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昊天庭 » 第五十一章 吴卫攻昊

第五十一章 吴卫攻昊

    太阳西斜,落日的光辉映照在大理石铺垫的宫道上。

    而此时的宫道上正有数道身影很急促的朝着永安宫的政务殿而来。

    “禀王上,李相国同国尉府,御史府诸位大人联袂而来,正在殿外求见。”一名小内侍疾步进来禀报道。

    帝昊浑身一震,知道必然是出了大事,连忙吩咐道:“宣他们到偏殿议事。”

    政务殿的偏殿是个小议事堂,能够容纳三十多为朝臣商议大事。

    帝昊到议事殿时,李国忠数人已经在殿中等候,等帝昊行到主位,君臣一番见礼,这才各自安坐。

    所有人刚跪坐好,李国忠竟然有些神色焦急,迫不及待的禀道:“启禀王上,上将军送来军情急报,晋阳城已被我昊国收回,可却从晋阳仆射卜谷口中得到个惊天大秘,晋阳谋反是卫国暗中支持。而且吴卫两国已经暗中联盟,晋阳帝溪谋反后,他们就共同发兵攻昊。以老臣的估计,两国大军恐已经到了边境。”

    国尉府、昊天令等人听了也是微微动容,他们虽然已经知道了此事,在听到李国忠说一遍,内心依然很难平静。

    唯有帝昊极为震动,他也知道晋阳和卫国有勾结,本以为卫国是想帝溪成事后分点好处,没有想到他们的胃口如此之大。

    吴卫两国联合起来,两国大军恐怕不会少于三十万,昊国如何能低得住,一个不好将真的国亡庙灭,他帝昊也将成了那亡国之君,昊国的罪人。

    于是紧忙问道:“战老将军可有说过何时班师回朝?”

    这是李国忠出来回话:“上将军说安阳郡刚刚收复,民心涣散,宵小之辈到处作乱,他留下一万大军驻守各城后,立马率领三万大军返回昊天城。”

    “臣收到老将军军情后,立马派人前往东明关和北江关通知两关守将加强戒备,防备两国偷袭两关。”

    东明关是昊国防备吴国的关卡,当年帝云为了夺回东明关可是战死了二万昊国将士,若是东明关失守,吴国大军便可直冲昊天城而来,可见此关的重要。

    中原大地有两大河流,一条是昊国北面卫鲁两国北方的通天河,通天河以北有四国,唐国,齐国,魏国,宋国,被称为北四国,四国不仅国力强大,更是疆域辽阔无垠。是中原大地的中心地带。

    而通天河以南有五国,从西到东分别是晋国,和中部靠近通天河的卫鲁两国,卫鲁两国南面的昊国,以及东面的吴国。

    另外一条河流叫南江,发源于晋国之西,流过晋国千里之地,穿越昊国西面的天山山脉流入昊国境内。

    南江在昊国境内成个‘几’字形,北江关便是位于南江顶端的一个渡口关隘,防备卫国的一个重要关隘。

    帝昊也知道如今情况紧急,于是对李国忠道:“老师对昊国军政了如一心,此次廷议便由老师主持。”

    李国忠也不推辞,他召集诸位昊国大臣一起前来宫中本就是这个意思。

    于是起身行到大殿中央,内侍们早就取了一个蒲团放到帝昊下方的中央左侧。李国忠对帝昊行了一礼,这才在蒲团上跪坐好。

    朗声道:“此次吴卫两国联盟,必是存了灭我昊之心,时间紧迫,老夫也不在与诸位商议了,军事布局方面上将军已经写密信传于老夫,老夫甚是认同,也不再变动。”

    “国尉府听令!”

    “下臣在。”国尉府王骏出列道。

    “其一,东明关如今形式不明,贸然增兵太过草率,为今之计先传令江夏大营杨镇率领两万大军驻守溪河,以防东明关有变,若东明关没有失守,再率领两万大军增援东明关。其二,抽调各城守城军组成运粮大军,负责大军的运输粮草辎重。其三,传令各城城主,若敌人攻入昊国境内,准其多招募乡勇,守卫城池。”

    “诺”王骏忙领命道。

    李国忠再次令道:“御史府听令!”

    “下臣听令。”程文出列道。

    “本相预想吴国此次攻昊大军最少二十万,靠东明关一万守军和杨镇的两万大军远远不够,令你起草诏令征调昊国各诸侯私兵齐聚昊天城,准备随时支援东明关,所有不从者,以谋逆罪论处,夷三族。”

    李国忠杀气腾腾说着,如今昊国世族已不成威胁,剩下的就是那些有封地的贵族,他们拥有私兵,若非昊明王过世得早,李国忠早就对他动手了,如今正好是个难得的机会,只要将他们的私兵抽调开来,以后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们。

    至于说不遵诏令,那更好,连借口都不用找了。

    “诺。”御史府程文额头渐冒冷汗。

    主位上的帝昊这时才算是明白为什么李国忠有这么大的威望了,除了他的能力,还有他的杀伐果断,怪不得他让章德去江海城刺杀黄群,章德都要先得到李国忠的同意,实在是李国忠在群臣太畏惧李国忠了。

    不过想到李国忠连自己的儿子都能下手,也就不足为奇了。

    “太仓令听令。”

    “下臣听令。”

    “令你清点东莱和江夏两郡的十座粮仓,除却东莱留下足够五万大军半年所需外,其余粮仓所有粮食全部运回昊天城。”

    “下臣领命。”太仓令公良玉内心颇为沉重,知道李国忠这是做最坏的打算了。

    “治粟内史听令”

    “老臣听令。”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走了出来,躬身道。

    “着令你掌管粮草辎重的抽调,军器的运输等,不得有误。”

    “诺。”老人拱手道。

    “少府令听令。”

    “下臣听令。”少府令闾丘辰出列道,

    “令你多招募匠工打造盔甲兵器,定要供备上大军的消耗,所有差池,依法论处。”李国忠厉声道。

    “臣必谨尊相国命令。”闾丘辰忙道。

    “国正监听令。”

    “臣在。”

    “令你国正监负责监察好军政事务,若有异常,立即来报。”

    “诺”国正监左政领命退下。

    “昊天令听令。”

    “下臣在。”

    “昊天城乃昊国都城,令你严加戒备,不可让宵小之辈在城作乱,扰乱民心。”

    “诺”

    帝昊在上座看得佩服不已,李国忠沉着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象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

    这就是一国丞相的气势和能耐,他和李国忠相比,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李国忠吩咐完,起身转身朝帝昊一礼,道:“王上可有何补充之处。”

    帝国忙起身向李国忠回礼,道:“东明关和昊天城,老师都已经有所布置。不知为何老师没有布防北江关?还请老师指点。”

    李国忠笑道:“北江关易守难攻,短时间不必担忧,战老将军返回的途中回派遣两万大军北上援助北江关。请我王勿忧。”

    “原来如此,学生安心了。”帝昊又是深深一礼。

    李国忠这才转身,面向群臣,威严道:“诸位可有意见?”

    “我已无异议。”

    “那诸位就下去各司其职吧。”李国忠再次吩咐道。

    “臣等告退。”众臣向帝昊恭敬一礼,秩序有然的一一退下。

    李国忠也朝帝昊行了一礼,杵着拐杖缓慢离去。

    帝昊坐在王位之上,目光复杂,心绪杂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