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庄说刘邦 » 第05回 沿着陈胜同志的路线奋勇前进

第05回 沿着陈胜同志的路线奋勇前进

    游士张耳、陈馀忽悠武臣时有句话说对了,在陈胜的队伍与秦军拼死拼活的时候,有好几支队伍躲在后面闷声发大财,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就是项梁、项羽叔侄领导的队伍。

    项梁是秦朝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他的父亲就是前面提到的原楚国著名大将项燕,项燕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被秦国名将王翦打败身死。

    项家在原楚国世代为将,因战功显赫,被封于项(今河南沈丘),从此以后,他们这一族就改姓为项,成为楚国的贵族。

    楚国存在的时候,项家可谓风光无限,享尽了荣华富贵,可一眨眼楚国被秦国给灭了,项家瞬间成了前朝的反动阶级,是被绞杀的对象,这倒霉的时光让项梁给赶上了。

    坐以待毙从来不是项梁的选项,他带着侄子项籍(名羽,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楚霸王项羽)逃到栎阳(今陕西临潼北)。

    栎阳离咸阳很近,几乎在秦王朝的眼皮底下,项梁却认为这地方很安全,用古人的话说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用现在人的话说这叫“灯下黑”。

    再安全的地方也架不住项梁这个惹祸精的闹腾,你说你都成逃犯了,还不安生待着,因罪案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估计是参与了类似传销组织一类的犯罪团伙儿)。

    还好项梁交友甚广,跟蕲县狱掾(读yuan,秦时管监狱的官吏)曹咎是铁哥们儿,找人请曹咎给栎阳县狱掾司马欣写了封求情信,看在同是狱掾的份儿上,司马欣卖给曹咎个面子,把项梁给放了。

    但项梁这哥们儿是打定主意不想安生下去,不久后又杀了人。这次估计谁说情也不好使,那就逃吧。于是带着项羽逃到几千里外的吴中(今江苏省南部苏州一带),项梁再也不敢跟秦王朝玩灯下黑的把戏,现在是躲得越远越好。

    这回彻底安生下来了,趁闲咱再说说项羽。

    项羽作为武将世家的子孙,继承了家族的血统,生得高大威猛,力气出奇地大,能轻松地举起大鼎(大约几百到一千斤重)。这力气要是搁现在,那绝对是好搬运工,是港口、码头最稀缺的人才。

    项羽小时候不爱学习,项梁教他写字,学半途就不学了。文的不成,那就教他剑术吧。剑术学到半途又不学了,这让项梁很生气。项羽却说:“学写字会写个姓名就行了,练剑也只能敌住一个人,不值得学。”

    这是什么倒霉孩子?这是气死人的主儿啊。项梁气得七窍生烟,但项羽下一句话又让项梁高兴起来。项羽说:“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着哇!项梁一阵狂喜,这不就是兵法嘛!这可是我们项家的老本行。

    于是项梁开始教授项羽学习兵法。刚开始学时,项羽还有三分钟的热乎劲,等了解了兵法的大意后,他又没兴趣学了。

    项梁长叹一口气,爱咋地咋地吧,将来凭他那一把力气估计也饿不死。

    当时吴中有很多能人,但跟项梁相比,却要差上一些,所以项梁在吴中很快就有了声望。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都请项梁做主持人。

    项梁在主持这些事宜时,常用兵法来调度宾客及参与活动的青年,借此来了解这些人的才能。能把兵法用到丧葬活动上,项梁可算做是古今中外第一人。

    秦始皇游览会稽郡(今长江下游江南一带)渡浙江时,项梁带着项羽一起去观看,项羽指着秦始皇的轿子说“那家伙,我可以取代他!”(彼可取而代也《史记》)吓得项梁赶忙捂住他的嘴吧:“不要胡说,那是要满门抄斩的。”

