代或者君主时代君王们的荒淫,往往拿田猎说事,以为是娱乐嘻戏,不理政事。

    其实,古代的田猎以及类似那达慕,是古代的军演,也是古代贵族的求偶方式。

    现代兵制的启端,或者以周朝始肇,或者商鞅成形。

    《周礼》有记载,“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

    《尉缭子》一书记载,“军中之制,五人为伍,伍相保也;十人为什,什相保也;五十人为属,属相保也;百人为闾,闾相保也。伍有于今犯禁者,揭之免于罪,知而弗揭,全伍有诛……”

    商鞅变秦法,其兵制为,五人为伍,二伍为什,五什为屯,二屯为百,再往上,五百人、一千人、三千人,五千人、一万人,为不同作战单元。

    伍长大概相当于小组长,所率五人。现在军制中,没有这个组成结构,但五个人一个战斗小组,还是非常科学的。

    尤其古代车战,一驾战车五人,一个驭手,一个攻击手,后面三个人保护驭手和攻击手,非常科学。

    什长,大概相当于班长,由两组组成,十人。两辆战车相互配合协同,形成一个最基本作战单元,同样非常科学。现在一个班十二人,也都是按照战术配备组成的。

    屯长,大概相当于排长,由十组组成,五十人。现代兵制一个排三个班,若以班计,应该是三十六人。但事实上不止此数,那是因为排里还有其他相关人员,不计在班。

    比如排长、副排长,单独执行任务的时候,还可能有通讯人员,卫生员,甚至一些特别武器使用人员,通常在40人左右。

    部队规模到达一百人,军官的级别就比较高了,叫百夫长,一百人。百夫长已经可以独立指挥作战,属于中级指挥官。和现代的连长非常接近,现在军制,一个连约120人。

    五百人的部队,设小都统,一千人设大都统,三千人设正偏二将,五千人设正偏二牙将,一万人设正副将军。

    这是典型的职业军队建制。哪怕现代兵制,也基本因沿此制。

    套用现代军衔,伍长是少尉,什长是中尉,屯长是上尉。到了百夫长,便是校级军官。

    百夫长是少校,小都统是中校,大都统是上校。更高一级,就是将级军官,同样设三等。

    钱穆先生说,汉代军制有三种类型,一是卫兵,大体属于上述的建制,二是戍卒,按他的说法,此类服三天兵役。三是地方部队。

    钱先生文字中的戍卒,大约相当于边防军。但是,边防军如果仅仅只服三天兵役,那是无法成军的,别说训练等军事活动,三天兵役,军官们登记名册都无法完成。

    别说三天兵役,就算是钱先生说的汉代增加到了三个月,恐怕也是不现实的。三个月时间,别说军事训练,连人都认不全,如何协同作战?

    秦朝时的戍卒由地方征召,派往边地。但因为中央财政紧张,军费开支又太大,所以由商鞅时起,戍卒的费用,便是自筹。

    不仅自筹来去的资费,包括军旅的生活费,甚至还要自筹武器。

    自筹的武器中,有非常严格的规定,适龄男子,都要自筹戈矛戟一类兵器,再如战车等,耗费巨大,则规定由多少人共同备下一部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