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篡明1644 » 第十二章 皇室土芋

第十二章 皇室土芋

    凡册所说之事,即为跟三国时期曹操一样,组建盗墓部队,专掘帝王陵墓以作赋税;自西周建都镐京(长安)开始,历代大一统王朝中就有秦、西汉、西晋、隋、唐建都于此,因此至少有几十位帝王及成百上千的王侯将相埋葬于长安附近,其中尤以西汉帝陵、唐帝陵数量最多且规模最大。

    坐在銮架上,凡册思考此事应找何人商量,武将肯定不行,只能找文臣,顾君恩为人正直,肯定会反对,宋献策倒可能会支持,但论全盘考虑又稍显不足,看来还是得找牛金星。

    銮架行驶了一阵,回到了乾清宫,凡册下了车,说道:“传牛丞相前来议事!另传朕口谕:命刘宗敏从中营调两百兵丁,听朕调遣!

    胡一山听到口谕,说道:“遵旨!末将即刻前去!”

    从銮架下来进了乾清宫,凡册见一女子早已等候在大厅,身边跟着两位宫女,估计应该是高皇后,更后面则站着服侍自己的两位宫女。

    果然,那女子见皇上回来领着四位宫女跪下说道:“臣妾恭迎皇上回宫!”“奴婢恭迎皇上回宫!”

    史载李自成没有生育能力,也不好女色,长安称帝后只立了高氏为皇后,并未纳妃;高皇后出身于武术世家,为第一代闯王高迎祥侄女,李自成投奔起义军后威望渐高,老闯王被明军俘杀后,就由他继任为第二代闯王,直到称帝。

    凡册看了下高皇后,皮肤白皙、慈眉善目,还算有几分姿色,端详片刻后说道:“皇后请起!”,又对身后宫女说道:“尔等也起来吧!”

    谢恩过后,高皇后领着四位宫女站了起来,说道:“禀皇上,臣妾昨日令宫女去地窖寻些食物,寻至角落时发现一竹篓,里面装了些许异物,从未见过;她们拿了些呈与妾看,发现此物表皮有些发红,且大小不均。”

    凡册一听,心中激动了起来,感觉高皇后形容的应该是土豆,于是说道:“皇后,可将此物带来?”

    高皇后对宫女说道:“小英,将此物呈与皇上御览!”

    身后宫女听到口谕,说道:“奴婢遵命!”,转身就过去拿桌上的托盘,然后走到凡册面前跪下,将托盘举高;这时,高皇后带来的另一位宫女走上前来揭开了托盘上的绸布,也跪了下去;两人同时说道:“请皇上御览!”

    只见盘中放了四个土芋,大的如拳头,小的如元宵;凡册只看一眼,就断定为土豆,但还是假装以推断的口吻说道:“皇后,朕听闻几十年前,有一海外传入之物名为土芋,大明皇室将之种于皇家庄田,民间禁止耕种;此物枝叶长于地上,而果实长于土内,其皮如红霞,其大如双拳,恰如此盘中之物。”

    胡一山进来说道:“禀皇上,牛丞相已到前庭院等候。”

    凡册正好想让牛金星辨认一下,说道:“请丞相进殿!”

    胡一山传了口谕后,牛金星走了进来,行过礼后刚想说话。

    凡册就说道:“丞相,你可认得此物?”

    牛金星仔细看了看托盘中的异物,说道:“禀皇上,臣未见过,但从书中读过一农物名为土芋,其描述与此物相似,故臣认为应为土芋。”

    凡册听到后,顺口说道:“丞相所言在理,朕亦读过书中所述,看来此物确为土芋;皇后,可有查看地窖之中还有多少?”

    皇后听到问话回复道:“禀皇上,臣妾已让宫女仔细盘算,共四个竹篓存有土芋,大约数百个。”

    凡册盘算了下,明朝陕西关中一般种植春土芋,也就是农历一月立春播种,当年农历六月长成,大顺军是在农历十月进占长安的,那这批土芋应是去年收获的,之后便存于地窖之中,秦王还没来得及吃完,长安就陷落了。

    他说道:“皇后,此数百土芋定要好生存放,据闻此物须遮光、放于干燥之地,才能防止生芽,且能存放数月之久。”

    皇后听到凡册嘱托,说道:“遵皇命!那臣妾将土芋仍存于地窖之内,用棉布覆面,定能再存储一阵;臣妾告退!”

