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名利之徒 » 第十八章 他乡故知

第十八章 他乡故知

    那日乌尚书在府中听了灵犬族那人的建议,脸上虽有不忍之色,可为了自己前途,便毫不犹豫收起自己的怜悯仁慈,同意了他的建议,令他速去操办此事。说完之后,便来到关押来文俊的蓬莱洞。

    所谓蓬莱洞,名字虽然动听,却是乌尚书用以惩治犯了大错之人的、类似于监狱的一处暗宅。不同于监狱的是此处既无狱卒,也无狱门。被惩治之人是甘愿接受惩治还是逃离蓬莱洞,都悉听尊便。可是蓬莱洞自设立以来,被罚在此接受惩治之人从无逃跑的先例。

    乌尚书来到蓬莱洞的门口,用手帕捂住鼻子,只听得里面蚊蝇嗡嗡之声不绝。

    站立片刻,问道:“文俊,此刻将你置于此间,你作何感想?”

    “谢大人栽培!”里面传出来文俊的声音,“小人此次行事鲁莽,差点泄露大人机密,便是十倍于此的惩罚,小人也心甘情愿地领受。”

    “你处事一向精明,可总失之于毛躁。将你置于蓬莱洞,乃是磨练你的耐性。这期间你的薪俸翻倍,你家中事务自会有人料理,你不必担心。”

    “小人理会得。小人出去以后,一定牢记这次教训。”

    乌尚书顿了顿,说道:“现在永州知府已死,你久在永州,想必那些官员的作风、能力你都有所了解。”

    “小人谨记大人教训,每到一处,总是有意留心当地官员的秉性、作为,是以此次永州之行,于当地官吏都有所查察。他们的能力小人略知一二。”

    “嗯,很好。依你看来,永州一府官员可有胜任知府之职者?”稍一停顿,继续说道:“本来永州知府一死,需由朝廷另行委派新官员接任。可是新上任的官员对事务需要一段时间熟悉,而寻找那件物事的事情却又迫在眉睫。事急从权,你倒是说说看,可有合适之人接任知府一职?”

    来文俊略一思索,说道:“永州司马贾乐山精明干练,可以接任。虽偶涉声色犬马、花街柳巷,但是办起事来绝不糊涂。”

    乌尚书点点头,说:“你好好在此,三个月后出来好好办事。”说完便向皇宫走去。

    乌尚书在京为官有年,纵然处世圆滑,仍不免有政敌。工部李侍郎、户部翟尚书便时常跟他过不去,本来官场有政敌并不稀奇,可是那翟尚书倒也罢了,李侍郎却尤为当今太子赏识。将来太子接位登基,李侍郎绝不会给他好果子吃。他曾在皇上面前参了李侍郎好几本,想将他踢出京城,却总被皇帝将折子留中不发,不予处置。

    如今皇帝抱恙,已经连续多日未上朝。病势日渐沉重,太医束手无策。若是就此驾崩,太子临朝,则乌尚书前程休矣!前些日子他偶然结识了一个灵犬族人,那灵犬族人告诉他,若是能取得他们族的圣物灵犬神杖,进入他们族内奉为圣地的山洞,便可“令龙体痊愈,且更胜于前”

    乌尚书将此事告知皇上,自然龙颜大悦,令乌尚书速速找到灵犬神杖。乌尚书便拿出重金,令那位叫做黎喜尧的灵犬族人想方设法去找灵犬神杖。

    功夫不负有心人,神杖果然出现,黎喜尧想办法找到刘祖荣,贿以重金,令他盗出神杖。并告诉他得手后便去某地,自会有人跟他接头。没曾想刘祖荣得手以后还来不及送到约好的地方,竟被土匪掳去。神杖阴差阳错地便落到了名利之徒手中。是以朝廷便严令当地衙门剿匪。

    乌尚书虽然在为皇帝寻找神杖,却不敢堂而皇之地进行。因为具黎喜尧说族内许多人在寻找此物,若教他们得知神杖下落,必然会无所不用其极去夺取神杖。族中尽多奇能异士,为了降低风险,只得暗暗进行。好在刘祖荣、二哥、老陆等几人亦知有族外人在夺取此物,在拿到神杖后更不敢声张,只想将神杖转移到秘密所在之后,再进京告知负责寻找神杖的首领,然后再将神杖运回。却不曾想被刘祖荣盗走。

    乌尚书来到宫中求见皇上,皇帝宣进。

    乌尚书来到皇帝卧榻之畔,见皇帝脸色蜡黄,气若游丝。不自禁地一阵紧张。当即躬身参见,皇帝下令平身。问道:“乌卿,连日不见你来瞧朕,今日进宫,所为何事?莫非…莫非…那神杖之事有眉目了?”

