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唯我本真 » 第三章 察言观色PLUS

第三章 察言观色PLUS

    吊床不高,离地一米有余。四道绑在树上的绳子上皆涂撒满了石灰,一般的蛇虫闻到味就跑了。韩旭和三丫爬上吊床就开始抢夺中心的位置。最后还是被韩旭占了去。韩川躺上去后,拉开争抢的两人,左右手一边一个搂着躺好,两人这才不再争吵。月色下,清风袭来。吊床随风轻轻摆动。三丫躺在父亲胳膊上没一会就要睡着。韩旭还在喋喋不休的和父亲讲着自己白天做的梦,虽然很多细节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大致经过还记得。韩川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等到被韩旭问的不耐烦了才轻轻回应一声。或许是因为白天太过劳累,韩川躺在床上被凉风一吹,没多久便打起了鼾声。

    韩旭都讲的口干舌燥了才发现父亲早已睡着。白天已经睡过的他却是没啥困意。透过杨树叶的缝隙,看着天上的月亮。看着看着,眼中的月亮好似慢慢变大,自己也像乘风而起一般向天上飘去。他在心里不住的问自己:“为啥梦里也有一个月亮,我脚下的大地真的只是一个圆球吗?为什么梦里好多东西自己明明没有见过却又觉得那么熟悉。梦里那个是仙人吗?仙人真有这么厉害吗?”这一大串的问题不断的在他脑海里徘徊。

    韩旭是阳历833年生人,五行属火缺水。算上出生那年已经8岁了,他的妹妹三丫和他同岁,哥哥韩立比他大三岁。打出生起韩旭就一种特殊的能力,这个能力说来也简单,就是他能够面对面感知到他人的情绪。其实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有这部分能力,大人们叫察言观色。但韩旭这种感知不同,他只要用心去感受就能和别人同悲喜,知好恶,甚至能知道别人的所知所想。但是因为他年纪小,他从没觉得这有什么奇怪,他觉得所有人都是这样的。而他的父母亲人也没感觉到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一般的小孩子都比较敏感,大人不高兴,小孩就跟着难受,大人们高兴,小孩就一起快乐。这很正常啊。所有人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所以从小眼中的世界就与他人不同,他从不撒谎,因为他觉得一眼就能看穿的东西干嘛要撒谎呢。那不是明摆着嘴硬嘛。而他所在的环境里,除了他父系的人就是他母系的人,大家在一个村子里,即使有矛盾也多是口角之争。再说,大家看到韩旭这个小孩子能有什么恶意呢,顶多是不喜欢。而遇到不喜欢他的人,韩旭能轻易的感知到,虽不知原因,但下次遇见就远远躲开了。

    比如隔壁过道的堂嫂就不喜欢他,每次遇见他和父母虽然都带着笑脸,但是私下看韩旭的眼神却很凶。她是外村娶过来的媳妇,嫁给了韩旭的堂哥,生了几胎都是姑娘,堂哥就总拿她和韩树家比较。慢慢的,堂嫂心里就生出了嫉恨。这些韩旭虽然不知道,但是别人的喜恶他还是一下能感知到的。所以每每经过堂嫂家附近,看见没人扔块石头进她家里就跑。惹得那边一阵鸡飞狗跳。再比如学塾里的韩老夫子,每次见了他们这几个调皮的学子都板着个脸,有时候还拿戒尺赏他几个板子。但是韩旭却没从对方那里感知到丝毫的恶意,甚至对方心里还是很喜欢自己的。所以,他看到老夫子丝毫不怕,每次远远的见到夫子都会大声的问好,恭敬的行礼。这个时候夫子才会露出笑容,嘴里嘟囔着“孺子可教也”。韩川也经常和儿子讲,夫子不但是你们的夫子,也是我的夫子。他在村子里辈分很高,按照排辈韩川也的喊他一声爷爷。但是夫子自有夫子的规矩,但凡跟他学过的学子,不可再以族中辈分称呼他,都要喊他一声夫子。用他的话讲,“一日为师,终身为师。”

    想到这里韩旭变兴奋起来,因为明日农忙已过,自己和哥哥又可以回学堂了。夫子虽严厉。但是从不嫌麻烦。每当他有什么奇奇怪怪的问题,总会耐心的解答他。比如,有一次夫子讲到《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说道天圆地方。韩旭就问道:“明明远处望去天地合为一线,怎么能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呢?夫子可曾走到天边去看看?”,周围听到的学子们哄闹成一片。坐在一角的韩立狠狠的瞪着自己这个爱出风头的弟弟。可是夫子听了却未曾生气,耐心的对韩旭说道:

    “我未曾到过天边,也没真正看过天地的形状。但天圆并不是指天是圆的,而是指一种不断变化状态。地方指的是不变的规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讲动与静结合,阴与阳互补。而此书正是以此教我们为人立世的道理。”

    夫子没有觉得这个小孩子是胡言乱语,让韩旭和其他学子们更对这个老夫子尊敬。所以每每遇到自己想不通的事情,韩旭都会跑到学堂问问夫子。

    如此看着月亮,听着蛙叫,吹着凉风,想着想着韩旭便慢慢睡去,嘴角还带着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