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写给北中原的情书 » 第33章 一块厚重的土地

第33章 一块厚重的土地

    ¤一块厚重的土地

    这是一块广袤的平原。

    当雾岚在大地上升起的时候,你每走一步,都仿佛会听到古文化的呢喃。

    是啊,这里有人祖伏羲的陵地,这里有老子的故里,这里的“泥泥狗”以图腾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繁衍,这里也曾是神农尝百草之地,这里的颍水曾浩浩荡荡经淮河奔向大海,这里还是中国豫东平原的粮仓,生长着棉花、小麦、红薯、玉米、大豆、高粱……这是一块热土呀!

    周口,这么一块厚重的土地,生长出了一个作家群体。这是一支以丰厚的生活作底蕴的队伍,是一支扎扎实实的、有着火一样激情、充满旺盛创造力的队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按法国年鉴学派的观点,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就此来说,周口作家群的产生,是与这块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文化氛围分不开的。应该说,这么一块有着千年文化根底的土壤,就是周口作家群成长的营养源。特别是近年来,周口地区文联为本地区的文学创作做了大量的工作,着力推进本地区各种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发现培养文学新人的良好环境,使这支文学队伍迅速成长,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无论创作形式和手法,还是题材和体裁,都有不同程度的拓展。他们的创作实力不断地受到省内、国内文坛的关注和肯定,大有一飞冲天之势。

    我以为,周口作家群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质朴,踏实,执着。这里的文学态势是“鱼群式”的。记得先是有孙家兄弟孙方友、墨白,从周口淮阳县的颍河小镇一步步地走向全省、全国;后有李少咏、刘海燕两位青年评论家,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接着是谷禾、尉然、张功林、张以祥、蒋建伟等人的作品,见于省内及全国文学期刊、选刊;再有王向、钱良营、庞曙夫、闫中、孙琳、申艳、李乃庆、张华中、罗镇、董素芝、李涛、李然、孟庆武、戴俊贤、于建军等一批批地涌现。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样式的创作,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成绩斐然。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创作,可谓连年丰收,去年年底先有王前的长篇历史小说《隋炀大帝》问世,接着是今年《十月》第五期又推出了钱良营的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金龙湾》,再接着是张功林发表在《莽原》第六期的长篇小说《马年马月》,据说尉然的长篇也已杀青……一个地区,能有如此的创作态势,实在是可喜可贺。

    应该说,周口的作家们大多仍然秉承的是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他们各自都有扎实的文学根底,在各自的生活领域里有丰富的生命体验,且多年来一直生活在基层,勤勤恳恳地埋头创作,不事张扬,坚守着文学的信念和水准,认真探索,创作了一大批好的作品。他们的文学语言都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充盈着泥土的芳香,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但同时,也期望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作家们,能够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让文学插上“飞扬”的翅膀,大胆创新,不断突破,有更多更好的作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奉谷主席之命,在“周口作家丛书”(第二辑)出版之际,说了以上的话,实有助威呐喊之意,望周口的作家朋友们一路越走越好。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