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来到炼狱之姜维传 » 第二十三章:战事暂休

第二十三章:战事暂休

    大战之后。

    乔城西门,夕阳西下时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天空渐渐染上了橙红色的晚霞,余晖洒在城门上,映出一片金黄色的光辉,照耀着古老的城墙和石砌的门楼。

    西门外的原野上,一片宁静而广阔,金色的光芒映照在青草丛中,让整个原野仿佛被金色的光晕包裹。微风吹过,吹动着草丛,发出沙沙作响,仿佛是大地在轻轻呼吸。

    城门内外行人稀少,偶尔有几位归家的乡民匆匆走过,身上扬起一阵尘土,落日的余晖映在他们的身影上,拉长了影子,显得凄凉而孤寂。远处传来牛羊的叫声,清脆悦耳,夹杂着远方的村庄的嘈杂声,构成了一幅乡村黄昏的画卷。

    城门上方,几只飞鸟在空中盘旋,它们的身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剪影分明,翅膀划过天空,留下一道道美丽的线条。夕阳的余晖将它们染成金色,仿佛是一群金色的精灵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姜维凝望远方,心中牵挂着诸葛亮的安危。突然,他眼角瞥见城外远处有一人逐渐靠近,定睛一看,竟是诸葛亮。姜维顿时喜出望外,心中的担忧一扫而空,他立即派人前去迎接这位伟大的先生。

    在夕阳斜影中,远方的诸葛亮逐渐走近,他那沉稳睿智的神情在余晖下显得格外庄重。姜维心中涌起一股敬意和感慨,他知道,有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蜀汉才有希望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

    迎接队伍踏着夕阳的余晖,风吹起他们的战袍,仿佛是为了迎接这位伟大谋士而凝聚的所有风采。诸葛亮的回归,给了姜维和整个蜀汉军队莫大的希望和信心,仿佛一缕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宫殿吴城内,金碧辉煌,气势恢宏,宫殿内外的摆设充满着奢华和尊贵的气息,展现出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丽景象。

    走进宫殿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琉璃瓦檐,屋檐上镶嵌着金边彩绘,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巨大的石狮镇守在门前,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展现出一种威严和庄重。

    宫殿内的大殿宏伟壮观,金壁辉煌,墙上挂着华丽的绣屏,绚丽多彩的画像勾勒着历史的风云变幻。大殿中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龙椅,龙椅背后是金丝绣成的龙凤图案,显得庄严而神秘。

    大殿两侧摆放着金玉珠宝,璀璨夺目,散发着迷人的光芒,闪烁着珍贵的光泽。宫廷里的花木点缀其中,鲜花盛开,芬芳扑鼻,为整个宫殿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宫殿内的壁画绘制精美,描绘着各种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色彩艳丽,栩栩如生,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传奇的神秘。

    在宫殿的后殿,供奉着神明的神龛,金碧辉煌,神像金光闪闪,庄严肃穆,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让人感受到神圣和庄严之美。

    孙坚和周瑜回到宫殿。孙坚经过了一路的寒风吹拂,心绪已经平复下来。他看着坐在王座上的孙权,深情地问道:“孙权啊,为何不敢出兵?”孙权沉吟片刻,细细道来了生前张辽八百人击败孙权十万大军的惨败故事。

    周瑜和孙坚闻言,心中均感震撼。孙坚眼中闪过一抹怒火:“竟然如此!”就在这时,吕蒙见状,连忙跪地说道:“大人,这事不怪孙权,全因张辽奸诈,突袭导致我们大败。”孙坚闻言,勃然大怒,不禁冷笑起来:“奸计固好,但如何能以八百之众战胜十万军?!”说罢,他瞪了一眼孙权,转身离开。

    周瑜默然不语,眼神中闪烁着思索。孙坚的离去让宫殿内一片寂静,周瑜见孙坚的身影渐行渐远,便鞠了一个躬,默默跟随着孙坚的脚步,离开了这片争议的殿堂。

    北汉河西岸,是一片风景如画的土地,河水清澈如镜,微波荡漾,轻轻拍打着河岸。在春日的阳光下,碧绿的嫩芽从土地中冒出,点缀着整个岸边,仿佛大地在呼吸。

    河西岸的柳树成行,婀娜多姿,轻风吹拂下,枝叶摇曳生姿,似在述说着千年风雨的故事。微风中夹杂着些许花香,芳草的气息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在曹操军营中,伤员遍地,一片沉重的氛围笼罩着整个营地。战场上的惨烈厮杀留下了无数的伤员,他们或躺在帐篷内,或倚靠在树边,面容苍白,满身伤痕,呻吟声不绝于耳。

    帐篷外,医者们匆匆忙忙地走动着,手持医疗器械,为伤员进行简单的包扎和治疗。血迹斑斑的绷带、散落在地上的药草,无不昭示着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悲壮的战斗。

    曹操的亲信在军营中穿梭,忧心忡忡地询问伤员的情况,带着浓重的忧虑之色。有的伤员面容痛苦,咬着牙坚持着,有的则昏迷不醒,生死未卜。

    在曹操的账内,袁绍和曹操面面相觑,气氛凝重。曹操缓缓开口道:“孙坚的武器防具异常勇猛,必然用了不少炼狱点数。听闻他前往北方作战,定有所获。我思,或可向北推进,窥探机会。”曹操手势谨慎,眼神深沉。

    袁绍闻言蓦地怒气升腾:“北进?!如此大决断岂可轻言?!”曹操摇头一笑,抬手阻止:“郭嘉生死未卜,岂可草率行事?先得寻其下落。”袁绍闻言大怒,怒气填膺:“为何为一人耽误大局!”曹操冷笑出声:“哦?原来袁公亦知不可为一人耽误大事?”言语间刺耳刻薄。

    袁绍怒火难遏,却又无言以对,只得怒气冲冲领着自己的部队转身离去,朝着北方远去。曹操眼中闪过一丝冷意,账内氛围紧绷而又暗含危机。

    双龙山上,凄凉的风景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残酷与美丽交织的景象。

    山上的树木凋零,枝干兀裸,被风吹得发出嘶哑的呼啸声,仿佛在述说着岁月的无情。枯草在山脊上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宛如一群悲怆的灵魂在诉说着无尽的哀伤。

    山脚下的战场残留着血迹斑斑的痕迹,尸骸散落其中,凄惨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让人不禁心生战栗。乌鸦盘旋在空中,发出阴沉的叫声,似乎在为这片凄凉的山野增添一丝哀伤和凄凉。

    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密布,掩映住了太阳,使得整个山野显得更加幽暗和萧瑟。风吹过,带来一阵冰冷的寒意,让人感到孤寂和无助。

    司马懿俯瞰着山下的战场,眼神沉静而深邃。士兵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清理着战场,残存的兵器和尸体被有序地处理着,一片整齐而肃穆的氛围笼罩着整个山脚下的战场。

    这时,郭淮快步上前,向司马懿汇报道:“主公,战场已经清理完毕,可以回城了。”司马懿微微点头,表示明白,下令士兵整队准备返回。

    就在这时,邓艾走到司马懿身旁,谨慎地说道:“主公,不如让我在此处伏兵,等待时机。”邓艾的言辞充满着谨慎和计谋,显然有着一番深思熟虑。

    司马懿沉吟片刻,思考着邓艾的建议,随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随后引兵回到了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