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明降冤人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气数未尽国本存

第一百六十六章 气数未尽国本存

    刘沛:“杨中使说得不错。据闻,于谦受事以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和主战派大臣一起,雷厉风行地改良内政,整肃军队,任拔贤能的文武官员,加强关隘的武备,使朝廷惊惶悲观的情绪为之一振,转变为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激昂之势。”

    杨玄名:“这样看来,大明还有希望。但圣上被俘,天位虚缺,国无长君,终究是名分未定,政令难通。如此人心难……”

    刘沛:“九月,群臣合请郕王登临帝位,以安人心。开始郕王惶让再三,并避归于郕王府邸。后经于谦苦劝,终于答应下来。郕王于九月六日接受皇太后旨意而即位,尊圣上为太上皇,以翌年为景泰元年。”

    杨玄名:“如此甚好。人心安定,君臣同力,便有了人和。决战地点位于京师,京师城高壁厚,固若金汤,算是占据了地利。大明朝虽历经了土木堡之败,但整个国家的国力尚处于鼎盛时期,不同于宋元两朝末年时国力衰竭的情况,可以说天时也在我大明一方。

    “但即便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若正统阁不能击败北日,也是枉然。

    “论降冤人之力,一个执教弟子,可强于一名力能扛鼎的猛将;一个大师,便能抵得上一位武学上的绝顶高手;一个宗师,可独斗百人悍旅;一位子级的降冤人,可以独挡千人之师;而一位达到圣级的降冤人,更可独扫万军之阵。

    “凭借降冤人的能力,想要改朝换代,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正统阁和北日之战。而正统阁能否挫败北日,多半还要看能否得到反正教的援手。”

    刘沛:“我还是担心一个问题。即便是反正教来援,正统阁和反正教联手击退了北日,但若明军不能击退瓦刺,那之后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啊。到那时候,正统阁固然可以出手救援明军,但反正教若要坚持降冤盟的第一条盟规,不许正统阁使用降力来对付普通人,那岂不是会激起正统阁和反正教间的内讧?”

    杨玄名:“你的担心也是很有道理的。但我更担心的是反正教能否及时来援,我们能不能击退北日。我刚才说过,大明朝的国力尚处于鼎盛时期,并未到日薄西山的地步。

    “首先,从太祖皇帝立国至今,经过近百年时间的休养生息,我朝的民户激增,田土拓展,税赋稳定,役力充足。虽然还有很多老百姓处在饥寒交迫、劳不得息的境地中,但至少绝大多数人还活得下去的。

    “其次,近百年中,虽然天下时有战乱,反民不绝,但始终没有出现过对黎庶百姓的大规模屠杀血洗。靖难之役虽然惨烈,但不管是胜利的一方,还是战败的一方,都绝不会有屠杀百姓,焚烧城郭的动机。因为百姓是大明的百姓,城郭是大明的城郭,既无民族仇怨,亦无不解之恨。外族虽然时有侵袭,危害边民,但都是在边关之地小打小闹,伤及不了大明的国本。

    “以上说的这些动乱和历史上的一些血腥屠杀,残酷清洗有本质的不同。例如,西晋的‘八王之乱’,各王混战,人民被杀害的,动辄以万数计。

    “又如,十六国时期,由于外族侵入,民族矛盾达到顶峰。当时的冉魏政权覆灭后,汉族人民不愿过长期受外族侮辱和虐杀的生活,于是大批涌向江南。河北汉民聚集二十多万,渡黄河,恳请东晋派兵应援。可东晋政权并不关心中原地区人民的死活,没有尽心接应,致使二十万汉民受到外族统治阶级的残暴攻杀,死伤将尽。

    “外族统治者对汉人残暴,汉人统治者对外族也不手软。冉魏政权覆灭之前,冉闵下令屠杀羯人,不管贵贱贫富,男女老幼,一律斩杀,共杀二十余万人。

    “再如,南北朝时期的‘候景乱梁’,候景围克建康城。围城之前,城中尚有军民十余万人,城破之后,存者不满三千。一场围城战,就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建康城毁灭了。

    “‘候景乱梁’之后,西魏攻占江陵,挑选城中男女百姓十余万口,分赏将士作为奴婢,并将弱小者全部杀掉。江陵城人畜皆空,唯余血污。

    “大明朝的百姓,至今为止还未经受过如此血腥的屠杀和清洗,所以我朝的财富和根基尚存,即便是土木堡一败,也还不至于丧国灭朝。

    “再有,目前皇权集中稳定,朝廷内部团结,还没有出现过为了争夺政权的宫廷巨变和较大的党派之争。当外部强敌逼进时,还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不管是一个政权还是一个王朝,只要内部团结安定,即使外敌再怎么强悍,也不见得会被欺负。所以,只要大明朝内部不乱,瓦刺想要前来找麻烦,那它就很可能是自找麻烦。

    “再者,太祖皇帝在开朝之初,用严刑峻法来整肃吏治,尽严酷之极致。时至今日,虽然吏治有所松懈,贪墨之风甚于从前,但还没有到病入膏肓,积重难返,官无王法,民不聊生的程度。朝廷之中也还存留了一批公正廉直,忠义智勇之士。只要这一批人能够当权,明朝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闪失。”

    刘沛:“听杨中使如此一说,我心里便有底得多了。我看事情只能观其表象,杨中使却能窥其根底,这就是愚者和智者的差别啊!”

    忽然,车外一阵马蹄声响,一人说道:“这位不正是反正教第十一堂的王舵主吗?上次分别以来,我对你甚是牵挂,没想竟在此处遇见你。”

    刘沛从车窗往外看去,只见说话之人坐在马上,约莫三十来岁,形容精干。路旁一位行人,约莫四十岁左右,风尘仆仆,着平民装束,应该就是被称为“王舵主”之人。

    那王舵主道:“要是我没记错,你应该是正统阁兵家分阁的李横江吧?”

    马上那人道:“王去五,你没有记错我,我更不会记错你。我李横江这条腿便是拜你所赐。”

    李横江从马上跳下来,向前走了两步,左脚竟是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