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月鸿影 » 第四十三章 再入族学

第四十三章 再入族学

    天际原本还很微弱的日头,逐渐清朗起来,周围浓雾也渐渐散去,有越来越多的田奴及徒附,进入田地劳作。对于他们来说,耕作是常态,除了耕作就是代主家服各种徭役,修缮道路、城墙、水利、屋舍等等,其中精壮者则被选为私兵,在农闲时缮五兵,习战射。

    除了以耕作为生的田奴,还有以织布为生的织婢,地位相当,他们有时候地位甚至比庶民还要低,除非主家大发慈悲,或是主家没人了,他们才有可能成为庶人。

    但时下作为一个庶民,不比奴婢好多少,因为除了缴纳税负之外,还有各种徭役以及兵役,为此遇上灾年,很多人都自愿或被迫卖身地方大户,这些人卖身之后成为大户仆役,或是仆从,或是田奴,或是织婢,或是仆妇。

    如果是携田而入,则称为徒附,刘家这百余户人家,只有一二十人为田奴,其余皆是徒附。

    刘备仔细打量他们,身上衣裳没有一处干净地方,似乎好久未洗,还有体味,他在远处都能嗅到,那是汗臭加上其他不知道的气味混合而成,但刘备还是忍住了,刘虎也闻到了,连忙道:“少君,我们还是去其他地方吧,这地方气味有些重。”

    刘备摆了摆手,面容看起来波澜不惊,不由得让人有些惊异,刘虎也觉得自家少君有些不同,他见过刘氏其他子弟,见此估计早就躲的远远的,如少君般面色平静,还是第一次,不由佩服。

    刘备继续看向田间劳作的田奴与徒附们,他眼光清澈,很想去与这些人聊天,但又怕打扰他们,看着这些人的劳作,田奴与徒附如果干的有些累了,也会停下来,只是刘备在这里,让他们有些惊惧,他们只能是一直低头劳作,不敢站起。

    刘备知道他们心思,于是,他立马道:“虎叔,我们去其他地方吧。”刘虎道:“好的,少君。”

    等刘备离开,一直低头劳作的田奴与徒附们,终于停下,他们看向刘备远去的方向,只觉得这位少君有些不同。

    过了一会,刘备与刘虎又回到田舍,路上刘备突然道:“虎叔,我家精壮几何?”刘虎回道:“大概二三十人,不知少君有何用意?”刘备答道:“我见其他家都有选精壮者,在农闲时警设守备,我家是否也有组织。”

    大汉武风大盛,天下之民平日都有习武健身,地方大户也会在青黄不接或是八九月寒冻将至,组织精壮缮五兵,习战射。刘虎回道:“的确有的,只是眼下家中丁壮见少,于是平日组织召集习练,也差不多有所荒废,既然少君问起,我回去后继续召集。”

    刘备摇了摇头道:“我只是想了解下,没想到我家当真有,眼下挽回农地损失,抓紧播种比较重要。”

    刘备与刘虎说着,就回到田舍,忠伯见他们回来,连忙上前道:“好些时辰了,少君也该是去族学了。”听后,刘备这才想起,他来是了解自家田地,既然有所了解,自然是去族学要紧。刘备连忙告罪,与忠伯一起离开田舍,向族学方向走去。

    路上,刘备遇见不少同宗叔伯婶娘,他都有见礼。经过一路急行,终于赶到族学,阿翁已然在等待了。

    刘雄看到刘备过来,遂道:“之前汝在卢植处应该学习了论语、孝经,想必有所通晓。接下来,汝就随吾学诗,诗是儒五经之一,我治诗、春秋二经,诗为齐鲁诗,春秋为左氏,齐鲁诗与毛氏有所不同,特别是解义,我不仅说诗,而且也会给汝讲解齐鲁诗解义,未来待汝学通诗后,我再授春秋,汝是我孙,自然要与其他弟子不同,要更加出色才是。”刘备连到匍匐在地,拜道:“是,阿翁。”

    当下大汉衣簪贵族,世代传经,外人很难学到精髓,如弘农杨氏传欧阳尚书,汝南袁氏传孟氏易,颍川荀子则以荀子传承,刘雄早年在求学鲁地,曾拜师鲁诗学派,后又学齐诗,对于鲁诗齐诗都有自己的见解。而春秋,刘雄随众学左氏,左氏不过春秋三传之一,近来最为常见,天下通晓者也多,刘备以前曾闻陈留何休、陈国颍容尤擅春秋,都是一时之大儒,其中何休精研六经,尤擅公羊。

    他知道阿翁学的是今文,他不敢言自己学古,因为今文是官学,而古文不过是未曾入官学的民间学说,就算时下今文衰微,但终究是官学,不过刘备还是吞吞吐吐说道:“阿翁......其实我所学论语、孝经与官学不同,乃古文矣。”

    刘雄听后大笑,道:“我并不在意孙儿学的是古还是今,况我所治的诗,还是齐鲁诗,并非眼下常见的毛诗,时人多言:自毛诗兴,而齐鲁诗渐衰。就算如此,我也未有弃齐鲁诗而研毛诗,孙儿勿做他虑,倒是春秋,我当年不过从众,学了左氏,闻陈留何休面对世人学左氏甚众,而学公羊者寥寥无几,毅然继承公羊,此不可谓是逆时之举。其实无所谓古今,只是时下有些儒士毫无经世济民之能,只知清谈,专擅坐而论道,挑起古今之争,因一言而不容便是互相攻奸。当真可耻可恨。”

    刘备听完阿翁之言,这才放下心来,准备拜师,与他一起拜师还有不少来自幽冀之学子,不过河北历来是韩诗与毛诗地盘,不知道这些学子为何会来幽州学习齐鲁诗,而不是前往齐鲁诗故地。后来他才明白,原来齐鲁诗早已凋零,雒阳虽有齐鲁诗的五经博士在,但毛诗早已深入官学,备受重视,相比之下,齐鲁诗也在官学,但学习者少有,就是最近的名师估计还是桓帝时的蔡朗。而阿翁曾经求学齐鲁,先学鲁诗,后学齐诗,经过二十余年,早已是通晓齐鲁诗。

    想要学齐鲁诗的,幽冀之学子想要学齐鲁诗,估计首先想到应该就是他家阿翁了,不仅仅是路程,还有阿翁的齐鲁诗的通晓,可以说相当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