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昊天庭 » 第五十二章 昊国大败

第五十二章 昊国大败

    昊王昊元年,七月十日。

    噩耗传来,东明关在吴国三十万大军的攻打下失守,李青龙率领一万残兵退守东明城。

    然东明城地势开阔,易攻难守,李国忠又下令让其率众退守溪河,和杨镇兵汇一处,组成昊天城的最后一道关卡。

    七月十二日,战不败刚好返回昊天城,北江关又传来噩耗,北江关失守,卫国率领十五万大军攻入昊国,白皓月率领五千天狼军残兵退守江海城,江海城北面的十五坐城池全部沦陷。

    此时李国忠正和战不败于城墙之上矗立不动,遥望远方,神色凝重。

    而城墙之上开始了大规模的防御准备。士卒们将大捆大捆的箭矢、长戈、刀剑和无数的滚木大石,以及用来焚烧攻城器具云梯、楼车等的牛油、火把搬上城墙囤积放好。

    刚刚到来的帝昊见到两名十五六岁的民夫抬着一个硕大筐子在登城梯道里艰难的向上行走着,忽然前面的一个民夫脚一滑,筐子翻倒在地,里面的干粮干肉翻了出来,散落在整个台阶上,两人面色吓得苍白,急忙将筐子扶正,刚要蹲下捡起干粮时,便听啪啪两声,两个民夫还没反应过来,他们背上就挨了监军的两鞭子,疼得他们惨叫连连,却是不敢停下,手上的速度加快了些。

    其余运输物资的人见了,习以为常,看了一眼就接着搬运自己的东西,只是更小心了些。

    当监军还想再抽打时,帝昊示意了一下高武,高武上山去对那监军一番呵斥,那监军连忙认错,帝昊才在这些人畏惧的眼神中上了城墙,他还能听到后面的议论声:

    “那位少年是谁啊?”

    “应该是王上吧!”

    “什么?王上?”

    “我们刚才都没有行参拜大礼,王上不会生气我等吧?”

    “应该不会吧。”另一人有些心虚的说道。

    城墙上,看着宽阔的护城河,李国忠低声道:“老将军,自古以来城堡防御的兵家准则,最佳方略无不是城外驻军御敌,若是驻军溪水可为都城增加了两道屏障,老夫不明将军为何选择凭城固守,要知道任何时候退守城池都是万不得已的选择,还请老将军解惑。”

    战不败脸色凝重,叹息道:“若是其他城池自然如相国所言,要是北江关不失,昊天城东面溪河确实可以阻挡吴国大军。可如今北江关已失,北面的江海城地势平坦,难以坚守,若是卫国留一部分大军围困江海城,又率主力大军南下,再和吴国于溪河两岸前后夹击溪河防线的昊国守军,那溪河守军将会被两国大军轻而易举的覆灭,所以老夫认为溪河防线已是无用。”

    李国忠听了,也是面色忧愁,他之前让太仓令将两郡的粮食全部搬入昊天城,本是做最后的打算,没想到竟然如此快的就成了事实,实在是让他难以接受。

    帝昊大步行来,听到两人的对话,笑道:“老师勿忧,战老将军这样安排,必是有了完全之策。”

    李国忠和战不败闻言,转身看到帝昊忙行礼道:“见过王上,王上万年,”

    帝昊行到两人面前,才回礼道:“昊见过老师,老将军。”

    三人再次转身面向东面一望无际的平原,能够想象,再过不久,这片平原之上将会旌旗历历,千军万马遍布其上。

    战不败再次解释道:“老夫决定坚守昊天城,原因有三:其一,昊天城乃是昊国都城,有二十五万百姓,可以很好的协助大军守城。其二,昊天城是整个天下除了神京城以外最坚固的城市。城墙底宽十丈,顶宽七丈,高九丈;而且全部用石条和特制的大青石砌成,女墙箭楼更是全部用石料砌成。其三,昊天城的城外护城河约有五丈宽,水源引自城外流过的溪河,滚滚滔滔,与其余小城的护城沟般的小河相比,可以说是极难逾越。其四,昊国从建国以来,遭遇过十余次灭国危机,有三次被敌人攻打到昊天城外,他们攻打昊天城付了无比巨大的代价,可依旧没有攻下过昊天城。”

