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西游际 » 274女国求亲

274女国求亲

    女王道:“东土男人,乃唐朝御弟。我国中自混沌开辟之时,累代帝王,更不曾见个男人至此。幸今唐王御弟下降,想是天赐来的。寡人以一国之富,愿招御弟为王,我愿为后,与他阴阳配合,生子生孙,永传帝业,却不是今日之喜兆也?”

    当朝之上,也没怎么讨论,众女官居然就拜舞称扬,无不欢悦起来。

    说来也是女儿国中无奈,既然没有青壮男丁,那就只能是青壮妇女当权,可有一说一,年轻人,哪儿有不好美色的。是以,说是国王招夫,到时候还不是享尽齐人之福。

    其实,那过河不上四五里的村舍老婆婆不也曾说过:“我一家儿四五口,都是有几岁年纪的,把那风月事尽皆休了,故此不肯伤你。若还到第二家,老小众大,那年小之人,那个肯放过你去!就要与你交合。假如不从,就要害你性命,把你们身上肉,都割了去做香袋儿哩。”

    说实话,早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一说。取经团是听习惯了大话和吹牛走过来的,一路上也是老婆婆此言丢了六七分。可认真想来,那老人家四五口,都是风月事尽休的人,就没个女儿传承?非也,此也是女国之所以叫女国,而不叫妇国的原因。

    西凉女国,现又习惯称之为女儿国,为何?概因“女”字,实指女儿,也就是未嫁的处女。若是已嫁的女子,则称为妇也。西凉女国,其实已经把整个国家的阶层给表达了出来,那就是年轻的,未生养的女子,才是国中中坚力量。

    也就是说,女儿国的架构,乃是最弱的人处在最外围,最强的人站中间。而取经团子母河遇上的老妇,言语都不大能说,属于最老的阶层。村舍遇到的四五个,属于外围人士,还能说话,但是风月之事就不行了。城内就不一样了,老幼皆喜,涂脂抹粉,都是还能做风月事的。

    其实以那村舍老婆婆的话来看,当知她也曾年轻过,也曾做过风月之事,甚至割肉做香袋,怕也是有过的。是以从生到死之事,都尽清楚,也难怪胆子颇大,曾说:“却才见这位菩萨云来雾去,方知你是罗汉菩萨,我家绝不敢复害你。”意思很清楚,孙猴子腾云之前,乃是生过害人意的。

    也正因为不敢复害,是以那老婆婆所说,其实都是真实,可取经团中就有满口大话之人,也难怪不曾尽信之。也是取经团有些手段,亦未曾在路上还有停留,若真个其他男子走来,怕是早就被剖片儿收藏了。

    是以驿丞奏来,与众皆喜,要知道平时,可没个男人有本事到此。也因此,那国王居然说得出混沌开辟以来,国中不曾见过男子之言。是啊,外面都是天香国色,他需要走到国城里来么,怕是想来都难。

    她一国之事,就如此草草拟定,亦不管他唐御弟三徒凶恶,不成相貌。却动心思,让取经团的徒弟们换了关文西去,只留唐僧。这也是因为城中心的人年轻了,好美色,就再丑恶,不能算做人种么?

    恰恰相反,年轻人好高骛远才是常事,是以她国中之人,虽是受教育程度高,其实心浮气躁。如此也就不奇怪她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懂不得这风月之事,乃是有条件有限制的。也是,毕竟并未曾经历过,如何得知,不就只能靠口口相传么。

    可口口相传的东西,说得尽风月之事的美好,说得尽风月之事的限制么?是以才会“假如不从,就要害你性命,把你们身上肉,都割了去做香袋儿哩。”

    当然,口口相传的东西,不仅仅有糟粕,也是有精华的。你看这一时众官就拜奏道:“主公之言极当,臣等钦此钦遵。但只是匹配之事,无媒不可。自古道,姻缘配合凭红叶,月老夫妻系赤绳。”还说什么自古无男子,这不连婚嫁之礼也懂得不少嘛,真个不曾有过男子,婚姻之事何来?

    一国皆喜,像极了现代社会当中的脑残粉,那女王也依奏,就着当驾太师作媒,迎阳驿丞主婚,先去驿中与那唐御弟求亲去了。驿丞虽说过唐僧相貌不错,可这毕竟也没见过面,如此唐突,唐僧到此不也得算是佳人么。

    这边,唐三藏师徒们正在驿厅上享用斋饭呢,只见外面人有人报来:“当驾太师与我们本官老姆来了。”驿丞也就罢了,太师来却是何意?三藏法师心下就此打起鼓来。其实这并不难猜测,更何况取经团人众皆是聪明人。

    当然,也有见不得别个比他聪明的,却不是唐和尚。只见他一再斟酌推敲,琢磨着这事儿到底是该怎么办。说起来那孙猴子遇见妖怪还有手段,但若是遇上人间的事儿,那就办得不是一般的一塌糊涂。

    可唐三藏的纠结总还是需要个台阶下的,猪八戒闻听他烦恼,开解道:“怕是女王请我们也。”说来这种可能性其实蛮大的,不能说是错了。而三藏法师因何独不讨厌猪八戒,不正是因他善解人意么。

    唐僧闻言,自然也回了神,到底还得等她太师来了再说。可窗户纸虽好用,到底容易捅破,唐僧和猪八戒只是回避了此事的其他可能性,但孙猴子却没有个遮遮掩掩,虚头巴脑的心思,直接说道:“不是相请,就是说亲。”

    孙猴子这一开口,其实三藏法师就不好办了,不说它则已,这要真个是说亲的,一国女儿,你好冲撞过去?更何况自家还要求人办事,望她在通关文牒上印上一章。这就是他为何都往好了想,不就是往坏了想,也解决不了问题么。

    可既然孙猴子提了出来,说不定,那猴头就有点儿主意呢?更何况,在金皘山被救出之时,唐和尚可是明言,下次定然听他吩咐。于是问道:“悟空,假如不放,强逼成亲,却怎么是好?”

    可三藏法师万万没有想到,那孙猴子竟直接说:“师父只管允他,老孙自有处治。”

    老师傅是个自小的和尚,又是谦谦君子,允他婚姻,不是坏了清规戒律么?他心中倒也不惊讶,毕竟孙猴子杀人也只当平常,又怎么懂得站在唐僧的立场想问题。

    唐僧想想金皘山之言,顿时哑口,眼看那两个女官至此,对着他下拜。一问之下,那太师果然道:“御弟爷爷,万千之喜了!此处乃西梁女国,国中自来没个男子。今幸御弟爷爷降临,臣奉我王旨意,特来求亲。”

    三藏法师能依孙猴子的么?这不是害人么,若是允了,还做不做和尚了,还取不取西经了。无奈还得看自己周旋:“善哉,善哉!我贫僧只身来到贵地,又无儿女相随,止有顽徒三个,不知大人求的是那个亲事?”

    此言乃是明知故问,唐和尚根本就不想答应,可问题是,关文还需要倒换,三个徒弟,却只会打打杀杀。那驿丞见此来劝,三藏法师闻言低头不语;太师也在一旁好言催问,他却越加痴哑,只当不见。

    说实话,此时的情况,真好有一比,若是说金皘山事像五庄观事的话,那这女儿国之事,就好比取经团行过流沙河,在方寸旧地遇上四圣试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