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全球灾变:我暗中推动科技革命 » 第9章成功起飞

第9章成功起飞

    算法问题对陈远来说不算问题,其他人或许还需要时间吃透,或者思索一下复制粘贴的顺序,和细节调试,但他不需要。

    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完成硬件的处理和构思。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

    两人最后贼眉鼠眼的掐了蜂巢柜的电线,然在雨夜中拆下了快递柜的摄像头和各种元件。

    虽然陈远只说要红外灯、摄像头和光纤,实际上能拿的都拿了。

    把几个红外灯集合起来,然后重新打磨一个聚焦镜子,接上电源,他就能得到一个强力的红外射线机器。

    红外线的距离不远,但可以用在无人机上作为又一个传感器,利用红外摄像头的原件,可以简单做出一个距离传感器,提供实时高度数据。

    同时,陈远打算利用手头的灯光和红外灯,制作一个简易的激光指示仪。

    虽然雨天会导致光线导航的精度大大下降,但眼下只能用这种方法了。

    然后再利用通讯信号,在高功率的激光指示器旁搭建一个基站,用于作为坐标,利用通讯基站、自制基站和无人机三点构建坐标,就可以建立动态坐标系。

    这种方法又叫做三角定位法,也是GPS的基本原理。

    而三个探测器的精度较低,所以GPS卫星有很多。

    实际上,身处基建完善的社会,基站的选择很多,精度理论上足够使用,唯一要保证的就是基站不能突然没信号了,不然无人机可能来不及调整。

    把手机上的通讯模块拆到无人机上,就能实现这个功能。

    这样一来,水平距离的数据也有了,三维坐标数据都有了,无人机就能起飞。

    “最后一个问题--电动机动力。”陈远翻开图纸堆,“这个就比较简单了,说到底电动机的结构相当简单,原理也简单--通电的动力杠在磁场里高速旋转。”

    “确实。”老李点了点头,“不过设计上还是考量很多的--入门简单精通难。”

    “所以你永远可以相信我的设计--这是重构后的电动机,我增强了动力,所以稳固了结构,线圈要多绕几圈,永磁体磁性要增加--就这些。

    具体操作方法都已经标注清楚了。”

    就这些?

    老李嘴角一抽。

    通常来说,设计上的东西都需要用电脑进行模拟和仿真,然后实验,再针对实际情况调整模型,再模拟,再实验,往复类推。

    结果这小子完全省略了这个过程。

    不过看着陈远身上冒着的水汽,他决定什么也不问。

    可能这小子真是个天才。

    电动机组装也还是有手艺和熟练度的说法的,不过在看完老李的组装过程后,陈远对老李的手艺信任度再上一层楼。

    这老头的水平确实很高,够格做他的御用人形机床。

    于是乎,两人就这样在工作间里暗自在心中互相吹捧一波。

    很快,无人机的全部改装就完成了,外形来看,这台新无人机非常完美。

    如果不是丑陋的塑料外壳,任谁看了都要说一声高科技。

    不过眼下陈远不打算在外形上下功夫--再说这种简洁的流体力学美是掩盖不住的!

    虽然皮肤不好,但形体美啊!

    完成组装后就到了编程部分,硬件设计很重要,软件驱动更是重中之重。

    现在无人机已经有了一具美妙的躯体,需要一个健康的意识。

    完成自己这部分的工作后,老李就离开了工作间,嘱咐几句后就打着哈欠回去休息了。

    而陈远,一整夜都在电脑前重新编写无人机的全部代码。

    一夜无话。

    等到第二天,老李看到陈远还在电脑桌前盯着代码,那样子像是入了魔一样,把他给吓了一跳。

    “陈远--你没事吧?”

    老李的声音唤回了陈远的注意--

    他转过头来,勉强地笑了笑,满眼都是血丝。

    代码重构早就搞定了,根据电动机的反馈,一切都正常。

    甚至陈远也已经稍微试了一下,悬浮没有任何问题,在室内操控精度也不错,起码和改装之前的那两台无人机不相上下。

    唯一的问题是,这是他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完整的,从底层开始,从硬件开始一点点搭建整架无人机。

    一周前,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现在,这台无人机就在他眼前--由他一点点看着从零件到完整,从一具空壳,到承载着人类智慧的高科技工具。

    室内环境稳定又单调,它真的能带上物资,抗住大雨的袭击,完成自己下达的任务吗?

    老李见状,感叹似的拍了拍陈远的肩膀。

    “想当年,我进厂第一次工作就是手工组装,那时我也和你一样,生怕机器动起来出了问题。

    而且我那机器动起来要是出了问题,可是会爆炸的。

    但我们做技术的,虽然要时时刻刻怀疑机器可以改进,但也要有自信。

    走吧,试试这架小飞机。”

    陈远听到后靠在了椅背上,笑着揉了揉太阳穴。

    “一般人不都是劝人先下去休息吗?”

    “那你睡得着吗?”

    “确实睡不着,走吧。”

    ......

    【当前全球环境状态:降雨】

    【提示:降雨将持续一整年,请做好准备】

    【信息栏将为您持续更新有效信息,请时刻保持手边有能够接收信息的装置】

    【目前持续时间:7天】

    大雨持续的第七天,封锁已经形成常态。

    主要街道虽然有工人和紧急调来的军队在防洪排水,但在暴雨的侵袭下,街道上的大水还是像小河一样流淌。

    人们躲在家中,看着电视,玩着手机,缓解着内心的烦闷和不安。

    谁也不知道,电什么时候断。

    但他们能做什么呢?

    陈远不一样,他不喜欢坐以待毙,他不相信总是会有人救他。

    把自制定位基站放在自己的临时基地里,激光射向大概的飞行方向。

    确认一切就绪后,陈远看了一眼老李,后者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好吧...那就看看我是不是在做梦吧--”

    无人机螺旋桨快速启动,快速浮空了起来,并且按照预定好的程序和路线飞向空中。

    大雨落在螺旋桨上,打出一片水雾。

    就这样,小小的无人机,带着一小袋应急食品飞向学校。

    “返回参数正常--各项系统运作正常。”

    陈远看着电脑上的数据,喃喃自语。

    同时眼前闪过一行行信息--

    【使用者完成建议事项,成功制造物流无人机】

    【无人机成功起飞】

    【使用者的工程学能力得到提高】

    【工程学:Lv0(110/5000)】

    【解锁新的计量能力:数学】

    【数学:在未接触、无法辨认和识别规律等类似情况下,认知和描述规律的能力】

    【成功的工程活动反馈加深了使用者对数学的理解】

    【使用者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数学:Lv.0(150/5000)】

    【当前无人机性能薄弱,建议升级机体设计】

    【建议继续完善临时基地,完成能源和食物自给】

    【发放可用技术:菌类养殖技术、水轮发电机设计知识(基础)】

    看着弹出的信息,陈远似乎松了口气,眼前一黑,脚下一软,一屁股坐在了木凳上。

    老李急忙走进小屋,在陈远眼前晃起了手--

    “陈远!”

    “我没事。”陈远在老李的支撑下坐直身体,看向了电脑,“工作还没结束。”

    必须完整完成一次往返,并且从王小朋那拿回下一步需要的材料,第一次试飞才算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