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江湖奇闻录 » 第十四章 荟萃烟云

第十四章 荟萃烟云

    天亮了起床,唤店小二送了热水过来,洗漱完毕,穿戴停当后,狠了狠心,从包裹里拿了两吊铜钱,装在荷包内。把房门锁了,出了客栈,向着集市东头走去。听店小二说也不算远,一二里地光景。

    这可以说是,李书君活这么多年,前世今身都算上,头一次逛妓院。前世不说了,自己是个刚毕业的学生,在医院实习,工资还不够维持吃喝房租,就是穿越过来这几个月,更是忙忙碌碌一刻不闲,即使得闲,自己兜里那几个铜子儿也不够花的。现在只不过是为了打探消息,才要去走这一趟,这两吊钱拿着,李书君心头上是滴着血的。

    正思想间,已经到了楼下。抬头一看,好气派一个门头,只见红底金字的一个招牌,上书“荟萃楼”三字。刚进门,果然就迎来一个满脸堆笑,弯腰行礼的门子。只听他说到:“郎君过来玩呢?”说罢就笑呵呵地盯着李书君看。李书君明白,这是要门钱呢,只得数了二十个铜板给他。

    门子接了钱,继续笑眯眯地说道:“郎君是吃茶还是吃酒呢?”李书君听了,说道“我找烟云小娘子,喝几杯酒。”

    门子一听是来找烟云的,似乎便不那么热情了,淡淡地说了一句道:“郎君请。”说完便引着李书君穿过阁楼,来到了一处后院。这后院也有几栋双层小楼,修建的颇为清雅秀丽,庭院中花草树木,假山水池,布置的也十分别致。细看起来,如果不听耳边传来的丝竹声,不会想到这竟然就是一座妓院,当然,这里要说是青楼才对。

    门子带着李书君来到一间客厅,说了句:“郎君请室内休息。”说完就自顾自走了。李书君发了一会楞,只好进了客厅,只见里面已经有十来个男子坐着,一个个端着一杯油乎乎的茶水喝着,衣装打扮都很华丽,这群男子中,小的也有十六七岁,年龄大的,看着像是四五十岁。

    李书君左右一看,似乎也没发现有女子身影,只有一个五十来岁的仆人,提着茶壶在给大家填茶。

    怎么回事?刚才的门子逗人开心呢?钱都交了,不给见人?李书君坐着等了一会,憋不住便问旁边的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道:“郎君,怎么不见烟云小娘子?”

    那个年轻人扫了李书君一眼,说道:“咱们也是等了有一会了。都在排队等着呢。“

    我擦,这见个妓女还得排队。又听那年轻人说道:“平日里要见这烟云一面也不容易,这几天好像是更难了。“话刚说完,就有旁边的人接口道:”这位郎君有所不知,前几日有个从长安过来的,在烟云房内过了夜,因见小娘子出众,便给烟云念了一首诗,就此把小娘子的魂儿勾走了。这几日总推脱说懒懒的不想待客。“

    李书君心下一动,赶忙问道:“是首什么样的诗?这位郎君还记得吗?“那人翻着眼摇头晃脑地想了一会,说道:”好像是什么梨花春,还是竹叶青?总记得是和喝酒相关的诗了“有一个人抢口笑着说道:”什么梨花春竹叶青,人家写的诗叫个“将进酒“。说完便站起来,踱着步伐,背负着双手,仰着头,摇头晃脑地吟唱了几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那摇头晃脑,沉醉其中的模样,十分令人可笑。李书君却不敢笑,问道:“这位郎君,可知道是谁人做了这首诗?“那人摇了摇头,说道:”谁做的诗,某却不知。“李书君有点失望,再问其他人,都是一概摇头说不知道。有人说道:”烟云是一定知道的。等见了,问问清楚。“

    李书君原本想着就在这客厅里,就着众人打听出来消息,不就省下两吊钱了么。可惜,这帮嫖客,都不知道啊,这钱,还是得老老实实地花出去。

    正想到这里,却见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妇人,约莫四十来岁,扭着腰走了进来。李书君一看,心说这不会就是头牌烟云吧,卧槽,看那脸上白朴朴的一层粉,怕不得有一寸厚?就这姿色,竟然就做了荟萃楼的头牌?大唐的男同胞们啊,你们是有多饥渴?

