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长篇小说光武帝和他后妃子孙们 » 第三十七章 一块烫手的山芋

第三十七章 一块烫手的山芋

    利刃猝然入胸半尺,巨疼和惊恐使刘恭的长脸扭曲得很难看。

    刘鲤脸上肌肉抖动着,狠拧了一下剑柄骂道:“贼子,乘着你还未断气,我让你死个明白。冤有头,债有主。更始朝的传国玉玺,是被你胞弟刘盆子夺走的。天子被俘,不失侯爵之封。刘盆子却封我父皇“畏威侯”辱之。尤其可恨,一代皇帝被辱封之后,不几天便被悄悄缢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汉帝刘盆子难辞其咎,你也得替他吞下这颗苦豆。有仇不报非君子,何况是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看你死在须臾,带句话给我父皇,三皇子刘鲤给他报仇了。”

    “殿……下,你……冤杀微臣……”

    刘恭竭尽全力说完要说的,仰面斜倒在亭栏上。

    从未执刀杀过人的刘鲤,杀人后面不改色心不跳,合并右手食指、中指在刘恭胸口处蘸那鲜血,去亭柱上写下:“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杀人者寿光侯刘鲤”十六个大字。

    秋季大朝会之际,却在京城夏门亭发生了人命大案。死者和凶手都是应该参加大朝会的臣子,这让光武帝闻讯十分震怒。因夏门的城门令及时拿住主凶和帮凶,案件很快大致明了。刘鲤以怨报德杀死刘恭,铁定了王磐、王肃父子坏人子弟致乱生事的大罪。因刘鲤和沛王要好,在初审口供里也多次提到了沛王刘辅、前朝余孽王磐,审案的廷尉冯俊当天突然中风口眼歪斜了。

    冯俊早年随着大司马吴汉平定公孙述,数年熏陶下来,性格中也有几分阳刚虎气。但做廷尉之后,性格中的阳刚虎气几乎销蚀殆尽。光武帝明白冯俊的中风半真半假,只好下诏冯俊以奉朝请退养。再下诏繁阳侯、上谷太守蒋超为廷尉,主理这个惊动朝野牵扯千人的大案。

    王磐、王肃父子坏人子弟致乱生事的大案惊动朝野,喜欢在边塞和匈奴、乌桓斗智斗勇的蒋超,也不想接过烫手的山芋。因君命不可违,只好星夜兼程回到京城。光武帝在蒋超到京的第二天,在却非殿偏殿召见了他。待蒋超行过君臣大礼,赐坐后道:“爱卿已经阅过主要卷宗,案情应该大致了解。前廷尉突然中风口眼歪斜,你这个新任廷尉该不会也突然中风吧?”

    “皇上看重微臣,微臣以肝脑涂地报答君恩。”

    “君恩何须报答,朕要你效仿无所畏惧的强项令董宣。王磐、王肃乃前朝余孽,判他一死死不足惜。唯刘鲤刺杀刘恭,着实让人费解。且更始皇帝大行二十余年,刘鲤因何突然对刘恭起了杀心?据说沛王刘辅也卷入此案,他为什么卷入此案?他有无卷入此案的铁证?就有劳爱卿慎密审案了。”

    蒋超略犹豫奏道:“臣叩请陛下赐臣尚方宝剑,若臣有负君恩,亦死于此尚方宝剑之下。”

    面对蒋超的合理请求,光武帝狡黠笑了一下道:“爱卿早年在武威郡张掖县做县令,手中没有朕的尚方宝剑,不是先斩后奏,杀了被通缉的钦犯隗纯么?”

    光武帝所提蒋超杀钦犯,指当年被俘的朔宁王隗纯逃出洛阳,欲回陇右东山再起。蒋超担心撞到自己手里隗纯,押解回京后再得光武帝赦免死罪,故而放弃朝廷重赏而秘杀隗纯。

    蒋超和光武帝近在咫尺,岂能看不见光武帝脸上狡黠的笑。拧着粗黑的眉毛短暂的犹豫之后,只好一咬牙叩首道:“微臣领旨……”

    新任廷尉蒋超把皇帝对自己的说的话思索过滤一下,明白皇帝要他审理此惊天大案,首先要他拿到沛王关联此案的铁证。至于光武帝内心,是希望找到此铁证,还是不希望他找到此铁证,蒋超还来不及多想。然而,蒋超亲自审讯杀人凶犯刘鲤,一开始便陷入被动的僵局。

    从刘鲤进入洛阳天字号诏狱到被新任廷尉蒋超审问,时间过去了半个多月。时间最能销蚀人的意志,十多个日日夜夜,让冷静下来的刘鲤有了强烈的求生欲望。

    年近四十的刘鲤身陷囹圄将处极刑,最难割舍一个正妻三个偏房五个美妾,放心不下二个儿子四个女儿六个侄子。在被拘押期间,因正妻吴氏带着儿子们通融了诏狱上上下下,故而身陷诏狱还能借美酒消愁。不过,正是女人的眼泪和美酒的滋味,让刘鲤对人世有了深深眷恋。也许是妻子求过沛王,也许沛王顾念友情,在他绝望的时候派人给了他一封密信。其密信曰:

