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的武神老师 » 第十六章 识字不代表不是文盲

第十六章 识字不代表不是文盲

    卢子川那里知道白牧的心思,只道是好意,说道:“白先生所为颇有古圣贤之风。”

    读书人就喜欢托古言志,在某些读书人的幻想里,部落时代穿着兽皮的先人个个都是知识如渊似海的神人,人均寿命几百岁。

    不过儒家突出一个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体现这群人思想的上古时代也就什么乱七八糟的社会形态都有,喜欢尊卑有序的幻想出贵族治民的封建帝国,喜欢天子无为的幻想出圣王垂拱而天下治的士大夫政治……

    好处是时代一变,大儒们就能从一堆平时无人问津的故纸里翻出几篇经文替新政权辩经,后人想干点什么改革也能托先人之名减少阻力。

    苏妙问道:“倩倩,师父呢?”

    讲台上的小姑娘说道:“先生带巧巧和云云去李二狗他们村了,李二狗说他们村里有个婆婆眼睛瞎了,还摔着了,请老师去帮忙看看。”

    苏妙说道:“有人来拜访师父,师父有说什么时候回来吗?”

    “老师刚走不到片刻功夫,恐怕没这么早回来。”

    “那我们先等等吧。”

    卢子家说道,卢子川却不以为然,说道:“还请几位带我二人去寻白先生。”

    “倩倩你找个认识路的人带路,正好我也有事情找师父。”

    苏妙说道。她话音未落。

    “我知道!”

    下边十多个小孩一同举手,大概对这群小孩而言,去外边瞎跑也比坐在学堂快乐。

    “安静,安静。”

    倩倩连敲桌子,压下嘈杂声,说道:“你们要是一大群人都跑去找先生,先生可要生气了,一个人去带路就好,陈小二,你家离李家庄近,你带客人去,其他人坐下读书。”

    卢子川二人暗自称奇,这般英气能管住上百同龄人的小姑娘他们还真不多见,中原大家闺秀往往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虽然允许读书,也大多是自家请的先生,从小没见过多少同龄人,说起话来柔柔弱弱,虽我见犹怜,却是温室中的花朵。

    陈小二从座位上跳起来,快速将书本收进布包,走到三人面前,说道:“走,我来带路。”

    四人出了学堂,学堂继续大声朗诵着课文。

    卢子川上前与陈小二攀谈,问道:“小哥,你在学堂上多久学了?”

    “一个月出头吧。”

    陈小二说道。

    “先生平时都教什么?”

    “一些课文数学,还有基础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我现在已经能认全文字了,算数也会鸡兔同笼,我最讨厌读文章了,我喜欢先生讲物理和化学,那才是有用的。”

    陈小二絮絮叨叨的说道,卢子川闻言倒是颇为惊讶,问道:“小哥以前可上过蒙学?”

    “没有,以前哪有人给我们免费上学?我这身新衣裳还是先生订做的,都不要钱。”

    陈小二笑得很快乐,卢子川有些惊讶,短短一个月从目不识丁到认全文字,这已经能算是天资聪颖了,即便他自诩是过目不忘的天才,当年认字也认了大半个月。

    他当然不知道白牧是用特殊手段开挂的,只道是农家埋没的天才。

    卢子川又问道:“我方才见你读一本像木板一样的东西,能否借我一观?”

    陈小二小心取出用布书皮包好的书本递给他,说道:“可以是可以,但不要弄坏了,造书的纸很贵重的,等我以后用完还要留给其他学生的。”

    “我自会小心。”

    卢子川翻看了一下,只见淡黄色的纸上印着一个个整齐的字,段落之间还用符号分割开来,虽然他不懂符号的具体含义,但大概还是能明白这是用来分断句的。

    “如此分段倒是方便,不必请先生教句读,这纸也不错,字迹清晰,不过这字怎么都一模一样,匠气如此重,不像人写出来的,倒像是印章印出来的。”

    卢子川暗暗心想道,在这个时代光识字不算读书人,因为大部分文言文都是不分段落的,还需要有人专门教如何断句才能看懂。

    这种行为实质上是为了垄断知识,控制知识的解释权,断句不同,同一句话能有好几种意思,掌握断句权就是掌握知识解释权。

    白牧可不惯着士大夫,他还打算推广白话文,降低知识普及难度呢。

    卢子川看的是白牧整理的基础物理,牛三定理杠杆原理这些物理学常识,虽然不是什么道德文章,但他看得津津有味,他觉得里面许多知识都能用到实际去,比单纯的道德文章好多了。

    卢子川一目十行又有过目不忘之能,不多时便看完一本书,又看另一本书,只不过他觉得书中的文字太过臃肿,明明可以更精炼,四五个字表达出来的东西,非要写几十个字详细描写,好像生怕读者理解错误一样。

    语文中的文章下面还依照原文逐字逐句的翻译成白话,他觉得就算随便找一个不识字的村夫将这些白话读给他听,他都能听懂。

    但转念一想,这些书不就是给小孩读的,这么做也没什么问题。

    一旁的卢子家不像他这般嗜书如命,但赶路无聊之余也撇了几眼,只是他的关注点不在书内容上,而是在纸张上。

    “这纸价值几何?产量如何?”

    卢子家问道,苏妙回答道:“这是师父改良的新纸,产量倒还行,供给学堂之余还能出售一些,只是卖不大动,本土读书人都喜竹简布帛写字,六尺纸五十钱一张。”

    卢子家心中快速算了一遍,以往写字的特殊布帛太贵,写千字便要用掉价值数千钱的布,竹简虽然便宜一些,写千字的成本也要数百钱,储存运输都非常不便,著书立言非德高望重者不可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写书的成本太高,五十钱一张的可书写六尺纸简直是降维打击,利益大有可图。

    至于儒生能不能接受,他卢家自有人脉,到时候找几个大儒题字宣传一下,还愁买家?

    “不知这种纸张可耐储存?”

    卢子家问道,苏妙老实回答道:“纸张怕水怕火怕虫,不过师父说若是保存得当,存放百年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