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平凡一辈人 » 六

    “受了怠慢,你太姥爷是一肚子的气,话里话外都透着不满,说起话来也常是阴阳怪气的。你姥爷老实,每当这时候总是一句话也说不出,都是由你姥娘和他周旋。虽说是老人,可终究是没做过一件能拿得上台面的事儿来,即便是想发火,也硬气不起来,人要想硬气,还是得要把该做的事儿做到才行。你姥娘绝对不简单,说起话来不愠不火又头头是道,而且火候还能拿捏的恰到好处,在和你太姥爷交锋中,每次都能占(据)上风,让你太姥爷有火发不出,至于那两个小叔子就更不是她对手,说说笑笑间便打发了他们。

    没住多长时间,你太姥爷他们就要走。相较前几次,这次住的时间短很多,原因不说也知道。第一次张罗要走时,你姥娘说:‘前几次来,你们住了好时间,这次才来几天,就要走,是挑我们的礼——没招待好?还是闲帮我们干活累的慌?’

    ‘没有,那能呢!’你太姥爷违心地应承。

    ‘那不就结了!再住些日子,别提要走的事儿!’

    没隔两天,又提要走,这一次,你姥娘根本没理会这茬儿。事后,你姥爷偷偷问她:‘看来这回,我爹他们是铁了心想走,你咋想?’

    ‘放心,咱不给路费他能走吗?’

    ‘也是,你还真比我都了解我爸。’

    ‘你是当局者迷!’

    当天晚上,在饭桌上,你太姥爷终于绷不住了,开了口:‘这次来,还有个事儿要和你们说。’

    你姥爷没心眼,就问:‘说吧,爸,啥事儿?

    你姥娘精(明),知道你太姥爷又要狮子大开口了,老爷子刚要张口,她就接过话儿:‘爸,我们也有个事儿,正想和你合计(商量),还是我先说吧?’

    没等老爷子点头,你姥娘就说了:‘我们俩合计,想管你老借点钱。其实我俩手头一直也不怎么宽裕,外面还有着几笔债,一直在催我们还,前两天有人来要帐你也是看见了的。再有,前些日子买的两匹马,也是借钱买的。说实话,本来是我们是不想买的,可这三四十亩地,原来那两匹马干起来实在是吃力,就咬着牙买了。可如今钱那有白借的,都带腿(利),一年下算来,利钱都不是小数目。看您能不能先帮我们把钱给顶上,到了秋儿,粮食换了钱我一准还您,你看咋样?’

    你太姥爷一愣,然后说:‘你们算是找对人了,我手里也没钱。’

    ‘爸,我们这也是实在没办法才向您开口,但能有别的办法,也不会求到您,您要是有(钱),就帮我们一把。您想想,自打我们结婚,有没有向您开过口?没有!一次都没有,就连当初我们结婚,都没用家里面出一分彩礼,也算是让您省心吧!看在我们第一次向您开口的份儿上,能不能帮我们这次,我们也不是向你要钱,将来我们指保还。’

    其实,你姥娘并不是真的要向他借钱,不过是想通过这办法来封你太姥爷的嘴,她早就算准了他是不会借这钱的。

    ‘我们手头是真没钱,’你太姥爷哭穷,‘这两年收成不好,也打不了多少粮,那有什么钱!’

    ‘不对啊,上次来的时候,您还说这两年收成不错吗?’你姥娘可不想让他轻易蒙混过关,就揭了他的老底。

    ‘我有这样说过吗?……瞧我,真是老糊涂了,有时候也不知道别人问啥,就顺口胡说。’

    ‘这么说,您是真没钱帮我们?’你姥娘便假装撂下了脸儿,‘原本我俩还盼望着你们来能拉我们一把,现在看来我们俩就只能是挒紧裤带过日子了,真是愁死人。’

    你太姥爷说,‘这不,我也正发愁呢?’

    你姥爷和你姥娘相互看了一眼,谁也没吱声,只是低头吃饭。

    见没有吭声,老爷子就继续往下说:‘这不,方才我才要张口,就被你的话岔开了。是这,村里有人给老三提亲了,我寻思,这老三也老大不小了,是该成个家了。姑娘是边外的,见过面儿了,人挺好,长相也行,家庭也还可以,方方面面的条件都不差,可就难在了这彩礼上,女方说了,彩礼钱少一个子也不行,不然的话,人家就不嫁。’

    ‘老三,你今年多大!’你姥娘转向你三姥爷。

    ‘二十三。’

    ‘还真是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不过年龄也还可以,不算大,尤其是和你大哥比,我们结婚时,他可都三十出头了,要不是我不嫌弃,他得打光棍儿,你们信不?从老家出来那会儿,应该和你现在也差不多大,是吧?’她看着你姥爷问。

    ‘和你说话呢,听见没?’见你姥爷没吱声,她追问。

    你姥爷只好点头。

    ‘老三,你真该谢谢咱爸,婚姻这事儿吧,他就得有人张罗。你哥就是例子,如果早些年有人给张罗,可能现在孩子都好几个了。’

    你姥娘说话有劲儿,看着像是平常唠嗑聊天,却是句句话带刺。再看你太姥爷那张脸,是一会儿红一会儿白,可终究是自己做的不好,才落了人家的口实,明知你姥娘是说给他听的,又能怎样,想发火又发不出,就只能忍着。

    ‘我们明天就走。’

    你姥爷问:‘怎么又提走的事儿,不是说好再呆些天吗?’

    ‘地也种的差不多了,怎么,走还不行,非得累死在这儿,抬回去?’见是儿子说话,老爷子便没给好脸,别看他不敢惹你姥娘,对你姥爷那才不客气呢。目的没达到,他正气不顺呢。

    ‘爸,瞧您,他不过是问一句,也是好心,怎么,您还真生气呀!’你姥爷接过话头,为你姥爷圆场,‘您要是真想走,这次,我们不拦着,这边的活就是多,没一天得清闲的,再住下去,怕也照顾不好你们,还拖着你们和我们一起挨累。

    这次从通辽回去,你太姥爷他们啥也没能带回去,就连回去的路费,都是自己掏的腰包儿。听说,回家头两天连门都没出,和前几次是大不一样。前几次,回来的时候,进村便开始显摆,还没等到家,怕是全村都知道他们回来了。

    后来听说,回去后,你太姥爷人前人后说了不少编排你姥娘的话,当然稍带着也说了你姥爷一些,无非是些当不起家、怕媳妇之类的话。前几次,大包小裹满载而归的事,没再被他提起过。

    世上就有那么一种人,自私的很,只能受得别人对他好,受不得一点不好。你对他好,他认为应该应分的,假如对他有一百个好,那怕只有那么一次对他不好了,不随他心,不如他意了,他便会心安理得地说起你的不是来,一点也不会念及你曾经的好,之前那一百个好就像没发生过一样。你太姥爷和你二姥爷就是这种人。”

    母亲的总结是缘于她七十载的人生经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事物的见解自然也会不同。

    “难道这种人就不会对人好吗?”我不禁发问,想看看母亲对此还会有什么高论。

    “兴许也会!不过,像这种人要是对你做了什么好事儿,那可就不得了了,就算是在我们看来只是件不起眼的小事儿,也会被他一直挂在嘴边,有事儿、没事儿的,都会拿出来说上一说,一次当百次,能说上一辈子。要是欠下了这种人的人情,无论你做什么,怎么做,都还不了他的情。”

    听后我不禁寻思,世上是否真的有这种人。想必应该有,俗话说的好‘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没遇到过的人、没经历过的事儿多了,没遇到、经历过并不代表现实社会中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