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诗仙太白小传 » 奇才少年

奇才少年

    李白到了青莲乡的新家,立即被这里的山山水水所吸引,恨不得马上将周边走遍。不久他就结识了同村和附近的一些小朋友,经常和小伙伴们带着猎犬上匡山赶野鸡,到涪江边去射大雁,到盘江游泳和摸鱼。

    李客全家从西域回归中原,他总忘不了李氏家族的历史,一心想恢复陇西旺族的辉煌。李客虽然是个成功的商人,家境殷实,但在当时,商人的地位最低,摆在士农工商之末。于是他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知子莫若父,在他三个儿子中,老大老三从小就表现出经商兴趣和经商天赋,只有李白喜欢读书舞剑,是个可造之才。因此李客在青莲乡的家安顿好后,就迫不及待地将李白送进学堂,希望李白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实现封侯拜相、光宗耀祖的愿望。

    李白毕竟还是小孩,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有一天,李白趁老师不在学堂,就偷偷跑出去玩耍,走到一条河边,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使劲地磨,他感到十分好奇,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回答说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李白大吃一惊,这么粗的铁棒怎么可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对他说只要天天磨,不停地磨,就能越磨越细,总会有一天磨成绣花针的。李白听后深受感动,小小的脑袋突然开了窍,从此用功读书,终于成为一代文豪。这是励志故事,真实成份有多少,不必太过深究,但是我们记住了铁杵成针的成语,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

    李白自幼聪明,博闻强记,经过铁杵成针的励志后,更加用心读书。他五岁发蒙识字,十岁就能读诸子百家,“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后来他便再不肯在儒家经典上好好下功夫,对举业也一点兴趣也没有,而是博览群书,如古代文学名著(包括诸子百家之书)。他特别喜欢《楚辞》、《庄子》,可以说是百读不厌。李白想象力极其丰富,甚至是天马行空,读《离骚》他就有上天入地的幻想,读《庄子》他就幻想翱翔宇宙,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他常常眺望匡山,思绪飞过青莲乡,飞过匡山,飞过巴蜀,任思绪在天地间漫游。

    李白在读书之外,很早就学习武术,后来他曾有“十五好剑术”的自述。李白学剑术与读书一样刻苦,每天早晚坚持在院墙边竹林旁练剑。只见他齐眉勒着一条大红抹额,身穿一件雪白箭袖,足登一双轻便布靴。面如秋月,眉宇高朗。特别是一双眼睛,闪闪有光。其身段之矫健,犹如游龙戏海;动作之敏捷,恰似天马行空。剑术虽不高明,但一招一式,却是气度非凡;功力虽欠深厚,但一往一来,却是顾盼神飞。他喜欢读《史记·游侠列传》,非常佩服聂政、专诸、朱家、郭解等侠客,幻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仗剑天涯、除暴安良的大侠。李白后来还为此写了首《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HD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写作也是很早的,他有“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自叙诗。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如《拟恨赋》《明堂赋》《大猎赋》等。这些作品虽然都有很深的摹仿痕迹,而且喜欢堆砌一些华丽而没有价值的词句,这实际上是初学写作的通病,更是初学写作的方法。正因为少年李白博览群书,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善于摹仿,勤于写作,小小的年纪就能写诗作赋,为以后成为一代“诗仙”打下了基础。

    李白的诗赋得到当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认为李白既然能文能武,若晓之以大义,广之以见闻,将来出将入相,成为栋梁之材是不成问题的。李客也认识到青莲乡对于李白来说已经太小了,应该让他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先让他游历附近州县,增广见闻,并从事一些社会干谒活动,为以后漫游积累经验。李白好剑术,喜任侠,早就有出外历练的想法。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开始了他的漫游的生活。在离家前的晚上,李白既兴奋又留恋,在床上辗转难眠,雨后初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情不自禁地吟咏起《雨后望月》: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第二天一早,李白背起行囊,带着家僮丹砂,佩着祖传龙泉宝剑,独闯天涯,开始他的结客少年游侠生活。从此到十七岁将近三年时间里,李白在附近一些州县出游,他的足迹到了绵州州治所在的巴西,龙州州治所在的江油,剑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等。一路上李白结交豪杰少年,干谒当地权贵,遍游名山古寺,泛舟大江大河,饮酒作诗,其乐无穷。后来在洛阳,回忆这次少年行,李白写了咏游侠的诗,《结客少年场行》: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

    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在巴蜀仗剑任侠、游仙问道的经历,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极深。在此期间,他创作了《感兴八首》,充分显示了他读书之博杂,想象之深邃,兴趣之广泛,笔力之雄浑等。

    其一

    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

    宛转入宵梦,无心向楚君。

    锦衾抱秋月,绮席空兰芬。

    茫昧竟谁测,虚传宋玉文。

    其二

    洛浦有宓妃,飘飖雪争飞。

    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

    解佩欲西去,含情讵相违。

    香尘动罗袜,绿水不沾衣。

    陈王徒作赋,神女岂同归

    好色伤大雅,多为世所讥。

    其三

    裂素持作书,将寄万里怀。

    眷眷待远信,竟岁无人来。

    征鸿务随阳,又不为我栖。

    委之在深箧,蠹鱼坏其题。

    何如投水中,流落他人开。

    不惜他人开,但恐生是非。

    其四

    芙蓉娇绿波,桃李夸白日。

    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零落互相失。

    讵知凌寒松,千载长守一。

    其五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吹笙坐松风,泛瑟窥海月。

    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

    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

    其六

    西国有美女,结楼青云端。

    蛾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

    高节不可夺,炯心如凝丹。

    常恐彩色晚,不为人所观。

    安得配君子,共乘双飞鸾。

    其七

    竭来荆山客,谁为珉玉分

    良宝绝见弃,虚持三献君。

    直木忌先伐,芬兰哀自焚。

    盈满天所损,沉冥道所群。

    东海有碧水,西山多白云。

    鲁连及夷齐,可以蹑清芬。

    其八

    嘉谷隐丰草,草深苗且稀。

    农夫既不异,孤穗将安归。

    常恐委畴陇,忽与秋蓬飞。

    乌得荐宗庙,为君生光辉。

    少年李白在游历过程中,听说家乡附近大匡山有一位名叫赵蕤的隐士,学贯古今,杂学渊源,好击剑任侠,潜心研究王霸之道和帝王之术,并著有《长短经》。当地人称为“神仙”,于是就有了拜师学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