    战不败说完见帝昊依旧眉头紧锁,又一次说道:“老臣有信心守住昊天城,王上不用忧心,敌人除了围困,不可能攻下昊天城。”

    帝昊笑着道:“昊国若说谁还能守住昊天城,除了老将军又还有谁有此能耐。昊自然是相信老将军的。”

    帝昊知道自己身为昊王要是都没有信心,下面的将士们又会怎么。

    “老将军,昊天城能聚集多少大军守城?”帝昊又再次问道。

    对于这等大事,战不败自然是了然于胸,开口便道:“回王上,昊天城本就有护都四卫二万四千人,溪河退回来三万五千人,江海城五千人,平叛的三万,再加上各小诸侯派遣来的三万诸侯军,以及老臣下令招募的五万青壮,共有十八万大军。”

    十八万大军!

    帝昊算了一下,吴国有三十万,卫国十五万,共四十五万。

    一般而言攻打城池需要已方兵力是守城方的三倍,还需要那种善于攻城的统帅领导。

    帝昊也明白战不败的意思了,吴卫两国想要凭借兵力攻下昊天城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敌人能选择的只有围城,让昊天城内的粮食不断消耗,又从外面切断昊天城的物资补给和昊天城水源,这样一来昊天城就是不战自溃。

    可是想要实施围城方略,像昊天城这种大城少了三四个月是不可能做到的,前提还要昊天城没有准备。

    可昊天城会没有准备吗?自然是有的,李国忠见事不可为以后,不禁搬空东莱和江夏两郡的粮仓,还让人将南郡的三座粮仓给搬空。

    除此之外,李国中还下令将麦子全部提前收割,虽然说还没太成熟,但是也没有办法,总不能留给敌人吧。

    而且昊天城经历过多次为城之后,历代百姓已经有了共识,那就是会储存大批量的粮食,昊明王登基的十年来,政治开明,风调雨顺,昊天城百姓储存的粮食能够他们吃一年。

    从三郡搬回来的粮食也够十八万大军一年的开销,所以说吴卫两国若是采取围困的方法,恐怕他们就先支撑不下去。

    他们两国的粮食运输就是不小的消耗,凭借两国的国力,一年的粮食自然是能供应的上的。可帝昊不会忘记,这是个诸国争霸的乱世,吴卫两国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围困昊国一年时间的。

    两国必定会发动一场长达数月的攻城战。

    除了自保,能让两国退兵的希望也只有其余诸国。

    卫国在昊国北面,卫国东面是下等国鲁国,北面是中等国宋国,西面是中等国晋国。

    宋国在唐魏齐三国之间,北西东三面根本就没有扩张的余地,所以宋国一直的战略就是南下灭卫,在灭鲁昊两国从而一举成为第四个上等国。

    唐魏齐三国当然明白宋国的目的,一直都在宋国边境布置大军,让宋国不敢轻举妄动。

    卫国西面的晋国,以及昊国东面的吴国都是如此打算,灭了卫昊鲁三国,一举成为第四个上等国。

    可两国同样有所顾忌,晋国北面是魏国,西面是西戎,南面有南蛮,也不敢妄动。

    吴国北面是齐国,齐国自从失去霸主地位后,一直都想要重新夺回来,想要做到这些自然需要更多的土地,人口,众多的资源,所以齐国就将主意打到了南面吴国身上,两国之间若不是有通天河,吴国恐怕早就危在旦夕了。

    所以吴国和卫国的处境不可能让大军长时间停留昊国,他们必须要用最短的时间覆灭昊国,然后将大军调回去防御其余诸国。

    这就是战不败除了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外,也是对诸国形势判断的自信,他只要坚守半年,吴卫两国一定退兵。

    帝昊遥望远方,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感到很无助,很彷徨。

    他也不知道昊国派往诸国的使者有没有求到援兵,以他猜想,垂涎吴卫两国的晋宋齐应该是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就是不知道三国什么时候会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