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传承之再创地球文明 » 第8章 秦岭的垂直自然带

第8章 秦岭的垂直自然带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这句话也一直在激励着夏禹。当你遇到了困难的时候,不妨约几个朋友或者家人一起去爬爬山,征服一座山峰,然后用俯视的眼光看着你脚下的土地,大声的将你的坏情绪宣泄出去,相信等你下山的时候一定会倍感轻松。

    在搞清楚了自己的方向和位置之后,夏禹还要确定一条能够通往这座山峰的山脊,然后沿着山脊向上攀爬。一座山的山体部位往往包括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5个部位,其中山脊又被称为分水岭,不易留存水分,因此植被较稀疏,易于攀爬。虽然有些地方地势会比较陡峭,但这并不能阻挡做好充分准备和身体素质异于常人的夏禹。

    夏禹一边小心沿着山脊攀爬,一边仔细观察沿途植被变化,山洞所在在的位置,虽然大量树木都开始落叶,但在一些河谷地区也仍可见一些终年常绿的亚热带常绿落叶林树种,如女贞、冬青、樟树等,但大部分都还是落叶阔叶林的栎树(也可以称之为橡树,或许大家比较熟悉),由此可推测这里属于亚热带常绿落叶林和温带落叶落叶林过渡地带,因此海拔不会太高。

    夏禹越往高处走,亚热带常绿落叶林数量也就越来越少,温带落叶落叶林的数量也逐渐增多,树木的种类也逐渐变多。夏禹甚至还在远处相隔较远的另一座山峰的山坡上,看见了一大片野生板栗林,上面挂满了带刺的果实,一个个裂开了口,仿佛在对夏禹说:“欢迎光临!”

    好在夏禹知道自己今天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才好不容易挡住了香甜板栗的诱惑。比机票“有失就有得”,在夏禹继续向上攀登前进的路上,他也发现了几棵野生猕猴桃的树藤,虽然长的比较高,但也难不住会使用工具的夏禹,他美美地吃了一顿猕猴桃大餐。在树上自然成熟的猕猴桃,其滋味远远不是上个纪元那些人工催熟和加了膨大剂的猕猴桃所能比拟的。

    夏禹在饱餐了一顿美味的猕猴桃之后,继续向上攀登,山上的植被开始逐渐出现一些针叶林状的松树,这些松树多为红松,上个纪元由于红松的种子松子,是一种十分美味的坚果,因此当地农民在秦岭山区种植了数量众多的红松,采集和出售松子,以提高收入。夏禹抬头望着,那无穷无尽的红松林,不由的感慨大自然的馈赠。松子不仅美味而且还可长时间保存,松子与板栗结合的饮食结构,足以成为夏禹今后发展壮大的一个粮食仓库。

    穿过大片松林之后,往海拔更高的地方攀登,又出现了更适宜在寒冷气候生存的冷杉林和落叶松,落叶松树干高大笔直,是十分优良的建筑材料。

    再往高处攀登,夏禹发现高大的树木开始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高山灌丛和草甸地带,虽然大部分草木已经枯黄,但仍可见各种野花夹杂期间,正忙着在冬日的寒风还未来临之前,努力的绽放自己,孕育下一代的成长。看着这些不知名的小花,在风中摇曳,夏禹的心中也莫名的有些感动。

    上一个纪元,若不是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燃烧自己的生命来给给夏禹改良基因,让夏禹在休眠仓中安然度过数千万年的地球重启时期,夏禹也绝不能幸存到现在。想到这里,夏禹再一次坚定了自己延续和传承华夏文明的伟大使命。

    继续往上攀登,灌丛和草甸也逐渐稀少,慢慢地越来越多风化的砾石开始逐渐增多,这也预示着最高的山峰已经就在眼前。仰望着近在眼前峰顶,不容多做停留,夏禹迫不及待的想要爬上去,看一看山那边的风景。

    夏禹登上峰顶,虽然此时他的草鞋鞋底已经磨穿,露出了巨蟒的鳞甲,就连他的草裙也成了絮状,但这丝毫不影响,夏禹此时心旷神怡的心情。

    从山峰顶部向太阳将要太落下的位置俯瞰,顿感天高地阔。山的那边不再是山,而是一大片平坦开阔的原野,。夏禹自身所在的这一侧是一座座陡峭的山峰相连,那一大片原野则是从夏禹这边垂直的山崖下慢慢向北方延展。在原野中间是一条宽阔的河流,自西向东犹如一条玉带般贯穿其中,静静地河水如同一面镜子,闪着光芒。河流两岸可以看见成群的麋鹿、野驴和野马,在原野上悠闲的吃草。原野的更北方是一片无穷无尽,连绵起伏的低矮山岭。根据夏禹的记忆,他现在所处的地方位于原秦岭终南山一带,而北方脚下的那一大片原野就是古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渭河平原,渭河平原往北部那一片连绵起伏的山脉则是属于黄土高原。

    秦岭自古以来就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它对华夏文明的形成具有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

    秦岭的形成是因为它位于受地壳运动影响而成的断层地带。受到地壳运动的挤压秦岭底层的山体,循着断层缓缓上升,所以这才有了被保护在地下深处的夏禹,随着秦岭的上升逐渐被抬升到地表以上的结果,然后由于内部石灰岩被地下水溶蚀,外部岩石被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逐渐暴露在空气之中,从而横空出世。这样的出世方式不得不让夏禹惊叹和佩服,上个纪元科学家们的智慧。虽然由于地下深处长期的高温高压作用,使得保护自己的休眠仓最外层的特殊金属外壳早已与大山融为一体;虽然由于意外的山体滑坡,使得自己所在的人工溶洞提前暴露在空气之中,使得自己在没有准备的情况就提前出世。,虽然有着诸多意外事件的发生,但这丝毫不影响夏禹对上个纪元教导和保护自己的科学家们的感恩之心。

    秦岭底部如同喜马拉雅山一样,一直处于缓慢上升之中。但由于其海拔不够高,山峰表面没有积雪覆盖,所以山峰顶部表面裸露在空气中的岩石,会不停地受到流水和风力侵蚀作用而被削减。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秦岭山体底部在上升,但顶部受到流水和风力侵蚀作用一直在消减,一升一减之间,秦岭的海拔高度就维持不变,形成了自然界的一个微妙平衡。同时这也表面自然界的一个奇妙现象,看上去是绝对静止的山体,实际上它也有着十分缓慢的更新和再生过程。

    同样,秦岭北部的渭河平原则处于断层的下沉地带,但它南北两侧都有众多支流携带大量泥沙,汇在渭河平原上沉积,也使得渭河平原也保持相对稳定,而且土壤十分肥沃。

    至于渭河平原北方的黄土高原,现在已不再是曾经的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面貌。没有人类的干预之后,黄土高原经过1千万年的生态自我修复,现在也是植被浓密,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像秦岭这样海拔足够的山脉,因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在不同海拔由于气温的差异,就会产生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种现象被称为垂直自然段差异,一般而言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的山脉其植被类型就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