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蓬州还魂 » 第二百一十章 毕业

第二百一十章 毕业

    转眼之间,朱友康已经到了毕业季。

    临毕业三个月之前,学校临时换了校长,那位高智巡校长到了退休年龄,就不声不响地走了。

    新校长的到来,学校的空气一下子紧张起来。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

    新任校长姓赵,长的不高,也不胖,一身筋皮,马蜂腰。

    社会人都说,不怕个子低,不怕个子高,就怕遇上马蜂腰。

    这话也许是迷信,也许是有意夸大。但是,这位赵校长的确很厉害。

    他抓学风一针见血,硬性规定只有一条:严格毕业考试,一个学科不及格发肄业证,两个学科不及格不准毕业。

    这个规定在他第一次跟学生开会时就发布了。

    整个毕业年级都一下子紧张起来,开始挑灯夜战。有诗为证:

    “赵校长啊赵校长

    可别凄惨了好儿郎

    美少女花枝招展

    现如今皱眉心慌

    好儿郎斗志昂扬

    现如今犹豫彷徨

    三年时光即逝

    才知回首挽狂

    挑灯烛打夜战渡题海

    爬考山昼夜繁忙

    熬寒冬战盛夏倒计时

    提心胆迟度寒窗

    转眼之间——

    有的人英俊潇洒英姿飒爽

    转眼之间——

    有的人甘为人梯播种希望

    转眼之间——

    有的人储备了知识储备了力量

    转眼之间——

    有的人前赴后继开辟战场

    然而

    转眼之间——

    也有的人

    郁郁寡欢暗度陈仓

    然而

    转眼之间——

    也有的人

    整日销魂夜夜悲怆“

    这首诗写的一般,可是,把学生们那种紧张彷徨的心情,写的淋漓尽致,无懈可击。

    因为,这一届的学生,总认为没有了升学压力,总认为毕业就是就业。

    所以,除了学校的活动之外,”小组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煞有介事。这些活动多了,自然学习的时间就少了。

    许多人因此差点荒废了学业,几乎整日对酒当歌,歌舞升平。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毕业形势,学习风气,发生急转,部分学业荒芜者,开始担心起来。

    就在毕业考试成绩出来的当天,八班竟然有一名男生喝了烈性农药,被同班同宿舍的学生发现后,及时送往医院。

    因为情况紧急,朱友康和学生会的几个干部,先期赶到了医院,随后,八班的班主任,新任赵校长、团委张书记先后赶到了医院。

    灌肠、洗胃的滋味真的让人受不了。幸亏发现及时,幸亏抢救及时,否则,这个男生就丢了性命。

    这位男生平时寡言少语,既不爱打扮,也不爱交往,经常穿戴土里土气的。

    他也许是家庭状况不太好,到了毕业季,仍然穿着屁股上打了两个圆补丁的裤子,脚上仍然穿一双,快要磨透底子的粗布千层底布鞋。

    在冬季他没有帽子,经常在头上包一个白羊肚子毛巾,看起来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三年来,过得非常孤单,成绩又不好,本身性格内向,又不敢出面请教老师的问题。

    结果,成绩一出来,他看到自己两个学科不及格,心理上一下子崩溃了。

    他利用外出买东西之际,买了一瓶农药。他的一身打扮,这也难怪卖药的人会卖给他农药。

    这次自杀事件也引起了赵校长的高度重视,为此,赵校长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研究师范学校教育发展的具体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

    他认为,学校教育,特别是师范学校教育,是以育人为主的教育,一个本身心理上有缺陷或者脆弱的人,又怎么能够胜任育人教育的重任呢?

    他为此特别修订了学校涉及到学生管理的文件、制度、守则和规定等,对个别条款做了具体说明和详细修改。

    面对这样的学生,师范学校应该怎么办,成了学校当前一项急需解决的任务。经过反复协商交流和讨论,最后取得一致意见。

    再给毕业年级不及格学生一次补考的机会,原则上不出偏题难题,围绕着基础性知识,基本技能来命题。

    新任赵校长的做法,得到了广大师生积极响应,顺应了民心民意,得到了大家支持和赞同。

    在补考过后,这位抢救过来的八班的男生,成功过关,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新州师范学校毕业证书。

    自从朱友康找化学马老师修改了一个不及格分数之后,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注重了知识技能的学习,每一次考试都能顺利过关,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一个优秀毕业生。

    毕业在急,各班毕业照结束之后,各县老乡都急于集中起来拍照。

    朱友康作为蓬州老乡的优秀代表,也不甘示弱,这几天正在忙于联系照相馆和在学校里的老乡教师。

    当老乡们都集中好准备拍照的时候,天气忽然下起大雨来,不得不暂时中断。老乡们就近躲在附近的图书楼下面。

    就在这时,六班一个学生给朱友康送来一本书,朱友康一看,原来是《万海青年》,这是一本省级文学刊物。

    朱友康急忙打开目录,很快找到了自己寄发短篇小说的题目《一颗红纽扣》。朱友康心情万分激动,我终于成功了,赶在毕业的时候成功啦!

    老乡们看出了朱友康的激动,都纷纷围过来抢着书去看。

    雨势很大,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朱友康只好宣布解散,下次拍照另行通知。

    刚刚解散,又一位同学跑过来通知他,要他到班主任程老师那里去。朱友康不知道是什么事,就冒雨向程老师宿舍跑去。

    他一进屋发现班里的马瑞英、胡志高等五六个班干部都在忙着干活。他一下子明白了程老师的意思。

    他是想赶在毕业走人之前做几道菜,管一顿饭,为他们送行,这也算是作为班主任老师的一片诚心吧。

    朱友康刚要去抓放在桌子上的韭菜,打算摘菜,胡志高诡秘地给他点点头,然后把他叫到程老师的卧室。

    “朱友康你老实交代,马上就要离开学校,各奔东西了,你搞得对象到底是谁?”胡志高这么一问,把朱友康问闷了。

    “你是知道的,你啥时候见我搞对象了?”朱友康反问道。

    “你不老实,其它信件我不知道,今天我把寄给你的信件从学校邮箱里给你带来了”说完话,胡志高从裤兜里掏出来信件,在朱友康眼前晃了晃。

    “说吧,你不老实就不给你了!”胡志高非要逼着朱友康说出来。朱友康为难的脸都憋青了。

    “看你为难的样子,倒是不像有对象,你就看看吧,这是谁给你写的?”胡志高终于把信件交到朱友康手里。

    朱友康本想拆开看一看,可是,他一看到信封上熟悉的字体,一下子把信件收起来装进衣兜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