    感慨间,听得有人喊道:“秦大娘,怎么不见烟云出来待客?“好险,原来这位不是头牌烟云,李书君几乎出了一身汗。只听得那叫秦大娘的妇人说道:”小娘子说了,今日烦累,不想见客。劳累诸位久等,都请回去吧。“大家伙一听,嘟嘟囔囔地发起了牢骚。李书君心下也气,这个小姐,好大的架子啊。

    秦大娘听了众人吵吵,又说道:“小娘子还吩咐了,说谁能写出像长安那位才子的佳句来,便请上楼相见。“

    哦,这个小姐与众不同,原来还要考试啊。众人一听,便有人垂头丧气地出了门,嘴里嘟囔着:“便就是一个粉头,老子花上几千钱,哪里不能买到?不见得姿色就比她差了。“旁边便有人接话,低声说道:”是啊,还不会摆架子,何必在这里受这闲气。“

    这话有人听见,便也一甩袖子出去了。也有三五个人,竟然向秦大娘讨了笔墨,歪着脑袋,揪着胡子沉思起来,看样子竟然要真正作一首诗了。

    李书君是因为要打听消息,不见不行。只得硬着头皮也要了一张纸,一管毛笔,就着桌子歪歪斜斜地写了起来。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落款写了:杜牧。

    写完又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看着没有错别字,也没有记脱了词,才吹干了墨。紧急关头,李书君也只好借用晚唐“小李杜“之一的大诗人杜牧的这首”泊秦淮“。诗可以借用,名字却是不敢的,毕竟这也是人家想了不知多少日夜才做出来的传了千古的大作,自己岂能做贼一样,剽窃了去?权且借用吧,所以署名还是杜牧的名字。

    此时,留下来没走的几位竟然也都才思泉涌般把诗写好了,都一一“噗噗噗“地吹干了墨,又像考生交卷一般,把试卷交给了秦大娘。李书君犹豫了下,也交了过去。

    几个人坐下来等待,互相询问写了什么大作,用了什么典故。

    秦大娘捏着几张纸,上了楼。推开一间房门,说道:“恭喜小娘子,楼下有几位才子都作了诗,请小娘子观看。“说着把几张纸递给了一个十五六岁,容貌秀丽的小姑娘。

    小姑娘听了面有喜色,拿了纸便看。

    第一张写的字是端端正正,只是诗句就有点平淡了,念了一遍,顺手扔在了一边。

    再看第二张,银钩铁划,龙飞凤舞,端的一笔好狂草。只是那诗句么,疙疙瘩瘩地令人念着难受,好似憋着一口气出不去。小姑娘叹了一口气,也扔在了一边。

    第三张纸在手,入眼却是满纸的墨团,乍一看,好似是不小心倒了砚台,流了一纸墨水。只见满纸的圈圈勾勾,惨不忍睹,令人不能直视。扫了一眼,赶紧团起来扔进了垃圾桶中。

    此时这位小娘子,脸上便没了喜色。皱着一双眉头,继续看下去。

    手里还有一张,便在眼前。这一眼看到这一页字,便觉得让人发笑,字写的倒也工整,只是像初学练字的学童一样,一笔一划方方正正,整体看来,却没有一丝美感。从右往左,顺着念诗。四句诗一口气念完,只觉得心情舒畅。这诗当然是极美极好的,这首“泊秦淮“,用词造句精锤百炼,写景写情悲凉深沉。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烟云心下开心,又从头读了几遍,越读越觉着爱不释手。这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这个杜牧看来也是个胸怀大才的人,虽说字写的一般,但诗情实在令人向往,只是不知道这位杜郎是个什么样的人,是老是少?是胖是瘦?是高是矮?烟云一边心下默默念诗,一边起了遐想,脸上也微微起了红晕。

    那个秦大娘看着小娘子把五张纸都翻遍,便问道:“小娘子,下面的郎君们都还在等着回话。”

    烟云被打断了思绪,抬起头,轻声说道:“请这位杜牧杜郎上来说话吧。”

    秦大娘听了,知道已经有了结果,想必是这个叫杜牧的男子,写的诗满了小娘子的意。便退出了门,走下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