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昭帝本纪 » 第八十一章 生变(二)

第八十一章 生变(二)

    一来一回不过两个月,刚刚入夏,元琦便收到了高丽王的请罪奏折。

    和高丽奏折一起来的,还有合河兵败的消息。

    朝野哗然。

    年前合河的塘报书,已攻至合河王城之下,待来年开春之后,定能夺回王城。然而开春之后,战况竟胶着起来。入了夏,不仅没攻下合河王城,连年前收复的几座小城都丢了。

    枢密院和兵部的人,在东宫议事,一夜未归。

    近期的变数太多,元琦已经从最开始的震怒失措,到现在的波澜不惊。

    “卫院正,刘尚书,合河兵败,你们二位有什么要说的吗?”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裴梓良和张岱不可能没有只言片语,只不过比八百里加急的塘报晚上一些。

    卫舒从袖中摸出几封信件,有战报有私人书信,不多,薄薄的一叠。

    “殿下,这是裴将军和张将军这几日陆续送来的信件。大周联军去岁已经攻至合河王城之外,只待开春后一举攻破。不料开春之后,乌弥、若居、浑玉几个小国接连叛变。这几国虽然兵力不多,没造成大乱,但兵力布防被泄露出去,这才造成了合河兵败。”

    “弹丸之地,蛮夷之处,行此两面三刀之事,可恨可气。大周军队损失如何?”元琦说着可气,却一点也没动怒。

    “裴、张两位将军迅速反应,连连后撤,虽然丢了几座小城,但大周伤亡仅百余人。”

    元琦点头:“伤亡不大便重头再来,此一战关乎大周对西域的控制,只能胜,不能败。那几个背叛的小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让裴梓良捎带给收拾了,国土先由大周接管,待局势稍定,送波斯王孙过去。”

    这几个小国只是跳板,元琦最终的目的是大食,建立大周在西域地区绝对的控制权。

    甚至,西域以西,还有广阔的土地。

    兵部的一行人刚走,迎面和杨茵叶维几人遇上。

    礼部尚书杨茵近来一直忙着高丽王的事,频繁出入东宫已是常态。但吏部尚书叶维被传召,不禁令人揣测,太女殿下是不是要有什么大动作。

    元琦的确有些打算。

    “杨爱卿,朕打算在皇陵边,为荣安舅舅立一座衣冠冢,让高丽王扶荣安舅舅的衣冠柩回大周,你去草拟一份国书,遣使送去。”

    一丝商议的语气都没有,显然是思虑已久作出的决定,不容她人置喙。杨茵也不会提出反对的意见。

    高丽王自幼养在荣安公主身边,算是半个嫡女,往日的表现也十分亲近大周,否则先任高丽王遇刺身亡,王位也不会落到她身上。父亲亡故,女儿扶灵柩返回故国,实乃天经地义之事。

    一旦高丽王扶柩返京,能不能回去,何时回去,便不是她自己说的算的了。届时,高丽朝政有杨书忱和崔博霖,必然不会出什么乱子。

    杨茵想到这,看了叶维一眼,她这个吏部尚书在这里的原因,也就很明显了。

    叶维是泰初年间进士出身,到了景成初年,已经是京兆府尹了。如今年逾花甲依旧老当益壮。前几年高定贤致仕,她便被提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上。

    景成帝对于吏部尚书,喜欢灵活机变的人,叶维自然不会差。听了景成帝对于高丽的打算,叶维心中立即明白了自己的任务。

    杨茵和元琦一说一答几句话的功夫,叶维已经在心里梳理了朝中官员、各士族的嫡支旁支以及寒门学子,哪些可以去高丽,哪些不愿意去,只等元琦问话。

    果然,说完给高丽去国书的事情,元琦转而问起叶维:“叶爱卿,高丽这十几年来的在朝官员,只有两位驸马,以至于高丽王此次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犯下大错。高丽王扶柩回京后,朕打算替她延请大儒,好好学习中原礼教。同时,还要效仿母皇当年的讲学使团,派出一批大周饱读诗书的使臣们,在高丽王离朝期间,替她稳住高丽的事务。你可有人选?”

    叶维不负所望:“回陛下的话,派使臣入驻高丽,一是稳定高丽朝政,二也是宣扬大周国威。臣以为,二位驸马在高丽多年,对高丽事务甚为熟悉,不若以二位驸马为使团正副使,总领大局。另外再置一总务官,随使团一起,作为二位驸马的副手,上传下达,处理一些杂事和通信。”

    元琦一转念,便明白了她的意思。从大周派使团前去,恐怕杨书忱和崔博霖多想,加上二人的确对于高丽极为熟悉,让她们做使团的正副使,既安她们的心,也能让使团迅速接手高丽事物。另设总务官作为副手,负责杂事和通信,这便有几分制衡、监督二人的意思了。

    因此,这个总务官的人选,须得与二人在身份上匹敌,否则便是形同虚设。

    叶维推举了几个人选,无一不是名门望族,甚至还有皇族。元琦倒是另有一个想法。

    “翰林院侍读学士赵归骏如何?”

    赵?叶维在心里咂摸了几下,品出些不同寻常的味道来。

    赵家自从在夺嫡之争中落败,除了赵南嘉依旧受景成帝的倚重,嫡支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其余旁支或遭贬谪,或主动致仕,或起复艰难,已经大不如前。

    赵归骏是赵家现任家主赵南嘉的堂侄女,但也算是旁支了。如果此次任用她为使团总务官,便是太女向赵家释放的善意。告诉赵家的旁支,不要再去想什么从龙之功,她还是愿意给她们几分荣宠。

    而当事人赵归骏,必然感恩戴德。加上赵家现在的窘境,她在朝中无依无靠,和崔家杨家都没有利益关联,更是得忠心不二。

    “赵学士是景成二十八年一榜进士,学识上无需担忧。金陵赵氏也是大周顶尖的士族,作为总务官,定能令人心服口服。臣以为,赵学士是总务官的不二人选。”

    “如此,”元琦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来,“吏部征召安排好使团,尽早启程。另外,礼部的使臣也要安排个妥当的人选,保护高丽王和荣安公主衣冠柩。兵部的武将,没有要职在身的,任你挑选。”