    项羽说这话时,颇有王者气势,这让项梁觉得他很不一般。其实项羽就是懒点儿,不爱学习,平时处理事情还是很有一些才气的,再加上力大无穷,无论遇上什么拳术、剑术,他一拳下去对方统统都得趴下,所以吴中的青少年都很怕他。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众造反,全国各地的百姓纷纷响应,眼看义军势力越来越大,各类投机者都藏在暗处等待时机,好趁乱插上一脚分上一杯羹,会稽郡守殷通就是这些投机者中的一员。

    在这一年的九月,殷通找到项梁对他说:“大江以西全都在造反,这是上天要灭亡秦王朝的时候啊。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你和桓楚统领军队。”

    桓楚是谁?这哥们儿和项梁一样,也是一个被通辑的逃犯。殷通为什么要请两个逃犯来统领军队?这是他的一点小心思。如果秦王朝倒台了,他说不定就能借这两个逃犯成就大事。如果造反失败了,他可以把罪过推到两个逃犯的身上,反正在政府眼中逃犯天生就不会干什么好营生。

    殷通的小心思项梁一看就破。项梁假意应承下来,对殷通说:“桓楚现在逃进深山大泽,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项羽是他唯一的好朋友,只有项羽知道他在哪里,把项羽找过来问问呗。”

    殷通不知是计,立即呼唤项羽进来。项羽先前按项梁的吩咐,身佩宝剑正在外面等着,听到呼唤进入大厅。

    项梁也不废话,冲项羽喊道:“可以动手了。”项羽手起剑落,将殷通的脑袋砍了下来。

    项梁手里提着殷通的脑袋,身上挂着郡守的官印冲了出来。郡守府一下子就乱了,混乱之中如果应付不好,项梁叔侄很可能被乱刃分尸。

    就在这时,项羽第一次展示出他那举世无双的威猛之姿,一口宝剑无人抵挡得住,无论什么兵器碰上就飞。

    项羽一口气杀了一百多人,剩下的全都趴在地上不敢动弹。

    项梁召集原先在吴中结交的豪强官吏,向他们做了一通造反动员,于是就在吴中起兵反秦了。

    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辖下各县,共得到精兵八千,又部署郡中豪杰分别任校尉、候、司马等职,他自己做了会稽郡守,项羽做了副将,然后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这个时候,正赶上陈胜派召平去收服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

    召平本身就是广陵人,或许是陈胜觉得老乡见老乡就算不能两眼泪汪汪,起码话会好说些,所以才派他去。

    召平到了广陵,人家根本就不买这老乡的账,拒绝加入陈胜的阵营。

    召平正在想辙的时候,听到陈胜战败撤退的消息。他估摸秦军很快就会攻到,急忙渡过长江奔吴中去找项梁。

    见到项梁后,召平假托陈胜的命令,拜项梁为楚王的上柱国。

    这对项梁来说,简直是瞌睡遇上个枕头,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项梁为什么这么高兴?因为他是靠武力征服会稽郡的,目前正担心人心不稳,陈胜的一纸命令下来,这回他师出有名了。

    毕竟人家陈胜不是一般人,用现在的话说那是超级网红人物,全国老百姓都称他为陈王,造反的队伍都打他的旗号。

    现在网红老大陈胜任命他为上柱国,这是军事的最高长官,有了这官衔,那他的一切行动就成了是按陈王的旨意办事,这样一来,原先不服气的造反派也都服气了。

    召平说,你先别忙着高兴,还有事儿要你办。目前长江以东地区已经平定,赶快带兵西进攻击秦军去。(西边章邯那只大老虎连陈胜都赶跑了,你以为上柱国是那么好当的?)

    项梁也明白拿人好处得替人办事儿的道理,所以领命后带着八千人渡过长江向西进军。

    渡江后,项梁觉得有点儿底虚,章邯有几十万的军队,我这八千人,别做了打狗的肉包子啊。

    这时候项梁听说陈婴在东阳县(浙江金华一带)拉起一支起义军,于是就想拉他下水。

    项梁派使者到东阳面见陈婴,建议陈婴跟项梁一起组成友军进攻秦军。

    谁知这陈婴兄弟太好说话了,不但答应跟项梁一起攻击秦军,而且直接投靠项梁麾下归项梁领导。

    项梁的脑袋有点儿晕,老子这几天总被馅饼砸到,难道老子天生是当大王的命?

