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明降冤人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风压来天欲倒

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风压来天欲倒

    杨玄名等三人下得落岭,乘马向客栈而返,准备回去叫上游心宝,朝京师出发。

    行了不到两里路程,听后面马蹄疾响,有一骑追来。

    那人到得近前,下马道:“刚才大家谈的是公事,又有我教众兄弟在场,江某不便相谢。现在江某以私人身份,代阿桃母子谢过杨中使的接济之恩,也向杨中使赔断臂之罪。”说罢竟跪下向杨玄名磕头答谢。

    此人正是江平野。

    杨玄名赶忙下马将其扶起,说道:“江堂主不必过谢,我杨玄名还没有谢过你的手下留情之恩。江堂主若不放我一马,我又怎能过得你那一关?”

    江平野:“杨中使过谦了。你即使不用《异道玄经》,我的《断宇剑册》也很难胜得过你的《御道真经》。我断宇剑上的御力属刚,你《御道真经》的玄力属柔,所谓以柔克刚,你我真打起来,胜负难料。”

    杨玄名:“你我谁胜谁负都是小事,正道和邪道之间的输赢才是大局。”

    江平野:“对于结盟之事,南方九堂的讨论结果乃是‘三是六否’,也就是说又六个堂不同意,只三个堂同意。北方七堂即使有一半同意,最终还是通不过此事。情况不容乐观啊。”

    杨玄名:“不知南方九堂能不能将此事重议?今日我虽未能促成盟约,但至少还是澄清了一些误会,缓和了一点关系。若能重议,或许局势多少能有改变。”

    江平野:“这个事情我作不了主,我只能尽力促成此事。”

    杨玄名:“要促使反正教和正统阁再次联盟,确有难处。但若换一个提法,或许成事的希望大一些。”

    江平野:“什么提法?请杨中使明示。”

    杨玄名:“共抗北日,不盟正统。”

    江平野:“杨中使的意思我懂了。”

    杨玄名:“事在人为,希望你我二人能在京师再会。”

    江平野向杨玄名告别,返程而去。

    刘沛向杨玄名道:“杨中使神通广大,一席谈话,几封信函,就能把仇人变成朋友。反正教那几位堂主开始还怒目相视,没想到后来却对你感激流涕,我真想不到这其中的原委。”

    杨玄名:“近些年来,正统阁中的不少人为了他们的某些利益,干了不少见不得人的事情。这些事情触犯了反正教的底线,反正教自然要找这些人的麻烦。双方势成水火,仇怨越积越深。

    “一直以来,天柱都希望能与反正教相安无事,于是令我从中缓和调解。但由于正统阁内部反对反正教的势力相当强大,连天柱都有所顾忌。所以天柱嘱咐我,有些事情得办在暗处,不得显于明处。于是天部暗中做了许多化解双方仇隙的事情,但却不能公开。

    “这回到南方来议盟,我感到此事的难度很大,不得已便把其中一些事情真相的佐证带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东西消减反正教众位堂主对正统阁的成见。”

    刘沛:“这回虽然没能谈成盟约,但我觉得杨中使的努力也不会白费。”

    杨玄名:“江平野在南方九堂中的话语权仅次于郑化龙和余万千,希望他能起到作用。于目前的情势看来,正统阁和反正教再次达成攻守同盟的希望并不大。即使反正教最终能援助正统阁,那也不知道要等到何时,会不会为时已晚……”杨玄名忽然感到脑中一阵眩晕,眼前一黑,竟昏倒过去。

    刘、风二人大惊,忙上前将其扶住……

    不知过了多久,杨玄名才从昏迷中醒来。他发觉自己躺在一辆马车中,刘沛和游心宝守在他面前,车辆震动,马车正在前行。

    刘沛递给杨玄名水袋,杨玄名喝了一口水,醒了醒神,才说道:“我们现在在什么地方?”

    刘沛:“我们现在已至京师了。那日你突然昏迷,我与洪兄便将你带回客栈。请了大夫来看,说你是心力交瘁,受伤过重而致。大夫给你包扎了伤口,用了些药物,让我们好好照顾你。由于不知你何时才会醒转,我与洪兄商量后决定,找一辆马车,我们先到京师与正统阁大部汇合,然后再作打算。现今已到了京师郊野,洪兄正在前面赶车。”

    杨玄名:“你们做得对。我之所以昏迷,并非因为受伤,而是因我的《异道玄经》还未完全练成,强行运功,身体不能适应所致。加上当日降力消耗过甚,透支过多,想要恢复如初,恐怕没有三个月的时间是不行的。对了,我昏迷多长时间了?”

    刘沛:“杨中使已昏迷一月有余。我们怕路途颠簸会不利于你的伤情,所以只敢驱车慢行。”

    杨玄名:“我竟昏迷了一个多月?那京师的情况……”一急之下,呼吸不畅,竟咳嗽起来。

    刘沛:“杨中使不用着急,我们沿途也在打听消息。瓦刺于十月初一举大军南下,明军各路人马也已备集京师,目前京师已经戒严。”

    杨玄名:“圣上被俘,可还安好?现今是何人在掌管明军兵马?”

    刘沛:“而今情势已有大变。圣上被俘后,也先以其为质,派人向朝廷索要财物。

    “皇太后和皇后搜刮皇宫里的金宝文绮等珍宝财物,想把圣上赎回。但也先并不放还圣上,反而把圣上转到大同关押看守起来,以便其后反复索骗朝廷财物。

    “后来皇太后命郕王监国,召集群臣商议战守之策。许多大臣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建议南迁。兵部侍郎于谦坚决反对,认为京师是天下之本,动则大事去矣,不能重蹈南宋的覆辙,并建言斩杀敢言南迁者。

    “于谦的意见得到了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人的支持。在于谦、王直、陈循、商辂等主战官员的力劝下,郕王和皇太后才下决心抗战,并把战备的重任托付给于谦。”

    杨玄名:“嗯,于谦这个人很有才干,让他掌管兵权,署理京畿防务,是用对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