    受磐蛊惑,愤而杀恭;无涉他人,可请君恩。慎之慎之,灯火焚之。

    沛王的意思很明了,要他把一切责任往王磐身上推。只要保住沛王王位,一定寻机保他出狱。沛王密信中特别叮嘱,密信看过一定烧掉,千万不可留着把柄。

    与沛王友善的刘鲤到底不是庸夫,他没按沛王的旨意销毁密信,而是把写在一小块薄薄白绢上的密信,让前来探监妻子给自己缝在贴身衣襟里。有此密信作为底气,当面对小小廷尉的审问,刘鲤也就端足了寿光侯的架子。

    蒋超知道自己资历远不及前廷尉冯俊,当刘鲤被带进二堂,蒋超很客气地为刘鲤设了个杌子。为了震慑刘鲤,蒋超离座走近他身边道:“寿光侯知不知道,鄙人为何空着一只衣袖?”

    “廷尉大人起身于士卒,仕途始于武威郡张掖县令。您擅杀钦犯的胆魄,鄙人也略知一二。”

    “如此甚好,你我知己知彼,用不着兜圈子。我想知道,更始皇帝大行二十余年,你因何突然对刘恭起了杀心?”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君子等的是时机。鄙人报仇晚了二十年,是明白报杀父之仇做大孝子的大义晚了二十年。不杀刘恭,此生碌碌无为。报了杀父之仇,今生名扬天下,死后名垂千古。”

    “我明白了,是江陵才俊王磐、王肃父子,让你明白了报杀父之仇做大孝子的大义。”

    “王磐、王肃身陷诏狱,廷尉大人一审便知。”

    “沛王殿下可否怂恿和暗示你,去夏门亭杀害奉朝请刘恭?”

    “廷尉大人所问,鄙人给前廷尉大人说过。鄙人说过的话,不愿再重复一遍。”

    “这么说,寿光侯已经承认自己受沛王殿下、歹人王磐蛊惑,愤而杀死刘恭了。”

    “不对。鄙人只是受到王磐激将而为,沛王事前并不知晓分毫。”

    “据我所知,沛王曾派人来诏狱看望,极可能写密信给你。”

    “廷尉大人过于天真,也极富想象。”

    “是你寿光侯过于天真,这里是天字号诏狱,不是沛王府客厅。”

    “廷尉大人可以用刑讯逼供啊,鄙人忍受不过,可能就按廷尉大人的意思屈打成招了。”

    已经坐回讯案的蒋超拿起惊堂木想重重拍下,但他高高举起,却又轻轻放下了。

    此次光武帝擢拔自己回京审讯涉及王侯大案,却不肯授予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这让蒋超猜不准光武帝内心深处圣意何在?

    当年刘縯、刘秀起兵反莽之初,在最危急关头,刘氏兄弟说服下江兵、绿林军与刘氏兄弟的舂陵兵合兵一起,连续取得棘阳、昆阳、南阳大战的空前大胜。这三次由刘縯、刘秀指挥的大战,不仅让起义军成为无坚不摧的劲旅,还敲响了王莽新朝的丧钟。刘秀指挥的昆阳大战,以九千人打得王莽四十二万大军一败涂地。此后王莽一蹶不振,再无讨伐各地反叛之力。

    出于卑鄙狠毒的陷害和排挤,刚称帝的刘玄在害死大功臣、擎天一柱刘縯之后,也采纳了绿林军首领王凤、张昂的借刀杀人毒计,让刘秀孤身一人假大司徒巡行诸侯林立的河北。河北地界的诸侯们各自拥兵一方,明里打着更始皇帝的旗号,暗里磨刀霍霍欲各自称王称帝。因昆阳大战的竖立的声望,刘秀得冯异、邓禹、耿纯、耿弇、吴汉、马武等贤俊猛将的追随,才转危为安成就复兴汉室大业。

    刘玄在起兵之初一直贪生怕死,刘縯多次要斩刘玄以明军纪。刘秀出于大局考虑,多次救下刘玄的性命,刘玄陷害排挤刘秀是典型的恩将仇报。按照常理,仇人落到自己的手里,光武帝应该善恶有报以牙还牙。但光武帝不仅遥封落难的刘玄为淮阳王,还寻找回刘玄的三个儿子予以侯封。二十余年的漫长岁月,证明着仇人的后人一直安居侯府养尊处优。

    现在刘鲤犯下命案,光武帝会不会再一次以德报怨降恩赦免呢?这便是蒋超不敢轻易对刘鲤用刑的关键所在?

    据诏狱牢头禀报,沛王府的人确实探望过刘鲤。为了找到沛王的密信,狱卒多次搜查了刘鲤的衣物一无所得。不动刑拿不到沛王关联此案的证据,动了刑也怕拿不到沛王关联此案的证据。蒋超一夜失眠,也没想出让刘鲤乖乖交出沛王密信的高招。无奈之下,蒋超请廷尉正监金浩、廷尉左监桂珂到自己府邸小酌。

    【第三十八章章目预告】蒋超弄巧觅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