    乌尚书道:“启禀陛下,神杖虽然尚未找到,可是也有所进展。想不日即会现身。不过今日微臣要告知陛下一事,那便是永州知府不知为何竟亡故于任上。”

    皇帝躺在榻上,轻轻摆了摆手,缓缓说道:“死了一个区区知府,竟也要惊动朕躬?着令吏部委派一人便可!”

    乌尚书道:“陛下容禀,那神杖原是在永州境内消失,知府之死多半与此有关。微臣愚见,与其委派不熟悉之人去接任,不如直接从永州现任官员当中提拔一人。令其暗中速查神杖下落。如此一来,他轻车熟路,办起事来便会事半功倍。”

    “想必乌卿已有人选?”

    “正是,此人虽未参与剿匪,可是却擒住了匪首。具微臣派在永州干事之人回报,此人可胜任知府。”

    “嗯,难得乌卿如此有心!”皇帝说道,“着令吏部速下一道文书,命此人接任永州知府,并宣其接令之后,火速进京。”

    乌尚书领命而去。

    再说那日贾乐山接到接任知府的诏令文书,来到名利之徒处,名利之徒告诉他若遇到一个被蜂蝶萦绕之人,可将那神杖赝品不着痕迹地交到他手上,或可免去此次入京之灾。

    他问名利之徒为何蜜蜂蝴蝶会缠人飞翔,名利之徒便告诉他那日测“鱼”之人的所为,并道此人绝非善类。“我见他凶悍,又佩戴兵器在身,必然杀伤不少人命。听他言语,知他图谋非小。便欲给他一个小小的苦头吃吃。当即将一种名为‘蚀骨香’的药粉夹在食、中两指之间,假意去拍他肩膀时,将那蚀骨香拍在他身上。

    “那蚀骨香沾到衣服,若不遇水便罢,如是遇到水,将药粉化开,侵入皮肤,那香气便如刻到了骨头上,浓烈无比,最能招蜂引蝶。若无解药,那香气能持续三月之久!那日我见他急于赶路,必然出汗,汗液一旦浸透衣裳,便会将药粉溶化。纵然他不出汗,我见天气乌云盖顶,大雨不久便至,虽然他带得有伞,可那伞又济得甚事?衣衫必然被雨水浇湿,我的计谋依然会得逞。

    “你见到此人,务必小心在意。此人眉间狭窄,下颔尖细,必然心胸逼仄,喜怒无常,不肯容人。你切不可触怒于他。”

    贾乐山将名利之徒的言语记牢,收拾行囊出发。一路之上总在思量该如何不着痕迹地将那神杖赝品交给那个被蜂蝶“青睐”之人,却百思而不得其解。

    某日在途中用膳,见店内不知何故吵吵嚷嚷,上前一看,原来是有人吃完饭后不肯付账,掌柜的跟他吵闹。贾乐山见此忽然计上心来,又想起名利之徒幼时种种可笑的情形以及言语,便打定主意,需得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来到京城不久,果然便遇到了那位周身围满了蜜蜂之人,见他一驻足不动,便总有蜜蜂或蝴蝶飞上前去“采花寻香”那人不住用手挥舞驱赶,却收效甚微,神情十分苦恼。贾乐山躲在远处,心中直呼好笑。

    见他进到一饭店用饭,立即将早就备好的假络腮胡贴到脸上,跟了进去,然后装成一个智力如同稚童的傻子,故意吃饭不给钱,让跑堂的将神杖赝品搜出,引起那人注意,然后在对答时将名利之徒幼时的那些言语说将出来,果然取得了那人信任,顺利将赝品交出。

    见那人拿到神杖后手微微发抖,显然心中激动不已,脸上却一如寻常。贾乐山倒佩服他的城府。见他全神贯注于神杖赝品,贾乐山立即溜走,直走出一里多街后,回头见那人并未跟来,这才将那假胡子撕下,揉成一团,来到街角僻静处,从包袱里拿出衣服换上,晃动火折子,将换下来的衣服连同那假胡子一把火烧掉。

    做完这一切,贾乐山这才回到大街之上,却见不远处一人手持纨扇,袅袅婷婷而来,只见她风姿绰约,仪态万方。正是自己念念不忘的锦瑟——小桃姑娘!此刻他乡相遇,心中更增激动。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呆了半响,这才大喊道:“锦瑟!锦瑟!”

    谁知那姑娘却恍若未闻,瞧都不瞧贾乐山一眼,自顾自地在大街上走动。贾乐山如何肯甘心?正要跑上前去相认,却听见另外一边突然传来一声大喊:“测得好字!”接着听那人说道:“客官此字妙不可言,此去必然一切顺利。”

    贾乐山循声望去,只见那人胡子拉渣,衣衫不整,却又神采飞扬,不是名利之徒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