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是,帝国! » 第八章 终宪会议 大迁徙的再议

第八章 终宪会议 大迁徙的再议

    终宪会议的地点仍然选在凡尔赛宫,和上一次终宪会议的位置一致。

    因为就住在凡尔赛宫,杨博是来的最早的一个。

    他坐在会堂的主席台的最中间,静静地看着整个会场。

    这间会议大厅是类似英国议会的模样,一共两层的,一楼是阶梯状形式。

    通常两党的成员分别坐在会议厅的两旁而相对,以辩论的需要。

    无党派人士则是坐在面向主席台的前排座位上。

    杨博微微眯着眼睛,他仿佛看到了15年前的自己和父亲。

    他开始低头准备着。

    随着太阳逐渐升起,会议大厅里也逐渐坐满了人。

    张居正和让博丹一脸忧虑的走进大厅,边走还一边低声讨论,疑云笼罩在他们两人之上。

    随着两党党魁的到来,终宪会议终于开始了。

    杨博缓缓地倒置手中的沙漏,随着沙漏的倒置,大厅中间的沙漏型建筑也开始了计时。

    沙漏是象征时间的标志,也是终宪会议的标志

    对于帝国来说,公平,法律,正义或者和平与战争或许重要,或许是帝国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不关键。

    影响帝国未来的只有一个要素——时间。

    在会议第一排从左到右坐着的是八十多岁高龄的托马斯·莫尔,年近八十的德意志主教马丁路德,日内瓦主教加尔文,文艺复兴艺术家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文艺复兴音乐家帕莱斯特里那,法兰西文学家蒙田,小说家拉伯雷,数学家笛卡尔,文艺复兴科学家卡尔达诺以及许多盛名在外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倡导者和宗教改革家。

    第二排则是坐着整个巴黎达芬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第三排坐着的是一些政治家和学者,如r.阿格里科拉,p.路德,g.比德,法兰西斯·瓦卢瓦等(这些人的事迹不可考究不作解释)

    两党之中也有很多熟悉的人物,比如印加的瓦塔阿尔帕,俄罗斯辖区次席长官伊凡雷帝,从蒙古大草原一路骑马赶来的俺答汗的孙子,张居正的亲密好友戚继光,夏言的政治盟友曾铣。

    总之,在一片沉默的阴云之下,终宪会议迎来了第一个议题。

    让博丹站起身来,走到了主席台的正中央。

    他沉重的说道:“上一次终宪会议在十五年前举行,确定了大迁徙的政策。按理来说,下一次终宪会议并不应该在此刻举行。但是因为最近的一切,我不得不通知大家来更改下一个50年的方略。”

    首席科学家卡尔达诺也走了上去,他捧着一份报告陈述着:“根据巴黎科学院的观测,前不久在哈德孙湾崩溃的冰山群可能会产生比我们想象之中更大的影响。在之前的估计里,我们只考虑了海冰反射太阳光可能产生的影响。但我的一种猜想在逐渐变成现实。在三天之前,我们在北大西洋的观测站送回了报告,在气温没有明显变化的时候,海水温度下降了0.6度。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这代表着影响整个欧洲地区的北大西洋暖流可能在减弱乃至消失。”

    “根据数据的进一步推演,可能造成的是巴黎将迎来巨大的寒冬,这比原本的速度可能要快上50倍不止。这仅仅是对于欧洲沿海地区,而对于东亚季风区和中亚及鞑靼内陆区而言。冬天的最低温度可能会降到零下50度以下,三分之二的牲畜都无法熬过这样的冬天,在台湾海峡,可能会有薄冰。夏天则更加糟糕,可能干旱的频繁程度和严重程度也会增加,部分地区农作物可能会绝收。虽然这只是一个猜想,但最终的影响可能是帝国的人口会减少至少两千万。比较严重的地区比如雪域高原可能会减少到一半以上。”

    卡尔达诺的活对于在场的人来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地处高纬度的伊凡雷帝和俺答汗的孙子面色突然都有些苍白。

    卡尔达诺接着说道:“于是,人文社会研究所提出了一个方案。加速南迁速度和大迁徙的速度。重点将在鞑靼地区,西面的蒙古部落由于体量较小我提议就近迁徙到克里米亚黑海地区。中部的蒙古部落则要倾向于印度地区,我们可能要考虑于印度土邦的沟通问题了。至于东方,根据俺答汗和中华区的约定,他们将在冬天的时候在陕西地区越冬,行政中心暂且定于西安。女真人,朝鲜人和部分日本人则由帝国负责将其前往新大陆。这是方案的全部内容,我已经把文件发给在座的每一个人了。请进行讨论。”

    曾铣起身,看向俺答汗的孙子:“我们无法信任蒙古人,虽然严嵩已经答应了你们。但这并不代表,中华区会信任你们。蒙古的入侵对于在座的每一个国家来说应该都是历历在目吧。收留这样的一个部落,不会感到心中不安,脑袋架在脖子上吗?况且就算是我们信任你们,你们又用什么来保证你们不会侵扰当地的军民呢?”