    看到皇后出了大厅,凡册对牛金星说道:“丞相,土芋亩产数倍于冬麦,如今关中雨水渐丰,如将官田均种此物,则军粮无忧矣!”

    牛金星觉得也可以尝试,说道:“皇上圣明!臣亦觉得此物大有可为,今后大顺每进占一城池,必将农田十之三四记作官田,耕种土芋;另户部已派人前往陕西各府探查玉蜀黍,臣一有消息即来禀告皇上。”

    凡册觉得牛金星安排得当,颇具前瞻性,说道:“朕以为,可将玉蜀黍带回,与土芋一并试种,以观亩产。”

    牛金星连忙说道:“遵皇命!臣必令户部严加探查!”

    停顿片刻,凡册觉得牛金星是个可信赖之人,说道:“丞相,如今大顺三年之内免征赋税,而用度甚巨,虽盐、铁专营可使府库渐丰,但却是长流之水;朕欲组新军,急需军费,远水恐难救近火,不知可有它法?”

    牛金星陷入了片刻沉思,说道:“禀皇上,大顺军进占河南、湖广、陕西,收缴明朝数位藩王府库之财,共得六百余万两白银,及追缴官绅富户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但大顺每月军饷、官饷、军需用度亦需白银五十万两,如此消耗,确难为继。”

    凡册犹豫了下,还是决定和盘托出:“丞相,朕有一计,或可度过难关;三国时期,魏王曹操财政匮乏,于是任命摸金校尉,专掘皇室宗亲之墓,以资军需;丞相以为如何?”

    牛金星听完后,双眼闪过一丝忧虑后又渐渐恢复:“禀皇上,户部存银仅为两百五十余万两,每月耗银又甚巨;古人云非常时期用非常之法,臣以为不必拘礼祖制,臣愿为皇上分忧!”

    凡册觉得牛金星统领六部,事务繁杂,还是另寻他人来执行,说道:“丞相事务繁多,朕另寻他人;只是此事如何保密,朕一时还未有对策。”

    牛金星面露难色,知道皇帝在借他之口说话:“禀皇上,保密之法确有,即为参与掘墓之兵丁均赐聋哑之药,并以铁盔覆面,若无军令不得摘下,只是此法还需慎重。”

    凡册听后,觉得此法虽然略显残酷,但要想万全,也只能如此,说道:“此事待朕细细思量后再定!另有一事,长安武库中火器还需盘查,朕之新军需鸟铳三千杆,三眼火铳五千杆,灭虏炮八十门,小佛郎机八十门,至于重炮,暂以大佛郎机炮为主;潼关三门红夷大炮亦调入长安,同时寻访炮匠加紧仿制,所仿之炮火力不可逊于红夷!”

    牛金星得到皇帝口谕,回复道:“遵旨!武库之火器,臣立即令兵部盘查;至于寻访炮匠之事,臣以为可令各府县张贴告示,重金悬赏,请皇上示下!”

    凡册觉得还应派一路人秘密前往澳门(明朝为濠镜澳)与葡萄牙人(明朝称佛郎机国)接触,如能秘密带回葡萄牙炮匠最好,说道:“丞相,可知广州府濠镜澳?此地为佛郎机人聚居之处,如能寻得佛郎机炮匠,则甚好;朕意此为另一路,如此才能万全。”

    葡萄牙人于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取得澳门居住权,他们有整个亚洲最好的卜加劳铸炮厂,专门生产大型佛郎机及其他重型火炮,也从公元1620年左右开始为明朝生产红夷大炮,并聘请了很多当地华人作为铸炮师参与火炮生产。

    牛金星知道此地,说道:“遵旨!臣知晓此地,佛郎机人早年借口晾晒衣物,而后以每年几百两租银换得久居之权,佛郎机炮即由其制造,且明朝边军多门红夷大炮亦由其生产。”

    牛金星谢恩退下后,凡册觉得来大顺已经三天了,还未好好看过奏折,于是转身坐上龙椅,去拿御案上的文书,认真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