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明降冤人 » 第十一章 错得正好

第十一章 错得正好

    刘沛心里嘀咕:“成化朝和正统朝之间隔着景泰、天顺两朝,现在的时间和风飘零前辈生活的时代,少则相差一二十年,多则相差三四十年。地点弄错了,就算是差了千儿八百里,还能走过去;可这时间弄错了几十年,怎么‘走’得过去?风飘零和沙无根两位前辈也许是受伤过重,发动《空宇玄经》时又过于急迫,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大的误差。

    “不过,说这误差大,其实也不大。二三十年之于五百年不过也就百分之五的误差,但就是这百分之五的一点点误差,可就把我害苦了。成云影这个时候未必在世外林,我到哪里去找他?就算找到了他,但他现在年轻了至少一二十岁,也就是说他的修为有可能少了一二十年或者更多,多半没有能力将解药研制出来。看来事情是没有希望了……

    “不对!现在的时间是在成化朝之前,也就是说那个叫杜宏愿的医家降冤人还没有研制出奇药,降冤人的危机还没有发生。只要我及时找到反正教的人,让他们加以阻止,叫那个杜宏愿不要研制出奇药,事情不就解决了吗?只要奇药不出现,‘奇药之疫’就不会再发生了。管他的,我先到世外林去再说,没准在那里能碰上反正教的人。”

    想到这里,刘沛愁容顿展,信心又满满地恢复了。

    许先生见刘沛的面色由急变忧,又由忧转喜,变化不定,心想:“这年轻人定是受了我的责备,内心惊惶,所以才情绪不定。”于是道:“年轻人经事不多,多历练历练,就会懂得规矩礼制了,你心里也不必太过不安。”

    刘沛:“许先生勿忧,我现在想明白了,心里舒畅得很!”

    刘沛与许先生一道,向浑源州而去。

    一路上,刘沛向许先生请教当时的吏治民情,军国大事。

    许先生对答如流,对时事的看法见解独到,认识深刻,令刘沛颇为佩服。

    刘沛读的史书较多,记性也好,也能和许先生搭得上腔。

    刘沛:“瓦刺近来的动向如何?”

    许先生叹道:“瓦刺是现今蒙古族最强大的部落,也是我朝北方最大的威胁。瓦刺名义上每年向我朝‘进贡’马匹等物,派遣到京师的贡使多达两千多人。但实际上朝廷‘赏’还的物品,价值却是贡品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大同地区每年用于供应‘贡使’的费用就达到三十万两白银。每当朝廷‘赏赐’的物品不能满足瓦刺的要求时,这些‘贡使’便沿途劫掠,挑衅生事。瓦刺之患,芒刺在背,他们挑起大的事端,只怕就在三年之内。可朝廷现在总是一味地姑息忍让,不提前做好准备,这就令人十分担忧了!”

    刘沛心想:“正统一十四年就是公元1449年,最大的历史事件就是‘土木堡之变’了。瓦刺首领也先今年就要发起进攻,岂会再等两三年?”于是接道:“现在时值春季,我估计也先在今年夏秋之际就会发起大的进攻。”

    许先生:“你估计瓦刺在今年夏秋之际就会进犯我朝?可师出无名,他们站不住理啊!”

    刘沛:“弱肉强食,实力决定一切。现在瓦刺很强大,明军却军备懈弛,只要他们觉得打得赢,今年随便找个理由,就可能进犯。以前也先派人来上贡,朝廷都会按上报人数打赏,所以也先每次都会虚报人数,多邀赏赐。这个事情现在是由大太监王振说了算的。如果今年王振想不通,突然按实际人数打赏,那就可能被也先找到借口,借机出兵。”

    许先生听得惊出一身冷汗,点头道:“你说的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很有可能!”

    刘沛心里暗想:“今年瓦刺入侵,不是很有可能,而是肯定的事情。”

    许先生心里也暗暗称奇:“这人谈吐不俗,见识不凡,对很多事情似乎都有先见之明,预判往往合情合理。这一点,连我也做不到。人不可貌相,看来这小子并非一般之人!”

    许先生哪里想得到,刘沛来自未来,又谙熟历史,自然能够精确地讲出很多历史事件的发展方向。

    二人一路畅谈,行至一处狭道。

    道旁一个五大三粗的大汉忽然站了出来,挡住去路。他从怀里摸出一张画纸,打量了许先生一阵,又看了看画纸上的图案,粗鲁地道:“你……你就是许……许青山?”

    许先生:“我就是许青山,你是何人?”

    刘沛心道:“原来许先生名叫许青山。”

    大汉:“我……我是雷……雷……一时半会儿说……说不清楚,你跟……跟……跟我走吧!”

    这人是个结巴,连话都说不太清楚。

    许青山:“你这人也太过奇怪,既不表明身份,又要我跟你走。各行各道,我为何要跟你走?”

    那大汉脸上露出很不耐烦的表情,又显出着急的样子,忽然伸出大手,向许青山抓去。

    刘沛见这大汉下盘稳健,出手带风,一看就是习武之人。情急之下,突然想起风飘零赠与的那颗土丸,急忙从裤兜里摸出,向那大汉扔去。

    土丸撞落在那大汉身上,其中的降力溢出。那大汉顿时手脚受制,不能活动,倒在地上爬不起来。

    刘沛急道:“许先生,他一时半会站不起来,我们赶快逃走!”

    许青山见刘沛用一粒土丸将对方制服,甚是不解,但情况危急,也来不及细问。两人赶紧夺路而逃。

    急行里许,许青山问道:“小兄弟,你刚才抛出的东西是什么?我见那人武功似乎很强,为何会轻易被你那东西制住?”

    刘沛:“我那土丸是一位前辈高人所赠,自有神奇的效果。先生可知道降冤人?”

    许青山:“降冤人?没听说过。”

    刘沛心想:“降冤人在一般情况下不许对普通人使用降力,看来除了朝廷里的少数人外,知道他们的人确实不多。”于是道:“既然先生不知道降冤人,那这件事情一时半会就讲不清楚了。”

    许青山:“你的那粒土丸能制住那人多久?”

    刘沛:“这个我就不知道了。给我这东西的人只是说‘一时半会儿爬不起来’,但到底‘一时半会儿’是多久,他却没有说明白。”

    许青山:“那对方在恢复行动能力后很有可能会追上来。这些武林人士多半会点轻功,追行的速度很快。我是文人,脚力不佳,你和我一路只怕会拖累到你。那人的目标是我,这件事情本就与你无关。你年轻力盛,尽管迈开脚步先走,不用等我。”

    刘沛:“这怎么可以!我昏晕之时,先生不也守护在我身周。既然说好一路同行,就得有始有终,我绝不弃你独逃!”

    忽然,前方出现两人,衣着一黑一白,皆负剑而立,挡在道中,拦住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