    说起陈婴这哥们儿,确实有点儿特别。平时做事老老实实,一团和气,人缘特别好。就这样一个老好人,不知怎么就在县政府弄了个令史(县令属吏)的差事,极有可能是背后向县令行了贿。

    当了政府官员以后,他仍然是一副老好人的做派,每天晃晃悠悠的,啥事儿也不干。

    如果搁现在,那就是一个懒政惰政的官儿,但在秦末反而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为什么会这样?道理很简单,懒点儿总比那些每天给人做外科手术的勤快官好吧?

    陈胜起义后,东阳县的年轻人联合起来把县令给杀了,聚集了几千人响应陈胜扯起造反大旗。

    这几千人总得有个头儿吧,可选来选去没找到个合适的。因为这帮造反的都是贫民阶层的子弟,和葛婴一样,都有点小农意识,在他们的心目中当头儿的总得有个象样点儿的出身。

    那就在当官的人中选吧,县令已经杀了,这个不算,剩下的瞅来瞅去就看着陈婴顺眼,那就请他当头儿吧。

    陈婴的脑袋有点儿晕,但和项梁不一样,不是被馅饼砸晕的,而是觉得自己担不起这个重任。平时在衙门里混个日子还行,就凭这几千人造反?那可是要真刀真枪真砍真杀!快饶了我吧,我这小心肝儿可经不起这份儿折腾。

    贫民子弟们说,你就别端着了,还谦虚个啥?我们不扶墙就服你,这头儿你是当定了。陈婴几乎是被绑架着当了他们的头领。

    陈婴往前头儿一站,百姓一看政府官员都挑头儿造反了,我们还等什么?呼啦一下在县中聚集了两万多人参加义军。

    队伍都这么大了,可以算是一方诸侯了,于是众人劝陈婴称王。

    陈婴的头又一次晕了,这次真的是被馅饼砸晕的。这是祖坟冒青烟了,幸福来得也太快了吧?以后老好人也不用当了,爷都称王了,那还不是一呼百应,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了。

    就在陈婴脑袋晕乎乎的时候,他的母亲给了他当头棒喝。

    他母亲说:“孩儿啊,自打我嫁到你们陈家就知道,你们祖辈都跟你一个德行,窝窝囊囊的,没有一个成大气候的。就你那窝囊样儿,快别得瑟了,能谋个富贵就不错了,还称什么王?你哪儿有那个命!天上掉馅饼是好事儿,但那也得看馅饼有多大啊。你这馅饼也太大个儿了,就算砸不死你也能捂死你。要我说啊,快找个能人归服(傍大款),如果事成了,起码能封个侯,如果失败了也有上头儿顶着不是。”

    陈胜如果有这么个妈劝导他,别急着称王,有了名气以后找个大款傍上(项羽、刘邦都可以傍),起码能多活几年。要不怎么会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明事理的妈”呢?

    陈婴听取了他母亲的意见,坚持不称王。

    这时正赶上项梁的使者到了,陈婴查了下项梁的家谱,心里有底了。他对手下的义军说:“项家在楚国世世代代都做大将,是楚国的名门贵族。目前我们要起义成大事,非得靠项家不可。现在项家的使者来了,如果我们投靠了项家,灭亡秦王朝就确定无疑了。”

    本来这些造反派选陈婴当头儿,就是想弄个体面点儿的领导。相比之下项家可比陈婴体面多了,哪儿有不应之理?于是陈婴带领这两万多人加入了项家军。

    项梁带领这些人一路北上渡过淮河,途中又有黥布(又称英布)、蒲将军两路人马前来投奔。等到了下邳(pī读批,今江苏睢宁北)时,兵力已达六七万人。

    (注:关于蒲将军这个人,历史上说法很多,因做过许多恶事,所以历史不留其名,称蒲将军。一说蒲将军是英布的别称,这说法占不住脚;另一说蒲将军别名陈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