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江湖奇闻录 » 第十五章 萧家子弟

第十五章 萧家子弟

    楼下的这干人,在大厅里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地等着,像极了在等着成绩出来的考生。有的坐了一会,便站起来,来回走动,走了几步,又坐了下来,如此来来回回,静不下来。李书君看着好笑,也不知道这几位考秀才是不是也是这样?

    李书君不急,当然是有自信的。“小李杜”之一的杜牧的传世名作,难道还敲不开一闪妓女的门?

    突然听到脚步声响,秦大娘刚一进来,几人便迅速围了过去,等着秦大娘“点状元”。

    秦大娘也会拿谱,不急不忙地端正了架子,又清了清嗓子,才慢悠悠地说道:“抱歉让诸位久等了。小娘子今日抱病在身,实在不得方便。请诸位明日再来。”

    众人一听,便明白自己做的诗没入人家的法眼,有的便垂头丧气,也有心有不甘的,也有本来就不抱希望的,都闷闷不乐地向门外走去。李书君心下也是大惊,这是怎样一位仙人?杜牧都不放在眼里。失算失算,只好也不甘心地跟在几人身后。

    此时却又听秦大娘说道:“哪位是杜牧杜郎?请留下说话。”

    李书君一听,有了希望。瞬间便感觉身上有点不自在,抬头一看,却是前面的几位掉转头来,一双双眼如刀子一般,要割李书君的肉。

    李书君不好意思地呵呵一笑,便跟着秦大娘上楼去了。进了门,却发现房间很大,特别是右手边靠墙摆着的一张床,更是大。不仅大,而且还十分华丽,坠着流苏的幔子挂在床顶,床上是一条红艳艳的丝绸被子。左手边是一张精致的红漆茶几,茶几边坐着一位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明眸皓齿,姿容不凡,一头乌黑的长发挽做个油亮的发髻,上面插满了晶莹的珠花。

    李书君在看人家,人家也在暗暗地看他。那烟云心下暗暗道:“原来这位杜牧杜郎却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弱冠少年。”心下便不禁有点开心了。

    李书君看够了眼,打破沉默说道:“小娘子好,在下姓杜名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烟云一听,心里便赞了一声:“这长安城不亏是我大唐的都城,风流才俊如此之多。前几日那位张郎也是长安人氏。”

    只听烟云说道:“小女子有幸拜读杜郎的大作,实在倍感荣幸。杜郎请坐。”

    等李书君落了座。烟云说道:“大娘,快去安排酒菜,奴陪杜郎喝几杯。”吩咐完,便含情默默地盯着李书君。

    我擦,这大上午的便要喝酒,不过也好,乘着喝酒,也好打听打听这首“将进酒”的来历。只是这小姑娘如此眼神,让人很不自在,很难为情啊。

    李书君上了几年学,虽然看过不少人谈恋爱,但自己始终却是光棍一个。再说,这小姑娘年龄也实在太小了,充其量就是个初中生的模样。心里面原来还对这一个青楼的花魁充满好奇心,看见了是这么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即便是美艳动人,光鲜靓丽,可也不能够把她和妓女这个词联系到一起。

    那烟云原本是见识多的,在这烟花之地,什么样的人没遇到过?看眼前这位杜郎拘谨的样子,心下便明白他是头一回来这种场所,又是开心,又是可惜。便时不时地拿话引导李书君。

    两人胡乱聊了几句,烟云便把李书君的来历摸透了。原来杜郎是长安人氏,出来游历江湖,路经此地,准备返乡回去。其实,这话是李书君编造的,名字是真名字,却不是自己的。更不敢说自己医生的身份,怕惹人笑话。

    这时候秦大娘也端着酒菜进来了,一一都摆在桌子上,便退了出去,临走还把门给关上了。烟云拿起一个白色瓷瓶,给两只小小的酒杯倒满酒,举杯对李书君说道:“请杜郎满饮此杯,以庆贺你我今日相识。”说完便把酒杯递到李书君嘴边,李书君只好小心翼翼地接过来,一饮而尽。

    不错,酒是不错,入口绵软清香,劲而不冲。

    李书君赞了一声:“好酒。”说完,便也倒了一杯酒,递给烟云请她喝。烟云却非要李书君说出个名目来,才肯接杯。李书君只好说道:“这一杯敬小娘子,国色天香,如天上仙人。”

    烟云呵呵地笑着接了酒,把酒杯贴着嘴唇,轻轻地吸进了口中。李书君看她喝完,赶忙又倒了一杯,递过去,说道:“这一杯敬小娘子慧眼识珠,某感激之至。”燕云一双眼迷迷离离地,接过酒杯,又是吸着喝完了。李书君有心多灌她几杯酒好问话,便又拿着酒瓶倒满了酒,才放下酒瓶,那一只酒杯却被烟云抢了去,笑眯眯地捏在手中道:”这一杯奴要请杜郎喝下,以谢杜郎泊秦淮大作。“说完便把一双白嫩如玉笋的小手递到眼前,那小小酒杯上面还印着烟云的红色唇印。

