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刘备传 » 第六章 路遇劫匪

第六章 路遇劫匪

    带住坐骑,刘贝淡淡的看了一眼面前的三人,为首者戴着扎巾,身穿青红色长身罩甲,身上别着双插(箭袋和弓袋),挎着腰刀,腰间又别着解首刀。看这人二十四、五岁左右,举止稳健。

    他左边的一个年轻些,身上也别有腰刀与双插,年约二十一、二岁,还有一个似是刀盾兵,手上拿个皮盾,身后背个标枪袋,里面还有六七根锐利的标枪。

    刘贝心中冷笑:“不是卫所的军户,看来这是哪个武将家里的家丁,开小差当了逃兵。”

    大明立国至今,朱元璋所立的卫所制度早就名存实亡,各大卫所能跑的兵早就跑了,跑不了的也成了卫所武官的佃户,只有这些武官作为保镖护院的亲兵还有点儿战斗力。

    在卫所制度崩溃以后,大明又开始了募兵制,特别是嘉靖之后,募兵的数量越来越多,最有名的莫过于戚继光的戚家军。

    只是戚家军这种精兵寥寥无几,大明各地得营兵几乎都是乌合之众,反而是那些军将的家丁数量越来越多,相当有战斗力。

    提起家丁这个概念,映入脑海更多的形象更多是权贵大户人家豢养的奴仆,一般会两下拳脚功夫,看家护院尚可,上阵打仗肯定不顶用。

    但是,明代军队中的家丁可不是这种狗腿子。

    明朝后期的家丁是指武将麾下不入兵籍者,是将领私人组建的亲信部队。可以自行署置官吏,待遇远比一般士兵高,战斗力也是最强的。

    看眼前这三个人的打扮,应该就是某个武将手下逃出来的家丁无疑。

    那三个人见马上的少年沉默不语,还以为是被自己吓傻了,为首的一人开口道:“小子,我们兄弟只是求财,不欲伤人,只要你留下七两银子,我们就放你离开,连你的马也可以骑走。”

    刘贝眉梢一挑,微微一笑道:“几位好汉,小可身上确是有些银两,也愿意送给三位,可惜我有两个朋友不愿意。”

    三人一愣,不由得左右张望了一下,刘贝已经翻身下马,上前一步指了指自己腰间的佩剑道:“不用找了,我的朋友在这里。”

    话音刚落,两把长剑已在手中。

    双股剑,是刘贝前世的随身武器,陪着他南征北战东讨西杀,以前没有条件,现在自己高中解元,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徐州城请最好的铁匠给自己打造了这对仿制品。

    虽然是仿制品,但是长短轻重都和前世一般无二,故此用着十分顺手。

    今天他还是第一次再次拔剑御敌,心中不由得一阵感慨。

    那三人却是一愣,他们自然早就看到了刘贝腰上的佩剑,不过这个年头,一个有钱的公子哥带把剑装门面也不是稀罕事儿,他们根本没放在心上,现在见这个少年居然敢对他们拔剑,不禁感到惊诧。

    当他们看清楚刘贝手中的宝剑,心中惊异更甚。

    要知道,普通的佩剑不过两尺五寸左右,而且分量不过两斤左右,即便是重剑也不可能超过三斤。

    但是这个少年手中宝剑足有三尺五六寸长,而且厚的吓人,好像两块铁板,估计能有五六斤重。

    其实后汉时期刘贝的双股剑,鸳剑长三尺七寸,鸯剑长三尺四寸,利可断金。右手雌剑重六斤四两,左手雄剑重七斤十三两。

    如今这对仿制品在质量上自然远不及正版,可是长度重量一般无二,当日徐州城中最好的那个老铁匠见到刘贝的图纸,唬的舌头伸出老长,像看怪物一般打量了半天这位离谱的解元公。

    那三个劫道的看见这对诡异的宝剑,不知怎得感到心头发寒,再打量刘贝时更是不由得冒出了冷汗。

    刘贝并没有吹胡子瞪眼,甚至于就连面部表情都没有任何的变化,但是他在拔剑出鞘的一瞬间,那三个人就感觉这个少年似乎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用眼神就可以决定他们生死的天神。

    这几个人都是见过血的,他们感觉到刘贝身上散发出一阵恐怖的杀意,杀意滔天冰寒刺骨,让他们连抵抗的勇气都提不起来。

    上一世刘贝剑指天下,是从尸山血海中闯出来的,这种杀伐天下的气势,当今天下能有几人可挡?

    刘贝甚至于不用动手,就是这一股气势,已经让三人站立不稳,为首的那个逃兵猛咬了一口舌头,剧烈的疼痛让他清醒过来,大喝一声:“并肩上!”

    随即拔出腰刀便冲了上去,剩下的两个也被他的吼叫声带动,嚎叫着各拉兵刃扑了上来。

    刘贝双手一挥,只听到当当数声,三个逃兵应声而倒,手中的腰刀也被刘贝的长剑劈成两断,这倒不是因为宝剑锋利,而是刘贝的力气太大,用重剑硬生生砸断了他们的武器。

    随着刘贝双剑回鞘,他身上的杀气也消弭无踪,他并没下杀手,这三个人良心未泯,罪不至死。

    他也不理倒在地上虎口流血的三个逃兵,翻身上马说了一句:“尔等天良未泯,往日后好自为之,再若作恶,天必罚之。”说罢就要离去。

    忽然为首的一个逃兵叫道:“公子慢行!”

    刘贝勒马皱眉道看了他们一眼,那人翻身跪倒连连叩头道:“公子,小的们瞎了狗眼冒犯公子,但我家大哥已经快不行了,我求求公子救我大哥一名,小的情愿给公子当牛做马,以报公子的大恩大德。“

    那两个逃兵也跟着跪倒叩头,口中哀求连连。

    刘贝哦了一声,略一思忖道:“你家大哥在何处?“

    那三人一见有门,心中大喜,当即跳起来跑进树林,过了片刻,只见三人用一个树枝编的担架抬出一个人来。

    为首之人跪下道:“公子,我们四人乃是松江董参政府上家丁,因不满家主所为,故此逃亡在外,熟料我家大哥前日身染重病性命堪忧,医馆的大夫说若要治愈需十两纹银,小的三人搜遍全身,也只有三两多银子,这十两巨款何处筹措?但我家大哥的性命已经危在旦夕,万般无奈之下才作此恶事,熟料碰到了公子,还望公子救命!“

    说罢三人又是连连叩头,刘贝点了点头道:“将此人扶上马背,随我进城。“

    三人大喜,手忙脚乱的将担架上的病夫搬上马背,然后跟着王伦向洪泽县城而去。

    PS:如果各位书友觉得此书尚可,还请推荐收藏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