    一位诺盖部落的酋长起身应道:“对!不要蒙古人进犯我们的领土!土地属于自己,如果想要夺取我们的土地,那大可以再来一次战争。”

    一位喀山部落的酋长也起身附和,他们的部落曾亲身经历过蒙古人的入侵,并长期受到金账汗国的奴役统治。

    他们对于蒙古人有着本能的反感。

    “一个大帐已经够多了,我们不希望有更多。”

    随后,许多位曾经被蒙古征服过的部落也纷纷站起来回应。

    俺答汗的孙子急忙站了起来,他扫视一周,几位黄金家族的子孙也纷纷起身想要声援。

    会场的气氛突然变得有些焦灼。

    杨博及时出面让几人都坐下稍安勿躁,他镇定的说:“大家都知道蒙古人的可怕呀,我也知道。”

    他对俺答汗的孙子笑道:

    “当年你的祖先黄金家族可是打遍整个欧亚好不威风啊。

    就近来说,你们的另一支蒙古部落的也先太师也曾经俘虏了前朝大明的天子。

    对大家来说,你们不是个好朋友啊。”

    俺答汗的孙子也不知说些什么,他也感到有些无地自容。

    话锋一转,杨博却又说道:“可是无论如何,蒙古人又不是都是坏人吧。”

    他看向曾铣说:“朵颜三卫和中华区当年可是好朋友,现在的关系也并不说得上差吧。

    收留他们又何妨呢,给他们留个过冬的栖身之所也算是君子之交吧。”

    曾铣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最后杨博又看向俺答汗的孙子:

    “你爷爷最近新娶了一个妻子,听说叫三娘子,小小年纪可谓是深明大义,聪慧过人。

    这次提议就是她主张的,有了她的帮助,我相信蒙古部落和中华区的关系会越来越好的。”

    杨博又谈起了一件往事:

    “三年之前,帝国的一只科研队在非洲发现了一具人类的化石。经过地层的推测,大约是在两百万年之前。

    我们发现了现在几乎所有的人类都与这具化石有骨骼的相似之处。

    说不定,这就是我们最早的共同的人类先祖啊。

    大家都有大家的神话,这或许是你们的亚当,我们的伏羲,也或许是最早的巨人的后代。

    但无论如何,我们即使面貌各异,体貌不同,我们却是同一个母亲的孩子。

    即使我们之间有所矛盾,但都是是一家人。

    在过去,世界那么大让我们分道扬镳。

    但帝国给了一个机会让我们重聚,我们也应该珍惜。

    是啊,蒙古人的征服可能让大家记忆犹新。可是大家不要忘了,没有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能逃得了扩张。

    如果不扩张,中华区也只有河南的一块小地方。

    大家将心比心,也应该彼此有些退让。

    有一位圣人孔子,想必大家都清楚,他说过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的家乡有一个六尺巷的故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我们毕竟不是彼此分裂的部落和国家了,有着主权和需要捍卫的领土。

    我们始终还能是一个国家,正是这样的向心力和彼此的理解与包容。

    谢谢各位。”

    最后,杨博当了个老好人:

    “既然有些部落友善,有些部落有些难以相处。

    我觉得不妨让这些友善的部落迁往内地,正好也给剩下的部落一些过冬的地方。

    可以现在部分部落试试点,如果没有大的矛盾再逐步推行嘛。

    毕竟虽然时间紧迫,但我们的阵脚不能乱。一步一步来,循序渐进也是好事啊。”

    最后,杨博开始了举手投票。

    俺答汗的孙子紧张不安地举起了手看向周围。

    大部分人听完了杨博的话陆陆续续的举起了手。

    他又看向周围的几个哈萨克和诺盖部落,他们也陆陆续续的举了起来。

    那位喀山部落的酋长也举手。

    “喀山区赞成。”

    曾铣看向四周,最后和俺答汗的孙子相视一笑,举起了手。

    “中华区赞成。”

    之后的很长时间,他们都将会在西安做同事了。

    杨博高兴地总结道:

    ”谢谢各位最后高票通过这一决议。帝国真的很大,有各种各样的民族和文化。

    在历史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各种各样的冲突。

    但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团结在一起,唯有生存到最后,我们才能有机会看见未来。

    在投票里,我见到了放下隔阂与矛盾的伟大牺牲,也见到了对于其他的民族的生存权的尊重,这是人性的伟大之处。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孛儿只斤-把汗那吉.起身用蒙古语兴奋的喊到:“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起初只有他一个人喊着,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他的队伍。

    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教派。

    他们曾经属于帖木儿,明,奥地利,法兰西,莫斯科,日本,和许许多多的无国家人士。

    但他们现在都在喊着一句话。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杨博的手激动地颤动,十五年前的一切历历在目,唯一不同的现在的人民比十五年前更加团结。

    面对生存面前,人类显示他的高贵和伟大之处。

    如果先帝和父亲还在,在此刻,他们一定会为自己所建立的帝国而骄傲。

    就像沙漏的意义一样,影响帝国的从来不是民族,文化和其他的不同。

    对于这个伟大帝国最重要的只有一点——生存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