    李书君有点难为情,但是有求于人,只得硬着头皮,仰头把一杯酒倒进嘴里,却没敢把嘴唇碰上酒杯。烟云看他拘谨成这个样子,心下倍感有趣,嘻嘻地笑了起来。这一笑,把李书君一张脸却笑的通红。李书君强忍着羞,说道:“昨夜某在客店中,隔窗听到一首歌曲,从店前河中的画舫传来。为那歌喉清丽,诗词优美,沉醉了一夜未睡。一早便向人打听,都说是小娘子所唱。今日特来请教小娘子,那一首诗词,是何人所作。“

    李书君借着两杯酒壮胆,终于把今天来的目的说了出来。烟云听他夸赞自己的歌喉,又欣赏那首诗,再说此人也有一身诗才,心里便当作是一个知己人物了。当下便说道:“这首诗乃是前几日从长安来的一位张郎,吟给贱妾听的。听张郎说,是长安城萧尚书府中的萧子德先生所作。杜郎也是长安人氏,你们都是才情人物,想必是认得的。”

    李书君听了摇了摇头,萧尚书?萧子德?自己都没听过啊,也没在历史书上学到过。难道,这历史真正错乱了不成?还是说,这位萧子德也是穿越而来的?这个念头一起,李书君更急着想认识一下这位萧子德了。如果真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那该多好?这茫茫人海中,可就有能说上话的人了。

    李书君光顾着想,就没注意烟云后来说些什么了。心里急得只想立马赶到长安,去见见这位李太白“诗仙”附体的萧子德。又想到自己今日在这里冒充杜牧一回,更留下惊人之作,会不会也被人传颂到长安,或者传到天下,会不会也引来从未来穿越过来的人呢?如果会,那敢情是最好了。

    烟云看李书君神情呆滞,也不接自己的话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事走了神,心下便有些不是滋味。凝着眉头喊道:“杜郎,杜郎。”李书君终于被惊醒回转神来,便抱歉地笑了笑,心下就打算告辞了。

    烟云看李书君回过神来,说道:“杜郎,奴有一个不情之请,可否把此诗送与妾身?”说完眼巴巴地把一双眼望着李书君。

    李书君看她双眼楚楚动人,再说一首诗你看都看了,总共四句也没几个字,想必都已经记下来了,还有什么送不送的?便满口答应了下来。烟云一听,顿时跳起来欢呼了两声,又央求着让李书君在落款后面续上几个字:“赠淮水烟云。”

    李书君一一照办了,抓着蘸饱墨的毛笔,生疏地写下了五个字。烟云看着李书君写字,打趣道:“想不到杜郎这样一位大才子,却写的这样一幅字,好不般配啊。”说完嘻嘻嘿嘿地银铃一般笑了起来。李书君心知自己几斤几两,也不在意,哈哈地道了声:“惭愧惭愧。”

    两个人接着又喝了几杯,夹了几筷子菜,慢慢熟络了,也说了点路上经历所见的有趣见闻。每每李书君讲时,烟云便把两只雪白的小手支着下巴,一双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瞅着李书君的脸,神情向往地倾听着。

    李书君讲了几段,看着日色已经中午,便要起身告辞,说道:“杜某回长安还有要事处理,不能多在此耽搁了。他日再来淮水,还要找小娘子,相谢今日的盛情款待。”

    烟云听得李书君这便要走,心中大吃一惊。一双眼瞬间便充满了泪水,起身凄声说道:“杜郎坐了一个时辰便要离去吗?难道忍心独自留下妾身孤零零一人?还是嫌弃妾身称不得杜郎的心意?”李书君知道这句话是人家的客气话,你一个青楼头牌肯定是不会孤零零一人的,但是心中也感激人家的深情厚谊,当然也知道自己兜里几斤几两,不光时间耽搁不起,钱也耽搁不起啊。穷,是唯一的理由,也是说不得的理由。

    却说李书君与烟云在房内饮酒,李书君因得了消息,急着要赶去长安。烟云却是苦苦哀求,不舍得就此别离。李书君只好又陪着饮了几杯,说了会话。两人把一瓶酒喝完,李书君站起来,说道:“实话告诉小娘子,在下家中有丧,急需赶回去奔丧,实在不能多做停留。”烟云听了要奔丧,也不便再挽留,只得楚楚可怜地对李书君说道:“望郎君他日再经过淮水,记得荟萃楼中有故人在此相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