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刘备传 » 第十章 赴任

第十章 赴任

    在客栈一楼的酒肆,刘贝居中而坐,马汉、张龙左右相陪,酒到浓时,刘贝说得了县令差事,主考大人让他在家候命,过不久便会上任。

    马汉、张龙是高兴的不得了,表示愿意追随左右,辅助刘大人做一个“刘青天”。

    “你们也无需大人长大人短,大家既是朋友,叫声兄弟便可。”刘贝淡然道。

    “这哪里使得,大人高义,马汉佩服的五体投地,将来必当成为海清天一样的好官。”说着,马汉离席跪倒在地,恳切地道:“马汉不才,愿一生追随大人,刀山火海在所不惜。”

    张龙见马汉如此,也跟着跪下,说道:“张龙也愿意追随大人,但有差遣,义不容辞。”

    刘贝对这几个兄弟的直率很是欣赏,他自己也不是虚伪之人,马上将二人扶起,答应所请。

    当夜在客栈住了一宿,次日三人离开金陵先在洪泽接了王朝和赵虎,随即回到沛县。

    等过了年关,吏部还真下来公函,委任刘贝为陕西澄城县令,官服和官凭一并送到,即日上任。

    在接到官凭的那日,刘家上下一片欢声笑语,刘贝的爷爷双手颤抖的捧着官凭,满面都是老泪,自家的孙子当真的出息了。

    在座的人也几乎都是满面堆笑,之所以说是几乎,那是因为县令李继的假笑中带着一丝沮丧:好好的一支潜力股,现在废了。

    虽然刘贝现在的身份地位也是和自己一般的七品知县,但是他的上限也不会高到那里去了,比自己可能强一些,但也会有限,所以他仍然会和刘贝相交,但是心中的热情已经消散了大半。

    宴席整体上还是很融洽的,众人酒足饭饱后,纷纷告辞,李继也起身准备向刘贝告退。

    刘贝含笑道:“还请世兄书房用茶。”

    喝了一口茶,刘贝笑道:“世兄今日好似有心事。”

    李继一愣,忙道:“无事无事,今日是贤弟的大喜之日,愚兄高兴还来不及呢,如何会有心事。”

    刘贝笑道:“世兄何必口不对心,莫非是惋惜小弟断了自己的进士之路?”

    李继心中一惊,抬眼打量这个比自己小了二十岁的年轻人,他的瞳孔猛地一缩,刘贝的眼中似乎有一种可以洞彻人心底的锋芒,这种锐利的眼神他此生从未见过,当即让他不自主的躲开了这两道目光,邪门。

    稳了稳心神,李继开口道:“既然贤弟知道此事,为何还要答应那史主考就任知县?”

    刘贝笑道:“世兄,史纪事所以赚我去做县令,无非是因为他是东林党,而我是南直隶举子,虽未会试,但早已被他视为昆党。小弟又年轻,他自然会给小弟挖这个坑让小弟跳。”

    李继心头一跳,额头上已见冷汗,他有点儿怕面前的这个少年了,此人的心机深沉绝不是自己认为的年少轻狂,那他这是为什么?

    好在刘贝并没有让他等,微笑道:“如今朝中党同伐异,东林党、齐楚浙昆党互相倾轧,小弟既无奥援又无背景。就算科举的中,无非做一个翰林熬年头,若想出头只怕要等个一二十年,既然如此,还不如在地方做出点成绩,也好混个前程,即便不可,也可以逍遥自在。”

    李继吞了一下口水道:“贤弟可知澄城县?”

    刘贝笑道:“略有所闻,乃陕西最为贫穷之地,盗匪满地,如果不是这种地方,史纪事又如何会打法小弟去哪里?但所谓危机,又何尝不是机遇?”

    刘贝说的很隐晦,也很保守,但是已让李继目瞪口呆,刘贝的断舍离震惊了他。

    如果不是目光长远,目标远大又有一定把握,谁会放弃进士及第?

    就拿李继自己来说吧,换成自己是南直隶解元,一个七品县令他根本不会正眼瞧上一眼。

    如果刘贝在没有把握将来更有光明前途的情况下,怎么会舍得放弃日后金殿登科,自愿跑去陕西当一个七品县令?

    这样的人,李继别说没见过,简直连听都没听说过。

    刘贝不再说话,只是缓缓的喝着茶水,汉代可没有现在这种喝茶的方式,这些年,刘贝已经彻底养成了喝茶这个习惯。

    过了半晌,李继抬起头道:“贤弟有何事需要愚兄效劳?”

    李继也不是傻子,刘贝和他所言,都属于秘密,既然和他说,自然是因为有他的目的。

    刘贝满意的笑了,开口道:“世兄客气了,小弟能有何事?只不过此去西北,千山万水,只怕难以照看家中老人。”

    李继马上拱手道:“贤弟敬请放心,你虽远行,你的家小便是愚兄的家小,有愚兄在,贤弟无需操半点心。”

    刘贝含笑谢过,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

    送走后背还冒着冷汗的李继,刘贝心里也松了口气,他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再世为人,他势必要护一家的周全,无论是父母还是爷奶,都是老实人,自己不在还真不放心。

    当然,就算自己不嘱托李继,他也不会置之不理,毕竟自己好歹还是一个七品县令,李继怎么说也会照顾一下,但是未必会如何上心,而现在,刘贝彻底的放心了。

    两天后,在家人的泪眼中,刘贝拜别双亲和爷奶,带着王朝四人赶奔陕西。

    徐州到陕西几乎横跨了大明的东西,几人走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方才到达同州。

    这一路上,几人见到了大明最为真实的一面,只是一个字——穷。

    越往西,也就越穷,州府和县城倒还好,而沿途的村庄,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衣不蔽体,有些孩子干脆就光着屁股,而且一个比一个瘦弱。

    在江南也不乏穷人,但是比例好歹还不算大,而北方特别是西北,这种比例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

    王朝四人都不禁感叹:“大人,我们在松江也见过那些饥民因贫困暴动,但是这西边真的不像样,怎得穷到了这个底部,简直和我们见到的那些高丽棒子都差不多了。”

    PS:如果各位书友觉得此书尚可,还请推荐收藏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