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明降冤人 » 276大位未定争不休

276大位未定争不休

    虞千嶂:“封寒松虽然德才兼备,但性情桀骜,难以驾驭,用起来也放心也不省心。不过,倒也算是一个难得并靠得住的人才。

    “我要重点说的是许青山。此人天授‘浩仁心力’,仁义德孝,忠信礼智,无不齐备,是不世之伟才。近一年间,我将平生所学儒家功法倾囊相授,他有‘浩仁心力’为源,进展极快,假以时日,降力功法上的成就必不在我之下,其武勇亦能压众。

    “正统阁想要革除弊病,一扫陋俗,中兴颓势,复盛人才,德服反正教,力灭北日,必须倚仗此人之能。你接任天柱之位后,就让许青山接替你三柱位置,你务必重用此人。”

    石辅成:“请天柱改立遗嘱,由许青山接任天柱之位,我必定尽心辅助,死而后已。”

    虞千嶂摇头道:“青山志在成就一番造福苍生的事业,心无旁骛,不屑于权谋之术,不愿争权夺位,不会整人,也不会防人。他不去争权,手中没有权力,是斗不过那些阴狠毒辣之辈的。

    “况且,他要革旧除弊,就会得罪正统阁中的大多数人。他若站在前面扛大鼎,背后却有人放冷箭,那怎么办?必须有人立住阵脚,帮他清除隐患、遮刀挡箭,断却后顾之忧,他才有可能放手去干一些事情。

    “而在背后支持和保护他的这个人责任之重,压力之大,绝不在他之下。此人必须手握正统阁的至上权力,才能为许青山的改革保驾护航。而你,是唯一能够堪此重任之人!

    “你当上天柱后,要不惜一切代价,动用所有力量,支持和保全许青山,这样,正统阁的前途才有希望。你就不要再推辞了!”

    石辅成再向虞千嶂跪拜,磕头不起,也不再说话。

    只听虞千嶂又道:“你担任天柱后,不能再兼任法家分阁阁主,那个位置就让周显如来坐吧!你们二人之间的嫌隙也该有个了结了。和,则双赢;斗,则皆输。”

    石辅成:“是。”

    虞千嶂又道:“你把杨玄名叫过来,我还有事情向他交代。”

    石辅成应命而去,将杨玄名叫道虞千嶂身边。

    虞千嶂向杨玄名低声嘱咐事情。

    周显如从石辅成的记忆中听不清楚虞千嶂对杨玄名说的什么,于是撤回邢力,心中琢磨起来:“我若将看到的情况按实讲,那就能晋升法家分阁阁主的位置,但这样便会得罪次柱。丁仲名不按实情说话,看来他已经和辛不殆他们串通一气了,辛不殆今日若不能登临天柱之位,势必有兵变之祸。但鹿死谁手,目前还尚未可知。双方若真打起来,我看辛派的胜算很大,但也说不清楚。看来,我按实说也不行,不按实说也不行,要不就得罪石辅成,要不就得罪辛不殆,都不是万全之计。”

    周显如略一思索,便道:“天柱遇袭,交代遗命之事,离今日已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追忆宝典》的修为有限,若是只隔了十天八天,我尚能寻出别人的记忆来。如今事情隔得太久,要看到三柱那时的记忆,就非我功力所及了。还望各位阁柱恕我无能,另想办法。”说罢退回原位入座,心想:“若石辅成继位,我便当法家分阁的阁主;辛不殆继位,我得到的位置也不低,横竖我都不会吃亏。”

    石辅成心想:“这周显如果然老谋深算,两方都不得罪。天柱估计是料到会有今日,故意以权位相笼,否则他今日定要歪曲事实,说出不利于我的话来。”

    辛不殆心中纳闷:“周显如是石辅成的死对头,我许以事成之后对他委以重任,他为何却临阵退缩?但他这样做也不妨,既然无法核实天柱的遗命,就应当由我接替天柱之位。”

    夏寸土果然说道:“既然无法确认天柱的遗命,那就应当由次柱接继天柱之位。”

    许青山:“天柱交代遗命的时候,正统阁三使都在场。虽然胡右使已亡,丁左使又不知,但还有杨中使可以为证。依我之见,天柱之位,可等找到杨中使之后再定。”

    宋正旬:“杨中使已失踪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至今为止都依然还杳无音信。若依五柱的说法,万一杨中使一年后也找不到,那天柱之位就让它空上一年?十年找不到,就空上十年?只怕那时正统阁都已经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了。按规制,现在就应该由次柱来继位!”

    许青山:“次柱可以暂代天柱之务,但现在还不能接替天柱之位。而且,一旦遇到大的事情,还是应该由八位阁柱一起商量。等找到杨中使,明白情况后,该由谁来继承天柱之位,就由谁来继承。”

    宋正旬:“天柱新丧,北日未平,群魔四起,反正教又与我们分庭抗拒,现今若无一个德高望重,力能服众的领袖来继承大位,号令群雄,正统阁必定会走向分裂,趋于衰亡。五柱,你一再阻碍次柱继位,到底有何居心,是不是想弄得正统阁分崩离析,支离破碎你才满意?”

    许青山:“天柱之位,岂可儿戏?‘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遗命未明,疑议未息,次柱冒然继位,可谓是名不正而言不顺,这样何以统领正统阁,信服人心?欲使万众一心,贵先有诚;欲求众志成城,要在立信。无诚,离心之始;不信,分裂之源。你说到底是谁想让正统阁“分崩离析,支离破碎”?”

    许青山义正言辞,引经据典,逼得宋正旬语塞,一时间想不出反驳之语。

    夏寸土却道:“刚才六柱说了,要是十年都找不到杨中使,正统阁岂不是十年都没有天柱?五柱百般阻挠,是不是仗着自己是天柱的弟子,就想自己来继承大位?”

    封寒松:“依我看五柱并非为自己着想,而是在为九柱着想。”

    夏寸土奇道:“为我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