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双生异世 » 第二十一章 清羽送墨宝 瑾瑜疑阿弟

第二十一章 清羽送墨宝 瑾瑜疑阿弟

    徐瑾辰他当然知道所写的文章分量到底有多重,但这毕竟是高武世界,连天云书院都文武并重了,这一诗一赋在叶清羽眼中,是否真有那么重要,他是没有底的。

    所以听说能凭借一诗一赋,见到无数人称颂的叶院长时,徐瑾辰也是挺兴奋的。

    见前来通知自己的李心同武道气韵,比自己阿姐还强了不止一筹,徐瑾辰也不敢怠慢,赶紧欲躬身施弟子礼:“有劳夫...子带路?”

    徐瑾辰才施礼一半,便被一双白皙双手稳稳搀住,不由疑惑地看着眼前的夫子。

    站在徐瑾辰面前的李心同,也是真不敢让徐瑾辰乱对他弟子礼。

    看老师意思,这次见面后可能自己就要多一位小师弟,作为最重“礼”的儒家门人,哪能让徐瑾辰对他行弟子礼。

    因此面对徐瑾辰疑惑的小眼神,李心同只能尴尬的笑着说:“我乃文院夫子李心同,瑾辰莫要多礼,咱们快快前去,莫让老师等急了。”

    徐瑾辰这边摸不着头脑,一旁的陈非冬内心则已是拔凉拔凉的了。

    别人可能不知道,他可是清楚知道,这位在书院低调为人的夫子,可是院长的亲传弟子。

    以他对徐瑾辰的态度,明显徐瑾辰不知什么原因,竟得到书院叶清羽青眼了。

    苦心谋划对徐瑾辰的报复,才第一步就被挫败,让陈非冬内心如遭蚁噬,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徐瑾辰一步步踏入了书院内院。

    重生以来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徐瑾辰并没有想到,肢体残缺会将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异化到何种程度。

    定期在魏、楚两朝反复穿越,逼迫他只能抬头不断前进,哪顾得上一个背后给自己使绊子的小人。

    而人生便是如此,直盯前方,愈行愈远;执着过往,停滞不前。

    -----------------

    当所见之人头上带着偶像光环,那与他相处的时间就像被加速了一般。

    仅迷迷糊糊在叶清羽的书房待了约莫两刻钟,徐瑾辰便揣着两幅墨宝又走了出来。

    仔细回想一下这位人人夸赞的叶院长,好像也没什么出奇之处:近看不过是个慈祥和蔼的瘦老头,最多比他人更有三分文人风骨。

    此时已是临近黄昏,招呼在书院门口等无聊的李沐婉后,徐瑾辰直接便奔回了侯府。

    还没到侯府门口,远远就见徐瑾瑜喜气洋洋,带着府中甲士在门口张灯结彩。

    徐瑾瑜感知何等敏锐,感觉有视线注视自己,回头一眼看到自己阿弟,徐瑾瑜展颜欢笑,把徐瑾辰看的一呆。

    穿越至今,徐瑾辰何时见阿姐对他笑的如此恣意。

    待走到近前,徐瑾辰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阿姐,这张灯结彩是因我和小婉考入书院?略有些招摇了吧。”

    徐瑾瑜开心笑道:“你和小婉考入书院读书自是不必这样招摇,但以武立家的振武侯府,若出了一位才高八斗的小侯爷,那张灯结彩算什么,我还要邀请京内故交,大摆筵席!”

    徐瑾瑜来上京这两年,名为在书院游学,实则是借此机会与父亲在京中的故交联络,维持侯府在楚朝的影响力。

    但真到上京,才感觉处处碰壁,事事遇阻。

    虽然振武侯府坐镇北疆,与扬威侯共同抵御来自漠北的威胁,但恶劣的生存环境决定了朔北人轻文法,重实务。

    这种特质在上京文士的眼中,朔州和墚州两个北方边州来人,便都成了不通文墨的北方蛮子。

    这种情况若无改变,与父亲因开国之战相交的上一代老人故去,振武侯府在楚朝将再无奥援。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还不到二十岁的她褪去戎装,努力尝试融入这座繁华鼎盛的都城,却始终被那些整日吟诗作诗的上京英才排斥。

    天云书院的院长叶清羽和武院的夫子,虽偏爱这个来自朔州的英武少女,不过书院不干政的原则,让徐瑾瑜不但未能在朝堂得到书院太多支持,反而因书院文院、武院对立,更受来自文院士子们的排挤。

    而今日下午,一向不受文院待见的徐瑾瑜,突然变成了香饽饽,先是突然接到文院的几个诗会邀请,又有几个相熟长辈给送来贺礼,最后还有文院一教习借拜访之名,拐弯抹角打听弟弟徐瑾辰的文法师承。

    文院教习们一通询问,把徐瑾瑜问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最后文院教习见她也不知徐瑾辰所作诗文的事儿,干脆将今日文心殿的“盛况”添油加醋给她描绘了一番。

    徐瑾瑜虽弱于诗文,但偶尔参加诗会,见那些才子风流蕴藉,出口成章,与朔北彪悍民俗全然不同,少女心中也是隐隐有些羡慕的。

    甚至徐瑾瑜觉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些在诗会气度不凡、指点方遒的才子们,是唯有如上京这种文华荟聚的地方才能养育。

    没想到今日徐瑾辰所做《正气歌》,让文院大儒丁修竹醉酒,两位副考官陪同在文心殿吟诵,真是让她狠狠扬眉吐气了一番,让她意识到,我朔北文华也不弱于人!

    她要大宴宾客确实不是开玩笑,徐瑾辰的一诗一赋,竟无意中隐隐为她打开了局面。

    因此她一要借此机会宴请父亲在上京的故交好友联络感情,二也确实想好好在上京大肆宣扬一番,我朔州也有文才横溢的好男儿!

    徐瑾辰见姐姐难得露出少女般欢快笑容,也不想败徐瑾瑜兴致,随手便将两幅书院院长的墨宝交给了徐瑾瑜。

    徐瑾瑜看着手熟悉的字迹,吃惊的看着徐瑾辰问:“这是叶院长送你的?”

    徐瑾辰得意道:“他将我试卷给扣下了,为了补偿我,便将我所做的一诗一赋重新抄一遍送我。”

    徐瑾瑜见弟弟不以为意,气结道:“叶院长对自己写的字向来珍惜,偶有送人的墨宝也从未超过二十字,如今有多少士人欲出千金求购不得,在你手里怎能这般随意。”

    言罢将两幅字打开,细细观摩了一番,吃惊发现徐瑾辰所写《阿房宫赋》,丝毫不逊《正气歌》,文采之雄壮华丽还更有胜之。

    不由抬头细细打量了徐瑾辰两眼后,半开玩笑的问:“阿弟,你这一诗一赋不会是抄的吧?”

    徐瑾辰后背瞬间出了一身白毛汗,知弟莫如姐,尤其还是个第六感超级敏锐的姐姐。

    不过这种事儿是打死都不能认的,徐瑾辰只能涨红脸死撑道:“阿姐你胡说些什么,如此贴题的诗赋,我去哪儿抄去。”

    徐瑾瑜一想也是,不由为自己疑神疑鬼感到好笑,赶紧转换话题问道:“叶院长这次请你去见他,还有与你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